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藏川端町

褶藏川端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妍音
图书标签:
  • 京都
  • 川端町
  • 老街
  • 怀旧
  • 散文
  • 游记
  • 文化
  • 日本
  • 风情
  • 摄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养女、童养媳、媳妇仔、查某嫺…… 她们,是被历史洪流隐没身影的台湾女儿们。 ◆ 凝视被遗忘的女性故事,细腻捕捉被历史洪流隐没的台湾女儿身影。 「婴仔,此后就看汝家己的命底矣。」春花对着怀里女婴喃喃说道:「毋过,我想庄先是一个真有修养的人,汝一定会得伊疼的,汝就爱乖呢!」 春花怀里的小女娃彷彿听懂似的,朝着春花一直努嘴,一双眼睛瞟啊瞟的像要看透什么似的。 「汝这个囡仔遮古锥,一定会予人疼命命。」春花信心又浮上便喃喃自语着。 台湾日治时期的昭和年间,家住台中川端町的庄龙香(香子),是庄家从何厝庄抱来的养女。对比同样身为养女的阿嬷,以及那些被养父母视为婢女、摇钱树的女孩们,香子没有受尽凌虐的悲惨童年,反而在养父母满满的爱里成长,备受疼惜。 即使在十五岁后,面对养父病故、美军空袭、阿公离世、养母带着亲生女儿离家等接连变故,香子也义无反顾地勇敢迎上考验,并甘心代亡父孝养阿嬷、抚养幼弟,绵延这份无关血缘的亲情之爱。 因为在香子的心中,始终褶藏了得自于养父母的爱── 让生命充满丰厚能量,源源不绝的爱。 《褶藏川端町》透过日治时期养女风习的探察,凝视历史文化中几乎被遗忘的女性故事,怀旧色彩浓厚。从小我叙事的写实风格中,表露台湾女性从封建桎梏被解放的曙光。整体而言,这部小说内蕴性别平权、亲情和谐的创作意识,体现作家的人道关怀;不只是作者对母亲的追思,同时也为传统养女文学开启另一扇视窗。──林秀蓉(国立屏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书特色 ◆ 从母亲的个人生命史,映照大历史中台湾女人的坚毅形象。 ◆ 以台语文、华文、日文书写,鲜活重现旧时代台湾人气口。 ◆ 凝视被遗忘的女性故事,为传统养女文学开启另一扇视窗。 名人推荐 林秀蓉(国立屏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妍音


  三月生,大墩女,港都妇,嗜阅读,喜写作。
  静宜中文毕,中山中文所选读六朝文学,现为儿童作文教师。
  以妍音一名创作各类文学,以王力芹一名创作儿童文学。

  作品荣获多种奖项:
  《能饮一杯无》、《走过川端町25号》入选台中市作家作品集。

  《我可以再来吗?》、《我家妹妹最爱花》入选苗栗县文学集。

  《我的麻烦表弟》入选新北市98年度满天星阅读计画推广图书。

  《小捣蛋魔鬼训练营》获行政院新闻局第32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谁?跌进了猪屎坑》、《张开另一只眼》、《陪阿嬷看日出》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学出版补助。

  《海,拍开咱的眼界》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文学创作补助。

  《湖,咱的活水》入选2015书写高雄文学创作奖助计画,2017书写高雄出版补助。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养女文学的另类书写

林秀蓉(国立屏东大学中文系教授)


  妍音于二○一七年底出版闽南语散文《湖,咱的活水》,透过高雄澄清湖「湖水」的意象,表达对逝去母亲的不舍与追寻,感念昊天罔极的父母恩德,借此建构家族记忆,形塑地景美学。追寻父母的岁月辙痕,始终是妍音创作的源头活水;《褶藏川端町》的题材,即源自母亲身为养女的生命经验,展演一位跨越战前、战后的时代女性的故事。

  这部小说採第三人称全知观点,情节以庄家养女香子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搭建台中柳川、梅川间的川端町为场景。香子活泼灵巧又贴心懂事,为庄家扫去丧子的阴霾,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集宠爱于一身。祖父教她吟诗读书,父亲带她见识市区的繁华,如「新富町市场」(今第二市场)、「荣町市场」(第一市场、今东协广场)、「吉本百货行」等,也不时与家人至「乐舞座」、「娱乐座」、「天外天剧场」看戏,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香子在公学校毕业后,逐渐成为干练负责的职业女性,赚钱养家,善尽孝道。小说透过乐观惜福、知恩图报的养女形象,颠覆传统「男尊女卑」、「饲查某囝无路用」的论调。

  台湾日治时期在殖民社会与封建陋习的双重压迫下,养女的地位卑微,饱受虐待。出养女儿的家庭,大多是碍于家庭经济因素,不得已将女儿出养以求度过危机,甚至将之变卖为媳、为婢、为妾、为娼,女性被宰制、被物化,养女风习成为一种人身荼毒与祸害。日治时期小说中的养女悲歌,大多以死亡、发疯作为结局,如赖和〈可怜她死了〉、杨华〈薄命〉等,她们的命运坎坷,任人摆佈,小说借此为弱势者发出控诉的声音。反观《褶藏川端町》中,庄家男性忠厚温和,有别于施行暴力的父权角色,对香子视如己出、疼爱有加;小说中除了香子之外的养女们,生活几乎苦不堪言,相形之下,香子可说是幸运儿。值得一提的是,她接受教育,成为就业上的有力凭借,得以走出传统家庭经济的范围,争取就业的机会与经济独立的基础。尤其随着庄家男性的凋零,加上大时代的政治磨难,川端町的美丽光景不再,香子更一肩扛起家计,成为庄家的经济支柱。

  《褶藏川端町》透过日治时期养女风习的探察,凝视历史文化中几乎被遗忘的女性故事,怀旧色彩浓厚。从小我叙事的写实风格中,表露台湾女性从封建桎梏被解放的曙光。整体而言,这部小说内蕴性别平权、亲情和谐的创作意识,体现作家的人道关怀;不只是作者对母亲的追思,同时也为传统养女文学开启另一扇视窗。

后记

故事树之根

妍音


  我从台中来,走过柳川古道。

  那时,走在弯弯绕绕窄巷,两侧蓊郁大树遮蔽了童幼之眼,不知那将被视作古道,或者古道存在于比我的儿时更早更早,上一代人浓浓东洋味的童年里。

  当时年纪小,所有事物均是我无可丈量的巨大,小巷深邃如潭水如深渊如大海如幽邻,我只敢于踏出几步,然后拍着扑通直跳的心速速返家。

  怕,是当时心情;惧,则稚龄心绪,直面大人们的日常,那巷子是温暖的春爽飒的秋,即便夏日炎炎回旋小巷仍阴凉,朦胧记忆里寒冷冬日大约氤氲了各家各户炊烟。

  六岁以前,我未曾独力走过深巷,故不知长巷那头直通市场。

  幼时的我只知民族路,不知荣桥通;只知第二市场,不知新富町市场;只知柳川畔的乐舞台戏院,不知戏台上下人人均演着的人生大戏。后来,在长辈的口述记忆里爬梳台中城、台中事、台中人,方窥见远在我所识得的时空里,长了一株硕大故事树,听着听着便在脑海里长了根。

  而后,故事树也在电脑硬碟开枝散叶,可却辗转了十年,在嫩芽里检视,在嫩芽里择取,在嫩芽里整编,方才从嫩芽里褶藏出一个美好,关于我无缘见着,且我也不存在的时代。

  可这座城是我诞生的城市,我曾在老城区的许多道路来来去去,脚下的泥土必也曾承载了我的哭我的笑我的眼泪我的唾沫。而在忙着长大的那些年,连自己都忘记曾经凝视川水仰望天空,唱过一曲又一曲童谣,编过一场又一场幻梦。

  直到故事树根深植后,顺着树干上爬,在枝叶间享受微微晨光,我童年的梦又回到心中,我轻快唱着喜爱的儿歌。

  于是,我想起幼时的弯曲窄巷,想起巷子里那些老榕树,那些树早在那儿看着附近人家演绎各家的故事。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人来了又走了,日式宅院拆了改了,老榕树也砍了折了,人事全非了。

  可没人留意到记忆真长了根,慢慢又长成一棵树,一棵故事树。
  走在柳川古道,我记着长辈们的时代。
  我更记着,我从台中来。

图书试读

第一章
 
鸡啼时天还灰扑扑,晦暗最教人心慌。
 
甫一睁开眼,秀柱便睇大眼瞟一瞟四周,只怕米甘就立在房门口鬼一般的瞅她。从厨房传来的ㄑㄧㄥㄑㄧㄥㄑㄧㄤㄑㄧㄤ声音,就知道米甘已经在厨房工作了。
 
这样的警觉消散后,也感觉天放亮了一些,看得清屋樑上垂吊的那个灯泡,方觉得天地间最美好的地方是正躺着的这方卧铺,还有什么地方能像在这垫着被褥的眠床上,被一床厚敦敦的棉被裹得一身舒服呢?这念头才一闪过脑际,秀柱便再往暖烘烘的被窝深处缩,整个人缩得状似一个球,到底是床榻温暖啊!
 
那一床四呎宽五呎长的棉被,被秀柱这么缩来钻去的竟也闹了脾气,悄悄的兀自掀开了一个口,彷彿它得喊一喊宣洩一下挤在棉堆里的气。可棉被窝撑开一道缝,冬日清晨的风便也不客气的直往暖被里钻。冷不防地一丝寒气在被子里乱窜,轻易便袭上秀柱身上,那一剎那秀柱误以为是她阿娘米甘那只忒爱拧人的手,从后屋厨房横空伸了来,不由得秀柱痉挛了一下,赶紧把被子拉好,人也躺平不再乱扭乱动。
 
可屋后养着的公鸡宛若不放过她似的,一只只抢着啼叫,更是一只只啼得一声比一声急,秀柱真不懂这些鸡是怎么的,总在天色都还没翻成鱼肚就死命催她,好像非得让她一张脸也死白如鱼肚,牠们才甘心。
 
平常可都是秀柱用尽心思的照料牠们,就怕牠们冻着了饿坏了,总绞尽脑汁在鸡窝外铺些稻草为牠们取暖,偏偏这些不懂知恩图报的家伙当真跟她过不去似的,每个好梦方酣的清晨,就这么硬生生的把她的梦啄得七零八落,一只比一只更强悍的要把她这个人啄出甜美的梦境。
 
秀柱其实还困着,若真给她清闲不要求她得早起做事,她是能翻个身再进入下一场梦境,好好做上一场春秋大梦。可已被鸡啼闹醒的秀柱就是向天借胆也不敢赖着暖被窝不起床,只消再慢个几分钟进到厨房,她阿娘米甘一声声带刀带刺的咒骂,就会从厨房里飞窜而出笔直砍入秀柱的心,不消多少工夫保证就能将秀柱剐得体无完肤。
 
「死查某鬼仔汝,抑毋知好起床,无是爱我来伺候汝啊?」
 
「日头曝尻川啊抑咧困,是困好命的喔?」
 
「……」
 
米甘会骂些什么秀柱早已滚瓜烂熟。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