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

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學少年編輯部
图书标签:
  • 科普读物
  • 理化实验
  • 科学素养
  • 青少年科普
  • STEM教育
  • 趣味科学
  • 科学思维
  • 阅读理解
  • 实验探究
  • 学科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自己的科學素養自己救★
★金鼎獎雜誌《科學少年》選文+108課綱學習教材★

  本書精選《科學少年》雜誌的重點篇章為閱讀素材, 並由全臺線上國中自然科老師撰寫學習單, 希望透過閱讀的過程,幫助孩子理解並運用知識。

本書特色

  #跨科學習:幫助同學強化科學與閱讀素養,培養知識及學習能力與態度。
  #因應會考:長文試題內容漸為趨勢,此為最好的課外科學閱讀練習選擇。
  #融入課綱:匯整第一線自然科教師相關教學經驗,精選《科學少年》文章並搭配108課綱。
  #延伸評量:每篇文章均附有「補充學習單」,更能有效的學習思考,培養紮實的科學力。

全國自然領域教師熱血推薦!    

  江家豪 老師 新北市中正國中生物教師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閱讀成為一項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能力,《科學少年》的科普文章深入淺出的介紹各種科學現象且主題多元橫跨各個領域,讓孩子能在閱讀中發掘自己的興趣,又因興趣而樂於閱讀,進而厚植科學素養,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  
 
  何莉芳 老師 台中市福科國中理化教師、台中市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  
  閱讀雜誌文章與科學教學之間是否能連結呢?這本書有如一座橋樑,將雜誌好文引入教學現場。透過老師們細心的導讀文章,加入教材連結設計並製作成學習單,有科學實驗補充、有測驗,也有延伸思考,提供有心再深入探究學習的師生一個指引。使閱讀科學文章,不僅是靜態的吸收知識,還可以發現隱藏在其中值得探討的現象與問題,並產生更多觸發!
 
  林宣安 老師 教育部自然科中央團教師、台中市自然科輔導團輔導員、臺中市立長億高中理化教師、長億高中自然解說團隊創隊老師  
  「閱讀」是自學最重要的關鍵能力,有趣又有知識內涵的讀本,更是吸引學生從小就喜歡閱讀的重要條件。由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內容包含了科學史、生活常識、趣味實驗、科技新知等豐富的內容,搭配簡單扼要的導讀與提問,更讓學生在無形當中培養了閱讀與自學的習慣,值得推薦。  
 
  李頤鋒 老師 高雄市立德國中理化教師  
  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文章篇篇精彩有趣並附有學習單可供使用,老師們在授課時可配合課本相關單元使用,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提升科普閱讀能力,老師們甚至可以依照書中的篇章,設計出富有自己創意的且適合孩子們的學習單。   若因授課時間限制,無法使用學習單,亦可用口頭評量的方式,讓孩子分享文章閱讀後的心得。書中的篇章當作假期中的指定作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喔!另外,寒、暑假的科學營隊使用書中的篇章來進行活動,定能使孩子獲益良多。  
 
  侯依伶 老師 高雄市陽明國中教師、高師大科學教育博士、高雄市自然科輔導團兼任輔導員  
  許多的研究都已證實,融入科學閱讀的教學有助於學生延伸課堂所學,讓學生能將課本內容所傳遞的科學概念與科學文章進行連結,使科學的學習產生意義。《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不僅精選相關學科經典文章,更延請科學教師編寫相關的學習單,使其能直接運用在教學過程,提供教師進行科學閱讀教學時,方便且實用的教學資源。  
 
  梁忠三 校長 桃園市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大崙國民中學校長  
  提昇科學素養是當前各國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科學教育是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興趣、態度,以及人文價值觀,並能從多元化的非制式教育途徑學習科學新知,科學少年出版的《科學閱讀素養》是提升國中生科學素養的優質延伸教材。  
 
  梁楹佳 老師 高雄市興仁國中自然領域教師  
  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是各級學校推動的重要教育工作之一。閱讀能力的養成,也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能力。但以筆者在教育現場觀察,閱讀活動的推行內容,科普文章及書籍常在建議學生閱讀的書單中缺席。今欣見遠流出版公司,為科學教育的普及挺身而出,在《科學人》之後,發行了更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科學少年》雜誌,內容精采圖文並茂,增加學生閱讀樂趣,《科學閱讀素養》並提供了文章導讀指引及學習單,帶給中小學師生,在教學、學習及閱讀上有更佳的選擇。  
 
  黃怡靜 老師 台南市學甲國中 自然領域教師  
  閱讀推廣是目前許多學校致力發展的目標,但是對於教師來說,尋找適合閱讀的素材並改編成適合學生的內容並不是簡單的事。《科學少年》的《科學閱讀素養》貼心的準備了適合國中學生閱讀的素材,從閱讀、內容分析及挑戰題目一次備足,即使是不同領域專業的教師想要帶領學生進行科學閱讀都能立刻上手。而且每章內容分量剛好一次晨讀時間教師可以帶領班級學生進行共讀及討論,若學生有興趣也很適合學生自行閱讀學習,推薦給國中教師及不同階段的學生閱讀使用。  
 
  趙思天 老師 磐石高中化學科暨國中部七年級閱讀課教師  
  科學少年《科學閱讀素養》每一篇的份量都不多,並搭配相當內容的學習單,內容補足了課本的不足,也準備了適量的測驗題讓同學小試牛刀,是一本非常好的輔助書籍,重點是它補足了課本在『閱讀』上的不足,讓同學可以感受到學習其實可以不用侷限在課本中,當然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課本已不再是學習唯一的工具,影片、網站、雜誌都可以伴隨學習,也期待有更多的老師能利用這本來幫助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科學內涵。
 
  鄭皓文 老師 台中市東峰國中教師  
  海綿寶寶無厘頭症候群+手機滑手症+長篇閱讀不耐症+…….天啊!這些 ”疾病” 正一步一步侵蝕著現在青少年閱讀思考的能力。別怕!最近坊間出現了一帖良方:就是科學少年推出的《科學閱讀素養》。精選的本土文章、淺白易懂的文句,讓您的孩子不再害怕閱讀,又能汲取科學的新知;配上第一線優良教師精心製作的學習單,更能啟發孩子邏輯思考推理的能力,讓您的孩子真正遠離 ”少年癡呆症” 的威脅。救世良藥,真心推薦!  
 
  謝隆欽 老師 中山大學附中教師、第一屆高雄市環境教育優等獎得主  
  幾年前,到警察廣播電台受訪,等待時,我拿出一本科普雜誌閱讀;主持人接我進錄音室時,隨口問我:「你在看什麼?」我將雜誌遞給她,沒想到她一見到封面上「質子半徑的量子問題」幾個字,竟然就倒退了兩步!而當下她驚恐的神情,讓我至今難忘。  
  科學,是多少人的痛。 欣見《科學閱讀素養》問世,匯整了生動有趣的科學素材與延伸思考的學習單,相信在師長適當的運用及引領下,可望能消弭學子對科學的驚恐,進而培育出更具科學素養的理性社會。  
 
  鍾昌宏 老師 臺中市光榮國中生物教師、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科輔導員  
  不論知識的累積、交流或傳播,閱讀都是最方便有效的途徑,《科學閱讀素養》除了精挑細選的科普文章,更由專家教師進行主題導覽、相關教材連結、挑戰閱讀王與延伸思考,讓這本特輯不僅適合科學知識的自主學習,更適合培養學生擷取訊息能力、解釋文本能力、省思並評鑑文本能力,成為教師推動科學閱讀與培養閱讀素養的好幫手。  
 
  簡志祥 老師 新竹市光華國中生物教師  
  「你長大想做什麼?」「我長大要當科學家!」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曾經有過這樣的夢想。記得當初為了更了解科學是什麼,我走進書店去找科學雜誌來看,可是翻開那些科學雜誌,卻看得一個頭兩個大,因為都不是寫給小孩看的。而現在不一樣喔,這本書出現了,不僅是以少年為對象,更以主題集結了過去在雜誌上的文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你更貼近科學,而且文章之後還附上延伸資料和思考問題,你可以藉此更了解這個議題,而且老師也能夠拿來做相關應用呢。  
 
  蕭虹 老師 高雄市立德國中退休教師、高雄市自然科輔導團榮譽輔導員  
  「邏輯會把你從A帶到B,但想像力會帶你到任何角落。」~~~愛因斯坦   在科技時代中速度與創新主導了變革,學習不再是教室內的活動、講台上的解說者。翻轉教室的轉化同時也帶動教育形態的改造,教師跳脫傳統的依賴教科書的的束縛,啟動了教育新能量的動力,老師的角色重新調適和重建,對自己原有的能力解套出來,學習與閱讀成為我們必須養成的生活習慣。適時調整自我的因應之道,與時俱進的的克盡「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道,共構「教師社群」善導學生和教學相長的心智。而科學少年的《科學閱讀素養》即能延伸教科書的學習,編輯教師隨手可使用之課外參考教材,更將學習的想像力無限放大。  
 
  蘇敬菱 老師 宜蘭縣市復興國中生物教師、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員
  螢火蟲的神密冷光及隔空點火到底是如何辦到? 科學總是充滿了未知及驚喜!本書除了收錄了數篇《科學少年》精彩的文章外,又有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整理出具加深加廣系統思考的有趣提問,引導在文本中脈絡地學習及概念連結整合。在進行中常讓人恍然大悟時常忍不住科科笑了起來,「哦~原來是這樣子哦~科科..」,令人想不停地悅讀趣。
 
探索未知,点燃好奇:一本引领少年踏入科学世界的入门指南 书名:科創星光:從日常現象到宏觀宇宙的科學啟蒙之旅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批判性阅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科創星光:從日常現象到宏觀宇宙的科學啟蒙之旅》并非专注于某单一学科知识的堆砌,而是一本精心设计的、旨在激发青少年对自然世界深层好奇心的综合性科学阅读与探索读本。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导小读者们跨越学科的界限,理解科学思维的本质,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的魅力。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我们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呈现一系列贴近少年生活、充满思辨性的科学现象和谜题。这些问题涵盖了从我们脚下的土地到浩瀚的星空,从微观的原子结构到宏观的生态平衡,旨在搭建一座连接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第一章:身边的物理奇观——运动、能量与平衡的秘密 本章聚焦于最基础的物理学原理,但我们摒弃了枯燥的公式推导,转而探讨“为什么?” 悬浮的艺术: 气垫船如何对抗摩擦力?陀螺为何能保持稳定?我们深入探讨了牛顿定律在宏观运动中的实际应用,并辅以生动的图示,解释了力矩、重心和角动量这些概念,让孩子们理解“看不见的力量”是如何塑造我们周围的世界的。 热的旅行: 为什么冰块会融化?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更凉快?本章剖析了热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设计中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来节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烹饪现象,让热力学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可感知的变化过程。 光影的魔术师: 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本章引导读者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我们不仅介绍了透镜和棱镜,还探讨了自然界中光学错觉的形成,鼓励孩子们用光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的视觉体验。 第二章:物质的蜕变——化学与材料的奇妙转化 化学不再是试管里的冒烟和爆炸,而是关于“物质如何构成”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 万物的基石: 元素周期表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清单。本章将周期表的排列逻辑与元素的特性(如金属性、电负性)联系起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元素会剧烈反应,而有些却异常稳定。我们通过介绍早期化学家的探索历程,展现了科学发现中的曲折与灵感。 酸碱的平衡: 柠檬为什么是酸的?肥皂又是如何清洁的?本章以日常生活中的 pH 值变化为切入点,解释酸碱理论的基本概念,并扩展到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调节机制,强调化学平衡在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 材料的进化史: 从青铜器到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科学的进步如何改变了人类文明?本章对比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结构差异,探讨了合金的强度、塑料的可塑性以及未来新材料(如石墨烯)的潜在应用,培养孩子对材料性能的结构-性质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生命的奥秘——生物学中的规律与适应 本章带领读者进入微观的细胞世界和宏观的生态系统,理解生命的复杂与精妙。 细胞的微型工厂: 细胞是如何进行呼吸和能量转换的?DNA 是如何存储信息的?我们通过拟人化的比喻,将细胞的各种结构和功能描绘成一个高效运转的城市,让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变得直观易懂。 进化的长河: 自然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的?我们探讨了达尔文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现代生物学证据(如基因测序的启示),展示进化论是如何解释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本章着重培养学生对“时间尺度”的认知,理解演化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连接: 一棵树的枯萎如何影响整个森林的动物种群?本章侧重于生态学概念,如食物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承载力。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研究(如蜜蜂数量的下降对农业的影响),让读者意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四章:探索宇宙的边界——天文、地质与时间的概念 本章将视野拉伸到地球之外,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演变历史。 时空的尺度: 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我们如何量化这些巨大的尺度?本章引入了科学记数法和光年等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宇宙尺度的直观感受,避免对“无限大”的模糊认知。 地球的内力与外力: 地震、火山爆发是如何发生的?板块构造理论如何解释大陆的漂移?我们结合最新的地质学发现,解释地球内部的动态过程,理解地质事件对地貌形成的深远影响。 行星的探秘: 除了地球,其他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本章介绍了太阳系内八大行星的独特环境,并展望了系外行星的搜寻工作,激发孩子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学习与思辨的工具箱: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提供了获取和验证知识的方法。在每一章节的末尾,我们都设置了“科学侦探”环节,引导读者: 1. 辨别信息源的可靠性: 如何区分科学报告和未经证实的传言? 2. 设计小型实验: 如何利用身边简单的材料来验证一个科学假设? 3. 逻辑推理训练: 面对相互矛盾的科学解释时,如何运用证据进行批判性选择? 《科創星光》的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带着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严谨的逻辑分析问题的新一代探索者。它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点燃终身学习热情的火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科學少年》編輯部


  遠流《科學少年》創立於2014年,本著為青春年少朋友的科學素養盡一分心力的初衷,集結專業科學編輯以及作者,讓科學的種子向下紮根,是特別為臺灣9-14歲的少年打造的品牌。2020年《科學少年》轉型為科學叢書出版,一方面透過網路平台持續分享最新的科學發展內容,也配合學校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學深度,以多元的呈現方式和生活中的環境與時事結合。期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與精采詳實的圖片,傳遞最正確的科學知識,更希望能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讓閱讀成為一生的習慣,讓科學素養成為生活素養。
 

图书目录

04導讀:科學閱讀=素養+樂趣
06世紀天才 現代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 
15磁力會跳舞
24身歷其境的3D電影
32失控的高科技廢棄物
40隨心所欲──冷暖氣機
51肥油變肥皂
60分子食物大破解
72吃得苦中苦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88824
  • 叢書系列:科學少年叢書
  • 規格:平裝 / 88頁 / 21 x 28 x 0.5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導讀

  遠流於2002年創辦了 Scientific American 台灣中文版《科學人》雜誌,搭建起一座科技知識普及的平台,讓科學與科學、科學與人文之間找到對話的窗口。本著為青春年少朋友的科學素養盡一分心力的初衷,讓科學的種子向下紮根,於2014年興辦《科學少年》雜誌。甫出刊一年即獲得第39屆金鼎獎【優良出版品推薦獎】雜誌推薦獎及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評選推介。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但是讓每個孩子都不害怕科學、真心喜歡科學、享受學習科學的樂趣,是《科學少年》的創辦宗旨。為了讓孩子閱讀《科學少年》文章與學校的課程學習更直接連結,幾來我們邀了不少北中南熱心老師協助撰寫學習單,我們將重點篇章及學習單彙集起來,可以讓孩子做為自然科課外閱讀教材、晨讀閱讀、寒暑假作業來運用,因此有【科學少年學習誌】系列的出版。  

  閱讀是人類學習的重要途徑,自古至今,人類一直透過閱讀來擴展經驗、解決問題。到了21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掌握最新資訊的人就具有競爭的優勢,閱讀更成了獲取資訊最方便而有效的途徑。從報紙、雜誌、各式各樣的書籍,人只要睜開眼,閱讀這件事就充斥在日常生活裡,再加上網路科技的發達便利了資訊的產生與流通,使得閱讀更是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我們該如何利用閱讀,來提升學習效率與有效學習,以達成獲取知識的目的呢?如今,增進國民閱讀素養已成為當今各國教育的重要課題,世界各國都把「提升國民閱讀能力」設定為國家發展重大目標。

  另一方面,科學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強調探索與合作學習。近年,科學教育更走出學校,普及於一般社會大眾的終身學習標的,期望能提升國民普遍的科學素養。雖然有關科學素養的定義和內容至今仍有些許爭議,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的思維興起之後更加明顯,然而,全民科學素養的培育從80年代以來,已成為我國科學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標,也是世界各國科學教育的發展趨勢。閱讀本身就是科學學習的夥伴,透過「科學閱讀」培養科學素養與閱讀素養,儼然已是科學教育的王道。

  對自然科老師與學生而言,「科學閱讀」的最佳實踐無非選擇有趣的課外科學書籍,或是選擇有助於目前學習階段的學習文本,結合現階段的學習內容,在教師的輔導下以科學思維進行閱讀,可以讓學習科學變得有趣又不費力。

  我閱讀了《科學少年》後,發現它是一本相當吸引人的科普雜誌,更是一本很適合培養科學素養的閱讀素材,每一期的內容都包括了許多生活化的議題,涵蓋了物理、化學、天文、地質、醫學常識、海洋、生物……等各領域有趣的內容,不但圖文並茂,更常以漫畫方式呈現科學議題或科學史,讓讀者發覺科學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加上內文長短非常適合閱讀,每一篇的內容都能帶著讀者探究科學問題。如今又見《科學少年》精選篇章集結成了有趣的《科學閱讀素養》,其內容的選編與呈現方式,頗適合做為教師在推動科學閱讀時的素材,學生也可以自行選閱喜歡的篇章,後面附上的學習單,除了可以檢視閱讀成果外,也把內文與現行國中教材做了連結,除了與現階段的學習內容輕鬆的結合外,也提供了延伸思考的腦力激盪問題,更有助於科學素養及閱讀素養的提升。

  老師更可以利用這本書,透過課堂引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學生進入知識殿堂,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是科學,科學也並非想像中的深不可測,更領略閱讀中的樂趣,進而終身樂於閱讀,這才是閱讀與教育的真諦。
 
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常務委員
陳宗慶

  陳宗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博士,高雄市五福國中校長,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常務委員,高雄市國教輔導團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召集人。專長理化、地球科學教學及獨立研究、科學展覽指導,熱衷於科學教育的推廣。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這個對化學物理有點「陰影」的家長來說,這本雜誌簡直是我的救星。我小時候理化課就是公式和計算,每次都搞得焦頭爛額。現在看著我的孩子在使用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時,那種探索的熱情,讓我非常感動。它用一種非常「偵探小說」的語氣在敘事,很多時候,科學原理的揭示過程,被寫成了解謎過程。例如,在討論到牛頓力學時,它不會只是丟出F=ma,而是會描述當時的科學家們是如何被觀察到的現象(比如蘋果落地)所困惑,他們設計了哪些思想實驗來排除其他可能性。這種敘事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讓孩子感受到科學不是一套冰冷的規則,而是一群充滿好奇心的人類努力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它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留白適當,插圖精美且具有功能性,不像有些參考書,資訊塞得滿滿的,看了就頭昏眼花。這種視覺上的舒適感,極大地降低了孩子接觸複雜科學知識時產生的心理門檻。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種專門性的學習雜誌抱持過懷疑態度,總覺得它們的內容深度可能不如正式教科書,但《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徹底顛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深度,不在於增加額外的冷門知識點,而在於提升你「處理資訊」的能力層級。我觀察到,它在處理一些爭議性或前沿的科學議題時,展現出極高的專業性與平衡感。比如關於能源轉型的討論,它會呈現出不同技術(如核能、太陽能、風能)的優缺點,並且清晰地標示出哪些是已驗證的數據,哪些是基於當前模型推測的結果。這對於培養孩子的「科學懷疑精神」至關重要,讓他們明白科學結論是需要證據支撐的,而且隨時可能被新的發現推翻。我讓孩子試著寫一篇關於「是否應該大力發展地熱能」的短篇評論,他引用了書中提供的多方論點,結構清晰,邏輯嚴謹,這已經遠遠超過我們當初理化課本所要求的程度了。

评分

這套雜誌的價值遠遠超過「理化篇」這個標籤本身。它其實是在訓練一種跨學科的認知模式。當你在閱讀一篇關於氣候變遷的科學報導時,你需要的可能不僅是化學中的溫室效應知識,還需要統計學上的趨勢分析能力,以及閱讀複雜圖表的技巧。而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正是在同步訓練這些技能。我最喜歡它在每期結尾會設計一個「動手做」的小單元,但這個單元往往不是教你做一個火山模型那種傳統的實驗,而是設計一個需要你運用所學原理來「優化」或「驗證」日常現象的小挑戰。例如,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個能承受最大重量的結構,這就將物理的結構力學與材料的化學特性結合了起來。這種將理論知識「落地」到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習變得有趣且有目的性,讓孩子不再覺得學理化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造我們生活的世界。

评分

這本《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真是讓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尤其對於我們這些在基礎教育階段摸索如何真正「讀懂」科學的家長或老師來說,簡直是一盞明燈。我記得以前教理化,最頭痛的就是學生背了一堆公式、名詞,但只要稍微換個情境提問,他們就完全卡住,顯然是知識的搬運工,而非理解者。這套雜誌厲害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把課本的知識點重新包裝,而是真正著重在「閱讀素養」的培養上。舉例來說,它會引導孩子去解讀一篇關於奈米材料的科普文章,裡面可能包含複雜的圖表、數據分析,甚至是需要比對不同文獻來源的資訊。我的小孩以前看到那種密密麻麻的英文縮寫和專業術語就想跳過,但這本雜誌用一種很生活化的方式切入,比如從手機螢幕的演變談到化學鍵結的穩定性,讓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它讓我意識到,學理化不只是背誦,更是一種批判性思考的過程,學會辨識科學論述的邏輯謬誤,這在現在這個假新聞滿天飛的時代,比學會任何一個化學反應式都來得重要。它提供的練習題設計得非常巧妙,往往是開放式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逼著孩子必須組織自己的語言,建構完整的論證結構。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強調「素養」的教材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做到深入淺出、又維持學術嚴謹性的,鳳毛麟角。我會強力推薦《科學少年學習誌:科學閱讀素養理化篇3》給所有國中小的理化科老師。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它對「科學文本」的定義非常寬廣。它不只包含教科書式的敘述文,還納入了實驗報告的摘錄、科學史上的書信往來、甚至是科學倫理的辯論摘要。這讓教學內容瞬間立體了起來,不再是老師在講台上唸講義,而是學生在與真實世界的科學對話。我個人特別欣賞它在「圖表解讀」單元上的處理方式。很多孩子看到長條圖、圓餅圖就算了,遇到比較複雜的「散佈圖」或「熱力圖」就完全放棄。這本書卻用一個一個小的「任務」引導,例如:「根據這張光譜圖,判斷哪種物質的濃度最高?」它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拆解步驟,讓你理解圖表背後的物理意義。這種由操作帶動理解的模式,非常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讓知識的內化更為堅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