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

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壯藥材
  • 壯族文化
  • 民族醫藥
  • 中草藥
  • 藥用植物
  • 廣西
  • 漢文化交流
  • 傳統醫學
  • 藥材學
  • 壯漢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民族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本書以廣西標誌性壯藥材為載體,遵循民族地區長期用藥的習慣與傳統,以地道、盛産、慣用為主導,以壯醫理論為指導,將壯藥材按壯醫理論進行歸類,按科屬種、植物特徵、藥材性狀、性味功能、用法與用量、臨床應用、使用注意事項分彆進行描述。

  在藥材的性味功能和臨床應用上,依據壯醫藥理論,以壯族語言進行描述,發展瞭壯醫藥學,在學術上也有瞭一定的創新。對壯醫藥的研究、臨床、産業開發與教學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這也為壯藥的安全使用、品質管製和標準化管理提供瞭具有一定價值的參考。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解毒藥
第一節 解痧毒藥 002
山芝麻 002
薄荷 003
玉葉金花 004
六月雪 005
葫蘆茶 006
葛根 007
毛鼕青 008
金綫風 009
崗梅 010
小葉金花草 011
磨盤草 012
一點紅 013
桑葉 014
鬼針草 015
地膽草 017
狗肝菜 018
九頭獅子草 019
鬼畫符 020
小魚仙草 021
籬欄網 022
蒼耳草 023
地桃花 024
三葉香茶菜 025
一枝黃花 026
第二節 解瘴毒藥 027
青蒿 027
馬鞭草 028
貫眾 029
白英 031
羊耳菊 032
翻白草 033
大葉桉葉 034
檳榔 035
黃皮葉 036
蘿芙木 037
水蜈蚣 038
狗仔花 039
第三節 祛風毒藥 040
青風藤 040
三葉青藤 041
飛龍掌血 042
走馬風 043
走馬胎 044
黑風藤 045
牛耳楓 046
石南藤 047
四方木皮 049
豆豉薑 050
牛白藤 051
五味藤 052
五指柑 053
榕樹須 055
雲實根 056
廣山慈姑 057
九龍川 058
第四節 除濕毒藥 059
土茯苓 059
土太片 060
菝葜 062
薏苡仁 063
假葡萄葉 064
腫節風 065
丟瞭棒 066
青藤 067
楓荷桂 068
王不留行 069
威靈仙 070
豨薟草 071
八角楓 073
功勞木 074
苦參 076
海桐皮 077
九層風 078
九龍藤 079
路路通 080
馬齒莧 081
桑枝 082
山風 083
馬蹄金 084
橫經席 085
白背葉根 086
匙羹藤葉 087
山黃皮 088
翠雲草 089
苦石蓮 090
苦玄參 091
老鸛草 092
老鴉嘴 093
山蒟 094
毛麝香 095
馬桑根 096
木棉皮 097
土甘草 098
陰行草 099
崗鬆 100
昆明山海棠 101
獅子尾 102
鬆葉 103
漆大姑 104
木槿花 105
桃金娘根 106
爐甘石 107
第五節 清熱毒藥 108
金銀花 108
山銀花 109
救必應 111
穿心蓮 112
田基黃 113
韆裏光 114
梔子 115
爵床 116
馬藍 117
白花蛇舌草 118
廣金錢草 119
敗醬草 120
蒲公英 122
魚腥草 123
三叉苦 124
半枝蓮 125
雞骨草 126
葉下珠 128
藍花柴鬍 129
垂盆草 130
黃藤 131
飛揚草 132
天鬍荽 133
絞股藍 135
鐵包金 136
石見穿 137
石上柏 138
路邊青 140
馬蘭 141
木棉花 142
茅莓根 143
夏枯草 144
山豆根 145
虎杖 147
岩黃連 148
重樓 149
苦丁茶 150
山綠茶 151
功勞葉 152
蟛蜞菊 153
野菊花 154
竹心 155
八角蓮 157
白眉草 158
決明子 159
刺莧 160
粗糠柴根 161
倒扣草 162
檵木葉 163
瓜子金 164
廣狼毒 165
空心蓮子草 166
苦瓜乾 167
苦木 168
白馬骨 169
羅漢茶 170
木蝴蝶 171
鐵莧菜 172
鐵綫草 173
元寶草 174
土生地 175
無根藤 176
小槐花 177
有瓜石斛 178
木芙蓉葉 179
積雪草 180
荔枝草 181
棒柄花葉 182
榕樹葉 183
密濛花 184
瞭哥王 185
蒲葵子 186
椿皮 187
喜樹果 188
第六節 祛寒毒藥 189
肉桂 189
桂枝 190
吳茱萸 191
八角茴香 192
艾葉 193
大風艾 194
小風艾 195
蒼耳子 196
鵝不食草 197
大頭陳 198
丁公藤 199
金耳環 200
九層塔 202
水半夏 203

第二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206
蛤蚧 206
靈芝 208
黑螞蟻 210
黃花倒水蓮 212
廣山藥 213
五指毛桃 214
牛大力 215
藍布正 216
棉花根 217
羊乳 218
第二節 補血藥 219
龍眼肉 219
何首烏 220
扶芳藤 221
當歸藤 223
雞血藤 224
紅藥 225
楮實子 226
桑葚 227
桃金娘果 228
白花銀背藤 229
第三節 補陰藥 230
黃精 230
墨旱蓮 231
金櫻子 232
餘甘子 233
第四節 補陽藥 234
仙茅 234
蛇床子 235
韭菜子 236
金毛狗 237
韆斤拔 238
紅杜仲 240
原蠶蛾 242
骨碎補 243

第三章 調氣藥
烏藥 246
香附 247
香樟 248
草豆蔻 250
大良薑 251
薑黃 252
七裏香 253
假蒟 255
山橘葉 256
吉祥草 257
荔枝核 258
橘核 259
黃皮果核 260
芒果核 261

第四章 通調三道藥
第一節 通調氣道藥 264
羅漢果 264
矮地茶 265
百部 266
射乾 267
桑白皮 268
芒果葉 269
龍脷葉 270
金蕎麥 271
金不換草 272
石吊蘭 273
牛尾菜 274
盤龍參 275
柿葉 276
燈颱葉 277
闆栗殼 278
老蛇蓮 279
無患子果 280
無患子 282
鬆塔 283
第二節 通調榖道藥 284
古羊藤 284
溪黃草 285
火炭母 286
三顆針 287
排錢草 289
雞矢藤 290
硃砂蓮 291
海螵蛸 292
瓦楞子 294
金櫻根 296
雞骨香 297
獨腳金 298
牛奶樹 299
楊桃根 300
番石榴根 301
番石榴葉 302
鐵掃帚 303
雞蛋花 304
麻風草根 305
第三節 通調水道藥 306
三白草 306
石韋 307
滑石 308
半邊蓮 309
金沙藤 310
扛闆歸 313
過塘蛇 314
連錢草 315
豬殃殃 316
丁香茄子 317
紅大戟 318
商陸 319

第五章 通調兩路藥
第一節 通調龍路藥  322
三七 322
劍葉龍血樹 324
龍血竭 325
滇桂艾納香 326
益母草 327
大血藤 328
黑葉小駁骨 329
小駁骨 330
莪朮 331
劉寄奴 333
三七薑 335
黑老虎 336
南五味子根 337
紅穿破石 338
紅魚眼 339
戰骨 340
買麻藤 341
黃根 342
薯莨 343
苧麻根 344
槐花 345
槐角 346
仙鶴草 347
玉郎傘 348
硃砂根 349
斷血流 350
山香 351
黃皮血藤 352
絡石藤 353
銀杏葉 354
六棱菊 355
三加 356
農吉利 357
鴨腳木皮 358
大葉紫珠 359
大葉蒟 360
羊開口 361
白花丹 362
第二節 通調火路藥  363
兩麵針 363
金果欖 365
鬱金 366
漢桃葉 368
徐長卿 370
鷹不撲 371
寬筋藤 373
舒筋草 374
廣東海風藤 375
貓爪草 376
白花蛇 377
金環蛇 378
海蛇 379
牡蠣 380
金不換 381
燈盞細辛 383
地楓皮 384
馬尾韆金草 385
杉木葉 386
竹蜂 387
迷迭香 389
丁茄根 390

第六章 治巧塢病藥
珍珠 394
鈎藤 395
首烏藤 396
石菖蒲 397
核桃仁 398
燈芯草 399
硃砂 400
拉丁學名索引 40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瞬間就吸引瞭我,"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光是這名字,我就能聯想到無數的可能性。壯藥材,這本身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地域特色,我腦海中浮現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青山綠水,那片土地孕育齣的獨特草藥,想必承載著古老的智慧和傳說。而“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瞭這本書不僅僅是對藥材的簡單羅列,更是一次跨越民族、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我非常好奇,壯族人民是如何在與漢文化的長期互動中,將他們的藥材知識傳承、發展、融閤,並最終形成如今我們所能看到的“結晶”的。這本書是否會講述那些在古籍中難以尋覓的民間驗方?是否會探討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在藥材使用上的異同?我期待著它能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藥材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曆史和人文情感,感受不同文化碰撞齣的火花,是怎樣點亮瞭中國醫藥的星空。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實在是太誘人瞭,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壯族人民世代生活在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他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從中汲取著草木精華,用以療愈身心。而“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這個錶述,更是引發瞭我無限的遐想。這是否意味著,這本書將不僅僅是關於壯藥材的科學介紹,更是一次對曆史的梳理,對文化的追溯?我想象著,在漫長的歲月裏,壯族人民的智慧與漢族文化的交流碰撞,會是怎樣一番波瀾壯闊的景象。那些獨特的壯藥材,是如何在這次交流中被發現、被認識、被傳承,又可能融閤瞭漢族醫學的哪些思想,産生瞭質的飛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講述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關於那些默默無聞的藥材,關於那些為醫藥傳承做齣貢獻的人物,關於不同文明之間如何在潛移默化中相互影響,最終凝結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寶貴財富。它會不會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又兼具學術價值的讀物?

评分

我對於“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這個書名,感覺它自帶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在當下許多專注於藥材的著作,往往側重於其科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分析,《中國壯藥材》這個書名所強調的“文化交流的結晶”這一點,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種更宏觀、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我非常好奇,壯族地區所擁有的獨特藥材資源,在曆史上是如何與中原漢族文化産生交集,並最終形成瞭如今我們所知的“壯藥”。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在曆史的長河中,哪些壯藥材是通過絲綢之路,或是其他的貿易路綫,被漢族地區所認識和應用?反過來,漢族醫學中的哪些理論和實踐,又對壯族人民的用藥習慣産生瞭影響?我期待書中能夠不僅僅是羅列藥材的名稱和功效,而是能夠通過生動的敘述,描繪齣這種跨越民族、跨越地域的知識傳播和融閤的過程,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是如何相互激蕩,最終匯聚成一條璀璨的文化長河,滋養著中華醫藥的根脈。

评分

從書名來看,《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似乎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傳統的藥用植物。我一直對民族醫藥有濃厚的興趣,而壯藥更是其中一個相對神秘而重要的分支。這本書之所以讓我産生強烈的閱讀衝動,在於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藥材的植物學描述或者藥理作用的簡單介紹,而是將目光聚焦在“文化交流”這個核心概念上。這讓我想到瞭曆史長河中,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間是如何通過貿易、遷徙、戰爭等多種方式,相互學習,相互影響,最終形成一種更加豐富和多元的知識體係。這本書是否會像一條河流,匯聚瞭壯族地區獨特的藥材資源,又如同橋梁,連接瞭壯漢兩族在醫藥領域的智慧成果?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闡述,在漫長的曆史進程中,漢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瞭壯族對藥材的認知和使用,反之亦然,壯族醫藥的哪些獨特之處又可能對漢族醫學産生過微妙而深遠的影響。這不僅僅是對藥物知識的探索,更是一次對中國文化融閤史的生動解讀。

评分

我是一名藥學專業的學生,平時就非常關注中醫藥的現代化研究,但同時我也對中醫藥的本源和文化內涵有著強烈的探求欲。當我在書店裏看到《中國壯藥材: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這本書時,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瞭。我一直認為,真正深入理解中醫藥,必須超越單純的藥理和臨床層麵,去觸及它背後所承載的文化根基。“壯漢文化交流的結晶”這個副標題,恰恰點齣瞭我所期待的方嚮。我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挖掘壯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産生活實踐中,對特定藥材的獨特發現和應用,這些知識是如何在口耳相傳中得到傳承?又是在與漢族文化的接觸中,如何被記錄、被整理、被吸收,甚至被改良?我期待書中能夠有具體的案例分析,例如,某一種壯藥材,最初是如何被壯族人民發現和使用的,它在壯族傳統醫學體係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而當它被漢族醫學所認識後,又經曆瞭怎樣的演變,其療效和應用範圍是否因此得到拓展?這本書是否能夠為我們揭示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藥材知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真實圖景,從而為中醫藥的創新發展提供更為深厚的文化土壤。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