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敘述經濟分析發展到今天的歷程。為此,需要把大部分篇幅讓給1870年以來的發展過程。這種做法有一個不利之處,即勢必要壓縮論述18世紀和19世紀初期經濟學的篇幅,而這方麵的內容在經濟思想史的眾多論著中歷來佔有「光榮」地位。不過,要想理解今天經濟學的性質,付齣這樣的代價還是值得的。
集中敘述20世紀經濟學的發展還有另外兩個問題:第一,20世紀特別是二戰後時期,經濟學傢人數和經濟文獻數量有瞭迅猛增加,因此,同先前各時期相比,有必要更多地倚重於各種概括的評述和第二手文獻。儘管作者已盡可能多地追溯到原始資料,但如果沒有大量第二手資料,本書仍是寫不齣來的。第二,由20世紀多數經濟學所具有的技術性質引起的問題。例如,在考察古典經濟學時,可以有理由設想,學生們已經具備瞭理解有關的技術問題所需要的經濟理論和數學知識。當我們考察諸如戰後一般均衡論或社會選擇論時,要想勾畫齣現代經濟學的廣闊前景,便不能以同樣方式討論技術性問題。所以,本書將力圖解釋經濟學傢們已經或將要做什麼,但除非十分必要,本書將不會深入探討技術性細節。
本書的重點放在經濟理論中「新古典」主流內部的發展上,它從馬歇爾以來居於支配地位。不過,這種經濟學並沒有遇到挑戰,因此有兩章用於敘述替代的學說。但這種編寫並不意味著在這兩章之外的東西構成某種單一的正統。不僅對「主流」經濟學的範圍幾乎不可能做齣令人滿意的規定,而且在其內部也一直有數不清的變動。所以,儘管作者用瞭「主流」和「非主流」這樣的說法,但這絕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定的界限存在,而不過是為瞭敘述的方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