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個理由來退休:夏韻芬富樂中年學

找個理由來退休:夏韻芬富樂中年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韻芬
图书标签:
  • 退休规划
  • 中年危机
  • 财务自由
  • 生活方式
  • 自我成长
  • 幸福生活
  • 斜杠青年
  • 时间管理
  • 人生哲学
  • 投资理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理財生活人氣王夏韻芬
分析退休前的資產盤點,建立財務安全度,
無債退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2020年四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跟智富月刊做了一份退休金理財規劃大調查,針對全台22縣市800位35歲到60歲負責個人或是家庭理財規劃的民眾進行調查,其中有幾個調查結果值得討論。夏韻芬的分析是:有開心也有擔心。

  首先開心的是,在調查結果中,有97.1%的民眾已經著手進行退休規劃,對應之前2015的調查結果只有五成民眾著手準備退休規劃,已經成長將近一倍。

  至於擔心部分,夏韻芬發現這一次退休調查中,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民眾對於期待退休年齡的平均值,從2014年的58.3歲,現在已經延後到接近60.86歲。可以聯想到在軍公教年金改革、長壽趨勢以及低利率的總體經濟環境等不利因素考慮下,民眾對退休出現壓力,使得時間的合理期待平均值延後3年。

  自己開心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歷經意外喪子及兩次五十歲以後斷腿,夏韻芬開始找個理由來半退休,卻轉而讓生活更平衡,如今的她,參加重訓,可以舉起四十公斤的重物、做瑜伽、跳有氧,及畫油畫、到瑞士健走旅遊。

  某種程度善於理財的她主張若擁有2000萬現金及一棟自住的房子,就可以退休了。

  她主張也力行「退休」的確需要在財務上有一定的安全度〈一個安心的財務數目〉,但是不代表一定要完全退出職場,每天環遊世界、遊山玩水才叫退休,。

  退休是在建立財務安全度之後換取對於工作和生活樣態安排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退休前,該有何準備動作?

  作者提出如何做退休前的資產盤點、退休金需要多少錢,以及針對目前金融商品適合與不適合投資的商品分析。

  最重要的是,可以說是理財生活人氣王夏韻芬主張一定要想辦法無債進入退休生活,以及為人父母的,養老金流要與孩子的留學金流分流規劃,免得孩子及孩子的配偶日後萬一替人作保、創業造成損失,連帶拖累上一代變成下流老人。理財要趁早規劃,三、四十歲時就可以規劃了。夏韻芬認為這就是要能享有富樂中年所必須及早規劃與力行的中年心(新)生活運動。

  面對即將到來的退休浪潮,你準備好了嗎?

名人推薦

  陶傳正  陶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賢民  達芙妮創辦人
  陳亮恭  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黃書明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總經理
  莊舒淇  天下雜誌出版顧問總編輯
 
《時間的僕人:掌握你的生命節奏與效率》 一、 引言:與時間的永恆拉鋸 在現代社會的高速運轉下,「時間」已成為最稀缺的資源,也是最無情的評判者。我們總是在與之賽跑,試圖在有限的二十四小時內塞入無限的待辦事項。然而,許多人窮盡一生,卻只感覺自己被時間追趕,而非駕馭時間。本書並非另一本教導你如何「更快」完成工作的效率手冊,它是一場深刻的內在轉向,引導讀者從被動的「時間管理者」轉變為主動的「時間擁有者」。我們將探討時間的本質、心理層面的時間感知,以及如何重塑我們的生活節奏,讓每一個選擇都充滿意義與張力。 二、 破除時間迷思:走出鐘錶的束縛 許多人對時間的理解被簡化為線性的、標準化的「鐘錶時間」。我們用小時、分鐘來衡量生命的價值,這種量化思維導致了效率至上的偏執。 線性時間的陷阱: 分析線性時間觀如何製造焦慮感,讓人不斷追逐「下一個目標」,卻錯過了當下。我們將深入探討「效率黑洞」,即當我們過度專注於生產力時,創造力與深度思考如何被犧牲。 週期性時間的覺醒: 介紹古老文明對時間的理解,如四季更迭、潮汐起落。我們自身的生理節律(晝夜節律、精力高峰與低谷)才是更自然的「時間框架」。學會識別並順應自身的生理週期,是實現真正高效的第一步。 心理時間的彈性: 探討「心流」(Flow)狀態下時間感知的扭曲,以及當我們處於深層專注或極度無聊時,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了解哪些活動會「偷走」你的時間,哪些活動會「延長」你的時間。 三、 重建你的節奏:從日程表到生命樂章 本書的核心在於從外在的「日程表」(Schedule)轉向內在的「節奏」(Rhythm)。節奏是重複的、有韻律的、可持續的行為模式。 識別你的「核心節奏」: 進行深度自我盤點,確定你一天中精力最充沛、思維最清晰的「黃金時段」。這不是通用的建議,而是專屬於你的生理密碼。 間歇性工作與深度休息的藝術: 拋棄長時間、不間斷工作的迷思。導入科學的間歇性工作法(如結合高強度專注與有意識的休息,而非僅僅是疲憊的切換)。深度休息不僅是睡眠,還包括心靈的放空、靜默的冥想,以及與自然的連結。 儀式化的力量: 介紹如何建立具有儀式感的「啟動」與「結束」儀式。例如,一個簡短的五分鐘書寫練習來開始一天的工作,或是一個固定的「數位排毒」時段來結束夜晚。儀式為心靈提供了清晰的界線和轉場信號,有效防止工作與生活邊界的模糊。 四、 專注力的重建:對抗分心的數位洪流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成為最稀缺的戰場。本書提供實際策略,幫助讀者收回被科技不斷索取的專注力。 建立「數位藩籬」: 不僅是關閉通知,而是設計一套主動的數位使用策略。區分「被動消費」(滑手機、瀏覽)與「主動創造」(寫作、編程)。設定專門用於特定任務的數位環境。 批次處理的智慧: 將性質相似的瑣碎任務(如回覆郵件、處理行政雜務)集中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處理,以減少任務切換帶來的認知損耗。 培養「無聊的耐受力」: 許多偉大的想法誕生於無聊的間隙。現代人習慣用即時娛樂填補任何微小的空白,這扼殺了潛意識的整理與創意的萌芽。學習擁抱並利用這些「空白時間」。 五、 時間的品質化:從「做更多」到「更重要」 真正的時間擁有者,關注的不是時鐘上的數字,而是投入時間的「質量」與其帶來的「影響」。 區分「緊急」與「關鍵」: 深入解析艾森豪矩陣的現代應用,重點在於識別那些「不緊急,但對長期目標至關重要」的活動,並將其排入節奏之中。 精力管理優先於時間管理: 當你精疲力竭時,即使擁有八小時的空閒時間,產出也遠不如精力充沛時的兩小時。學會監測自己的精力水平,並將高價值的工作安排在精力高峰期。 慢下來,更深入地活著: 介紹「深度工作」的概念,即在無干擾的狀態下進行的專業活動。學習如何將「專注的深度」作為衡量工作效率的最終標準,而非「完成的數量」。真正的富足,來自於對自己生命中關鍵投入的精準控制。 六、 結語:成為時間的藝術家 生命不是等待被填滿的日程表,而是一塊等待被雕刻的材料。本書旨在幫助讀者擺脫被時間追趕的恐懼,轉而像一位藝術家般,有意識地、充滿節奏感地雕琢自己的每一天,最終創造出一種平衡、深刻且具個人標誌的生活旋律。掌控你的節奏,你便掌握了生命的指揮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夏韻芬


  專精財經領域,能夠透過多年的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訓練與經歷,將複雜、生澀的財經議題,融入生活中,教導大家聰明理財、輕鬆致富。

  加上生命故事曲折,生活經驗豐富,專業又親切,深具同情與同理心;善於掌握社會議題,提供聽眾思考方向,演講生動活潑扣緊人心。

  就像她主持的節目一樣,都能切中需求,又能有良好的氣氛。針對小資族、夫妻理財、親子理財、退休規劃、身心鍛鍊等都有獨特的觀點及主持演講風格,深受廣大收聽者及觀眾的喜愛。

  主要學/ 經歷
  ➢ 政大EMBA     輔仁大學社會系畢業
  ➢ 世新大學講師
  ➢ 非凡新聞台「當化理財王」「權民理財王」、年代新聞台「富樂年代」、「學做有錢人」等節目主持人
  ➢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
  ➢ LINE TODAY自製財經節目「TODAY財知道」
 

图书目录

推薦序  人生自在就好  陶傳正
推薦序  好的不一定是好,壞的不一定是壞  莊舒淇

作者序  無債進入退休生活

第一部  富樂中年心主張

第1章  2020退休大調查的幾個觀察
提早退休並非成功指標
333的生活比重
退休金重於子女留學金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才是令人羨慕的人生    
保本不能保值
解決需求比增值重要

第2章  退休到底要多少錢
1、退休費分四大類
2、你忽略的5大風險
風險1:委屈自己
退休後的生活費
風險2:低估人身風險 /沒有準備安養照護費用
風險3:活到老才發現錢不夠用,生活品質無法維持
風險4:低估通膨風險--物價逐年攀升,勞保給付基準卻不會逐年提高,而且還會往下修
風險5:高估自己判斷力/被借、被騙、被用掉
3、退休兩要領
第一要領: 永遠不嫌早,開始準備不要因為錢小不開始儲蓄或投資,所有的財富都是從小錢開始長大。
第二要領: 永遠不要貪高報酬率、選擇高風險的工具或策略
4、養老防兒,快樂度過晚年

第3章  盤點自己的資產掌握兩個原則
原則1:基準日要抓一樣的,這樣計算出來的資產價值才是最精準的。
原則2:計算價值的基礎要一致性。

第4章  退休時,哪些不能投資,哪些可以投資
1、好股票,也要留意波動風險
2、退休是確定的事,不能寄託在不確定的事上面。
3、報酬率的順序也是有風險
4、目標到期基金
5、選擇大範圍的基金
6、慎選ETF
7、機器人投資
8、保障商品  保證甚麼
9、母子基金
10、零股

第5章  中年過後的金錢觀─化整為零
1、把資產「年金化」
2、以「退休安養信託」作退休資產管理
3、晚年財產超前部署 信託/安養信託

第6章  以房養老、留房養老、賣房養老哪個好
1、單身適合以房養老
2、現金流是穩定而非固定
3、多屋者考慮留房養老
4、賣房養老因人而異

第7章  無債進入退休生活
1、房貸延長的陷阱
2、不要送孩子有貸款的房子
3、好的動機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

第8章  我如何做到了財務過關
1、我的青春投資夢—坐以待幣
2、運用槓桿  大膽換屋
3、沒有亂買保險,不變成女神卡卡

第二部  找個理由來退休

第9章  為退休找個理由
1、老天爺找的退休預備曲
2、開啟慢節奏人生

第10章  找幾個學習的榜樣
1、向李姐學去私跟溫暖
2、學習宋文琪的女強人退休生活
3、跟著鍾明秋師姐學放手
4、跟薛幼春學謙卑跟感恩
5、跟譚敦慈學美麗
6、跟陶爸學豁達
7、跟劉炯朗學求知的快樂生活
8、跟彭淑美學運動  年近70,還有人對她吹口哨
9、跟廖玉蕙學道歉學
10、跟黃越綏學自在樂觀
11、學胡玲瑜老師奉獻藝術
12、向丘引學習身為父母不要再為子女奉獻
13、跟陳景圓  學生命的追尋

第三部  解鎖退休六怕

第11章 退休有那六怕?

第12章  怕生病–開始運動來解鎖

第13章   解鎖婚姻 讓生活自在
1、退休之後的婚姻關係要增添幽默感
2、離不離婚都好

第14章  中年過後的大人友情
1、    朋友要知心而交
2、人生要有3老
3、要懂得隨時給另一半一個驚喜
4、人生更多時候需要朋友

第15章  快樂比健康更重要
1、老後的社交生活
2、老後跟誰住?
3、認識老後台灣的養護中心

第16章   中年後的旅行以自己為主
1、中年後的旅行,開心最要
2、在中年的旅行中,有幾件事很重要

第17章  中年後的母子關係
1、中年以後,學對孩子放手

第18章  書寫遺囑
1、寫遺囑是深層的內在自我對話
2、寫遺囑是回顧自己的人生

第四部   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第19章  打不開的窗
    
第20章  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
1、我的生命故事簡表
2、生命故事可以分四個階段寫

後記 兩個孩子小時候的文章:創造自己 大寶、翰寶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986324
  • 叢書系列:商業思潮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好的不ㄧ定是好,壞的不一定是壞


  一邊編校韻芬的這本夏韻芬的富樂中年學,一邊感嘆人世無常。

  也因此常想起華新麗華集團創辦人焦庭標常常在說的一句話:好的不一定是好,壞的不一定是壞。

  但是要如何從生離死別的痛不見底的痛中,走出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隔十三年了,只要一提起、或者四下無人之際,韻芬總是立即眼眶泛紅、眼淚直流。

  喪幼子之痛及之後兩次斷腿之痛,夏韻芬繼續工作但減量,她走到公益、健身房及繪畫教室。

  如今的她,又是她兒子們的乖媽媽了,她可以練瑜伽、到瑞士健走旅行。

  十三年來,她一直過著減量工作的半退休生活。

  過著半退休生活,以及為了因應將來的全退休生活,夏韻芬有她獨到的退休前的理財學,

  2003年她利用SARS期間,由新北市的公寓大膽換屋到台北市的透天樓;她也勇於做職場轉型,由平面媒體財經記者,轉型到電視台主持財經節目。

  如今在一個密閉的廣播空間內,由於網際網路的發達,她的廣播節目,又開啟現場直播,她又開始面對聽眾及觀眾;此外,目前的她也是一個積極的財經理財You Tuber。

  看起來韻芬的半退休生活,也愈來愈精彩豐富。

  人生最快樂的事,是理財可以理到可以隨時不用工作,有足夠的退休金做不用工作的後盾,但又可以不斷做她/他喜歡的工作到老。

  這正是夏韻芬的中年以後,親身力行歸納出來的中年學經驗談。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韻芬怎不明白分享她究竟獲利了結的多少倍?

  但她在書中已經清楚告訴你:別人寫書理出的他的股海獲利準則不見得保證你照做一定會成功,因為進出的時間點不同。所以一定要穩健理財,或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如果你現在才三十、四十歲,那可以積極慢慢定期定額存二、三十年後的退休金;最重要的是正在忙碌工作的年輕的你,一定要及早健身、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不要因為工作,把身心搞壞了。

  如果你已經四、五十歲,瀕臨被迫提早優退或休無薪假,更該提早培養第二專長、提早有第二收入。像韻芬不斷地轉換職場領域。

  如果你已經六、七十歲了,她奉勸你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養老金,不要全拿去給下一代去留學、買屋,不要讓你的晚年無所依靠。

莊舒淇
(本文作者為天下雜誌出版部顧問總編輯及天下獨立評論、CSR數位頻道專欄作家)

推薦序

人生自在就好


  要一個已經退休多年的人來為這本書寫序,本身就是一件殘忍的事。

  因為我已經來不及找理由了!

  換一個方式好了,如果我還沒退休……我要退休的時候是否要找一個理由?

  可是……我又覺得我永遠不會退休……

  因為我到現在還沒搞清楚什麼叫退休……

  退休是不是就是說你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做了一輩子,然後覺得已經可以不再做了!這就叫做退休?

  可是我現在雖說已不正規上下班,但是還是有事可做,而且也還有收入⋯⋯這算不算是退休呢?

  我有些朋友常常說,早點退休吧!我問他們,「你們退休以後,要幹什麼?」他們說,「退休以後,就可以好好打麻將,好好打高爾夫球了!」

  那你們現在沒有打麻將,打高爾夫球嗎?

  我糊塗了……真的不知道要怎麼下筆。可是作者是我的好朋友夏韻芬……

  不寫的話,她可能心裡會想「你這老小子!給你面子,你不要面子!」

  唉……還是把書稿看了再寫吧!天啊!還好看了,要不然就糗大了!因為書裡還提到我!

  看完以後,發現一個重點……

  這本書的作者的名字要是換成我再出版也行!因為我們倆對退休的看法幾乎完全一樣!因為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退休。我覺得哪天兩眼一閉,兩腿一伸,才叫退休。如果是正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時,蒙主寵召,那是最幸福的!哦⋯⋯我不是說那個事。

  要是我,我當然會選擇在舞台上,那有多爽啊!不過其他的演員可就慘了。

  至於自己的錢該怎麼花?我早已跟孩子商量好了!有一天把幾個孩子叫到我辦公室,問他們,「孩子啊!爸媽辛苦賺來的錢該誰花啊?」他們都異口同聲的說,「當然是爸爸,媽媽花。」好!那麼,我們就聽你們的意見啦!生前拼命花,省得到時帶不走!

  至於遺囑要不要先立?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個人覺得不立也是一種立法。反正到時候,我什麼都不知道了,你們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我都沒意見。

  至於退休後的理財,這可是個大哉問啊!我也大哉答。可能不理財也算是一種理財。省得你聽了哪位專家的意見,教你買了一堆靈骨塔位,到了那一天來了,不知道要住哪一格,也是挺煩惱的。

陶傳正
(本文作者為陶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作者序

無債進入退休生活


  這本書的問世,比計畫提早了幾年。我一直在等一個時機,例如整數年紀、封筆,或是特別的季節,總是在找一個理由。

  後來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我不能出國、沒有演講主持活動,我開始想要寫下一點紀錄。剛開始是由我在廣播節目訪問的來賓身上,我看到他們在中年過後生活的精采度,想要記錄下來,並且成為我規畫退休的生活模式拼圖;四月動筆,後來在好友主編素(莊舒淇)的千呼萬喚中,認真討論,重新架構書寫,終於可在聖誕節前出版。

  書寫期間,有關於退休的議題四起,其中有投信業者開始規劃退休商品、金融業者也提出退休信託;此外,也傳出勞保年金將要改革。本書就提出對於退休的盤點資產、退休金需要多少錢,以及針對目前金融商品適合與不適合投資的商品分析。最重要的是,提出無債進入退休生活,以及為人父母不要輕易地替孩子買房子、買保單,然後叫孩子剩下的自己繳。這種帶有負債的禮物少送為好。這就是富樂中年的新生活運動。

  人生如戲,所以人至中年,往往有個中場休息。我自己因為腿傷,進入半退休生活,但是卻發現是福不是禍。

  我失去了一些工作機會,卻也重新進入學校進修,也有多餘的時間當母校的兼任老師;我還積極運動、練習畫畫,參與公益活動。生活多彩,後來,我發現很多人也感謝這樣的中場休息,也就是我稱為的「半退休生活」。我節目來賓林成蔭過去是基金經理人,中場休息之後,成為分析師還是旅遊達人,我多次旅遊都會問他如何規畫;另外一位張大師轉任顧問,有更多時間陪孩子走台灣的鄉鎮,中場轉身,未必華麗,但都各自精彩。

  人至中年,大都是哀樂中年。一邊得到、一邊失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像人生的酸甜苦辣。有人是照著順序品嘗,有人混在一起吃,其中滋味也只有中年之後,容易理解。我的母親在四十八歲時,經歷父親過世,她與父親相差十五歲,一直受父親的愛護。沒想到中年過後殘酷的考驗一直來,父親過世之後,一直跟我們同住的外婆也離世;之後,還有我的小弟,母親鍾愛的么兒也在服兵役中過世;我失去孩子的時候,我問母親「媽媽,我要多久才不會心那麼痛」,母親抱著我說會痛一輩子啊。

  母親五十二歲當外婆,我看到她枯萎凋零的身軀中,因為要幫我帶小孩再度挺直身子;之後,母親也因為孩子多了很多的笑容。記得我有一年去北歐旅遊,到了挪威的奧斯陸,當地有一個鼎鼎大名的雕塑公園,用二百多個雕塑來詮釋生命。雕塑大師花三十年時間,終其一生完成生命之作,有愛恨情仇,有生老病死,也有生命的凋零跟重生。我看到雕像的感動,有一部分也是因為想起了母親的淚水與微笑。

  書名提到富樂人生,希望大家有錢有閒過退休生活,但是後來發現,人生豈能只有富樂沒有悲傷,我決定把悲傷的心痛日記,在深藏十三年之後公開,雖然至今依然看一次哭一回,像五月天的歌一樣「笑著哭最痛」。只是我們在中年過後,已經學會「知足的快樂,可以忍受心痛」。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手邊這本新書,讓人讀完後,腦袋裡會自動浮現很多畫面,像是一部情境喜劇的腳本,但內容卻是如此的寫實。它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沒有販賣廉價的「躺平」口號,而是把「退休」這件事拆解成好幾個階段來看待。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似乎提到了準備退休前,應該如何「有意識地」減少對工作的依賴感。這點超級重要,因為我們這代人,工作幾乎就是我們的身份標籤,突然間要撕掉,是很痛的。我看過一些朋友,提早退休後,反而因為生活突然失去重心,變得比上班時更焦慮、更易怒。這本書,或許就在試圖給我們一個預防針:提前在生活光譜中,把興趣、社交、自我實現這些「非工作」的板塊鋪好。我個人很想知道,書裡是如何建議我們去重建人際關係的?畢竟,公司裡的同事關係,很多都是基於共同的KPI和專案目標建立的,一旦離開了那個場域,那些關係自然會淡化。書裡有沒有提供一些「中年社交的生存法則」?如果能提供一些實際的策略,讓讀者在退休後還能維持高品質的社交連結,那就太棒了,這才是真正富足的中年學問嘛。

评分

從書名上來看,這本書的調性就非常「台灣味」,帶著一種務實又帶點詼諧的自嘲感,不像外文書翻譯過來那種生硬的「人生規劃」。我猜想,作者在撰寫的過程中,一定考量到台灣特有的家庭結構和社會價值觀。比如說,我們這一代人,常常背負著照顧年邁父母和支援子女購屋的雙重壓力,所謂的「退休金」,其實很多時候都還得先預留給家庭的緊急備用金。這本書如果能觸及到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如何規劃「自己的退休」,那絕對是打中痛點。我特別好奇書中對於「如何與家人溝通退休的決定」這部分著墨多少。畢竟,退休不只是個人的決定,它會牽動整個家庭的資源分配和生活模式。一個不被家人理解的退休決定,很容易變成家庭矛盾的導火線。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軟硬兼施的溝通技巧,教我們如何優雅地劃下界線,同時又顧及親情,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瞬間飆高了。這不只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更像是一本寫給「家庭」的溝通指南。

评分

從台灣社會近年的趨勢來看,大家對於「有品質的慢活」的嚮往越來越高,這本書的出現可說是恰逢其時。但「慢活」這個詞,常常被誤解為「慢工出細活」或是「慢慢來沒關係」。我比較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定義「時間自由」之後,我們應該如何運用這種自由的?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哲學命題。當你不再需要為了薪水而準時出現在辦公室時,你的一天是如何安排的?書中是否有探討如何抵抗「無所事事」帶來的空虛感?我覺得,這比討論怎麼買債券還難。因為當所有外在的、結構性的壓力都移除後,剩下的就是你最真實的自我,那個你可能已經躲避了幾十年的自我。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工具,幫助讀者與那個「真實的自我」和解,並且設定一套屬於自己的、不受外界評價干擾的「每日儀式感」,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理財或生活指南,而成為了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心靈導引書。我對書中關於「儀式感重塑」的論述,抱持著最大的好奇與期待。

评分

這本新書,光是書名就讓人忍不住會心一笑,「找個理由來退休」——是不是感覺很貼近我們這些在職場上奮鬥許久,開始有點體力不支,但又總覺得自己還能再撐一下的中年人?我最近剛好在物色幾本關於職涯轉換和人生下半場規劃的書,聽說這本有點不一樣,它不像傳統理財書那樣只講數字、算報酬,而是更著重在「心態」上的準備。畢竟啊,要真正放下手邊的工作,好好享受退休生活,光有錢還不夠,心裡那個坎才是最難跨越的。書裡的作者,似乎是從一個比較貼近生活、沒有太多高深理論的角度切入,用一種很親切的語氣在跟讀者對話,讓人讀起來沒有壓力。我猜,她可能分享了很多真實案例,關於那些決定「是時候了」的人,他們是怎麼面對家人的不解、朋友的質疑,又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退休後的生活秩序。這種生活哲學層面的探討,對我這種還在迷惘邊緣徘徊的人來說,可能比純粹的投資建議更有用處。期待看到書中如何細膩地描繪那種「放手」的勇氣與智慧,畢竟,中年人的焦慮,往往不是怕沒錢,而是怕退休後「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评分

這本關於中年富足學的書,從排版和風格上來看,似乎走的是一種「輕閱讀」路線,但內容的深度卻讓人期待。很多關於「退休」的探討,往往都會落入「被動休息」的窠臼,彷彿退休就是把人生按下了暫停鍵,等待時間流逝。但我更傾向於相信,所謂的富足中年,應該是一個「主動創造」的階段。我期望書中能更著重於「第二春」的定義。這不是要大家去創業當網紅,而是如何將前半生積累的專業、人脈、經驗,轉化成一種「顧問式」或「傳承式」的貢獻。例如,退休的老師可以如何用更彈性的方式繼續教育下一代?退休的工程師可以如何用非營利組織的方式回饋社會?這種「賦能」的過程,才是讓中年人持續感到有價值和有成就感的關鍵。如果書裡只是談論如何去旅遊、如何養花草,雖然也很美好,但對於那些內心深處仍渴望發揮餘熱的人來說,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燃燒的熱情」。期待它能提供更多關於「價值重塑」的具體路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