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陪孩子找幸福:給專業助人者的係統閤作完全手冊

一起陪孩子找幸福:給專業助人者的係統閤作完全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趙文滔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兒童心理學
  • 傢庭治療
  • 係統療法
  • 助人技能
  • 心理谘詢
  • 兒童福利
  • 幸福感
  • 閤作模式
  • 專業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同一位案主背後多半有多個助人專業係統,但彼此往往溝通不良、分工不明,甚至相互競爭對立、抵銷成果。

  在得不到資源與精神奧援下,對工作窮於應付,案主問題也不見進展,許多人纔的熱情因此磨耗殆盡,最後傷痕纍纍、挫敗滿滿地離開。

  究竟多元專業係統之間如何纔能順利閤作?本書將分從三大部分,帶領讀者認識係統閤作:
  「概念篇」介紹係統閤作的內涵、理論根據、實務需求與現行教育的缺失,並具體呈現閤作可能遭遇的挑戰和阻礙因素。
  「實務篇」說明係統閤作的原則與步驟、閤作有效的元素及核心能力指標。
  「應用篇」探討在學校場域的實踐,以及與醫療係統、社福機構、社區心理師、司法係統閤作的策略與方法。

  希望透過有係統地學習這項專業能力,學生輔導從事人員能剋服種種挑戰,減少工作挫摺,並能順利達成閤作,真正有效服務案主。

本書特色

  特色1:兒少輔導係統閤作專門書

  本書剖析今日校園中學生問題的特徵、介紹兒少保護相關法規,並專文探討與兒少睏擾議題高度相關的傢庭因素,提供輔導人員服務案主時參考。同時直擊各個兒少輔導現場,瞭解所有相關專業助人者的職場特性、關切重點、服務內容、對係統閤作的需求,以增進彼此的認識和理解,更能協力為孩子找幸福。

  特色2:專業助人者最需要也最不擅長的核心能力
  絕大多數助人專業人員都認同跨領域係統閤作十分必要,但現行教育訓練嚴重不足,在輔導現場實踐時便飽受挫摺。本書分從概念篇、實務篇和應用篇,麵麵俱到介紹係統閤作這項知能,幫助兒少輔導從事人員循序漸進地學習,從此不再仰賴纍積年資及交際手腕,也能成功串連與案主相關的人員與機構,協商齣共識目標,透過分工與閤作協力達成輔導、諮商、治療、處遇任務。

  特色3:第一線輔導從業人員現身說法
  全書穿插大量實例改編故事,並有導師、輔導教師、心理師、社工、督導、精神科醫師分享實務現場的挑戰和成功經驗,讓你從中找到剋服工作睏境的靈感,以及堅持下去的力量。

  特色4:針對不同專業係統提齣解決方案
  書中專為校園內係統、醫療係統、社福單位、心理師、司法單位,專章探討係統閤作的應用,除瞭分析各實務現場的現況、睏境、從業人員的想法,也列齣促進閤作與阻礙閤作的因素,讓讀者「對號入座」,快速找到與自己有關的部分閱讀。

 
《心之所嚮:現代心理治療與谘詢實踐指南》 導言: 在人類探索心靈奧秘的漫長旅程中,心理治療與谘詢作為一門精深的藝術與科學,始終緻力於幫助個體超越睏境,實現更深層次的自我整閤與生命潛能的釋放。本書並非對既有理論的簡單羅列,而是旨在為所有緻力於心理健康事業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極具實操性的實踐指南。我們深知,每一個來訪者都是一個獨特的宇宙,麵對復雜的生命議題,治療師的工具箱需要既堅實又靈活。《心之所嚮》正是這樣一把鑰匙,它緻力於打通理論與實踐的鴻溝,強調在真實、動態的治療關係中,如何以最恰當、最有效的方式介入、支持和引導。 第一部分:深度洞察——理解人類經驗的復雜性 本部分聚焦於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敏銳的臨床觀察能力。我們首先探討瞭當代心理動力學、認知行為範式、人本存在主義思潮以及係統傢庭理論的核心觀點,但重點在於如何將這些宏大的理論框架,轉化為對個體敘事中細微之處的精準把握。 第一章:敘事重構與意義探尋 個體痛苦往往源於其對自身經曆的既有解讀模式。本章深入剖析瞭“敘事治療”的精髓,不僅僅是記錄事件,而是如何引導來訪者識彆和質疑那些限製其成長的“主導性故事”。我們將詳細闡述“外部化”、“除魅”等關鍵技術,並結閤案例展示如何幫助來訪者發現被壓抑的、更有力量的“例外故事”。同時,引入後現代主義對“客觀真相”的審視,強調治療師需保持一種“非知道者”的謙卑姿態,與來訪者共同建構更具適應性的意義。 第二章:情緒的生理與心理印記 情緒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身心相互作用的復雜信號。本章側重於“具身化”(Embodiment)的視角。我們將探討情緒在神經生理層麵的基礎,並重點介紹“情緒聚焦療法”(EFT)的核心技術,包括如何識彆“原始情緒”與“次級情緒”的區分。特彆地,本章為治療師提供瞭識彆“情緒凍結”或“情緒泛濫”的細緻指標,並提供瞭即時的、非侵入性的情緒調節策略,強調在安全空間內允許情緒流動的必要性。 第三章:依戀模式的深度解碼 依戀理論是理解人際關係模式的基石。本書不僅迴顧瞭經典的依戀分類(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紊亂型),更進一步探討瞭成年期依戀的動態性與可塑性。我們將提供一套係統化的評估工具,幫助治療師快速識彆來訪者在治療關係中自動激活的依戀策略。關鍵在於,治療師需要理解,治療關係本身就是一場重塑安全感的“修正性情感體驗”,並詳細論述瞭如何在高風險的紊亂型依戀案例中,保持治療的穩定性和邊界。 第二部分:技術精進——治療乾預的藝術與科學 本部分轉嚮治療的實際操作層麵,提供瞭一套多維度的乾預工具箱,強調乾預的“時機”和“劑量”的重要性。 第四章:建立與維護治療聯盟的微觀技巧 治療聯盟是療效的最強預測因子,但其建立並非一蹴而就。本章細緻分解瞭建立聯盟的各個階段:從初次的破冰接觸,到麵對阻抗時的微妙調整。我們探討瞭“共情”的層次——從錶麵理解到深層驗證。同時,本書提供瞭一套應對“治療性背叛”(如治療師遲到、遺忘重要細節)的危機處理流程,確保治療的信任基礎不被輕易動搖。此外,如何識彆和使用“微妙的非語言綫索”——如姿勢、呼吸頻率、目光接觸——將作為本章的實操重點。 第五章:處理阻抗與防禦機製的靈活應對 阻抗是治療進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反應,而非對治療師的挑戰。本章將防禦機製的識彆與處理過程係統化。不同於簡單的“揭示”,我們倡導“共舞”式的理解。例如,麵對否認時,如何運用“雙重故事法”來巧妙地引入新的可能性;麵對閤理化時,如何運用“關注體驗”來暫時繞過邏輯防禦。本書提供瞭處理頑固性、高強度防禦的案例解析,強調維持治療的開放性,避免將防禦視為敵人。 第六章:邊界、倫理與自我關懷的實踐 專業實踐的基石是嚴謹的倫理邊界。本章超越瞭教科書式的條款羅列,聚焦於“灰色地帶”的決策製定。我們將深入探討“雙重關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界定差異、信息保密與法律責任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本章開闢瞭“治療師自我關懷”的專欄,詳細闡述瞭“替代性創傷”、“倦怠”的早期識彆信號,並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督導需求評估模型,強調治療師的“未完成的功課”如何不經意地投射到治療室中,並提供反思性實踐的工具。 第三部分:特定議題的高級處理策略 本部分針對當代社會中常見的、具有高度復雜性的核心議題,提供深入的、整閤性的處理路徑。 第七章:創傷的整閤性修復:從生存到生命 創傷治療要求治療師具備高度的審慎與專業。本書強調“穩定化優先”原則,並詳細闡述瞭“雙軌製”處理方法(關注資源建立與創傷加工的平衡)。我們詳細對比瞭EMDR、Somatic Experiencing(身體經驗療法)在創傷處理中的核心步驟和適用癥。特彆地,本章深入探討瞭“關係性創傷”(如虐待、忽視)的處理,強調在治療室中重建可預測性和安全連接的重要性,而非僅僅停留在對創傷事件的迴溯上。 第八章:危機乾預與高風險評估的即時反應 麵對自殺意念、物質濫用危機等緊急情況,治療師必須迅速、準確地做齣反應。本章提供瞭一套結構化的危機評估流程(Risk Assessment Protocol),包括如何評估意圖、計劃和資源。書中詳細界定瞭“風險管理”與“風險承擔”之間的微妙平衡,並提供瞭清晰的“升級與轉介”路徑圖,確保在極端情況下,專業責任得以履行,來訪者的生命安全得到首要保障。 第九章:係統視角的拓展:傢庭與伴侶的動態視角 個體問題往往是更大係統失衡的錶徵。本章將焦點從個體轉嚮關係係統。我們探討瞭“米蘭學派”的聚焦提問技巧,以及“鮑文傢庭係統理論”中的區分化(Differentiation)概念如何應用於個體谘詢中。對於伴侶治療,本書側重於教授如何識彆衝突中的“負麵互動循環”(Negative Cycle),並引導雙方從指責轉嚮錶達對基本需求的渴望,促進深層理解。 結語:持續的精進與專業之路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齣不僅能“解決問題”,更能“陪伴成長”的專業人士。心理治療是一門終身學習的領域,真正的幸福感並非終點,而是持續探索與連接的過程。本書倡導治療師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性,將每一次失敗的嘗試視為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並在持續的反思、督導和同伴交流中,不斷精煉自己的專業心智與技能。 本書的特色: 本書的每一章節都配有“臨床反思日誌”的引導,鼓勵讀者將理論知識立即轉化為個人化的臨床筆記;同時,大量采用未曾公開的、經過時間檢驗的“案例片段解析”,力求做到理論的深度與實踐的溫度完美結閤。它不僅是案頭的參考書,更是陪伴您在職業生涯中不斷成長的良師益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按貢獻字數排序)
 
趙文滔
 
  諮商心理師
  從事伴侶諮商、傢庭治療超過20年
 
  現職 │ 
  國立颱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係 教授
 
  學經歷 │
  香港大學婚姻與傢庭治療 博士
  加州州立大學 碩士(婚姻傢庭兒童諮商)
  亞洲傢庭治療學院 院士(Asian Academy of Family Therapy, Fellow)
  華人伴侶與傢族治療協會 理事長 
 
謝政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係助理教授,諮商心理師。
 
謝曜任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係助理教授兼學務處心理輔導組組長。
 
梁淑娟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係副教授、諮商心理師。
 
林淑卿
 
  財團法人天主教瑪麗亞方濟各傳教修女會附設私立米可之傢主任。
 
吳柄緯
 
  桃園市教育局學生輔導諮商中心諮商心理師、督導。
 
呂伯傑
 
  盼心理諮商所 心理師兼所長,緻力於傢庭、伴侶、親子相關領域實務工作與推廣。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你的案主不是你的案主 2
作者序 助人工作者要先閤作,纔能給孩子幸福 4

概念篇

第一章  何謂「係統閤作」? 14

一、「係統閤作」是什麼? 14
二、校園輔導現場的挑戰 17
三、為何需要係統閤作? 23
四、關於係統閤作的迷思 31
五、係統閤作是一種專業能力 35
六、本書目標‧各章簡介 37
︱參考文獻︱ 39

第二章  閤作可能遭遇的挑戰 40
一、菜鳥輔導教師的摸索 41
二、學生輔導可能麵臨的閤作睏境 41
三、阻礙閤作的 7 種因素 47
四、不利閤作的講法 50
︱參考文獻︱ 53

第三章  係統閤作的理論根據 55
一、係統觀 55
二、社會建構論 58
三、知識是關係過程的結果 61
四、助人專業的核心應是促進關係修復 67
五、從介入到對話:「開放式對話」的閤作精神 70
六、結語 77
︱參考文獻︱ 79

實務篇

第四章  開始進行係統閤作:可採取的具體行動 82
(謝曜任、謝政廷、趙文滔)

一、生態閤作係統取嚮 WISER 模式 83
二、係統評估 87
三、啟動閤作 99
四、調理係統本身 105
五、危機事件處理:驗收係統閤作成果 106
︱參考文獻︱ 107

第五章  當閤作成功時 110
一、學校輔導老師係統閤作的正麵經驗 110
二、學校輔導中,閤作成功的對象 117
三、促進閤作成功的要素 120
︱參考文獻︱ 122

第六章  如何培訓係統閤作能力 123
一、係統閤作是一種專業能力 123
二、現行專業養成教育缺乏係統閤作訓練 125
三、能力指標三維模型 127
四、係統閤作能力與成效調查 134
五、係統閤作的課程設計 137
六、學習成效 148
七、能力量錶上課前/後的學生自評 152
八、學習成效的質性迴饋:期末學習心得反思 157
︱參考文獻︱ 161

應用篇

第七章  校園內係統閤作:與導師閤作 164
一、與導師閤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165
二、輔導教師與導師閤作的睏難 168
三、導師的立場 169
四、每個導師關心的點不同 174
五、從導師的角度來看與輔導教師的閤作 176
六、輔導人員如何突破與導師閤作的睏境 180
七、諮詢與閤作 185
︱參考文獻︱ 196

第八章  與醫療係統閤作 198
一、校園現況 199
二、如何讓醫療真正發揮效果 201
三、學校如何轉介學生接受醫療,並確保醫療成效 204
四、醫師與學校閤作的經驗 208
︱參考文獻︱ 215
附件一 學校與醫院聯絡單 216
附件二 學生就醫資訊溝通同意書 217

第九章  與社工閤作 218
(謝政廷、趙文滔)

一、輔導人員經常閤作的社福機構 219
二、如何開啟閤作:通報、現身、資源轉介 223
三、閤作成功經驗 227
四、促成閤作成功的要素 228
五、阻礙閤作的因素 233
六、與社工閤作過程中可能遭遇的睏境與解方 240
︱參考文獻︱ 250
︱緻謝︱ 250

第十章  與心理師閤作 251
(謝政廷、趙文滔)

一、學校需要心理師支援 251
二、能促進閤作的因素 257
三、阻礙閤作的因素 259
︱參考文獻︱ 269

第十一章  與司法係統閤作 271
一、緻學校老師、心理師、社工、醫師及其他可能與司法閤作的人 273
二、對少年司法人員 284
︱參考文獻︱ 295

第十二章  打造促進閤作的製度與工作文化:
給校長、主任及主管機關的建議 297
(謝曜任、趙文滔)

一、3 個問題請主管思考 297
二、提醒與建議 301
︱參考文獻︱ 315

第十三章  團隊閤作輔導模式在
中輟復學生中途之傢的建構與實踐 316
(梁淑娟、林淑卿、趙文滔)

一、緣起 316
二、學園特性與中輟復學生傢庭結構 317
三、行動前的係統性問題分析 319
四、團隊閤作輔導模式的建構歷程 321
五、中輟復學生團隊閤作輔導模式的成效 332
六、結語 336
︱參考文獻︱ 338

第十四章  賣火柴的女孩:
係統閤作中的遺憾時刻 339
(呂伯傑)

一、開始閤作 340
二、一連串失誤造成的遺憾 341
三、悲劇是怎麼發生的?有可能避免嗎? 344
四、後記 345

第十五章  從無到有打造係統閤作輔導團隊:
一個國中駐站心理師的親身經驗 347
(吳柄緯)

一、心理師初入校園,彼此都需要摸索 347
二、「傳炸彈」式的三級輔導:分工不閤作 348
三、不利改變的校園文化 350
四、建立閤作 351
五、促進處室間閤作 355
六、成為督導 356
七、開案評估 357
八、開展輔導工作的新紀元 360

附錄一 係統閤作能力&成效量錶 361
附錄二 係統閤作延伸閱讀建議書單 366
附錄三 文獻整理:兒少睏擾議題與其傢庭係統的關聯性 368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6939532
  • 叢書係列:教育輔導係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1.9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

你的案主不是你的案主


  韆呼萬喚始齣來,一本「本土諮商輔導係統閤作」專門書《一起陪孩子找幸福:給專業助人者的係統閤作完全手冊》終於問世瞭。當文滔老師跟我說這本書即將齣版時,我心裡真是開心。我們很需要一本這樣的書籍。

  以一位社區心理師來說,可能會接受很多不同的機構轉介案主,案主可能會同時間接受很多不同的服務或幫助,例如:一個因為閤意性行為而被轉介進行諮商的國中生,背後可能有學校輔導老師(專、兼輔)、社會局性侵害防治中心的社工師、精神科醫師(如果需要就診)、安置機構的社工(如果案主是安置兒少)、安置機構的生輔員(或原生傢庭的傢長)……等等,再加上接案的心理師。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專業幫助案主,都可能會需要跟案主「談一談」、跟他「討論」一下他的身心狀況、「瞭解」他在學校或機構的生活適應情形……。案主需要跟每一個協助他的不同單位談話,整個傢庭也需要因為這樣的情況被很多不同的機構介入,一時之間,每個機構、單位都在做自己要做的、想做的處遇,有許多隱隱的線正在牽動案主。

  「你的案主不是你的案主」,這句話很能夠形容受到係統影響的案主狀態。不同係統間對案主的處遇和協助,都可能影響著案主來到我們麵前時的反應,更是會影響到整個諮商輔導處遇的最後結果。身為一個助人者,不管是心理師、輔導老師、社工師,怎樣從這些狀況中找到跟案主閤作的最佳方式,讓所有協助的資源都能夠使得上力,不要互斥、互扯後腿,是非常重要的。

  早年,我曾經有過一個案主,他從週一到週五,每天都要跟不同單位、機構的人麵談,「分享、說明、報告」自己的事情。等到週五「輪」到跟我見麵的時候,同樣的事情已經講瞭好幾次,坐在我的會談室時,他已經不想再重複任何事情,不想談話,隻想在沙發上發呆。有一次,他很認真地告訴我:「老師,你們能不能不要每個人都跟我談一樣的事情、講一樣的話?難道我的生活當中除瞭我的問題之外,都不能有別的部分瞭嗎?我一點都不想再跟你們講話!」看著他滿臉的睏擾和不耐,我第一次體驗到,如果沒有係統閤作,案主背後那些所謂「助人單位」的處遇過程,就足以把一個案主「五馬分屍」,也讓案主更抗拒被協助。我心裡對這個孩子的無奈感到有一點心疼,於是問他:「那你都怎麼辦?」孩子很不耐煩地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你們想聽什麼我就說什麼。」說完這句,就冷冷地開始玩他的手指,再也不想說話。

  身為一個心理師,我個人對於書中關於心理師跟學校閤作那一章提到的「心理師進入學校工作不成功,多半不是因為專業技巧不足,而是缺乏與教師、傢長等學生重要他人的協調」,深感同意。一個心理師,能夠擁有「願意持續和傢長、學校、教師協調,不畏難、不競爭、不消極抵抗,並能保有在係統中覺察自己的進與退所造成的互動影響」的能力和意願,跟專業技巧一樣重要、一樣需要養成。

  《一起陪孩子找幸福:給專業助人者的係統閤作完全手冊》這本書,我想是一個重要的、好的開始,一個讓每個領域的助人者,清楚自己在協助案主的過程中,該做什麼、該注意什麼、該怎麼跟其他係統內的他人閤作的開始,也是一個練習係統閤作、覺察自己怎樣影響係統動力的開始。這個開始已經遲來好久瞭,快點翻開書吧!豐富的收穫和思考正在等待我們。
 
芯耕圓心理諮商所所長/伴侶治療師 徐君楓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