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鑑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流行病學
  • 病原體
  • 醫學
  • 公共衛生
  • 傳染病
  • 病毒學
  • 細菌學
  • 寄生蟲學
  • 真菌學
  • 疾病預防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結構簡單、形體微小,
  在顯微鏡下呈現齣多樣特性的生物,稱為微生物。
  微生物無法用肉眼看到,卻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微生物會進入我們的體內,
  當我們的免疫係統低弱無法壓製蠢蠢欲動的微生物時,就容易緻病,甚至緻命。
  本書提供101個常見的病原體圖鑑與介紹,認識病徵並做好預防,遠離流行病的威脅!

  流行病,聽起來不但可怕,而且每一年都會發生,近年來常聽到的流行病除瞭有ABC型流感、禽流感等,相信各位讀者一定也聽過國際上聞之色變的伊波拉、非典型肺炎(SARS)等流行病。每次流行病的爆發,都會造成國傢社會環境的動盪與損失,勞民傷財,甚至可能帶走幾條人命,無怪人人都害怕流行病。

  但是各位讀者知道嗎?其實,流行病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我們的害怕,是因為我們對它不夠瞭解,隻要瞭解它,並做好事前的預防與保護,遵循醫師的指示用藥與靜養,大多數的流行病都是可以順利康復的。

  那麼我們要怎麼瞭解流行病呢?隻要先理解它的「名字」就比較容易進入狀況。本書將各種流行病的學名與特徵陳列齣來,並以主題歸類的方式,幫各位讀者將流行病整理分類成幾大項,並提供相關的醫療病例,讓各位讀者能從生活中的案例開始慢慢認識流行病,學習到「保持清潔、遠離病原、增強體力、遵從醫囑」的重要觀念,如此,流行病就不可怕瞭。 

本書特色

  ◎採文圖互相搭配的排版設計,閱讀輕鬆無負擔,適閤作為健康議題推廣。

  ◎從病原體開始認識流行病,瞭解緻病的原因,參考相關的病例,知道治療的方式,對流行病不再懵懵懂懂,早期發現,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不談過於復雜的病理學內容,而是帶入相關病例與病原體特徵,讓讀者藉由簡單以及生活化的內容,對於流行病有初步的認知,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衛教成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詹哲豪


  1963年生
  中山醫學院醫事技術學係
  颱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碩士
  陽明醫學院微免所博士班進修
  陽明醫學院醫事技術學係教師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檢驗科技術主任

  著作:
  [健康檢查完全圖鑑]
  [你必須要知道的101個健康檢查知識]
  [蟲蟲危機—你需要知道的寄生蟲與枝節動物圖鑑]
  [你必須要知道的101個過敏知識]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鑑]
 

圖書目錄

全球序 從專業的微生物學角度切入淺談流行病病原體
自 序 用流行病來談微生物病原會更有趣又容易懂
導 讀 流行病簡單講

壹 病原體是什麼?
001 黴菌病—真核生物之真菌
002 細菌感染癥—原核生物之細菌
003 披衣菌病;黴漿菌病—特殊病原體
004 病毒感染癥—病毒
005 類病毒感染癥—類病毒與感染性變性蛋白
006 寄生蟲感染癥—真核生物之寄生蟲

貳 皮膚病癥
007 香港腳的主要病原—絮狀錶皮癬菌
008 香港腳的另一病原—小芽孢癬菌
009 灰趾甲的病原—毛癬菌
010 體癬的病原—毛癬菌和錶皮癬菌
011 頭癬的病原—小芽孢癬菌和毛癬菌
012 已被人類滅絕的病毒—天花病毒
013 睏擾中老年人的「皮蛇」—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014 一生總要發一次—麻疹病毒
015 德國人得的麻疹?—德國麻疹病毒
016 跟著人類走過冰河時期的寄生蟲—疥蟎

參 上下呼吸道感染
017 常被忽略的法定傳染病病原—肺炎鏈球菌
018 喉嚨內的白色「皮革」?—白喉棒狀桿菌
019 呼吸道上的腸內桿菌—肺炎剋雷白氏桿菌
020 流行性感冒的幫兇—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
021 咳瞭一百天就會好?—百日咳博德氏桿菌
022 隻有老兵會得病?—肺炎退伍軍人病桿菌
023 沒有細胞壁的特殊細菌—肺炎黴漿菌
024 令人恐懼的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
025 較溫和的流感病毒—副流行性感冒病毒
026 嬰兒房的院內感染—呼吸道細胞融閤病毒
027 傢禽養殖業者的夢魘—禽流感病毒
028 曾讓人聞之色變的傳染病—SARS 冠狀病毒
029 吃到沒熟的毛蟹—衛氏肺吸蟲
030 愛滋病患者的伺機性感染—肺囊蟲

肆 腸胃道病癥
031 龐雜又重要的革蘭氏陰性桿菌—腸內桿菌
032 頭號緻病性腸內桿菌—傷寒沙門氏桿菌
033 細菌性痢疾中最易傳播的桿菌—誌賀氏桿菌
034 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大腸桿菌
035 藏在生水裏的「撇形菌」—霍亂弧菌
036 海鮮食物中毒的病原—創傷與腸炎弧菌
037 論是非聊麯摺—麯狀桿菌
038 「溢赤酸」火燒心的病因—胃幽門螺鏇桿菌
039 寒鼕嬰幼兒感冒腹瀉的病原—輪狀病毒
040 新興的傳染病—諾羅病毒
041 最新被列入法定傳染病的主要病原菌—單核球增生性李斯特菌
042 體型最大的腸道寄生原蟲—大腸縴毛蟲
043 也是法定傳染病的病原—痢疾阿米巴
044 小時候很常見的蝒蟲—蛔蟲
045 造成小朋友夜晚臀部癢癢的原因—蟯蟲
046 我是從泥土鑽入寄生於人體腸道的鈎蟲—十二指腸鈎蟲
047 寄生於動物腸道的中大型吸蟲—布氏薑片蟲
048 穆斯林人不會大腹便便—有鈎縧蟲

伍 肝膽疾病
049 與肝病有關的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
050 颱灣國病的兇手—B 型肝炎病毒
051 傳染性肝炎的病原—A 型肝炎病毒
052 日益受到重視的肝炎病原—C 型肝炎病毒
053 客傢人愛吃魚片粥—中華肝吸蟲

陸 性接觸傳染病
054 花柳毒淋的病原—淋病雙球菌
055 生殖器糜爛性潰瘍的病原—杜剋氏嗜血桿菌
056 古今中外赫赫有名的性病病原—梅毒密螺鏇體
057 砂眼與第四性病竟是相同病原—砂眼披衣菌
058 「標準的」病毒顆粒—單純皰疹病毒
059 俗稱「菜花」的病原—人類乳頭狀瘤病毒
060 愛滋病的病原—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061 可透過體外汙染物傳播的傳染病病原—陰道滴蟲

柒 心血管及腦部疾病
062 腦脊髓膜炎的主兇—腦膜炎奈瑟氏菌
063 靠傢蚊傳播的病毒—日本腦炎病毒
064 狂牛癥的病原—蛋白子
065 一些奇怪的病原—類病毒
066 學名常被誤譯的人畜共通傳染病病原—剛地弓(形)蟲
067 舉世首例報告在颱灣—廣東(住)血綫蟲
068 齣現在血裏的綫蟲幼蟲—血絲蟲

捌 全身性疾病和其他
069 皮下黴菌感染—黴樣真菌和馬杜拉氏菌
070 引起伺機性感染癥的黴菌—麴菌
071 常見的伺機性感染癥真菌—白色念珠菌
072 重要的伺機性感染癥真菌—新型隱球菌
073 舉足輕重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074 重要的化膿球菌—A 族溶血性鏈球菌
075 可做為生化武器的最大型無運動性細菌—炭疽桿菌
076 緻病性很強的産氣莢膜桿菌—魏氏桿菌
077 傷口感染的嚴重併發癥—破傷風桿菌
075 最毒的神經毒素—肉毒桿菌
079 積「癆」成疾富貴病—結核分枝桿菌
080 癩病的病原—痲瘋分枝桿菌
081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腸內桿菌—變形桿菌
082 黑死病的病原—鼠疫桿菌
083 體蝨斑疹傷寒—普氏立剋次氏菌
084 經由壁蝨傳播的斑點熱—立氏立剋次氏菌
085 恙蟲病的病原—恙蟲立剋次氏菌
086 戰爭的幫兇還是救援—五日熱立剋次氏菌
087 常被誤解為黴菌—放綫菌
088 可能與腫瘤有關的病毒—人類乳突腫瘤病毒
089 一種特殊的皰疹病毒—EB 病毒
090 阿嬤口中的「豬頭皮」—腮腺炎病毒
091 以紐約一個小鎮命名的典型腸病毒—剋沙奇病毒
092 令傢長恐慌的病毒—腸病毒 71 型
093 現在少見的跛足—小兒麻痺病毒
094 世界各國最重視的傢畜惡性傳染病之一—口蹄疫病毒
095 與吸血鬼傳說有關的病毒—狂犬病病毒
096 颱灣幾乎每年都有病例通報—登革熱病毒
097「韓」流來瞭—漢他病毒
098 繼愛滋病後另一可怕的病毒感染病—伊波拉病毒
099 熱帶瘴癘打擺子—瘧原蟲
100 世界上分布最廣的犬科動物腸道寄生蟲—犬弓蛔蟲
101 玩水玩到掛—日本(住)血吸蟲

附錶 生物醫學名詞中英對照及簡介錶
參考書籍和資料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微生物造成的傳染病有那麼難懂嗎?


  迴想在醫學院三年級時,學長曾告訴我:「基礎醫學課程的重頭戲之一即是微生物學和實驗,一年共十學分,老師當人不手軟,要好自為之。」這建議我聽進去瞭,認真上課不缺席,毛遂自薦(時任學藝股長)幫各係同學錄謄課程內容,製作精美的「共同筆記」。順利高分修完不必說,我還培養齣對微生物學的興趣,畢業後直接挑戰更高階的微生物或微生物免疫學研究所。

  幸運的!考上颱大醫學院研究所,颱灣大學自由開明的風氣令我眼界大開,渡過一生中最享受又愉快的時光。當時所做的研究主題是某種縧蟲幼蟲之多細胞的極低溫冷凍保存與解凍存活,其成果被指導教授發錶於英國知名的學術刊物。修碩士期間,華杏護理齣版機構邀約我為他們寫一些護理基礎醫學的教科書,戰戰兢兢接下重責,五年內完成「微生物學」、「簡明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共三本四冊,等於把多年所讀的醫學微生物及免疫學又復習瞭一遍。

  拿到學位後前往陽明醫學院(現陽明大學)及颱北榮總病毒室,從事研究及教學工作六年,大都與病毒學、組織培養技術及中藥材萃取成份抗病毒的研究有關。1988年自北榮首位愛滋病病人體內分離齣來的細胞株HL-CZ(意思為陳先生的人類白血球細胞),我將之養成前單核球細胞株(promonocyte cell line)。其次分株(sub-clone)以我的姓名英文縮寫名為CCC-3、CCC-6,證實適閤做為體外接種、養殖登革熱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研究model。恩師劉武哲(陽明大學名譽教授、前考試委員)把這些年的研究成果投稿於三份英美醫學期刊,及將CCC-3、CCC-6提供給國內外各學術單位研究用並永遠保存在美國的疾病管製中心CDC,讓我獲得準博士及些許殊榮。後來在二十年的臨床檢驗工作,則多著墨於細菌學、血清免疫學檢查及過敏檢驗。

  二十七年來我與這些微生物「關係匪淺」,說專傢不敢擔(應是什麼都懂一些皮毛的「博」達人),但透過多年的寫作經驗,自認可以把與傳染或流行病有關之微生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講得妙趣橫生!

  2014年春天,新作「健檢報告完全手冊」付梓後,一嚮緻力推廣「科學普及化」的晨星齣版事業集團,接續與我商議齣版傳染病或微生物病原相關的通識書。自多年前的登革熱、SARS流行到近年的禽流感、口蹄疫、狂牛癥等引起一般民眾的關注,我特彆留意到部份的網路文章、新聞報導、談話性節目或所謂醫藥記者名嘴,對這些流行性傳染病的評述常有疏漏或沒那麼精細之處。所以,我們有瞭齣這本流行病簡單講「故事書」的共識。

  我希望憑藉專業又正確的醫學知識,以通俗生花又淺顯的文筆、報導文學的方式,述說一則則與流行性傳染病相關的有趣情事,讓大傢明白傳染病或微生物其實並非像「火星文」那麼難懂。也期望對科學有興趣的高中和大學同學,能把本書當作課外的輔助讀物(超過一半的內容是課本裏找不到的),在掩書一嘆的剎那間,颱灣未來或許齣現另一位國際知名的何大一教授或陳定信醫師。

  最後將本書獻給在第一綫從事傳染病防治的醫護及相關人員,當然你們要買書、看完書後不吝給我們指正!

圖書試讀

【第壹篇】病原體是什麼?
 
001 黴菌病mycoses 真核生物之真菌
 
真菌是一大群形態較大、不能行光閤作用(無葉綠素)的腐生性微生物,無論在大小、形態、結構、細胞核構造及化學組成上都異於細菌。
 
真菌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兩大類。前者是俗稱的酵母菌,為圓形或卵圓形單細胞,以母細胞産生芽孢而繁殖,並不形成有性孢子。後者具有多細胞的菌絲體,可藉由有性及無性孢子來散播,俗稱黴菌,在醫學上兩者統稱為真菌。
 
真菌約有五萬多種,廣存於大自然,大部份為腐生菌(自然分解者),一般以引起植物的疾病為主。大約百種的真菌與動物或人類的疾病有關,但隻有念珠菌和皮癬菌可在人類間相互傳染。由真菌寄生所引起的疾病稱為黴菌病。
 
當真菌的孢子生長於適閤的環境或人工培養基時,會長齣發芽管,並形成修長又分枝的細絲,一般稱為菌絲。菌絲有分隔菌絲(大部份)和無隔菌絲(少數)兩類。當菌絲大量生長分枝而形成一叢網狀結構時稱為菌絲體,可分為兩種不同功能的生長菌絲體和空中菌絲體(能生成孢子,又稱為繁殖菌絲體)。菌絲的有無以及菌絲體外形是黴菌分類的標準之一。
 
002 細菌感染癥bacterial infections 原核生物之細菌
 
除瞭大型寄生性蠕蟲可用肉眼或低倍數的解剖「放大鏡」來觀察外,一般「微生物」是指必須使用顯微鏡纔能看見的細菌、真菌及原蟲。蠕蟲以公厘(mm)、公分(cm)甚至公尺(m)為測量單位,細菌則是以微米(μm);病毒以微毫米(奈米,nm)為其大小的錶示單位。生物小至細菌大至動植物,都是由最基本的單位――細胞所組成。目前所知最小的細菌為黴漿菌,其直徑隻有0.125 ~ 0.25微米。多數細菌大小約1微米,以光學顯微鏡即可清楚觀察到染色後的菌體形態。細菌以近似真核細胞(動植物細胞)的模式,維持細菌體正常的生理活性,經由染色體DNA的復製,將遺傳訊息轉錄成訊息RNA(mRNA),再將mRNA轉譯成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産物則負責執行産生能量、代謝及生化閤成等生理機能。
 
細菌依其大小、形態及染色特徵,可大緻分為球菌、桿菌及螺鏇菌三類(見右頁圖),分述如下。一、球菌:單一菌體呈圓形或卵圓形,依其種類及分裂方式不同,常見的菌體排列有成雙、四聯、八聯、長鏈、不規則成叢等。二、桿菌:菌端多為圓鈍或平,菌體呈桿狀或微彎。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時間膠囊”般的讀物,讓我得以窺見人類文明與疾病纏鬥的漫長畫捲,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審慎的希望。**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就像一個精美的“時間膠囊”,它將人類文明與疾病纏鬥的漫長畫捲,一一展現在我麵前。我一直對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恰好將我帶入瞭那段充滿未知與恐懼的過去。書中對不同時期流行病的研究,讓我看到瞭它們如何深刻地影響瞭曆史的走嚮,如何改變瞭社會的麵貌,甚至如何塑造瞭人類的思想和文化。我讀到瞭那些古老的傳說,那些關於瘟疫的記載,以及那些醫學先驅們所付齣的艱辛努力。這些故事,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對疾病的不斷探索和鬥爭之上。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審慎的希望。作者在書中對未來流行病的預測,既有警示作用,也充滿瞭對科學進步的信心。我明白,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消滅所有的病原體,但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學習和積纍知識,更好地預測、預防和應對未來的挑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份對未來的思考。它讓我明白,我們與病原體的鬥爭,將是一場漫長而持續的旅程,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以更加從容和智慧的態度,去迎接未來的每一個明天。

评分

**從“未知”到“理解”,這本書讓我不再恐懼那些藏匿在黑暗中的危機,而是學會瞭如何與它們“和平共處”。**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讓我從曾經的“恐懼”走嚮瞭如今的“理解”。我一直認為,病原體是隱藏在黑暗中的危機,是需要我們竭力消滅的敵人。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它們也是大自然生態係統的一部分,與人類的關係,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作者用一種極其精妙的筆觸,描繪瞭101種病原體的“生活習性”。它不僅僅是講述它們如何緻病,更是在探討它們是如何演化,如何適應環境,以及它們與宿主之間存在的微妙平衡。我從中瞭解到,有些病原體並非“有害無益”,它們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麵,對我們人類的健康産生積極的影響。這種認知上的轉變,讓我不再對所有病原體都抱有敵意,而是學會瞭如何與它們“和平共處”。我開始思考,與其一味地消滅,不如去理解,去尋求一種更加和諧的共存方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讓我對生命的多樣性充滿瞭敬畏。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圖鑒,更是一本關於生命哲學與生態智慧的啓迪。

评分

**這場跨越時空的生命探索,讓我重新認識瞭“看不見的敵人”。**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最深刻的一本。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縱橫古今的生命探索之旅。我一直以來都對微生物的世界充滿好奇,但又總覺得它們離我們太遙遠,直到翻開這本書,纔真正體會到它們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不僅僅羅列病原體的名字和癥狀,而是將它們置於曆史的洪流中,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我讀到瞭關於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社會結構,關於天花如何摧毀美洲原住民文明,以及關於流感病毒如何一次次地在全球掀起波瀾。這些曆史故事,配上書中精美繪製的病原體圖解,讓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恐懼與掙紮。書中的每一個病原體,都被賦予瞭生命,它們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科學數據,而是充滿人性的悲喜交織。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病原體時,那種既客觀又帶有人文關懷的態度。他不會刻意誇大危險,而是引導讀者去理解病原體的演化規律,以及人類如何通過科學和智慧與之抗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是,人類並非孤立的存在,我們與無數微小的生命共生共存,理解它們,纔能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

评分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看不見戰爭”的一分子。**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改變瞭我對“流行病”這個詞的看法。過去,我總是將它們視為與我無關的“新聞事件”,是某個遙遠地方發生的可怕災難。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在這場“看不見戰爭”之中,而且,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戰爭的“參與者”。書中對每一種病原體的介紹,都充滿瞭令人信服的細節。它不僅僅是枯燥的科普,更是一種生活常識的普及。我學會瞭如何辨彆某些病原體的傳播途徑,瞭解瞭哪些行為會增加感染的風險,也知道瞭哪些措施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和他人。書中的圖文並茂,尤其是一些病原體的三維模型圖,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它們是如何運作的。我不再滿足於“聽說”,而是渴望“知道”,渴望“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解病原體,不僅僅是為瞭應對當前的疫情,更是為瞭更好地規劃我們的未來。它教會我,科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開始更加關注公共衛生信息,更加重視個人衛生習慣,也更加願意相信科學的力量。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旁觀者”,變成瞭一個主動的“參與者”,去為這場“看不見戰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评分

**從“聽聞”到“認知”,這本書讓我不再“談毒色變”,而是學會“理性麵對”。**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是我近期閱讀的“最實在”一本。以往提起“流行病”,腦海裏浮現的往往是新聞裏令人不安的數字和專傢們嚴峻的警告,總有一種“談毒色變”的恐懼感。但這本書,卻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從“聽聞”走嚮瞭“認知”。書中的內容詳實,對於每一個病原體的介紹都極盡細緻,從它們的形態特徵、生存環境,到它們如何侵入人體,引發怎樣的病癥,再到人類如何研發疫苗和藥物與之對抗,都描繪得清清楚楚。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曆史事件的穿插,比如將某種病原體與某個曆史時期的重大事件聯係起來,這種寫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代入感,讓我覺得那些古老的瘟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曆史傳說,而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人類身上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用更理性的眼光去看待疾病。我不再盲目恐懼,而是開始理解,疾病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人類的科學發展,也正是在與這些病原體的不斷博弈中,一步步前進的。這本書讓我明白,麵對未知,恐懼是無濟於事的,唯有學習和理解,纔能獲得真正的力量。

评分

**一本能讓你在後疫情時代重新審視病毒與細菌的厚重之作!** 最近讀完《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心情久久不能平復。老實說,在經曆瞭這幾年的疫情風暴後,我對“流行病”這個詞多少有些PTSD,但這本書,卻像一股清流,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帶領我深入瞭解那些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微小生命。書的厚度讓人望而生畏,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科普讀物,而是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用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每個病原體的“人物設定”,仿佛它們都是有自己的故事和性格的“反派角色”,但又並非全然邪惡,而是大自然循環中的一部分。書的排版設計也十分用心,精美的插圖讓原本抽象的病原體變得具象化,讓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在視覺上獲得極大的享受。作者似乎花瞭大量的心思去搜集資料,考證每一個細節,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感受到科學的嚴謹和魅力。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僅僅將病毒和細菌視為洪水猛獸,而是開始理解它們的存在、演化以及與人類的關係。這種認知上的轉變,遠比任何一本暢銷小說更能讓我感到震撼和啓發。尤其是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作者對未來流行病的展望,更是讓我感到一絲警醒,但也充滿瞭希望。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每一個關心自己健康、關心人類命運的讀者,它一定會顛覆你對疾病的認知,讓你以更積極、更理性的態度去麵對未來的挑戰。

评分

**這場跨越維度的生命博弈,讓我看到瞭人類的脆弱,也看到瞭人類的堅韌。**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是一場讓我驚嘆不已的生命博弈的宏大敘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疾病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與微觀生命殊死搏鬥的曆史長捲。我一直認為自己對生物學和醫學有所瞭解,但讀瞭這本書,纔發現自己之前的認知是多麼的淺薄。書中對每一種病原體的描述,都仿佛在講述一段史詩。我看到瞭病毒如何巧妙地僞裝自己,細菌如何肆意地繁衍,寄生蟲如何寄生在我們的身體裏,而真菌又如何伺機而動。作者的敘述,既充滿瞭科學的嚴謹,又飽含瞭人文的關懷。他沒有迴避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死亡,但更強調瞭人類在麵對這些挑戰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勇氣和犧牲精神。我被書中那些科學傢們為瞭尋找治愈方法而付齣的努力所感動,也被那些普通人在麵對瘟疫時的堅強所震撼。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人類在自然界中的渺小與脆弱,我們看似強大,但在這些微小的生命麵前,我們不堪一擊。然而,它也讓我看到瞭人類無限的潛力和堅韌的生命力。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正是這份永不放棄的精神,讓我們一次次地從絕境中站起來。

评分

**一本讀起來“有溫度”的科普巨著,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嚴謹背後,是人類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最有“溫度”的一本科普巨著。我原以為,一本關於病原體的書,會充斥著冰冷的科學術語和令人沮喪的死亡數據。但這本書,卻以一種令人驚艷的方式,將科學的嚴謹與人文的關懷完美地融閤在一起。作者在描述每一種病原體時,不僅僅是列齣它們的學名和特性,而是將它們置於人類曆史和社會的背景下,講述它們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的進程,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如何塑造瞭我們的文化和價值觀。我讀到瞭那些在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瘟疫,也讀到瞭那些默默無聞卻同樣緻命的病原體。書中對醫學史的迴溯,讓我看到瞭人類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所經曆的無數次失敗與挫摺,以及最終取得的輝煌成就。那些偉大的醫學傢和科學傢們的故事,讓我看到瞭他們對生命的敬畏和守護。這本書不僅僅是讓我增長瞭知識,更讓我對人類這個群體充滿瞭敬意。我理解瞭,每一次的疾病爆發,都是對人類生存能力的一次考驗,而每一次的戰勝,都是人類智慧和勇氣的體現。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感激那些為守護人類健康而默默奉獻的人們。

评分

**一本讓你“長智慧”的書,它用最直觀的方式,告訴你“生存”的意義,以及“對抗”的藝術。**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絕對是一本能讓你“長智慧”的書。它不是那種能讓你在短時間內獲得某種技能的書,而是一本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你認知,提升你生存能力的著作。書中對101種病原體的介紹,可謂是包羅萬象,既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名鼎鼎”的病毒,也有那些我們可能聞所未聞的“隱形殺手”。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巧妙,他用一種“抽絲剝繭”的方式,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化繁為簡,呈現給讀者。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對抗”藝術的闡述。它不僅僅是關於藥物和疫苗的研發,更是關於人類的智慧、韌性和適應性。我從中看到瞭科學傢們如何通過精密的計算和大膽的假設,一次次地攻剋難關;也看到瞭普通人在麵對災難時,如何發揮齣驚人的勇氣和創造力。這本書讓我明白,“生存”的意義,並不僅僅是活著,更是如何更好地活著,如何更有尊嚴地活著。它教會我,麵對危機,我們不應束手無策,而是要運用知識和智慧,去積極地“對抗”。這本書,是一本真正的“生存指南”,它能夠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更加從容地麵對生命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

**打開這扇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我纔明白“無知”的可怕,以及“知識”的力量。** 《流行病:你需要知道的101個病原體圖鑒》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來,我對流行病的概念都比較模糊,隻知道它們很可怕,會帶來巨大的災難。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微觀世界的大門,讓我看到瞭那些“看不見”的生物是如何塑造我們世界的。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並沒有用過於專業的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用一種非常平實的語言,講述瞭101種病原體的故事。從我們熟知的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到那些可能我們從未聽過的寄生蟲和真菌,書中都有詳盡的介紹。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每種病原體潛伏期、傳播途徑、緻病機製的描述,這些信息雖然聽起來有些“硬核”,但結閤著書中生動的案例和插圖,就變得非常容易理解。讀完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為什麼有些疾病傳播得如此迅速,為什麼有些疾病如此難以根治。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意識到,知識的力量是多麼強大。當我們瞭解瞭病原體的運作方式,我們就能采取更有效的預防措施,也能更好地應對疾病的侵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種關於生命智慧的啓迪。它讓我對自然界充滿瞭敬畏,也對人類的探索精神充滿瞭贊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