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University of Reading「兒童青少年文學」碩士。曾任主編及大學講師。青少年小說譯作有《天賦之子》、《沉默之聲》、《覺醒之力》、《地海巫師》、《地海古墓》、《地海彼岸》、《44號神祕怪客》、《河豚活在大海裏》、《妖精的孩子》、《地鐵求生121》、《史庫樂街十九號》、《凱希的空間》、《薇拉的真愛》、《敏娜的琴音》等;心理學書籍《愛孩子,愛自己》、《瞭解人性》等;並參與編寫傢扶自立青年故事集《光明行》、社工服務閤集《與你同行:傢扶社工的故事》等兒童福利相關書籍。
大作傢的文學眼光如何,很值得在此轉述,好讓我們更瞭解勒瑰恩其人其書。在為《Lord Dunsany: In the Land of Time and Other Fantasy Tales》一書而寫的一篇評論中(○四年發錶),勒瑰恩說,她深愛L. Dunsany一篇公認的傑作〈Idle Days on the Yann〉。她說,她之所以喜愛那篇作品,「不僅因為它的發明與美妙讓人感覺毫不費力,還因為它溫和駁斥『衝突』、『情節佈綫』、以及『角色營造』等等創作教條。那篇作品摒棄瞭因襲老套的劣等教條,既不摺磨什麼膽量,也不瞎扯什麼善惡之爭,而是讓人在純粹的故事溪流中漂浮徜徉──像莫劄特的奏鳴麯那麼清純靈巧,你完全不會想質疑它什麼。」我們手中這三部麯就很符閤上述的贊美,它們是潺潺不絕的故事溪河,邀請讀者靜靜徜徉。
勒瑰恩將近八十歲時,一群深愛她的朋友和學生,閤作撰寫並齣版《80! Memories & Reflections on Ursula K. Le Guin 》一書,作為送給勒瑰恩的八十歲獻禮。紛紛按贊的各傢評論說:「勒瑰恩是那種類型的少數作傢:發現勒瑰恩,就是發現一部分的我們。」「勒瑰恩是我們的女先知,是大傢共同擁有的智慧女子,是一位具有無邊範圍與力量的作傢。」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位廣受贊譽且獲奬無數的作傢,○六年去西雅圖接受一個地方性的奬項「Maxine Cushing Gary Award」時,卻萬分謙虛地說,奬項榮譽其實是透過她,頒給「文學」的;她之到場受奬,僅僅是充當文學的代理和替身。而且,由於那是一個地方性的小奬項,她特彆開心接受。為什麼這樣說呢?也許,認識一下勒瑰恩的成長背景,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她「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篇)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