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紀念套書(共兩冊):《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紀念套書(共兩冊):《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進雄
图书标签:
  • 甲骨文
  • 文字学
  • 汉字
  • 历史
  • 考古
  • 语言学
  • 书法
  • 字典
  • 教材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 許進雄 ╳ 文字學學家 施順生
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共同編著推出!

  《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紀念版》

  一部文字簡史,從1600個甲骨文透視古代社會。
  由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許進雄重新增訂,以其畢生之學傾囊相授!

本書特色

  ★字量豐富
  收錄字數共1623字。
  ★分門別類
  將古文字分門別類介紹,六大類依序為:「動物」、「戰爭、刑罰、政府」、「日常生活(食衣)」、「日常生活(住行)」、「器物製造」、「人生歷程與信仰」。
  ★權威專業
  當代甲骨學界最權威的學者,深入淺出的逐字介紹造字創意、字形解析、意義說明。
  ★精選字形
  同個古文字常有多種字形,本書精選最具代表性的早期字形,包括甲骨文、金文或小篆字形。
  ★檢索便利
  可用主題式查找,或依漢語拼音、總筆畫檢索。
  
  《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親手寫甲骨文,穿越時空洞悉古代社會與文化。

  文字學學家施順生與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許進雄共同教授。根據「字字有來頭」系列叢書,精選最具代表性的甲骨文字形,製作筆畫順序圖,帶著我們一起透過一筆一畫的書寫,體會文字創造的結構與意義,認識文字與文化演化的根源,邊寫邊懂甲骨文!

本書特色

  ★精選字形
  收錄共120字,含異體字形共180個字。
  ★輕鬆學寫
  精製筆畫圖例 ,輕鬆跟著寫出甲骨文。
  ★全新學習
  首創透過實際書寫,領略古文創字智慧。
  ★權威審定
  甲骨文權威學者審定,對於字的創造與演變,解說最正確。
  ★主題分類
  選字多元豐富,依主題有系統的學習。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壬癸、曾永義、何大安
  臺灣大學文學院前院長、國語日報前董事長、世新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黃啟方
  暨全臺中文學界重量級教授群 共同推薦

  廖玉蕙(海洋大學講座教授)、徐富昌(臺灣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李隆獻(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林啟屏(政治大學文學院院長)、許俊雅(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王基倫(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洪淑苓(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蕭麗華(佛光大學文學院院長)、王瓊玲(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林黛嫚(淡江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衣若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教授)、林世仁(兒童文學作家)
  聯名推薦

  《字字有來頭》是許教授最特別的著作,內容經過嚴謹的學術研究、考證,而能雅俗共賞,必然能夠使中國文字的趣味面,被重新認識。許教授的學術造詣和成就,值得所有讀者信賴!——臺灣大學文學院前院長、國語日報前董事長、世新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黃啟方

  能把中國文字講出最多故事來的,在我讀過的同類作品中,只有《字字有來頭》的作者許進雄教授,足以當之。——中央研究院院士 何大安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字字有來頭》系列堪稱是一座「面向大眾」的基因庫。許老師曾任職博物館,親手整理、拓印過甲骨。這使他跳出一般文字學者的訓詁框架,不會「只在古卷上考古」。博物館的視野,也使他有「小心求證」的能力與「大膽假設」的勇氣!——兒童文學作家 林世仁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将聚焦于历史、文学、科学等领域,并力求语言自然流畅,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迹。 --- 磅礴史诗与智慧启迪:精选书目导览 在浩瀚的书海中,有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叙事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洞察,成为永恒的灯塔。以下为您精选的几部著作,涵盖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对古代文明的细致考证,以及对现代科学的深度探索,它们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触摸人类知识的边界。 一、《大唐风华录:贞观之治的制度与社会变迁》 作者:[虚构作者名A]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唐代“贞观之治”时期进行全景式扫描的权威著作。作者 [虚构作者名A] 穷尽了近四十年的学术生涯,整合了《旧唐书》、《资治通鉴》以及新近出土的敦煌文书、吐鲁番简牍等一手资料,旨在揭示这一被誉为“千古一帝”的治世是如何在制度设计、军事策略和社会结构上构建起来的。 全书共分五卷,结构严谨,论证有力。 第一卷:帝国的重塑 详细分析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如何通过一系列政治清洗和人事调整,迅速稳定统治核心。重点剖析了“房谋杜断”的宰相制度创新,以及三省六部制在实际运作中的效率优化。作者着重探讨了“不杀功臣”这一历史决策背后的深层政治考量,而非简单的道德赞扬。 第二卷:均田与租庸调的活力 深入考察了唐初土地制度的恢复与运行机制。通过对当时户籍、赋税记录的细致比对,本书挑战了传统观点中对“均田制”后期僵化的简单认知,指出在贞观前期,这套制度如何有效地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并支撑了庞大的边防开支。书中对不同地区(如关中、河北、江南)的赋税负担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极具参考价值。 第三卷:军事与边疆的定型 贞观时期是唐朝军事力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之一。本书的第三卷聚焦于李靖、侯君集等名将的战略部署。它不仅是军事史的梳理,更是对“天可汗”概念的文化解读。作者认为,“天可汗”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头衔,更是一种以文化辐射力为基础的,对周边民族进行有效治理的东方模式,并详细对比了唐代与汉代对西域控制模式的根本区别。 第四卷:文化的熔炉与士人的心态 贞观之治不仅是政治的清明,更是文化的包容。本卷侧重于佛教、道教以及外来宗教(如景教、祆教)在长安的传播与官方态度。作者通过对当时文人诗歌、笔记的文本细读,描绘了知识分子群体在盛世背景下的自信与焦虑,即如何在既有的儒家传统与新兴的社会活力之间寻找平衡点。 第五卷:历史的局限与后续影响 任何盛世都有其内在的矛盾。本书最后一部分冷静地审视了贞观之治留下的隐患,包括地方藩镇的萌芽、土地兼并的局部加剧,以及对后世君主的示范效应(尤其是在与武则天、唐玄宗的对比中)。 本书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宏大的历史视野,成为研究唐代历史,尤其是制度史与社会史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作。 --- 二、《星际胚胎学:从量子泡沫到生命起源的跨学科研究》 作者:[虚构作者名B]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理论物理学、化学演化论和深空生物学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跨学科巨著。作者 [虚构作者名B],一位以严谨著称的理论物理学家,历经二十年构思,试图构建一个涵盖宇宙学尺度到分子尺度,解释“生命如何成为必然”的统一理论框架。 第一部分:宇宙背景与基本元素的“催化” 作者首先从普朗克尺度以下的量子涨落切入,探讨了早期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湮灭后残余的微小不对称性,如何为后续的复杂化学结构奠定了物质基础。随后,深入分析了早期恒星内部的核合成过程,尤其是富含碳、氮、氧等生命必需元素的超新星爆发模式,如何将这些“原材料”高效地播撒到星际介质中。书中对不同代际恒星的演化模型进行了精密的计算机模拟,图示清晰地展示了重元素在星云中的富集过程。 第二部分:星际尘埃与“生命前驱物”的合成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对星际分子云的化学反应环境的详细建模。作者利用射电望远镜阵列观测到的复杂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前体、糖类)的谱线数据,结合低温高真空下的量子化学计算,揭示了“非生物合成”路径的可行性。书中特别详细论证了“冰壳模型”在保护和促进复杂分子聚合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冷凝催化”的新概念。 第三部分:行星形成与生命温床的筛选 在行星形成阶段,本书从“宜居带”的传统概念拓展到对“行星地质活动”的考察。作者提出,一颗行星要孕育生命,其内部热源(如放射性衰变)必须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并驱动板块构造,从而实现碳循环。本书通过对太阳系外行星大气光谱的分析,建立了一套“生命可能性指数(LPI)”,用以评估系外行星成为生命摇篮的潜力。 第四部分:从分子到细胞的飞跃——非平衡态热力学视角 本书的核心和难点在于解释“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作者放弃了传统的“原始汤”模型,转而运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原理,探讨了在能量梯度驱动下,自我复制分子结构是如何从热力学死水中“挣脱”出来的。对脂质双分子层在特定pH值和离子浓度下形成原始细胞膜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了近乎分子电影级别的展示。 《星际胚胎学》的语言兼具物理学的精确性和生物学的诗意,它不仅是对现有知识的总结,更是一次大胆的理论飞跃,为我们思考“我们是否是宇宙的必然产物”提供了全新的、令人震撼的视角。 --- 三、《断裂的镜廊:二十世纪欧洲先锋艺术的社会批判视角》 作者:[虚构作者名C]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锐意进取的艺术史与社会思想史的交织之作。作者 [虚构作者名C] 拒绝将二十世纪的先锋艺术(包括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及早期抽象表现主义)仅仅视为美学风格的更迭,而是将其视为对工业化、世界大战和意识形态僵化进行深刻反思的“社会手术刀”。 核心论点:艺术对“现代性”的解构 本书认为,欧洲的先锋派运动是对启蒙理性所构建的、看似完美却日益异化的“镜廊”——即那个充满虚假和谐与技术崇拜的现代社会——的一次集体“砸镜”行为。 立体主义与时间的解构: 作者并未停留在毕加索和布拉克对二维空间的切割分析上,而是深入探讨了立体主义如何反映了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冲击,以及在一战前夕,人们对确定性世界观崩溃的集体焦虑。 达达主义与意义的瘟疫: 达达并非单纯的“反艺术”,它是一种对语言、逻辑和国家叙事(Propaganda)的彻底不信任。书中对柏林达达派的政治活动进行了细致梳理,揭示了其作品中蕴含的无政府主义和反战的激进立场,指出其在颠覆既有权力结构中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与无意识的政治力量: 本书突破了将超现实主义局限于弗洛伊德梦境分析的传统解读,强调了布勒东等人在政治上的左倾倾向。作者认为,超现实主义是通过挖掘集体无意识(或称“潜意识的革命”)来对抗法西斯主义和资产阶级道德束缚的隐秘战线。对梅雷特·奥本海姆的皮草茶杯等作品的分析,集中体现了这种“日常物品的异化”如何成为对消费社会的尖锐批判。 抽象表现主义的“蛮荒”回声: 在战后,欧洲艺术的中心转移至美国,但本书仍关注欧洲残存的、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并行的运动。作者将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在纽约的创作与欧洲战后对“蛮性回归”的渴望联系起来,认为这种对纯粹笔触的迷恋,是面对文明重建的巨大虚无感时,个体精神最后的呐喊。 《断裂的镜廊》以其批判性的深度和对艺术作品背后历史语境的精准把握,为理解二十世纪的文化动荡提供了一个极富启发性的分析框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1968年應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聘約,前往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並於該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臺,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有關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古事雜談》、《文物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 動物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2 戰爭與刑罰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3 日常生活篇Ⅰ食與衣》、《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4 日常生活篇Ⅱ住與行》、《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5 器物製造篇》、《字字有來頭 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6 人生歷程與信仰篇》、《字字有來頭 甲骨文簡易字典》、《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等。

施順生

  1967年生,臺灣臺東人。甲骨文、文字學學者。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中華詩學》編輯。從事甲骨文、文字學研究及教學多年,學術專長和主要研究課題為甲骨文、文字學、文字字形演變、敬字亭文化等。曾任教花蓮師範學院、慈濟技術學院、慈濟護理專科學校、中華工專等校。曾擔任慈濟技術學院進修推廣部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祕書長、《中華詩學》執行編輯。

繪者簡介

Bianco Tsai


  曾任三人制創設計師,平常做裝禎,偶爾也畫畫。現為獨立接案。插畫作品有《漬物語》、《明天別再來敲門》、《咖啡全事典》、《裸食廚房》、《貓咪這樣吃才健康》、《這樣開始也不錯,擺脫束縛的一年》等等。裝幀作品入圍、曾獲金蝶獎。

  www.biancotsai.art
 

图书目录

《新編進階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紀念版》

前言 理解字字所由來,即是理解文化與歷史──許進雄
本書使用方法

一、    動物
1.    野生動物/打獵的對象
2.    野生動物/四靈(龍、鳳、龜與蛇)與其他
3.    一般動物/鳥、魚與其他
4.    家畜/五畜(牛、羊、豬、馬、犬)與其他
5.    打獵方式

二、    戰爭、刑罰、政府
1.    原始武器
2.    戰鬥用武器
3.    儀仗用武器
4.    防護裝備
5.    軍事技能養成
6.    軍事行動
7.    掠奪
8.    刑罰與法制
9.    政府的管理者

三、    日常生活I 食與衣
1.    食/五穀雜糧
2.    食/作物採收與加工
3.    食/煮食方法與器具
4.    食/飲食禮儀與食器
5.    食/飲酒與酒器
6.    食/坐息時間
7.    衣/穿衣文明的發展
8.    衣/服制與飾物

四、    日常生活II 住與行
1.    住/居住環境
2.    住/居住形式
3.    住/早期的房屋
4.    住/器物與設施
5.    行/交通工具發明前
6.    行/水路交通
7.    行/陸路交通
8.    行/道路與行旅

五、    器物製造
1.    工具發明
2.    農業生產
3.    器物製造
4.    皮革業與紡織業
5.    陶土業與金屬業
6.    貨幣與商業活動
7.    建立通用度量衡
8.    數目

六、    人生歷程與信仰
1.    出生
2.    養育
3.    成人
4.    婚姻
5.    老、病、死
6.    死亡概念與儀式
7.    祭祀鬼神
8.    人的樣貌與身體
9.    音樂
10.    十天干與十二地支

漢語拼音檢字索引
總筆畫檢字索引

《文字學家的寫字塾 一寫就懂甲骨文: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作者序 描繪最古老的筆畫:啟發、研究與書寫原則──施順生
本書使用方法

一、    動物
二、    戰爭
三、    日常生活:食與衣
四、    日常生活:住與行
五、    器物製造
六、    人生歷程與信仰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05097
  • 叢書系列:Learning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7.6 x 23.6 x 4.9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