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鈔票故事館(2版)

歐洲鈔票故事館(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莊銘國
图书标签:
  • 欧洲钞票
  • 纸币
  • 货币史
  • 收藏
  • 金融
  • 历史
  • 文化
  • 欧元
  • 钞票设计
  • 欧洲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浪漫的鈔票故事書
  繼第34屆金鼎獎最佳圖書《遇見鈔票》,鈔票學達人莊銘國
  再次帶領您神遊一鈔一世界的藝術殿堂。
 
  鈔票不只是鈔票
  輕鬆成為知性與感性的世界公民
 
  在作者眼中,鈔票就是「國家的名片」。世界各國的人、事、物,都在鈔票圖像中傳達出典故。我們從中認識了各國的風土民情、文化意涵、過去歷史、現在發展與未來展望。更可連貫中西,神通古今,成為知性與感性兼具的「世界公民」。
 
  這本《遇見鈔票:歐洲館》是五大洲鈔票介紹的第一本。在歐洲國度中,有許多國家使用歐元,然而這些國家先前流通的紙鈔,歷史悠久,地位重要,引領世界鈔票的設計理念。各國紙幣風格不同,印刷精美,有傳統有時尚。深受收藏者喜愛。讓我們悠遊其間,來趟文情並茂的歐洲之旅。
 
  就讓小王子帶領您,飛躍艾菲爾鐵塔。再到汽車大國,與格林兄弟聊聊《小紅帽》的創作心情。在風車國度,歡迎走進梵谷筆下的向日葵世界。您絕對想不到,能在威廉王子的家鄉,與經濟學之父請益分工的真義。先在萬湖之國歇一會吧!欣賞芭蕾仙子的漫姿舞姿。原來奧地利不只是音樂之都,更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血型發現者。最讓人感到驚訝的,科學界公認的兩位曠世奇才,義大利的達文西與塞爾維亞的特斯拉,都是尊重生命的素食主義先驅。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歐洲鈔票故事館(2版)》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具体,并具有书籍简介的专业性与吸引力。 --- 《古籍修复的艺术:从纸张的呼吸到文字的重生》 【图书主题】 深入探索传统古籍修复技艺的完整流程、哲学思想与历史传承,聚焦于纸张的物理干预、墨色的化学稳定以及装帧结构的重建。 【目标读者】 博物馆与图书馆专业人员、文物保护专业学生、传统手工艺爱好者、历史文献研究人员,以及对书籍文化怀有深厚敬意的所有读者。 --- 内容提要:穿越时空的温柔之手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容器,而古籍,则是承载着历史温度与文化重量的珍贵遗产。然而,时间、环境和使用都会无情地侵蚀这些承载着千百年智慧的载体。本书《古籍修复的艺术:从纸张的呼吸到文字的重生》并非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是一部关于“耐心”、“敬畏”与“再生”的史诗,详细记录了如何以最审慎、最符合文物品质要求的方式,挽救那些濒临消逝的珍贵文献。 本书的核心在于重建一个“由内而外、顺应自然”的修复哲学。修复的最高境界,不是让古籍焕如新生,而是使其在保持其历史痕迹的基础上,获得结构上的稳定性和继续存在的权利。 第一部:诊断——倾听纸张的“低语” (约占全书25%) 在任何修复行动开始之前,准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本部分详尽介绍了古籍损伤的类型学,并教授读者如何像医生一样,为古籍进行全面的“体检”。 1. 损伤的分类与成因分析: 深入剖析了霉菌滋生(包括对不同年代纸张的特异性影响)、虫蛀(蠹蚀的形态学分析)、水渍与火烧对纤维结构的物理性破坏,以及墨色(如朱砂、松烟墨)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化学反应。 2. 材料科学基础: 探讨了古代造纸术的秘密——从宣纸、皮纸到麻纸,每一种纸张的纤维构成、厚度、透光性差异如何决定了后续修复材料的选择。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偏振光显微镜、紫外光和红外光进行无损检测,以识别历史修补痕迹和原装材料。 3. 保护环境评估: 强调环境因素是古籍的隐形杀手。本章提供了档案级温湿度控制的标准(如相对湿度45%±5%,温度18°C±2°C),并讲解了如何识别和应对酸性气体污染对纸张纤维的降解作用。 第二部:基础重建——纤维的对接与加固 (约占全书40%) 这是本书技术含量的核心部分,细致描绘了所有物理干预步骤,每一步都强调工具的定制与操作的精准性。 1. 清洁与除尘技术: 涵盖了从文物级的干法除尘(如使用特制软毛刷和真空吸尘系统)到湿法处理的精细步骤。特别关注了水溶性污渍(如汗渍、茶渍)的分区处理方案,以及如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局部去酸处理,同时保护原始墨色。 2. 纸张的“补洞”艺术——配纸与接补: 这是修复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手工抄造与原书纸张纹理、厚度相匹配的“补纸”。教授了“薄衬”技术——如何使用极薄的、经过酸碱度平衡的“薄绢”或“郞绢”从背面进行支撑,以达到强度提升而视觉干扰最小化的效果。接补时使用的糨糊,从传统的中药材熬制(如麦芽糊、淀粉糊)到现代高分子胶体的选择,均有详尽的配方与操作指南。 3. 脆弱区域的结构性加固: 针对卷轴的轴头、册页的折痕、以及易碎的装帧边角,阐述了使用丝绸或特殊纤维纸进行结构性加固的方法,确保书籍在未来翻阅过程中,损伤不会再度扩大。 第三部:装帧的回归——形制的重塑与保护 (约占全书25%) 书籍的装帧是其身份的体现。本部分回归到书籍的整体结构,探讨如何恢复其原始的形制,同时增强其适应现代环境的能力。 1. 线装与册页的恢复: 重点讲解了传统中式书籍(如经折装、蝴蝶装、线装)的缝纫技术。对于线装书,详述了如何根据原书的打孔位置,选择合适的丝线(如天然蚕丝或特殊处理的棉线),并演示了不同“包角”和“鱼尾”的传统扎法,确保外观的严谨性与装订的牢固性。 2. 封面与护封的再造: 探讨了如何依据残存的纤维、装帧钉痕迹来推断原封面材质(如绫罗、皮面或硬纸板)。在重制封套时,强调使用与原书年代相符或具有兼容性的材料,确保其具有适当的透气性和缓冲性。 3. 历史修补痕迹的记录与展示: 探讨了修复伦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否抹去前人的修补痕迹?本书倡导在必要的保护性修复中,应明确区分“新”与“旧”,并以清晰、可逆的方式标注。 第四部:传承与展望——修复的哲学与未来 (约占全书10%) 本章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古籍修复师的职业责任与技术演进。 1. 修复伦理的探讨: 详细阐述了“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权衡。例如,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接受使用现代的化学稳定剂,以及如何记录每一次干预的决策过程。 2. 数字化与物理修复的互补: 讨论了高分辨率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如何辅助修复决策,而非取代物理修复本身。 3. 匠人精神的延续: 通过对数位当代顶尖修复师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将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科学检测的实践成果。 --- 《古籍修复的艺术》 是一本献给所有热爱历史文献、愿意守护人类文明记忆者的指南。它不仅教授“如何做”,更引导读者思考“为何如此做”,最终实现对每一页纸张、每一行文字的深切敬意与温柔守护。翻开此书,您将踏入一个需要绝对专注、极致耐心与精湛手艺的世界,亲眼见证那些沉睡的文字如何被唤醒,重获呼吸的权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莊銘國
 
  現職
  ※帝寶、至興、輔祥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經歷
  ※在學中通過金融普考、企管高考、中央銀行特考
  ※任職企業26年,先後擔任各部門經理及公司總經理
  ※榮獲1983年國家十大傑出經理、1996年國家品質獎、1998年全國品管圈大賽金塔獎,均蒙總統召見
  ※轉戰學界數十年,管理雜誌評選全國500大名師列榜,曾任教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靜宜大學EMBA多年
  ※曾任國家品質獎評審及技職院校評鑑委員
  ※國家文官學院˙東海大學進修推廣部講座
  ※亨將精密企業顧問
  ※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系榮譽教授Honorary Professor
  ※遊歷世界百餘國,出書20多本,獲2010第34屆金鼎獎
  ※協助成立「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http://museum.cbc.gov.tw
 
  著作
  《鈔票的藝術》、《遇見鈔票》、《創新思考與企劃撰寫》、《非洲鈔票故事館》、《亞洲鈔票故事館》、《數字看天下》、《典藏鈔票異數》、《看電影學行銷》、《看電影學管理》、《國際禮儀與海外見聞》、《國際貿易實務》、《經營管理聖經:經理人晉升完全手冊》、《平實中追求卓越:國家十大傑出經理經驗分享》、《行銷戰略: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大魚》、《嬴在市場佔有率》

图书目录

序言
序篇 認識歐元Euro
第一篇 西歐West Europe
音樂之都 奧地利Austria
歐洲首都 比利時Belgium
藝術殿堂 法國France
汽車大國 德國Germany
幽默民族 愛爾蘭Ireland
避稅天堂 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花都之堡 盧森堡Luxembourg
風車國度 荷蘭Netherlands
永久中立 瑞士Switzerland
日不落國 英國United Kingdom

第二篇 東歐East Europe
萬湖之國 白俄羅斯Belarus
玫瑰花園 保加利亞Bulgaria
交響詩篇 捷克Czech Republic
旅遊天堂 匈牙利Hungary
地下酒城 摩爾多瓦Moldova
蕭邦祖國 波蘭Poland
黑海明珠 羅馬尼亞Romania
金磚之國 俄羅斯Russia
滑雪勝地 斯洛伐克Slovakia
美人國度 烏克蘭Ukraine

第三篇 南歐South Europe
山鷹之國 阿爾巴尼亞Albania
多山國度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
夢幻湖國 克羅埃西亞Croatia
狂歡春天 塞普勒斯Cyprus
神話國度 希臘Greece
文藝搖籃 義大利Italy
金色太陽 馬其頓Macedonia
甜蜜之地 馬爾他Malta
軟木王國 葡萄牙Portugal
溫泉勝地 塞爾維亞Serbia
歐洲綠寶 斯洛維尼亞Slovenia
鬥牛競技 西班牙Spain

第四篇 北歐North Europe
童話故鄉 丹麥 Denmark
聖誕之村 芬蘭 Finland
極圈火島 冰島 Iceland
北極光都 挪威 Norway
福利之國 瑞典 Sweden
鄰水而居 愛沙尼亞 Estonia
東歐巴黎 拉脫維亞 Latvia
風景如畫 立陶宛 Lithuania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637086
  • 叢書系列:博雅文庫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對一般人而言,鈔票只不過是交易媒介。但對我來說,鈔票上的圖像,就像「國家名片」,具有象徵的意義,從中可以看到不同國家的文化、社會價值、過去歷史、現在發展與未來展望。如果長時間蒐集達三個版次以上,並對圖像加以研究、了解,則世界各國一切重要的人、事、物典故都可掌握。更可學貫中西、神通古今,成為「世界公民」。
 
  筆者曾在民間企業任職二十六年,有機會前往業務相關國家從事商務活動,福至心靈開始蒐集該國鈔票,並當場向客戶請教圖像內容做成記錄。自企業退休後,轉戰大學教職,利用寒暑假與太太同遊更偏遠國度,至今已超過百國,每到一國即設法兌換流通紙幣,並請益當地導遊、重點筆記,回國再行探索。有機會擔任帝寶工業公司之獨立董事,係純外銷汽車車燈之上市公司,許敍銘總裁很自豪說:「除南北極外,全世界都有我們的據點。」透過這些國際行銷管道,再補充沒有去過國度的紙鈔,並請海外經銷商略加資料說明;一些非流通之早期外幣,則請「磊昌郵幣社」代為採買;「稀有鈔票」在柏林的巴塞爾國際錢幣展銷會(World Money Fair Basel)、新加坡國際錢幣展銷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Coin Show)、東京國際錢幣展銷會(Tokyo International Coin Convention)、美國國際錢幣展銷會(ANA World's Fair of Money)及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Beijing International Coins Expo),可參加競標購得。所謂「情之所鍾,千里不遠」,經年累月,多少心血、多少金錢,漸漸羽毛豐長,相當齊全。
 
  在各國紙鈔之鑽研中,積少成多,曾應邀各單位演講或展示,最值得一提的是「臺北故事館」於2012年2月18日開始為期半年的借展,緊接著是國父紀念館、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新光三越百貨左營店、貿易商大樓(市政府文化局主辦)⋯⋯,以迄協助「中央銀行券幣數位博物館」(http://museum.cbc.gov.tw/web/product.aspx?menu=1)成立。此外,由五南圖書公司出版《典藏鈔票異數》將各國各時期之特殊鈔票予以解析,另一本是《遇見鈔票》,由書泉出版社印行,主題將臺幣上之圖像與古今中外「類比」(Method of Analogy),本書榮獲2010年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內心甚為雀躍。其後也寫了《鈔閱世界紀錄》及《鈔票的藝術》,兼用理性與感性來剖析鈔票。也出版鈔票上最常出現的《名人鈔票故事館》,直覺典型在夙昔。緊接著推出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及大洋洲鈔票故事館等五大洲之鈔票介紹,世界現行流通鈔票、票票入冊,完成心中大願,更做為日後「鈔票博物館」之主軸,當然研究工作持續進行中,希望有更多成果。當年,任職企業滿二十六年,第一次退休;轉戰學術界,又滿六十五歲,屆齡第二次退休,現已逾七十多,「莫讓餘年空流去,當使晚霞照人間」,期盼有生之年,貢獻一己之力。
 
  這本《歐洲鈔票故事館》是五大洲鈔票介紹的第一本,其姊妹作《亞洲鈔票故事館》及《非洲鈔票故事館》曾入選2017年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參展書單。《名人鈔票故事館》及《鈔票的藝術》是極少數代表臺灣參加義大利2019年波隆那書展的競賽書籍,誠難可貴。再回到本書《歐洲鈔票故事館》,在歐洲國度中,有十九個國家使用歐元,還有六個小國准予使用。這些國家先前的紙鈔,歷史悠久,地位重要,曾引領世界鈔票的設計理念,各國紙幣風格各異,印刷精美,有傳統亦有時尚,受收藏者喜愛,深入其間,可以了解歐洲文化或文明;而其他未加入歐元區國家,還有一定水準,值得品味,均在本書中逐一陳述。要從鈔票了解歐洲,可從下列幾個角度著手:
 
  一、 從封建國家到現代國家,一定有愛國志士或雄才大略的君王。
  二、 歐洲共同的宗教是基督教,曾東西分裂成天主教及東方正教,再由宗教革命、南北分裂,增加了新教(長老會、浸信會等),就有宗教家出現。
  三、 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在繪畫、建築、雕刻、音樂、人文蓬勃發展,一時藝文家各占山頭。
  四、 十六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特別造就出西班牙及葡萄牙之偉大探險家,立下汗馬功勞。
  五、 十七世紀起的議會制度,推翻了君權神授,歷代以來,政治人才輩出;而不少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國王(女王)仍為一國之尊。
  六、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迄今,歐洲領先群倫,科學家獨領風騷。
  七、 歐洲走向整合之路,歐元上之正面門窗,反面橋梁,代表了開放與合作。
 
  歐洲經濟及文化發達,為五大洲之首,在世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不斷輸送先進思想之哲學家,有發明與創造的科學家,也有一大批提供藝文珍品的文學家、藝術家,其肖像都登上了鈔票,不似其他洲大多是政治人物。歐洲國家重視歷史與傳承,所以有意義之建築與文物圖像也登上了鈔票。歐洲貨幣防偽一流,特別是歐元及瑞士法郎是其中佼佼者,值得品味再三。
 
  本書出版時曾獲下列榮譽:
  (1) 2012年好書大家讀第62梯次知識性讀物組得獎。
  (2) 2013年網路票選人文及社會類優良書籍第五名。
  (3) 2013年文化部第35次優良課外讀物入選。
 
  本書也特別感謝下列網站,使作者從中獲取豐厚知識︰
  (1) 世界紙鈔網(中國)
  www.ybnotes.com/
  (2) 世界の紙幣NEWS(日本)
  www23.ocn.be.jp/~uemura
  (3) Southern African Paper Money(南非)
  members.xoom.com/papermoney/index.htm
  (4) NEAL’s Collectable Currency(美國)
  members.AOL.com/NCCurrency/Currency.html
  (5) AA NOTES Collectable Paper Money Site(英國)
  www.aanotes.com/collecting/banknotes/frameset.htm
  (6) E-Worldbanknotes.com(加拿大)
  www.e-worldbanknotes.com/
 
  在新版中(幣稱省略)
  一、增列 愛爾蘭/100
  瑞士/10/20/50/200
  荷蘭/1,000
  俄羅斯/200/2,000
  義大利/500,000
  馬其頓/200/2,000
  冰島/1,000
  拉脫維亞/100
  挪威/100/200
 
  二、更換
  歐元/5/10/20
  英國/5/10/50
  白俄羅斯/5/10/20/50/100/200
  烏克蘭/20/100/500
  匈牙利/1,000
  瑞典/20/50/100/200/500/10,000
 
莊銘國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出版對我來說,簡直是解決了一個長久以來的收藏困擾。很多時候,光靠網路圖片搜尋,很難獲得足夠的細節資訊,特別是紙鈔的「色彩還原度」和「細節紋理的清晰度」。我非常期盼第二版能在印刷品質上有所提升,讓那些精緻的雕刻線條和微縮文字能夠清晰呈現。我想像中的理想閱讀體驗是:一邊對照書中的高清圖片,一邊想像著如果我真的拿著這張鈔票在巴黎的咖啡館裡點單,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此外,我強烈建議作者能在書中加入一個關於「歐元區整合過程中,各國如何處理國家符號的替換」的專題討論。這是一個極具戲劇性的過程,國家認同的象徵符號,如何被一個跨國的、中性的歐元符號所取代或融合?這背後牽涉的文化拉扯和政治妥協,絕對是比單純的歷史敘事更有張力的題材。總而言之,這本關於歐洲鈔票的「故事館」,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能讓我反覆翻閱,每次都有新發現的深度導覽手冊。

评分

我對這類主題書籍的品味通常比較挑剔,因為很多時候,這類「專題導覽」很容易淪為流水帳式的資料堆砌,讓人讀完後腦中一片空白。因此,我非常好奇《歐洲鈔票故事館(2版)》是如何組織它的敘事結構的。是按照時間順序?還是依據地理板塊劃分?或者更聰明一點,是圍繞幾個核心主題來切入,例如「宗教符號在鈔票上的運用」、「民族英雄的肖像選擇」或是「自然景觀的展現」?如果能用後者的方式來編排,我相信會大大增加閱讀的趣味性和邏輯性。比如,可以將所有描繪阿爾卑斯山的鈔票放在一起比較,看看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是如何用不同的筆觸去詮釋同一座山脈的。此外,既然是第二版,作者是否有機會針對特定國家,比如曾經歷過劇烈政治變動的東歐國家,補充更多關於「過渡時期」貨幣的介紹?那些短暫出現、設計風格前衛或極具時代烙印的鈔票,往往比長期流通的標準版更具研究價值和收藏熱度。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的不只是一份清單,而是一幅充滿故事性的歐洲文化地圖。

评分

這本《歐洲鈔票故事館(2版)》聽起來實在是太吸引人了!光是書名就讓人充滿好奇心,彷彿能透過這些紙鈔一探歐洲大陸的歷史脈絡與文化風貌。我一直覺得,鈔票不只是交易的工具,更是國家歷史、藝術設計和政治思想的濃縮精華。想像一下,每一張紙鈔背後,可能都藏著一段跌宕起伏的國家命運,或者一位重量級歷史人物的輝煌事蹟。對於我這樣對歷史和設計都抱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挖寶聖經。我特別期待看到不同國家在歐元發行前後,他們的舊有貨幣是如何演變的,那種轉換過程中的文化斷層與傳承,想必是書中著墨的重點。如果能搭配豐富的圖片解析,介紹那些設計師如何巧妙地將複雜的歷史符號嵌入微小的印刷空間中,那就太棒了。這種深度結合了硬知識(歷史地理)與軟實力(美學鑑賞)的書籍,在市面上其實不多見,非常值得收藏。希望作者在第二版中,能對一些冷門國家或早期發行的小面額紙鈔有更深入的挖掘,讓讀者在翻閱時,能真正感受到一場跨越時空的紙上旅行。

评分

說真的,對於我們這些在台灣土生土長,習慣了新台幣這種相對單一貨幣體系的讀者來說,歐洲那種百花齊放的貨幣世界,本身就是一種視覺震撼。光是想像要在不同國家之間換匯,每張鈔票都有獨特的色彩和圖案,那種「錢幣旅行感」就無可取代了。我猜想這本書的魅力,應該就在於它如何細緻地捕捉這些「差異性」。我不求它像貨幣鑑賞圖鑑那樣鉅細靡遺,但我非常期待能看到關於「防偽技術的演變」與「藝術風格的流派」的對比分析。例如,某個時期的法國法郎設計,是否明顯帶有新藝術運動的影子?而德國馬克的設計語言,又如何體現戰後重建的嚴謹與務實?如果能將這些視覺元素與當時的社會氛圍串聯起來,那這本書的層次就會立刻提升。而且,身為一個國際新聞的愛好者,貨幣的貶值與升值,往往是經濟政策最直接的體現。若作者能穿插一些軼聞,講述某張鈔票因應政治事件而被緊急更改設計的故事,那閱讀起來一定會更加生動有趣,讓讀者在欣賞美學的同時,也能間接理解歐洲近百年來的風雲變幻。

评分

坦白說,我比較擔心這類書籍的市場定位。它到底是偏向嚴肅的金融歷史學術研究,還是大眾化的圖文書?如果太過學術,可能會讓像我這樣只是「路人甲」的好奇讀者望而卻步;但如果流於表面,又會失去深度。我個人是比較偏好那種「門檻低,但內涵深」的寫法。我希望能看到作者用輕鬆幽默的筆觸,去解構那些看似嚴肅的設計符號。比如,一張描繪古希臘哲學家的鈔票,它在印刷細節上是如何隱藏對現代民主思想的致敬?或是,某個邊角的花紋,其實是當代藝術家的一個小小的玩笑?這種「你知道嗎?」的設計巧思,正是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作者能夠在章節之間,穿插一些關於「紙鈔的紙張與油墨」這種技術層面的介紹,那就更好了。畢竟,鈔票的物質性(觸感、材質)也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對於台灣的讀者來說,這些關於歐洲紙幣的知識,無疑是一種開拓視野的窗口,讓我們能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那個遙遠而迷人的大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