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字書法入門:草書卷(附MP3CD)

藏字書法入門:草書卷(附MP3CD)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登尼瑪
图书标签:
  • 书法
  • 草书
  • 藏字书法
  • 书法入门
  • 汉字
  • 艺术
  • 文化
  • 书法技法
  • 传统文化
  • MP3光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興趣學藏文的朋友們都知曉,法王、祖師手諭,及藏族友人通信,多用草書,藏族小朋友則是練行書。故光會楷書,顯尚未臻完整圓滿。且行、草書漂亮飄逸,行、草書之於楷書,好比入寶山最後一哩路,必行之而無憾。

  當今市面上,僅有傳統藏族行、草書習字帖,因多半僅於藏族間流通,內容皆是藏文全行或全草,無需顧慮搭配藏楷對照,更無漢字對譯。這類傳統習字帖對於非藏族同學來說,甚難上手,若無藏族老師陪學翻譯,往往不知所云。原本很容易的小兒習字,卻連大人學都難,此非習者之咎。

  現在同學們有福了,我們考量現代人僅能在繁忙工作餘暇習字,故課程編排設計上,以友善學習為宗旨,增進學習效率為目的,清晰簡賅說明行、草書異同,並首創每個臨摹字,皆增加藏楷、漢字雙對照,會楷書者功不唐捐,輕鬆銜接續學。內容精選傳統行、草字帖精華字,特殊字亦特別叮嚀,易於複習。範例字特選常用佛學字彙,加深習者印象,結尾以薩迦格言臨摹為應用,若購買搭配標準拉薩音光碟的一書一CD版本,同學不用千山萬水跑到印、藏學藏字,宴坐家中,輕鬆自在學習。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入门书籍的详细介绍,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那本特定的书法教材: --- 《丹青秘境:中国山水画基础技法与意境探微》 卷一:笔墨之源——石涛、八大山人精神溯源与工具精选 第一章 笔墨的哲学基础与文人画精神 中国山水画,并非简单的风景描摹,而是“以笔写天地之性,以墨抒胸中之逸气”。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了中国文人画区别于院体画的核心精神——“士气”。我们将追溯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开创性,深入解析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中那种撼动人心的宏大叙事,以及元代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如何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确立了山水画的文人主体地位。 重点解析石涛“一画论”的叛逆与创新,他如何强调“我自成一家”,反对墨守成规,主张在继承传统中寻求个性解放。同时,我们将剖析八大山人(朱耷)作品中那种极简的造型、近乎禅宗的空灵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如何为后世的写意画(尤其是近现代水墨画)奠定了深邃的哲学基础。 【本章重点】 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内涵,区分“写意”与“写形”的差异,为后续技法学习建立正确的审美导向。 第二章 磨砺心手:上乘画材的选择与养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卷详尽指导初学者如何科学地选择和使用中国画的传统工具。 纸张的选择: 宣纸并非铁板一块,它依据原料、浸胶程度、厚度分为皮纸、生宣、熟宣、半熟宣等。我们将通过实例图解,演示不同纸张对墨色洇化效果的影响——生宣的淋漓酣畅,熟宣的层次分明。重点推荐适合初学者练习皴擦的棉料皮纸。 笔具的辨识: 狼毫、羊毫、兼毫的特性各异。羊毫以其柔软性适合大面积渲染和湿笔皴擦;狼毫(如二号、三号)则因其弹性好,是勾勒和点苔的利器。我们将教授如何根据所画物象(如松针、瀑布、远山)选择恰当的笔锋形状与大小,并提供详细的开笔、养笔、收藏方法,确保工具寿命与性能。 墨锭与墨汁: 传统松烟、油烟墨锭的特点与研磨方法。探讨优质墨汁的稠度与发墨性,并指导如何通过加水调配出丰富的“五墨层次”(焦、浓、重、淡、清),这是构建山水画立体感和空间感的关键。 【实践指导】 附带图示步骤,展示如何正确地用清水研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水量和笔锋含水量,控制“湿度”这一绘画的生命线。 --- 卷二:写意之基——皴法、点染与意境的构建 第三章 骨架与筋脉:经典皴法的拆解与练习 皴法,是山水画中表现山石纹理和结构的主要手段,是区分画派风格的关键。本章将系统地拆解并示范几种最核心的皴法,并强调其背后的地形意象。 披麻皴与斧劈皴: 重点学习其行笔的速度、力度变化以及提按顿挫,模仿石涛和李唐的笔意。斧劈皴要求笔锋侧锋并用,强调“力度”与“力度断裂感”,适合表现坚硬的岩石结构。 斧劈皴与荷叶皴: 荷叶皴的圆润与叠压感,适用于表现丘陵地貌的浑厚。我们将通过“描红”和“描样”的方式,让学习者体会如何在固定的结构上注入自己的笔法韵律。 折带皴与牛毛皴: 介绍如何通过改变中锋和侧锋的比例,实现不同石材的质感——折带皴的方硬与牛毛皴的柔韧。 【基础练习】 提供多张由简至繁的线条图稿,要求学习者在无稿纸上进行重复练习,直至笔触稳定,不急不躁。 第四章 墨分五彩:渲染与罩染的层次技法 掌握了皴法,下一步即是墨色的处理,即“点染”。山水画的韵味往往体现在墨色的微妙变化中。 淡墨破浓墨: 演示如何用淡墨铺陈体积感(如远山或雾气),再用浓墨或焦墨勾勒主体结构,形成“由虚到实”的过渡。 罩染(分层上色): 介绍传统石青、石绿(矿物颜料)与赭石(土色颜料)的罩染技法。强调水份的控制,确保上色时不会破坏底层的皴笔或晕染效果。罩染的目的是增加画面的厚度与色彩的层次感,而非简单的填色。例如,如何用淡赭石打底,再用藤黄罩染,使远山呈现出温暖的“秋雾”效果。 留白的应用: 讨论“计白当黑”的审美原则。讲解如何有意地在瀑布、云雾、或水面处预留宣纸的本色,使画面产生呼吸感,并凸显墨色的力度。 --- 卷三:气韵生动——主体物象的独立创作与空间经营 第五章 松、竹、梅:文人画的“四君子”再造 梅兰竹菊是衡量画家“格调”的重要标准。本章教授的重点并非单纯模仿古人画法,而是理解其象征意义与笔墨语言的转译。 画松: 以“虬劲”为核心,学习如何用侧锋画出松针的“攒簇”感,以及用焦墨表现古松的苍老肌理。对比北派(如郭熙的“蟹爪枝”)与南派(如文徵明对枝干的细腻处理)的差异。 画竹: 强调“节”与“枝”的连贯性,用中锋运笔,强调竹节的粗细变化以表现风骨。学习如何通过枝梢的浓淡变化来表达竹子的生命力。 画梅: 侧重于“点花”技法,用花青或藤黄点染出梅花的精气神,并讲解如何用浓墨写出虬曲的枝干,体现傲雪凌霜的品格。 第六章 构图的黄金法则与意境收束 优秀的构图能引导观者的视线,并赋予画面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远法”的现代应用: 详细阐述高远(强调垂直高度)、深远(强调纵深距离)、平远(强调水平延伸)在现代创作中的融合运用。指导读者如何将复杂的山形组织成有层次的“S”形或“C”形路线。 空间经营——“虚实相生”: 探讨如何利用前景的浓墨(实)、中景的皴擦(虚实相接)、远景的淡墨(虚)来构建画面的呼吸感。强调“一画”的节奏感,避免画面过于拥塞或过于空洞。 落款与钤印的艺术: 作为画面的最后一步,落款和印章不再是附属品,而是与画面气韵相承载的组成部分。指导如何根据画面内容和风格选择恰当的字体(行草、楷书)与位置,使之成为画面的“点睛之笔”。 【总结展望】 鼓励学习者在掌握了基础技法后,应回归内心,多观察自然,将所学的“法”内化为自己的“意”,最终达到“无法而法”的自由境界。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圖登尼瑪


  本名胡方天。早期僑居美加,專業於科技與製造領域。高中時代,偶得《同文韻統》,啟蒙梵藏,習諳漢藏梵諧韻疊紐範矩。後循大正藏,廣藉日德資源,逐習悉曇,長期整譯諸經附悉曇陀羅尼義。並藉歐美藏語學習資源之便,自習藏文。2001年於加拿大溫哥華創立「文殊網路書店(Manjubooks.com)」,致力東西文化交流,為立足歐美社會之華人網路書店先驅者之一。2011年,於新竹科學園區服務之餘,創立翕藏數位文化及現今之聆雅數位文化,構建藏語友善學習基礎環境,並將藏族文化精華,譯介至華人世界。目前籌備「聆雅數位藏漢實驗辭典」網路上線計畫,以多年精心積累之漢藏對譯經驗與資料,轉化為線上藏漢辭典查詢,與經典即譯雙功能實驗辭典。

图书目录

03 贊普赤松德贊無頭字真跡
04 從行書到草書
06 練草書需知
07 草書半草體  字母筆順總覽
10 草書「子音30字母」練習
40 草書「母音4符號」練習
71 草書梵字、數字、常見標點符號
75 草書「上、下、前、後」加字練習  
(1) 「上、下加字」練習
(2) 「前、後加字」練習
87 綜合練習
(1)「上下加字+母音」綜合練習
(2)「上下前後加字+母音」綜合練習
95 薩迦格言選臨摹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045070
  • 叢書系列:藏語基礎系列
  • 規格:平裝 / 96頁 / 18 x 25.5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藏文習字本系列,第一冊楷書篇收錄藏字發明人吞彌桑布札之「有頭字」楷書真跡。第二冊收錄吞彌之「無頭字」真跡。本冊收錄據傳為吐蕃第三十七代贊普、吐蕃三法王之一,赤松德贊(ཁྲི་སྲོང་ལྡེའུ་བཙན་742~797AD)「無頭字」手書真跡,赤松德贊亦是第六期藏語360雜誌所錄,桑耶寺興佛盟誓碑的立誓人,他確立了佛教在西藏獨尊發展的地位,而該碑是以楷書鐫刻。藉以說明藏字有頭字(楷書)與無頭字(行草書),自藏字發明初期,時就同時存在,並行發展。

  從行書到草書

  行書與草書,同屬無頭字,行書寫快變成草書(參照下頁)。大小各種草書飄逸飛舞,似無章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筆畫皆是源自於行書。故第二冊已讓同學將行書筆畫瞭然於胸,打下紮實基礎。

  不論傳統或現代,藏族小學生學習書法過程,大致如下表:
  一年級  佇長體行書(三十子音,四母音符號,藏文梵字,數字)
  二年級  佇長體行書(下加字,搭配母音符號)
  三年級  佇長體行書(上下加字,搭配母音符號)
  四年級  佇長體行書(上下加字,前後加字,搭配母音符號)
  五年級  佇短體行書(全部加字綜合)
  六年級  倏未佇或倏體(半草體或小草體)

  故知課程設計,由佇「長」體銜接佇「短」(ཚུགས་ཐུང་)體後,才銜接到草書。原因在於,草書字體長度與大小,不到佇長體行書的一半,學生練習由佇「長」體先縮成佇「短」體,再寫快速,就平順無痛的轉至草書的半草或小草。至於大草,則是更進階熟練時的最終練習。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藏字書法入門:草書卷》這個「卷」字的使用,讓我覺得作者對學習的結構規劃很有一套,不像是一本書塞完所有內容,而是階段性的引導。我比較好奇它在「章法佈局」這塊的安排。入門級的書籍通常會聚焦在單字的結構,但真正要寫出作品,就必須考慮到整篇的氣勢連貫。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基礎的、適合初學者的「草書結構排版範例」,哪怕只是兩行、三行的簡單組合,讓我能先感受一下如何分配字間距、行間距,以及如何處理篇幅的呼應,那就非常棒了。畢竟,書法不只是單點的技術,更是整體畫面的營造。如果能從基礎筆法,逐步過渡到簡單的篇幅安排,這套學習路徑才會顯得完整且邏輯嚴密,讓我對「入門」後的下一步感到清晰。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吸引人,那一抹淡雅的墨色暈染,配上蒼勁有力的標題字體,一眼就讓人感覺到一股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最近剛開始接觸書法,特別是對草書那種行雲流水的感覺特別嚮往,但又怕從太艱深的碑帖入門會挫敗。這本《藏字書法入門》光看名字就給人一種親切感,彷彿作者很了解初學者的心境,知道我們需要的是「入門」而非「精通」。我特別期待裡面的結構分析部分,因為光看字帖臨摹,常常會抓不到那個「氣韻」,希望能透過這本書的講解,理解草書線條轉折間的邏輯,而不只是機械地模仿筆劃。畢竟,書法不只是寫字,更是心性的修為,如果能從這本書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節奏,那真是太值得了。聽說附帶的MP3CD對發音和運筆的口訣講解很有幫助,這對我這種習慣透過聽覺輔助學習的人來說,簡直是加分太多了,希望內容紮實,能讓我少走一些彎路。

评分

我個人對於「入門」系列的書籍,最重視的就是作者的教學態度。如果作者的文字顯得高高在上、過於學術化,很容易讓初學者望而卻步。我希望這本書的語氣是鼓勵性的、充滿耐心的。比如,在示範如何起筆、行筆、收筆時,能否多用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力道感?例如,提到「提按」時,是像在水面上輕點,還是在泥濘中拔足?這種細膩的描述非常關鍵。另外,對於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如果書中能闢開一個單元專門「排雷」,指出哪些常見的筆畫處理是錯誤的,然後提供正確的示範,那種「預防勝於治療」的教學方式,對我的幫助會比單純看範帖來得有效率。畢竟,初期養成的習慣一旦錯誤就很難修正,所以教學的細膩度是決定這本書價值高低的重要指標。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書法學習,尤其草書,其實非常考驗眼力與手感的協調。我對於這次的「附MP3CD」設計抱持著極高的關注度。光用眼睛看圖,很難體會到行筆過程中速度的快慢、力道的輕重變化。我衷心期盼這套音檔內容能涵蓋的範圍夠廣,不只是單純唸出字音,而是要能配合筆畫的行進,提供清晰的運筆提示音或口訣輔助。如果它能做到如同老師在身邊親自指導一般,用聲音來「引導」我的手腕動作,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會直線上升。對於無法時常親自拜師學藝的我們來說,一套優質的影音輔助教材,絕對是彌補現實環境限制的最佳途徑。希望這部分的製作是專業且清晰的,不要錄音品質太差,否則反而會誤導學習方向。

评分

說實在話,現在坊間的書法書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淪為圖錄性質,光是把名家的作品複製一遍,對我們這些想真正「學會」的人來說,幫助其實有限。我比較注重的是教材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我希望這本《藏字書法入門》能在筆法基礎、字體結構解析,以及章法佈局上,能有一套清晰的漸進式引導。例如,對於「使轉」、「連綿」這些草書特有的技巧,是不是有圖文並茂的分解說明?單純看範例是看不太懂那個運筆力道的轉換。再者,如果能針對不同字體的演變歷史做個簡要的側寫,讓學習者明白草書是如何從章草、今草演化而來,那對提升學習的層次會很有幫助。我對它的期待,是它能成為一本能放在案頭,隨時翻閱、隨時可以從中找到指導方針的「工具書」,而不只是一本擺飾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