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南生育禮俗研究

颱南生育禮俗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颱南
  • 生育
  • 禮俗
  • 民俗
  • 文化人類學
  • 颱灣研究
  • 社會文化
  • 傳統文化
  • 生命禮儀
  • 地方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南市作為颱灣的開發最早區域之一,諸多不同時期及移民,所存留的生育禮俗是日常生活積纍堆疊後的文化展現,透過禮品物件、儀式活動、社群,呈現這一個地界上的獨特在地性。

  生育禮俗是以傢庭為單位來進行,由長輩主持各項活動,透過禮俗儀式的神聖性錶現展演,傢庭成員進而凝聚親密情感,情感受庇護而心靈安定。從社會群體角度來看,許許多多的民俗活動,都要靠像傢庭這樣的小團體去參與,並透過傢庭來展現其民俗意涵。

  透過傢庭生育禮俗的曆時性觀察,可以看見不變的時間概念及可變的動態社會文化,而這些不變與可變之間,都藉著各式各樣的禮俗來處理銜接。禮俗讓個人或人群在麵對生命的轉摺及生活的改變時,有規可循,有跡可蹈,有代代傳承習俗可以禮奉遵行,這規矩習俗就是禮俗賴以建構的天人發展常模。

  傢庭維持運作並不像國傢機器這麼結構或製度化,而是以一種相較鬆散及可再塑的存在模式來維持,隻要能夠和諧運作,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因應社會的多元變化,傢庭禮俗自然會錶現齣存與變的動態平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建昇


  後山颱東齣生,祖籍颱南市將軍區北埔(四埔吳)
  國立成功大學曆史學碩士、博士
  曾任颱南縣文化局文化資産課課員、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執行秘書
  現任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曆史學係專任助理教授、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主要從事颱南地區文史調查相關研究,博士論文為《道光三年以前颱江內海及周圍地區曆史變遷之研究》,著有《颱南北極殿》、《二鯤鯓砲颱》等專書,並著有〈日治以前關廟地區的曆史發展〉、〈清代喜樹地區周圍曆史發展之初探〉等四十餘篇論文,曾主持《後壁崁頂射火馬民俗活動調查計畫》(2018颱南市文化資産管理處委託)、颱江地區文史資源調查及應用規劃研究(三)(2014颱江國傢公園管理處委託)等研究計畫,並參與《新港奉天宮誌》、《新營太子宮羅天大醮誌》、《七股鄉誌》等廟宇鄉鎮聚落誌書之撰寫。

陳誌昌

  大學念的是颱北醫學大學護理學係,醫院臨床工作浮沉,後轉往颱南大學颱南文化研究所就讀,研究颱灣人民生活及民俗醫療文化。畢業後,在研究領域及公職往來。

  曾撰寫《東山鄉誌》中社會、拓墾篇章,論文作品收錄於《山味、海味、颱灣味:颱灣飲食文化曆史》一書,並有多篇論文發錶,曾任教於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國立空中大學。現為成功大學曆史係博士候選人,繼續研究生活文化。

 

圖書目錄

局長序 留下生命禮俗的運作軌跡
作者序 細數養兒育女的文化內涵 吳建昇
作者序 孩子們教會我的事 陳誌昌
 
第一章  前言
一、傢禮與風俗概說
二、人際往來編織的社會脈絡
三、人神共力護庇孩幼
 
第二章  生育禮俗的曆史與地域特色
一、曆史文獻中的颱灣生育禮俗
二、颱南各地域的生育禮俗特色
三、現代生育禮俗的存與變
 
第三章  生産前後的禮俗
一、婚禮祈願的禮俗
二、齣産期的懷胎俗
三、齣産期的安産俗
 
第四章  週歲前的禮俗
一、誕生後禮俗--報酒報喜、三朝洗兒、催(斷)臍
二、誕生後禮俗--謝神、拜公媽、號名、貺禮壓米
三、誕生後禮俗—做月內、滿月、剃頭、四月日、度晬
四、誕生後禮俗—排八字、飼囝習俗禁忌、飼囝歌諺、翕相
五、做四月日
六、做度晬
 
第五章  十六歲成年前保育風俗
一、孩童期保育風俗內容
二、成年禮風俗
 
第六章  結論
一、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傳承
二、人情交陪與傳統儀禮
三、天人祈願閤一之悠悠
 

圖書序言

自序一

細數養兒育女的文化內涵  

文 / 吳建昇


  在颱灣的傳統社會中,對於生命的誕生,從混沌未知開始,就包含著許多人的期待和希望,人們在進行求子傳嗣、敬重胎神、拜契護身等各種儀式活動中,也讓生命一直受到諸神的眷顧與保佑。而自古以來為慶賀寶寶的來臨,無論是「滿月」、「命名」、「度晬」、「貫綰」等,在每項儀式及禮儀之中,其實都蘊含著對新生命無限期許與祝福,期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順利長大,乃至未來成傢立業、飛黃騰達。這種由民間約定俗成的傳統生育禮俗,一直是人們遵循的規範與方嚮,進而形成迎接新生命誕生的生育禮俗,成為富有意義非凡的禮俗文化。至於颱南地區,這是漢人在颱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在日治初期以前嚮為颱灣首善之區,人文薈萃、曆史悠久,擁有豐富的常民文化,在生活、信仰與社會組織都呈現齣多元豐富的麵貌,保留著曆史相傳下來的各種傳統習俗,這些傳統不僅具有在地特色,可以呈現區域性文化特徵,且其曆史發展與文化現象,也頗能作為颱灣傳統文化的代錶。

  2014年,當我在執行「颱南市生育禮俗計劃」(颱南市文化資産管理處委託)的那一年多,剛好就是兒子從懷孕妊娠,再到生産、滿月、四月、周歲的時候,當時我們就遵循著古禮進行著各種儀式,也謹慎不去觸犯各項禁忌,雖然儀式、禁忌眾多而繁復,卻也有許多富在地性而有趣的地方,且發現到颱南各地方也有一些差異。所以在當時就想過將此一研究成果齣版,因為這將不僅會是一本介紹民俗文化的書籍,其實也可以是一本有趣的工具書。

  這本書的付梓齣版,可以說是這一項心願的達成,雖然一部分內容為前述我在2014年所主持「颱南市生育禮俗計劃」的研究成果,不過更多地方是好友陳誌昌學棣的田野資料與研究分析,並由其進行全書的編輯整理工作。這本書針對颱南地區的「生育禮俗」,進行詳實且深入的調查研究,藉由盤點颱南地區相關生育禮俗儀式,爬梳整理齣其曆史緣由與發展變遷,且能完整呈現齣各項儀式與文化現象。這是一本深入淺齣的書籍,可以讓我們在細數養兒育女的各項儀式中,一點一點地解析其背後的存在意義與文化內涵。

自序二

孩子們教會我的事

文 /陳誌昌


  說個不怕大傢笑的故事:當我第一個孩子齣生時,孩子與母親都關在傢裏房間「做月內」。孩子氣質比較親人,所以需要抱著她纔願意入睡,還記得我抱著她,輕輕搖晃的唱歌,看著稚嫩的臉龐,想到她以後長大成人婚嫁離傢,突然心裏一陣酸,於是就紅瞭眼眶。然後…我就被孩子的媽媽訕笑,一直笑到現在,孩子都做完「十六歲」,常還被拿齣來說嘴。

  這段的幾年間,經曆自己及親友孩子的生育禮俗:謝神、拜公媽、號名、貺禮、做月內、滿月、剃頭、四月日、度晬、排八字、飼囝習俗禁忌、飼囝歌諺、翕相、拜契、貫絭、換絭、收驚、拜天公、齣姐母亭、脫絭、作十六歲…等。想來自己是駑鈍的學術門外漢,能研究的多半是身邊週遭可見題材,能書寫的往往必須自己親身體驗經曆。不過想想也是不賴,如果不是自己生活中的新生命誕生,觸動瞭研究的心思,也許對於生育禮俗的感受,端如清風一抹,涼爽吹拂過而不知。因為生活裏禮俗的實踐,觸動追尋的念想,所以纔有這十多年來的資料蒐集、觀察思辨後的書寫。某種程度來說,研究者的研究題材與生命曆程,看來可能會有著關聯,書寫成果更是種陳述生命。

  感謝大颱南文化研究叢書主編黃文博校長的邀約,更感謝颱南市政府文化局的提供機會,讓自己可以從曆史、民俗研究的觀點來書寫生命,寫下這段參雜交融個人及這塊土地的生活史,更是寫下孩子們交會我的點滴事。
 

圖書試讀

號名
 
姓名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稱謂,也是種用來鑑彆他我的符號象徵。「姓」是血緣傢族對外的標識,是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區分的符號,是人賴以行世不可動的;「名」是對血緣傢族內,區分長幼尊卑的稱呼,是親族個人對個人之間劃分的標識,可因不同身分而有新增,是可動的。所以「姓」與「名」可用來稱呼提點人際溝通,而這可動與不可動之間,更蘊藏著人際互動及社會階層關係。正因為一個人的姓名是自誕生後即給予稱呼,民俗上多認為有其需遵守之生育禮俗,因此也存在著一些禁忌與避諱,而這些禁忌與避諱自然演變成對取名時的隱誨及避忌。
 
傳統漢人社會認為人的誕生,蘊涵著與生俱來的自然力量,依照其齣生時間的序位,可以列齣生辰四柱,排齣八字乾支,而這些八字中,各自具有陰陽及五行屬性,這是傳統漢人社會認知的人體小宇宙對比自然大宇宙的思想延伸,而這些思想在後世命理學傢建構的理論中,是可以對應到個人的命、運、風水、陰德、讀書、名、相等關係之中。自此一個沒有名字的自然人,將會變成一個有姓有名的社會人,所以「命名」也是生育禮俗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颱灣人如何命名,尤其是針對新生兒命名分類,颱灣慣習研究會齣版的《颱灣慣習記事》有簡略提及,新樹〈有關懷孕及分娩之雜話(續)〉一文提到:
 
命名:為嬰兒命名,多在齣生後第三日,或在當日者,並無特彆規定之日期,而為其嬰兒命取之名,俗稱乳名(乳名之外,亦有另取命名字者,此係及至幼童初入學,由讀書先生依典故為之撰取者),一般命取乳名似不甚用意,多隨意命取,即所謂:「盡採號」(即隨便取之意)。
 
新樹觀察到一般民眾在新生兒齣生後取乳名的過程,乳名之外,另有入私塾讀書後所取的讀冊名,此一文所敘述的命名方式可見傢人對於孩童在傢中所使用的乳名命取的隨性態度。對於颱灣人命名新生兒的分類方式,片岡巖列舉7 項,是為依景色、地名、應夢、神托、厭勝、假物、典故等命名方法。鈴木清一郎則將颱灣人命名的方式擴充分成五行命名、倫序命名、觸景命名、指定命名、應夢命名、託庇命名、厭勝命名、型態命名、賦性命名、假物命名、美詞命名或典故命名、照父母希望和其他用意的命名、查媒嫺(女婢)命名等13 細項。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是一本非常紮實、有學術深度的著作。作為一名對民俗學有著濃厚興趣的研究者,我一直尋找能夠提供係統性、理論性梳理的讀物,《颱南生育禮俗研究》正是這樣一本令人欣喜的成果。作者不僅進行瞭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文獻考證,還將颱南地區的生育禮俗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語境中進行分析。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不同社會階層在生育禮俗上的差異,都有著精闢的論述。例如,作者對於清末、日治時期以及戰後颱灣社會變遷對生育禮俗産生的影響,進行瞭細緻的比較研究,展現瞭傳統習俗在時代洪流中的演變與適應。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理論框架的運用,作者能夠將人類學的親屬理論、象徵人類學以及社會學的功能主義等理論,巧妙地融入到對具體習俗的解讀中,使得論證既有深度又不失生動。這本書為我理解颱灣社會變遷中的文化肌理,提供瞭重要的學術支撐,也讓我對如何開展更深入的民俗研究,有瞭新的啓發和方嚮。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清晰,閱讀起來十分流暢,對於想要快速瞭解颱南生育禮俗的讀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颱南生育禮俗研究》將繁雜的禮俗按照時間綫索和重要節點進行瞭梳理,從備孕、懷孕、生産、坐月子到新生兒的各項儀式,層層遞進,邏輯性極強。我尤其贊賞書中在介紹每個環節時,都輔以大量的圖片和插畫,這大大增強瞭閱讀的直觀性,也讓那些抽象的習俗變得更加具體和易於理解。例如,書中關於“安胎符”的介紹,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精美的符咒圖案展示,讓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其神秘與莊重。另外,作者在對不同習俗進行解釋時,往往會引用一些地方性的俗語、歌謠,或者采訪對象的口述,這些鮮活的素材讓整本書充滿瞭生活氣息,也避免瞭學術論述的枯燥乏味。對我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生動的“育兒百科全書”,卻又融入瞭深厚的文化底蘊。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驚喜連連的書籍。原本以為關於生育禮俗的研究會是比較枯燥的學術論文,沒想到《颱南生育禮俗研究》卻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和人文的溫度。作者以一種非常親切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生動的颱南生育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祭拜床母”和“收驚”的章節,作者通過生動的故事,讓我看到瞭古人對於保護新生兒的樸素願望和智慧。書中的一些關於“禁忌”的描述,雖然在現代看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但作者卻能從曆史、民俗、心理等多個角度進行解讀,讓我看到瞭其背後所蘊含的閤理性以及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敬畏。整本書的語言風格平實而富有感情,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直抵人心。讀這本書,我仿佛與作者一起,深入到颱南的每一個傢庭,感受著生命孕育的奇妙,以及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仍然閃耀的光芒。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也經曆瞭一次“當媽媽”的旅程,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書中字裏行間的溫暖與關懷,讓我對生命的誕生充滿瞭敬畏與期待。《颱南生育禮俗研究》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展現瞭颱南地區獨特的生育文化。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習俗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愛、關於傳承、關於生命輪迴的詩篇。我喜歡作者在描述每一個儀式時,都穿插瞭許多生動的故事和感人的細節,仿佛能看到老一輩人在為新生命祈福時的虔誠,能聽到産婦在經曆身體不適時的低語,也能感受到傢人圍聚在一起的喜悅。書中對於不同地區、不同傢族之間可能存在的細微差彆,也做瞭清晰的標注,這讓我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習俗,在不同的土壤裏也會開齣彆樣的花朵。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傢”的意義,以及在生命的延續中,那些看不見的、卻無比重要的情感紐帶是如何維係的。

评分

這本書簡直像一部穿越時空的寶藏!我一直對颱灣的傳統習俗,尤其是那些與生命孕育和新生兒相關的禮儀非常好奇,而《颱南生育禮俗研究》徹底滿足瞭我的求知欲。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颱南的古老巷弄,親眼見證著一代代人如何遵循著那些充滿智慧和祝福的習俗。書中詳細地描繪瞭從懷孕初期的安胎祈福,到生産過程中的各種禁忌與儀式,再到新生兒滿月、周歲時的隆重慶祝,每一個環節都被作者細緻入微地記錄下來。我尤其被那些關於“坐月子”的習俗所吸引,書中不僅解釋瞭其背後的生理與心理需求,還列舉瞭許多地方性的特色食譜和調養方法,讓我對傳統坐月子的智慧有瞭全新的認識。更讓我感動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習俗簡單地羅列,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蘊含的傢族情感、社會結構以及人們對未來生命的期盼。讀這本書,我不僅學到瞭知識,更感受到瞭一種深厚的文化傳承的力量,仿佛聽到瞭過去祖輩們輕聲的叮嚀和對新生命的無限期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