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赫士迷宫的创作者灵感是梦到的。蓝道‧科特(Randoll Coate)在成为现代最富想像力的迷宫学家之前,曾是英国外交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事情资工作。他在一九五○年代被外派至布宜诺斯艾利斯,经由艺术家友人苏珊娜‧庞博(Susnan Bombal)介绍,结识了作家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阿根廷诗人关注的主题在科特心中起了奇特的共鸣,科特退休后投入迷宫设计,风格大受波赫士影响。
波赫士知名的短篇小说〈歧路花园〉(‘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出版于一九六二年的文集《迷宫》(Labyrinths),故事主角有位祖先名重一时,却决意隐居,投身写作与迷宫设计;主角悉心解读先祖着作与迷宫,最后终于顿悟:「书与迷宫,原是一体两面。」科特依据这个概念,设计出了波赫士迷宫,迷宫的外围像是书的轮廓,路径则或多或少呈现镜像。科特认识波赫士时,诗人双眼已经失明。这座迷宫独特之处便是路径上的点字版,明眼人反而无法体验其奥妙之处。
某日科特梦见波赫士于不久前去世,赶紧联络庞博,想要创造出「真正波赫士风格」的东西,而波赫士本人也乐见其成。这件作品显然就该是座迷宫,且必定会让科特引以为傲。首座波赫士迷宫在二○○三年于阿根廷圣拉斐尔落成,座落在庞博的葡萄园内,常有艺术家出入聚会,葡萄园的所在地现在成了精品旅馆「白杨农庄」(Finca los Alamos)。另一座复制品则位于威尼斯的圣乔治‧马乔雷岛(于二○一一年建成,当时科特已然过世),就像波赫士生前的足迹,遍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