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簡史:奇蹟之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之藥、人類最愛之藥、救活最多人命的11種藥,怎麼改寫人類命運?

藥王簡史:奇蹟之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之藥、人類最愛之藥、救活最多人命的11種藥,怎麼改寫人類命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藥物曆史
  • 醫學史
  • 健康
  • 奇跡藥物
  • 暢銷藥物
  • 特效藥
  • 人類健康
  • 生命科學
  • 藥物研發
  • 公共衛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如果你未來的人生,隻能選吃一種藥,你會選感冒藥、胃藥還是止痛藥?
  ◎維他命C原來是藥?是,如果哥倫布早點知道,世界地圖就會發生大改變。
  ◎源自納粹德國的藥──磺胺劑,為什麼救瞭敵國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命?
  ◎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建國、世界大戰結束,都和「藥」直接有關。

  作者佐藤健太郎是暢銷書作傢,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
  曾在藥品企業從事研究新藥的工作。
  也是曆史愛好者的他,在研發藥品之餘,經常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這些藥,曆史結局會怎樣?」
  「為什麼政治上的明君,用藥時卻變成蠢貨?」
  「曆史上,那些根本沒有藥效的藥,竟然比有效的好賣?」
  「某些藥的發明人真的很偉大,但為何藥品界的人如今都拿不瞭諾貝爾奬?」

  以上這些問題,都在書中提供瞭解答。
  作者介紹瞭11種到目前為止救活最多人命的藥,包括
  曆史最久的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大的藥、救過最多人命的藥、
  人類最愛吃的藥……這些稱霸醫藥界的王者,到底怎麼發明的?

  ‧康熙帝靠「奎寜」改寫中國曆史,但瘧疾正捲土重來!
  康熙40歲時突然瘧疾發病,連宮廷的藥方都沒有效果,
  多虧傳教士攜帶的奎寜救瞭康熙一命,讓他成為中國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如今,全球暖化導緻蚊子棲息區域不斷擴張,瘧疾很可能再度入侵溫帶國傢。

  ‧每年數百萬人使用,但至今科學傢仍不懂原理──麻醉藥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陀曾用「麻沸散」當麻醉藥,
  日本江戶後期也有個名醫華岡,發明「通仙散」,幫人完成麻醉手術的壯舉,
  你知道曆史上與麻醉藥相關的最重大事件是?跟流行音樂有關。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盤尼西林
  有些藥因為救瞭一個名人而有名,但盤尼西林拯救的性命卻是以百萬人為單位
  這個能夠預防感染的奇蹟之藥,到底怎麼發明的?
  竟然是因為一個細菌學傢不小心飛進細菌培養皿的鼻涕!

  ‧君臨三個世紀的醫藥王者──阿斯匹靈有多神奇?
  若要問人類有史以來最愛吃的藥,非阿斯匹靈莫屬,
  美國人平均一個人一年要吃到100顆左右!
  這個明明由德國人發明的藥,為何被美國人取得專利?
  原來跟一次世界大戰有關。

  ‧你知道嗎?梅毒差點就徵服世界,
  愛滋病之藥到底是誰發明的?
  為瞭這場正名,居然還動用美國總統與法國總統齣麵調停?
  為什麼抗生素越來越控製不住細菌瞭!

  天災人禍和氣候變遷大大影響曆史,連「疾病」也是,
  而人類對抗疾病的武器──「醫藥品」,自然也牽引著曆史的走嚮。
  11種左右人類命運的藥中王者的曆史,本書一次收錄。

各界推薦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故事」網站創辦人/塗豐恩
  曆史作傢/謝金魚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佐藤健太郎


  1970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曾做過醫藥品廠商的研究人員、在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負責公共關係的特任助教,現在是科學作傢。

  2010年,以《醫藥品危機》(新潮新書)一書榮獲科學新聞報導奬。2011年,榮獲化學交流奬。著有《碳文明論》(新潮選書)、《零風險社會的陷阱》(光文社新書)等多部著作。也是知名的國道迷,擁有開車跑完日本47都道府縣、長32萬公裏國道的紀錄,著有《不可思議的國道》(講談社現代新書)。

譯者簡介

鄭舜瓏


  輔仁大學日文係、颱灣大學日文所畢。曾任博達版權代理公司日文版權業務,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30%的人將來會失智,我該怎麼辦?》、《主管該有的錢意識》、《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世界遺産的曆史真相》、《飆股的長相》、《做個一直被需要的人》、《世界紛爭現代史》(以上皆為大是文化齣版)等30餘本。

 

圖書目錄

前言 如果沒有這些藥,曆史結局會怎樣?
推薦序一 小小的一顆藥,背後纍積瞭多少人的心血/海獅說
推薦序二  疾病影響曆史走嚮,藥物自然也是/塗豐恩
 
第一章 醫藥的曙光
醫藥從何時誕生/糞便、死刑犯的頭蓋骨,也曾經當成藥/政治上的明君,用藥時的蠢貨/用水銀治病的「原理」/沒藥效的比有藥效的好賣
 
第二章  拯救瞭大航海時代的「藥」──維他命C
水手們最怕這種病/終於找到對策,卻始終未普及/史上第一次藥物臨床試驗/庫剋與史考特的成就大不同,關鍵就在維他命C/發現維他命C的競賽/大化學傢竟然成為維他命C神教教祖
 
第三章 康熙靠奎寜破紀錄,但瘧疾正捲土重來
拯救康熙的藥,來自外國/不論歐洲、亞洲,許多名人皆死於瘧疾/瘧疾數次拯救羅馬,也奪走好幾位教宗的性命/終於發現奇蹟之樹/沒閤成齣奎寜,卻創造齣新染料賺大錢/太平洋戰爭的關鍵在於奎寜/二十一世紀全球暖化,可能讓瘧疾捲土重來
 
第四章 開啓天堂也通往地獄的假鑰匙──嗎啡
人類還沒寫曆史就在用嗎啡/罌粟籽的誘惑,哲學傢皇帝也難以抗拒/鴉片的使用逐漸擴大/嗎啡給人幸福的錯覺,但上癮就無法自拔/說到鴉片,就不得不提中國/師齣無名、為瞭毒品買賣而掀起的戰爭/人造的惡魔,名為海洛英/邁嚮夢幻的止痛藥
 
第五章 每年數百萬人使用,至今仍不懂原理──麻醉藥
手術的劇烈疼痛妨礙醫學進步/華岡青洲發明通仙散,完成全球第一起全身麻醉手術/是誰發現瞭「麻醉」?/女王陛下的麻醉藥/流行樂之王之死/現今仍然未解的麻醉之謎
 
第六章 勤洗手就能改變佛祖和凱薩的命運──醫療消毒藥 
懷孕婦女的危機──産褥熱/重大醫療改革:勤洗手!/「病理學教宗」的裁決/動個闌尾手術就死亡?手術消毒就是這麼重要
 
第七章 三分之一巴黎人中鏢,梅毒差點徵服歐、中、日,幸虧有灑爾佛散
絕癥降臨,清教主義和美國獨立建國都與它有關/達伽馬艦隊首次從歐洲到印度,也把梅毒帶進中、日/梅毒的危險治療法──吸水銀蒸氣、故意感染瘧疾/確立近代化新藥研究型式/「救世主」終於誕生
 
第八章 源自納粹德國的藥救瞭敵國首相邱吉爾──磺胺劑
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戰場上的隱形死神──感染癥/壕溝戰的悲劇──躲得瞭機關槍,躲不瞭細菌感染/希求藥到病除的「魔彈」/磺胺劑終於誕生/紅色奇蹟藥粉轟動全球/納粹政權下誕生的藥,卻救瞭邱吉爾的命?/感染癥治療藥的先驅
 
第九章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盤尼西林
這種藥隨處可見,卻堪稱為奇蹟/從鼻涕誕生大發現/奇蹟的開端/史上最重要的意外發現,源自於黴菌的孢子/邁嚮實際運用的漫長階段/突破觀念的障礙──「一英裏四分鍾的障壁」/盤尼西林曾救瞭德川傢康?/邱吉爾兩度被拯救?一個不好意思戳破的謊言/「仁醫」能製造齣盤尼西林?/今天的抗生素,還是有殺不死的細菌
 
第十章 君臨三個世紀的醫藥王者──阿斯匹靈有多神奇?
人類最想得到的藥/阿斯匹靈誕生自柳樹/阿斯匹靈稱霸全美/拜耳對拜耳──名字一樣,公司不同/阿斯匹靈的結構超乎製藥人員的思維/阿斯匹靈也能當作失智癥的預防藥?
 
第十一章 日本人首次創造的抗HIV藥──愛滋病治療藥
醫藥品界的人都不會得諾貝爾奬?/這種怪病讓世界陷入恐慌/肆虐全球的愛滋病,終於登陸日本/發現病原病毒的明爭暗鬥/「這種疾病乾得真好」/日本人最早開發齣愛滋病治療藥/尚未解決的問題──是否會齣現新型愛滋病?
 
後記 藥物不斷更新,繼續改變人類的未來

 

圖書序言



如果沒有這些藥,曆史結局會怎樣?


  常言道:「曆史沒有『如果』。」這句俗諺是勸告我們,假如對於已經發生的事,還不甘心的迴想,如果當時能夠那樣、這樣的話,一點意義也沒有。應把力氣放在分析現象或找齣可作為未來教訓的作業上。

  為什麼有人要特地寫齣這樣的警句?大概是思考曆史的「如果」這件事,實在太有趣瞭,怕大傢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事實上,把「如果」帶入曆史之中真的很有趣。如果亞曆山大大帝不是遠徵東方,而是進攻羅馬的話;如果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存活下來的話;這類幻想的故事,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作品問世,吸引許多讀者的目光。筆者認為,隻有非曆史學傢,纔允許沉浸在這樣的愉悅之中吧。其實,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獲得許多教訓。

  「曆史的如果」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哲學傢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名言:「如果埃及艷後的鼻子稍微再低一點,曆史可能就會改寫瞭。」這句話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是因為一名女性鼻子的高度這種芝麻小事,居然會影響兩韆年後現代地圖的樣貌,這樣的想像帶給人們強烈的衝擊。就像有人說,北京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將會為紐約帶來一場風暴一樣,這樣的話語很容易深深觸動我們的心。

  但是,曆史不光是受到埃及艷後這樣的美人,或羅馬的凱薩(Julius Caesar)、安東尼(Mark Antony)這類的將軍、政治傢左右,地震、火山爆發等天災也是重大的因素,旱災、寒害等氣候的變遷也會對曆史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各種疾病也在曆史中扮演重要的配角。

  西元前430年,一場襲擊古代希臘最大的城市國傢──雅典的瘟疫,在短短一年間,打倒瞭包含雅典的領導者伯裏剋裏斯(Pericles)等許多人,也成為雅典敗給宿敵斯巴達的重大原因。

  西元1346年,包圍黑海沿岸的城市卡法(Kaffa)的濛古軍,把自傢軍隊中因鼠疫而死的士兵屍體,用投石機丟進城鎮中。許多人為瞭躲避這個傳染病,紛紛搭船逃離,使得鼠疫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口氣擴散開來。據說當時整個歐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犧牲。

  16世紀,西班牙的法蘭西斯剋.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上演瞭一個奇蹟,他隻率領不到兩百人的部下,就徵服瞭人口達一韆六百萬人的印加帝國,祕密就在於從歐洲傳入的天花流行。此外,在18世紀時,美洲原住民也受到天花的猛烈襲擊,讓英法的徵服變得容易多瞭。和體驗過多次流行病而産生免疫抗體的歐洲人不同,新大陸的原住民們根本毫無防備。

  像這樣,各種傳染病透過看不見的形式,猛力撼動著曆史。這麼說來,人類對抗病魔的武器──醫藥,理所當然也可能成為曆史演變的重要關鍵。

  我曾經在醫藥品企業的研究所從事研究新藥的工作,每天都在思考藥品的可能性以及危險性。假使這種藥在那個時代就發明、假設這種藥當時沒有救瞭那個人的話──身為曆史愛好者,會思考這些問題也是很自然的。

  我在這本書中,試著鎖定幾種疾病,描述曆史與醫藥品之間的關係。假使哥倫布或麥哲倫知道維他命C的存在,假使特殊的青黴菌孢子沒有飛進倫敦醫院的某個培養皿、假使從罌粟生産的生物鹼結構隻要少一個碳分子──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世界地圖必定會産生劇烈的改變。

  當然,並非所有的情況,都是一個疾病藉由一種藥品而消滅那麼單純。大部分的情況是除瞭藥的力量,還要加上環境衛生的提升、醫療整備的充實、疫苗、手術等各種醫療手段的進步等復閤性因素,纔能慢慢的把這些摺磨人類的壞東西一一消滅。但是在本書中,我會透過整理故事,聚焦在藥品的部分,這一點還請讀者們見諒。

  話雖如此,有時候藥品真的可以發揮驚人的力量。一粒錠劑、一包藥粉,就可以和埃及艷後的鼻子一樣,成為曆史潮流中巨大卻又難以察覺的奇異點(按:比喻科技將會齣現重大進步的時間點)。希望各位可以和我一起用輕鬆愉悅的心情,體會這種「曆史的如果」。至於想從中得到教訓或啓發,就交給各位聰明的讀者自由發揮瞭。

推薦序一

小小的一顆藥,背後纍積瞭多少人的心血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記得小時候,我最痛恨打針。

  真的,隻要一遇到打針,我就從頭尖叫到尾。好像隻要我鬧得夠大、夠久,那些大人就會失去耐心、放我一馬。但是當然,這個願望從來沒有實現過,到最後除瞭挨的那一針以外,往往還另外多附上一頓胖揍。

  然後,這件事又讓我更痛恨打針。

  到底是誰?到底是誰發明瞭這要命的東西?年幼無知的我,在心裏如此咒罵著。一直到某天,我讀到在針筒發明之前,人們上藥的方式是這樣的:

  「在一把柳葉刀上塗滿藥液,然後水平插入皮下。」

  我一看到這個敘述,立刻從頭皮發麻到腳底。這纔終於發現:天啊,原來針筒是個這麼仁慈的發明啊!

  讀醫藥史給我的感覺,通常就是這個樣子。

  其實在剛接觸到醫療史這個領域時,我的想法相信跟許多人相同:隻要知道這些藥怎麼用就好瞭,為什麼還要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

  然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的想法也開始有所改變。事實上,真正現代意義的醫學齣現,纔隻有短短四百年左右的時間而已。在那之前,許許多多從我們現在這個年代看起來十分常見的醫療行為──抗生素、手術前的麻醉、甚至隻是牙齦痛、吞個維他命C片,在當時可能都是生與死的差彆。

  誰可以想像,在乙醚發明前,人們手術麻醉的方式是「重擊患者、使他徹底失去意識」;誰可以想像,在十六世紀那個屬於冒險與海洋的時代裏,有些水手會開始拉肚子、關節痛、牙齒脫落、最後甚至衰弱緻死,而解藥其實就是一杯含有滿滿維他命C的檸檬汁。

  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人類在過去的濛昧狀態中活瞭無數個世紀,一直到幾百年前,我們纔終於開始探求人類身體這個最大的祕密。在曆史上,我們看到無數王侯將相,總是以為隻有這些人纔能改變曆史;但是卻無意中忽略瞭另外一群人,這些人的名字,曆史課本上往往都隻是匆匆帶過,甚至根本沒提。

  但就是這些人,默默鑽研一些從來沒有人質疑過的問題、追尋著沒有人尋找過的答案,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但是隻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找到瞭改變世界的關鍵。興奮無比的他們,在那一瞬間彷彿看見瞭造物主的微笑,像是在嘉許自己一直以來的勤勉,終於獲得瞭迴報。

  而那個迴報,就是我們這個現代、健康的世界。

  看完《藥王簡史》後,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也許這就是醫藥史帶給人們的意義──讓我們大傢知道,今日的一切是多麼值得感恩、也值得珍惜。

推薦序二

疾病影響曆史走嚮,藥物自然也是

「故事」網站創辦人/塗豐恩


  15世紀末起,歐洲人開始移居他們口中的「新大陸」。在美洲大地上,他們一開始便遭遇頑強抵抗,當地勇猛善戰的原住民,麵對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展開瞭強力反擊。彼時在中南美洲,阿茲特剋與印加帝國仍是如日中天,各自統領數百萬人。可是沒過多久,兩個強大的帝國在歐洲人麵前,竟開始土崩瓦解,終至消亡。

  過去歐洲人說起這段故事,多半喜歡強調自己文明先進、船堅砲利,纔能在短短時間內,徵服新世界。但時至今日,我們重看這段曆史,已經有瞭與過往不同的理解。原來,歐洲人在美洲大陸之所以能迅速擴張,並非是因為他們本事多高明,而是由於另一個多數人沒能預料到的因素:疾病。

  隨著歐洲船隊飄揚過海而來的病菌,迅速感染瞭新大陸的居民,造成大規模死亡,削弱瞭原本強盛的帝國。最著名的例子是天花。知名人類學傢賈德.戴濛(Jared Diamond),在代錶作《槍砲、病菌與鋼鐵》中這樣寫道:「美洲土著因歐亞大陸病菌死在床上的要比戰死沙場的多得多……1520年,有個奴隸在古巴感染瞭天花後,來到墨西哥。這場傳染病結果奪走瞭半個阿茲特剋帝國的人口,連皇帝庫特拉華剋也難逃一劫。這場神祕的傳染病專挑印第安人,而放過所有的西班牙人,劫後餘生者因而信心全無,認為這莫非是上帝的旨意,要他們臣服於無敵的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口本有2,000萬,到瞭1618年陡降到160萬。」

  1976年,曆史學者威廉.麥剋尼爾(William H. McNeill)齣版《瘟疫與人》一書,大幅改變瞭我們對曆史的認識,也開啓瞭曆史研究的新領域。麥剋尼爾大膽而清晰的論證,瘟疫與病菌在人類曆史上扮演的角色,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為深遠。在那之後,有越來越多學者開始探究疾病如何改寫瞭世界史。前麵提到的賈德.戴濛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該書的另一個地方寫道:「傳染病在曆史上的角色不僅止於為歐洲人的擴張開路。反之,瘧疾、黃熱病等在熱帶非洲、印度、東南亞和新幾內亞的本土疾病,也使得歐洲人在前進這些熱帶地區時遭到重創。」帝國主義原來不隻是政治與經濟,也是地理與環境。

  疾病在世界曆史上扮演瞭關鍵的角色,至於作為對抗疾病手段的藥物,自然因此也有瞭不能輕忽的重要性。這本《藥王簡史》,講的就是這一麵的故事。作者佐藤健太郎並非曆史科班齣身,而是來自科學訓練的背景,也曾在醫藥品企業從事研究工作。在本書中,他挑選十餘類不同的藥品,包括維他命C、麻醉藥、阿斯匹靈與愛滋病治療藥等,詳加說明他們發明的過程與對社會的影響。

  我認為特彆有意思的,是身為日本人的作者,在寫作時並不局限於歐洲中心的敘事,而是不忘帶入東亞的視角。如講到麻醉藥時,他特彆介紹瞭華岡青洲研發麻醉藥「通仙散」。因為這項貢獻,華岡青洲在日本可以說是相當知名的人物,但在西方人書寫的醫學史中,就未必受到應有的關注。這是本書不同於市麵上許多歐美翻譯書籍之處。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自陳,這本書隻局限於藥品本身,但消弭疾病,其實靠著不光是藥品,還需要眾多社會條件的支持,如公共衛生的改善、醫療設備的提升等。此外,藥物的故事也不隻是發明的故事,背後還牽涉著藥品生産的政治經濟學,以及消費和推廣普及的問題。

  英國曆史學者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在《老科技的全球史》寫道:「過去數十年來,『科技』一詞和『發明』(創造齣新的觀念)與『創新』(新觀念的首度應用)緊密連結在一起。在談論科技時,重點總是放在研發、專利以及初期使用,用來指稱後者的術語是『傳播』(diffusion)。」

  他則認為,我們應該同樣關注「使用中的科技」(technology-in-use)。我想藉用他的說法。一個新藥物,就像新科技一般,齣現的當下,未必就能對社會産生直接的影響。當我們看過瞭藥物發明的故事之後,不妨也試著從「使用」的角度思考和觀察,看這些藥品究竟是如何改變瞭世界史。

圖書試讀

康熙靠奎寜破紀錄,但瘧疾正捲土重來
 
誰是中國曆史上最受推崇的名君,這是在曆史愛好者之間,經常會提起的話題。其中,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1654年至1772年)必定是最有力的候選人。年僅八歲就即位,不僅在內政、對外徵討都取得重大成果,還編纂《康熙字典》,在文化事業投注心力。康熙作為實質上奠定將近三百年清王朝根基的人物,這樣的評價今後恐怕也無法被撼動。
 
拯救康熙的藥,來自外國
 
康熙皇帝在位達61年,創下中國曆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紀錄。王者如果沒有長時間保持身體健康,根本不用奢望長期安定的政權。除瞭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及掌握人心的技術之外,身體健壯想必也是成為名君的重要條件。
 
但是就連如此健壯的康熙皇帝,也曾遭遇危機。其中之一,便是在他四十歲左右於遠徵的途中(按:齣徵噶爾丹)瘧疾發病,曾一度陷入危急性命的狀態。這時耶穌會的傳教士獻上特效藥,剛好救瞭他一命。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作為國傢重要人物的皇帝若倒下,大清帝國的命運會有什麼轉變,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這時前來探病的皇太子(按:康熙第七子胤礽)擔心的,不但不是父親的身體,而是想到這迴皇帝寶座就要輪到自己坐,不禁喜形於色。也因為這次的契機,這名皇太子失去瞭康熙的信任而遭到廢嫡。取而代之坐上皇帝寶座的是雍正皇帝,再加上他的兒子乾隆皇帝,造就瞭大清帝國的全盛時代。就很多層麵來說,康熙皇帝的瘧疾,無疑是曆史的轉捩點。
 
在關鍵時刻拯救康熙皇帝性命的特效藥,就是本章的主角奎寜。因為這次的契機,康熙皇帝開始醉心於西洋學問,允許獻上奎寜的傳教士們,在北京建立第一座壯麗的基督教會作為奬賞(按:今天的西什庫天主堂)。奎寜這種藥到病除的功效,是多麼讓康熙皇帝感到信服,由此可見一斑。
 
不論歐洲、亞洲,許多名人皆死於瘧疾
 
瘧疾是由一種叫瘧蚊的蚊子作為媒介,所引起的感染癥。蚊子吸人血的時候,潛藏在牠唾液腺中的單細胞生物──瘧原蟲,會進入人體的血液,進而引發感染。瘧原蟲會先鑽進肝細胞中繁殖,接著潛入紅血球中,讓紅血球破裂。患者會間歇性的發四十度左右的高燒,有時甚至會齣現意識模糊、黃疸等癥狀,甚至死亡。

用戶評價

评分

坦白說,在閱讀《藥王簡史》之前,我對「奇蹟」這個詞,總覺得有些遙不可及,彷彿是隻存在於神話故事中的事物。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作者透過對11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藥物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科學傢們如何透過不懈的努力和智慧,將看似不可能的「奇蹟」變為現實。 我最受觸動的部分,是關於精神疾病治療藥物的發展。曾經,許多精神疾病患者被社會排斥,被視為無藥可救。但隨著精神科藥物的問世,無數患者得以重獲新生,重新融入社會。作者在描述這些藥物時,不僅講述瞭它們的科學原理,更深入探討瞭它們對患者及其傢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這讓我意識到,「奇蹟」並非憑空而來,而是科學傢們用汗水和智慧,一點一滴地構築起來的。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提到瞭藥物研發中的倫理挑戰,以及藥物對社會結構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全麵而客觀的視角,讓我對「奇蹟」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它不是虛無縹緲的幻想,而是人類智慧和勇氣的結晶,是我們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

评分

《藥王簡史:奇蹟之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之藥、人類最愛之藥、救活最多人命的11種藥,怎麼改寫人類命運?》這本書,老實說,我拿到書名時,心裡其實是抱持著一點點懷疑的。你知道的,現在市麵上太多聳動的書名,內容卻是空泛無物,讓人讀完有種被詐騙的感覺。尤其「救活最多人命的11種藥,怎麼改寫人類命運?」這句標語,聽起來太有野心瞭,我怕它會不會淪為一本枯燥乏味的醫學史,充斥著專業術語,讓像我這樣非醫學背景的讀者望之卻步。 但真正翻開書頁,我纔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以一種非常流暢且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11種藥物的歷史娓娓道來。我最驚喜的是,他並沒有刻意去神化這些藥物,而是深入剖析瞭它們誕生的時代背景、研發過程中的艱辛、以及它們如何一點一滴地改變瞭人們對疾病的認知與治療方式。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關於盤尼西林的部分,作者詳細描述瞭弗萊明的偶然發現,以及後續科學傢們如何剋服技術難關,將其量產化。這過程中的誤打誤撞、堅持不懈,以及團隊閤作的精神,都讓我深深感動。我甚至可以想像齣當時科學傢們在實驗室裡,那種既焦慮又充滿希望的心情。而且,書中也提到瞭這些藥物所帶來的倫理睏境,例如藥物的可及性、以及過度依賴藥物可能衍生的問題,這讓我覺得作者的視角非常全麵,並非單純地歌頌科學的偉大,而是更具批判性地去審視。

评分

我一直認為,瞭解過去,是為瞭更好地走嚮未來。《藥王簡史》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作者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梳理瞭人類在對抗疾病道路上的重大裏程碑,而這些裏程碑,往往是由一種種改變曆史進程的藥物所代錶。我最喜歡的是,作者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純粹的醫學史,而是將藥物的發展,置於更廣闊的曆史、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考察。 例如,關於抗生素的齣現,作者不僅講述瞭其科學原理,還深入分析瞭其對人口增長、戰爭傷亡率,乃至社會結構産生的深遠影響。這種多維度的分析,讓我對藥物的作用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威力最強之藥」的解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威力」等同於治愈能力,而是更關注藥物對人類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甚至文明進程所産生的革命性改變。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那些曾經拯救瞭無數生命的藥物,何嘗不是在悄悄地改寫著人類的命運?它們讓我們擺脫瞭某些疾病的束縛,獲得瞭更長的生命,也因此,我們得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去創造,去書寫屬於人類的未來。

评分

我一直對「奇蹟」這個詞充滿瞭矛盾的情感,一方麵渴望它的存在,另一方麵又覺得它過於玄妙。但在讀瞭《藥王簡史》之後,我對「奇蹟」有瞭更為務實的理解。書中所介紹的每一種藥物,在它誕生的那個時代,何嘗不是一種「奇蹟」?作者透過詳細的歷史資料和科學解釋,將這些「奇蹟」的誕生過程,變得清晰而可信。我對那些曾經束手無策的疾病,在藥物問世後,竟然能得到有效的控製,感到無比震撼。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器官移植領域的藥物,它們如何幫助人們剋服免疫排斥反應,讓新的生命得以延續。這背後是多少科學傢的努力,多少失敗的嘗試,纔換來的這一次次的「奇蹟」。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提到瞭藥物研發中的倫理爭議,例如動物實驗、以及臨床試驗中的風險。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的「奇蹟」,並非憑空而來,而是伴隨著無數的掙紮和抉擇。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和誠懇的態度,呈現瞭藥物發展的複雜性,既歌頌瞭科學的偉大,也警示瞭潛在的風險。這本書讓我對「人類的智慧」有瞭全新的認識,它能夠創造齣如此偉大的成就,也需要不斷地反思和糾正。

评分

這本書真的像是一場時光旅行,引領我穿越歷史的長河,見證瞭人類與疾病搏鬥的漫長歷程。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能如此輕易地獲得各種醫療資源,是理所當然的,但讀瞭《藥王簡史》之後,我纔深刻體會到,這背後凝聚瞭多少前人的智慧、汗水,甚至生命。作者對於每一種藥物的介紹,都讓我彷彿親身經歷瞭那個時代。例如,在描述抗生素的齣現之前,我看到瞭當時人們麵對感染性疾病時的無助與恐懼,小小的傷口可能就奪走生命,那種絕望感,是我們現代人很難想像的。 而當抗生素真正問世,扭轉瞭乾坤,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透過文字也得以傳遞。書中對於藥物研發過程中各種「意外」的描述,更是充滿瞭戲劇張力。有時候,偉大的發現,並非來自周密的計畫,而是來自於敏銳的觀察和科學傢的直覺。我特別喜歡書中那些關於藥物副作用、以及藥物濫用的討論。這提醒瞭我,科學的進步是雙麵刃,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也必須對潛在的風險保持警惕。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負麵影響,反而更真誠地呈現瞭藥物發展的複雜性。讀完這本書,我對「奇蹟」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憑空齣現,而是無數次嘗試和失敗堆疊而成的結晶。

评分

身為一個對歷史和科學都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我一直很想找一本能將兩者巧妙結閤的書籍,而《藥王簡史》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願望。作者並沒有將科學知識乾巴巴地呈現齣來,而是將它們融入瞭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之中。我讀到那些在關鍵時刻做齣重大發現的科學傢們,他們的奮鬥、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都讓我肅然起敬。書中對於藥物研發背後龐大資金投入、以及國傢政策影響的描述,也讓我看到瞭科學發展的另一麵。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最賣之藥」的分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列齣銷量排行榜,而是探討瞭這些藥物為何能成為市場上的寵兒,背後是否存在著商業利益的驅動,以及這些藥物是否真正解決瞭人類最迫切的需求。這讓我反思,在追求藥物療效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關注藥物的可負擔性和可及性。書中也提到瞭藥物專利權的議題,以及其對藥物研發和普及的影響。這讓我覺得,作者的思考非常深入,並非僅停留在藥物本身的功效,而是拓展到瞭更廣泛的社會和經濟層麵。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科學的進步,總是與人類社會的複雜性緊密相連。

评分

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讀者,我一直對「人類命運」這個詞彙,既感到渺小又感到無比宏大。渺小,是因為我們個體在歷史洪流中似乎微不足道;宏大,是因為我們集體的力量,卻能創造齣驚人的改變。《藥王簡史》這本書,恰恰以一種非常具體的方式,展現瞭這種「宏大」。 作者選取瞭11種具有代錶性的藥物,它們不僅在醫學上取得瞭突破,更在社會、文化、經濟等層麵,深刻地影響瞭人類的進程。我尤其喜歡書中所提及的「人類最愛之藥」的部分。這不僅僅是藥物的市場銷量,更包含瞭它們在人們心中所占有的地位,以及它們如何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並沒有將這些藥物神化,而是以一種冷靜而客觀的態度,分析瞭它們受歡迎的原因,也探討瞭藥物的過度使用和依賴所帶來的問題。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對「愛」這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它既包含著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人類的命運,並非由單一因素決定,而是由無數次的科學進步、社會變革,以及個體選擇共同塑造而成。

评分

我一直覺得,歷史的書寫,往往集中在重大的政治事件或軍事衝突,但《藥王簡史》這本書,卻將目光投嚮瞭另一種同樣影響深遠的力量——藥物。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人類歷史的新大門。我驚喜地發現,原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醫學成就,背後都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意義。 書中對於「最賣之藥」的討論,讓我看到瞭藥物與商業、與社會需求的複雜關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商業化的藥品,而是深入分析瞭其存在的閤理性,以及可能帶來的問題。他強調瞭藥物的可及性,以及如何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獲得治療。這讓我意識到,科學的進步,最終的目的是為瞭服務人類,而不是為瞭追求純粹的利潤。此外,書中也提到瞭許多在藥物研發過程中,默默奉獻的科學傢們,他們的堅持、他們的犧牲,以及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都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讓我對「人類的智慧」有瞭更為全麵和深刻的認識,它不僅能夠創造齣解決問題的藥物,更能不斷地反思和完善,以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评分

我承認,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改寫人類命運」這個大標題感到有些誇張,畢竟,歷史的車輪是由無數因素共同推動的,單憑幾種藥物,真的能做到「改寫」嗎?然而,隨著我深入閱讀,我逐漸被作者的論述所說服。他並非誇大其詞,而是透過細膩的筆觸,展現瞭這11種藥物如何從根本上改變瞭人類的生存狀態。想想看,疫苗的齣現,是如何將曾經肆虐的傳染病,如天花、小兒麻痺,逼退到歷史的角落,讓無數的兒童得以健康成長。這難道不是一種「改寫」嗎? 作者在介紹每一種藥物時,都會用大量的歷史數據和真實案例來佐證,例如,某種疾病在藥物齣現前和齣現後的死亡率比較,以及對社會結構的影響。這種嚴謹的考證,讓書中的論點更加紮實。我也很欣賞作者對於藥物「威力」的定義,他並沒有局限於生理上的治癒,而是延伸到瞭對人類心理、社會關係,甚至經濟發展的影響。例如,麻醉藥的發明,是如何讓外科手術變得更加安全和普遍,從而推動瞭醫學的進步,也讓更多原本無望的病患得到瞭治療。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進步」的意義,它不僅僅是科技的堆疊,更是對人類福祉的提升。

评分

我一直對「救活最多人命」這件事感到特別好奇,因為這意味著這些藥物真正地、實質性地改變瞭無數人的生命軌跡。在閱讀《藥王簡史》之前,我對一些常見藥物的歷史背景,其實瞭解得並不深入。但作者透過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見證瞭這些「救命恩人」誕生的艱辛歷程。 我對書中關於疫苗發展的描述印象最為深刻。從最初對疾病的無知與恐懼,到科學傢們的艱苦探索,再到疫苗的成功應用,這個過程充滿瞭人性的光輝和科學的力量。作者並沒有迴避疫苗研發過程中的失敗與挑戰,而是誠懇地呈現瞭科學傢們的堅持與付齣。他強調瞭公共衛生體係的重要性,以及群體免疫在控製疾病傳播中的關鍵作用。讀完這部分,我對「救活最多人命」這句話有瞭更為具體的理解,它代錶著無數傢庭的重聚,無數生命的延續,無數社會的穩定。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現有的醫療成果,也更加認識到科學研究對於人類福祉的巨大貢獻。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