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序
倡導標准草書是民國元老于右任先生畢生一項偉大的志業,早年曾經邀集書法同好完成《標準草書》的編纂,後又不斷研討改進,九次再版,精益求精。由於歷次編修,先父劉延濤可說是無役不與,更於于右任先生辭世之後,繼續完成〈第十次本〉廣傳於世。因此,凡是與標準草書有關的各類活動與訊息,我都有著一份特别的關注與親切的情感。近年來,欣見喜好標准草書的人士日益增多,研習風氣大開,台北、南京、西安尤為鼎盛。每次參觀標準草書作品展覽,親睹書家才華横溢,創作精美,心情更是興奮。
于右任先生於〈題標準草書百字令〉中說道:「敬招同志來為學術開路」,明確指出標準草書的傳承與創新,須有賴大眾的力量才能不斷向前邁進。綜觀本書,能以簡單平易的說明,解析每一文字的標準草書的組織結構與寫法,從純學術領域的探討引向大眾化、實務化的教導學習,令人一新耳目,頗具創意。書中解析,除說明每一文字之標準草書結構外,更將歷代書法名家常用的其他草寫形式予以呈現,相互對照。不僅有助讀者對標準草書的書寫,能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同時也對他家草書能有更多體認,藉以廣泛汲取美感經驗,增益自我創作能力。作者慧眼獨具,誠為學習中國草書一難得之理想著作。
個人以為,學習標準草書是一件事,而書法創作則又是另一件事。前者主要的功能是便利習書者能有系統地認識草書結構,進而參悟臨幕其它草書的書寫。至於後者,文字書寫的要求僅是其一,書家的學養器識、人生歷練、思想情感、以及其在創作上所展現的美感興味才是創作水準優劣的主要關鍵。本書作者受業於于右任先生弟子李普同,研習標準草書多年,又能勤臨二王,旁觸虔禮、懷素,書中運筆雅逸流暢,朗若天曉,穩健中流露出草書特有的速度感。除展現了標準草書各字獨立的特質之外,更能把握頁面兩句六字的整體格局,筆勢相連,墨韻自然,書法造詣自屬不凡。作者曾經任職大學教授,兼任人文學院院長,從事教育工作歷四十年,並曾擔任書法學會理事長、顧問。待人處事温良謙和,崇禮尚義,襟高識廣,學養具豐,其於教育界與學術界均早著聲譽。今以《弟子規》為張本,並探標準草書書寫,不論是在標準草書的推廣或倫理教化的實踐上,堪稱是一位務實的力行者,深值肯定與讚許。于右任先生與先父劉延濤兩老有知,當亦含笑撫鬚,歡顏嘉勉。
劉延濤文教基金會 劉彬彬序 戊成年十一月
自序
書法是中國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項藝術,民國二十年,于右任先生於上海成立草書社,翌年,改名標准草書社,積極重整中國歷代草書。于右任先生及其書法同好採章草各字獨立之精神,將草書相關部首、偏旁、符號作了系統化的整理,歸納分類,統整草書文字的結構組織,使之成為書寫的實用工具,創制了標准草書。
標準草書最初創制的動機與目的乃是為了愛日省時、便利書寫、輕美藝而重實用。由於當時適逢國族衰敗、民生困苦,文盲眾多,欲普及識字、開敗民知尚且滞礙難行,困阻重重,當無心力再多奢談書法美藝。但時至今日,教育普及,文盲已少,社會繁榮,科技進步,毛筆書寫已不僅限於實用的價值,反更追求美藝功能的展現。而草書文字,線條流動,點畫輕松,書寫暢快,尤具鮮明的藝術美感與與味。因此,標準草書的倡導與推廣,適正契合當前時代的脈動與需求。
有關標準草書的意涵與功能,學術界曾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與論述,在此,謹就三個主要議題,略陳己見以就教賢達。其一,標準草書的「標準」,究竟指的是什麼?于右任先生曾說:「所謂標準,是拿古人的草法作標準的,是從古先聖哲千餘年的演進當中,歸納出來的有條不紊、易識、易寫、準確、美麗草法。」所以,標準草書的「標準」指 的是「字源有本」,並不是于右任等所任意自行創造發明的;指的是「結體明確」,是採統整後的草書代表符號與準則所書寫的,並不是其它草書就「不標準」或「錯誤」的。胡公石先生於《標準草書字彙》中亦言:「我們所說的標準草書,是指作草書時草法的標準化、規範化,它和書法家草書各自形成的或雄渾,或婉麗等等風格與流派,是兩碼事。就像提倡寫文章要講求語法,而文章風格可以各不相同一樣,二者並無相悖之處。」理明意確,足資釋疑。
其二,草書的標準化是否會造成「一字萬同、千人一面」、侷限了藝術性的發揮?個人以為,藝術表現可崇尚多樣化,而應用文字則當力求統一。相同結構組織的文字,書家均可透過不同的筆法、線條、造形的揮灑,展現千變萬化的風貌。試觀歴代草書名家作品,同一草字即令由同一書家重複書寫,尚能殊姿共艷、各異其趣;若由不同書家書寫,則更屢見異質同妍、風情萬種。因此,草書的標準化應無礙書法創作的藝術性展現。
其三,標準草書為求易於識寫、避免錯訛,因使許多文字結構趨於簡約,如此是否就不利書法創作的章法行氣、分間布白?其實我國文字結構,原本即有筆畫多寡之不同,書法作品文字若少、筆畫不多,書家均可以熟稔的運筆技巧展現疏朗大度、錯落有致之韻級;更可藉墨韻葷染,產生美妙多樣的藝術效果與筆墨意趣。若是由筆畫繁簡不一之文字所組成的一段詞句或一篇詩文,其章法布局上縱横開合、疏密映帶,尤多慧心巧思可以發揮,均足以充分展露書家的審美理念。
《標準草書(弟子規)》(以下簡稱:本書)編纂的目的有三:(一)推廣標準草書,(二)弘揚書法藝術, (三)實踐人倫教化。《弟子規》相傳是清代李毓秀根據宋代朱熹《童蒙須知》改編而成的,原名《訓蒙文》。後經清代賈存仁修訂改編而改稱《弟子規》。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旨在推行儒家思想,弘揚倫理教化,允為清末以來流傳民間關於生活教育的一本經典名著。本書探《弟子規》文句為張本,並以標準草書字體書寫,除有志推廣標準草書外,同時亦盼能藉此提正統倫理觀念,以有助於建構健康的現代人際關係。
曾文正公曾言・「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其將敦厚崇禮、移風易俗之重責大任,歸之位居要津的朝廷命官,認為應以身作則,期收風動草偃之效。時至今日,社會倫理教化的實踐理當非少數一二人之責,知識份子尤應責無旁貸、戮力以赴。是以,本書之編著願本與人為善的精神,踵武前賢,為邁向一個謙讓包容的禮儀之邦、慎獨自律的祥和社會而略盡棉薄。
本書得以順利付梓出版,要特別感謝蘭泉書會會員們的熱誠協助與辛勤校對。本書雖盼成為推廣標準草書一引玉之作,然個人學薄識淺,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各方賢達先進不吝賜正,以臻完善。
〇適逢恩師李普同百歲冥誕紀念,謹以本書表達我崇高的敬意與無限的懷念。
民國一〇七年十二月蔡行濤 謹序於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