华文散文百年选.中国大陆卷1

华文散文百年选.中国大陆卷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九一八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正式揭开中国现代文学乃至全球现代汉语写作的序幕,至今已百年。二○一八年为了迎接九歌出版社创社四十年,推出由陈大为、钟怡雯主编的「华文文学百年选」。这是一套百年精选文集,涵盖发展得最为成熟的四个华文文学板块:台湾、中国大陆、香港、马华。选篇方向多元,包括改写现代文学史地景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名篇、各世代的先锋力作,以及被主流视野忽略的另类佳构。「华文文学百年选」系以编年史的概念收录,并按照发表的年代排序,选出当年度最具文学指标性的代表作,每篇文末附上作者的精简小传。 《华文散文百年选.中国大陆卷》计分两册,共收录五十五位中国散文家的作品,百年光景,融于一炉。精读,可沿着散文史的大脉络,观其主题与思潮的兴衰起伏;闲读,亦能尽赏各世代名家的手笔,及其时代风光。本卷以民国散文大家周作人〈美文〉为开卷之作,也是现代散文美学形式的定音之笔。这时期名家辈出,尽写大江南北的人文地理与城镇风光,从太平盛世的游历到战火里的生活,宛如一篇又一篇的鲜活小百科;也写了身边的亲人和远方的文友,为文学史的作家身影补上精致的一笔。借沈从文的说法,「我读一本小书又同时读一本大书」,七十年散文史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尽在此卷。 本书特色 ★本书按照散文发表的年代排序,收罗自一九二一到一九八七年发表的中国大陆作家散文名作,从周作人开始到汪曾祺与陆文夫。

著者信息

编者简介    

陈大为/主编


  一九六九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怡保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台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着有:诗集《治洪前书》、《再鸿门》、《尽是魅影的城国》、《靠近 罗摩衍那》、《巫术掌纹》;散文集《流动的身世》、《句号后面》、《火凤燎原的午后》、《木部十二划》;论文集《存在的断层扫描:罗门都市诗论》、《亚细亚的象形诗维》、《亚洲中文现代诗的都市书写》、《诠释的差异:当代马华文学论集》、《亚洲阅读:都市文学与文化》、《思考的圆周率:马华文学的板块与空间书写》、《中国当代诗史的典律生成与裂变》、《马华散文史纵论》、《风格的炼成:亚洲华文文学论集》、《最年轻的麒麟:马华文学在台湾》、《神出之笔:当代汉语诗歌叙事研究》、《鬼没之砚:当代汉语都市诗研究》、《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陈大为》。

钟怡雯/主编

  一九六九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金宝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元智大学中语系教授兼系主任。着有:散文集《河宴》、《垂钓睡眠》、《听说》、《我和我豢养的宇宙》、《飘浮书房》、《野半岛》、《阳光如此明媚》、《麻雀树》;论文集《莫言小说:「历史」的重构》、《亚洲华文散文的中国图象》、《无尽的追寻:当代散文的诠释与批评》、《灵魂的经纬度:马华散文的雨林和心灵图景》、《马华文学史与浪漫传统》、《内敛的抒情:华文文学论评》、《经典的误读与定位》、《雄辩风景:当代散文论Ⅰ》、《后土绘测:当代散文论Ⅱ》、《永夏之雨:马华散文史研究》、《马华文学批评大系.钟怡雯》;翻译《我相信我能飞》。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1926 藤野先生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鑑,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卖,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唿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嚥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着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