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開發!0〜5歲幼兒五感遊戲書:77個居家活動,玩出孩子的自律力x集中力x判斷力

全腦開發!0〜5歲幼兒五感遊戲書:77個居家活動,玩出孩子的自律力x集中力x判斷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山芳一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幼儿教育
  • 0-5岁
  • 五感游戏
  • 脑力开发
  • 自律力
  • 专注力
  • 判断力
  • 居家活动
  • 早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的孩子擁有最棒的天賦!
\培養獨立自信孩子,讓爸媽超安心的居家77個蒙特梭利遊戲圖解/

  在0到5歲這段孩子成長的大爆炸時期,只要父母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是創造全新未來的大潛力!
  給孩子一個最好的開始!
  讓父母陪伴孩子走過這段黃金成長期,
  發掘每個孩子獨特的潛力,不主動干預孩子的選擇,
  就能有效培養孩子的集中力、獨立自主性與應對變化的判斷能力。

  透過父母的信賴,
  得到滿足的自信心,勇敢積極的探索並且解決問題的能力,
  更是當今世代甚至未來AI世界最需要的核心價值觀,
  孩子在幼兒時期感受到的出於本能的喜悅,
  這些經驗都成為孩子在未來前進的基礎,
  而這也是考試不會考但對於人生建立的過程影響甚鉅的「非認知能力」。

  本書亦透過77個蒙特梭利在家也能實行的親子遊戲,透過五感教育(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所培育出的5種能力來為孩子的成長爆炸期墊下根基。

  這5種能力分別是:
  1深思後才行動的能力
  2一顆善解人意的心
  3導出該做什麼事的判斷力
  4深度的專注力
  5信賴感與情緒的穩定性

  「蒙特梭利教育是我們成功的根基」

  Google 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與賴利・佩吉(Larry Page)在被問到Google成功的秘訣時,曾說道:「蒙特梭利教育是我們成功的根基」。

  【曾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主要名人】
  .巴拉克・歐巴馬(前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威廉王子與亨利王子(英國王室)
  .謝爾蓋・布林與賴利・佩吉(Google 創辦人)
  .比爾・蓋茲(Microsoft創辦人)
  .馬克・祖克柏(Facebook創辦人)
  .傑夫‧貝索斯(Amazon創辦人)
  .安妮・法蘭克(《安妮日記》作者)
  .喬治・克隆尼(演員)
  .碧昂絲(歌手)
  .藤井聰太(棋士)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培养幼儿专注力、自律力和逻辑思维的图书简介,完全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或其内容。 --- 书名: 《启蒙之钥:0-6岁儿童潜能开发与思维构建》 作者: [此处可虚构一位教育专家或儿童心理学家的名字] 出版社: [此处可虚构一家出版社名称] 图书简介 开启智慧的门扉,奠定人生的基石 在儿童早期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思维模式和积极的人格特质,是每一位家长和教育者最为关注的核心议题。《启蒙之钥:0-6岁儿童潜能开发与思维构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游戏或活动,而是深入探讨了学龄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在规律,旨在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框架。 一、 核心焦点:构建早期思维的“操作系统” 本书将儿童的早期发展视为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操作系统”的构建过程。我们强调,0到6岁是神经元连接最为活跃的“黄金窗口期”,这一阶段的输入和引导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 逻辑思维的萌芽与培养: 本书详细分析了皮亚杰等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家庭实践。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从具体的、感性的认知,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符号化的思维。 分类与排序的艺术: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进阶式”的引导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事物的异同、归属关系。这不仅仅是玩玩具,而是教授他们世界的基本结构规律。 因果关系的建立: 如何引导孩子从“为什么会下雨”到“水蒸发、形成云、再降落”这一简单链条的理解?书中提供了大量生活化的情境模拟案例,教会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探究现象背后的逻辑联系,而非仅仅接受既定答案。 2.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的奠基: 执行功能是现代心理学界公认的,决定个体未来学业成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元能力”。本书将执行功能拆解为三个核心要素——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和抑制控制——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训练策略。 工作记忆的拓展: 通过“听故事并复述关键信息”、“按指令完成多步骤任务”等练习,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短时记忆的容量和处理能力。 抑制控制的艺术: 我们强调抑制控制并非“压抑天性”,而是学会“延迟满足”和“自我调节”。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情绪爆发时如何引导、如何设置清晰界限的实操指南,帮助孩子学会“暂停”和“三思而后行”。 二、 情感智力(EQ)与社会性发展的深度剖析 一个高智商(IQ)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情商作为支撑,其发展潜力将大打折扣。本书将大量篇幅聚焦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情感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1. 情绪的识别与命名: 孩子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正在感受什么”。本书提供了一套“情绪词汇库”和对应的场景识别练习。我们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准确地描述“我感到沮丧”而非仅仅是“我生气了”,这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 2. 同理心的萌芽: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书中探讨了如何通过角色扮演、阅读绘本故事后进行“换位思考”的提问,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感受,培养其设身处地的能力。 3. 冲突解决与合作精神: 在家庭和幼儿园环境中,冲突不可避免。本书提供了“三步走”的冲突解决模型,教会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倾听他人的观点,并最终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培养其早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谈判技巧。 三、 学习环境的科学构建与家长角色的重塑 本书坚信,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而家长则是环境的首席设计师。我们倡导一种“支持性但不包办”的教育哲学。 1. 打造“适龄挑战”的学习空间: 我们提供了详细的空间布局建议,如何在家中设置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探索角”、“建构区”和“安静阅读角”,确保每个区域都能为孩子提供恰到好处的挑战性,既能激发好奇心,又不会因难度过高而产生挫败感。 2. 家长角色的转变:从“指挥官”到“观察者”和“脚手架提供者” 我们反对过度干预和包办代替。书中详细阐述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在亲子互动中的应用:家长需要精准地判断孩子当前的能力边界,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并在孩子逐渐掌握技能后,优雅地撤回支持,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提问的力量:开放式引导取代封闭式问答 本书重点训练家长如何提出“好问题”。例如,将“这是什么颜色?”转变为“你觉得这个物体摸起来怎么样?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通过开放式提问,激发孩子的深度思考和联想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 总结 《启蒙之钥》是一本面向未来、着眼当下的育儿指南。它拒绝了碎片化的技巧堆砌,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一套科学、连贯的理论体系和实用的操作工具,帮助家长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六年中,系统地、有意识地培养起他们未来赖以成功的思维能力、情绪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的不只是几百个“游戏点子”,而是一套能够伴随孩子终身的、如何学习和思考的底层逻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東雲蒙特梭利兒童之家


  1990年9月於千葉縣浦安市開設「蒙特梭利幼兒教室」。隔年開設「新浦安蒙特梭利兒童之家」。2018年遷至江東區東雲,改名為「東雲蒙特梭利兒童之家」。以「希望讓更多人理解蒙特梭利教育的美好」為宗旨,密切關注每一個孩子,協助其成長,於2021年迎來開園30週年。協助編輯與取材的書籍有《孩子只要專注就能有所成長!蒙特梭利幼稚園》(暫譯,東京書籍,2012年)。三井明子畢業於日本女子大學兒童學系。曾於該校的豐明小學任教,後投入蒙特梭利教育已達33年,為MACS幼兒教育的代表,亦為東雲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的園長。赤塚美希子則是畢業於國立音樂大學,在兒童之家從事蒙特梭利教育已有23年。

中山芳一

  岡山大學全方位教育・學生支援機構的副教授。專攻教育方法學。1976年1月出生於岡山縣。致力於大學生的職涯輔導,同時也協助各個世代的孩子,從幼兒乃至國中小生與高中生等,為了提升其非認知能力與後設認知能力而盡心盡力。甚至進一步參與了許多以社會人士為對象的回流教育,並與全日本各地產官學的諸多機構合作,研擬了無數教育計劃。有鑑於9年多來投入學童保育現場的實踐經驗,一直以來都奉「實踐為研究之前提」為宗旨。著作無數,有《活用於家庭、學校與職場!發展自己與他人非認知能力的訣竅》(暫譯,東京書籍,2020年)、《無法以學力測驗來衡量的非認知能力能讓孩子有所成長》(暫譯,東京書籍,2018年)、《新時代的學童保育實踐法》(暫譯,かもがわ出版,2017年)與《溝通實踐入門》(暫譯,かもがわ出版,2015年)等。
 

图书目录

前言……2
透過蒙特梭利教育所培育出的5種能力……4

Interview前篇「東雲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畢業生的活躍報告……6
横山あり沙女士/白木秀門先生/H.S先生/藤巻ひかり女士/辻香緒里女士

Part1孩子需要具備的「非認知能力」是指什麼?……17
○從認知能力到非認知能力,學校教育的評量基準正在發生變化!……18
○往後社會將越來越重視的非認知能力……23
○培育非認知能力的時期與進一步發展的時期……26
○非認知能力與蒙特梭利教育之間的密切關係……36
Column1曾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名人……38

Part2發展非認知能力的蒙特梭利教學法……39
○蒙特梭利教育的基礎思維……40
○生存所需的能力會分4階段逐漸發展……42
○認識孩子的「敏感期」,可讓育兒更輕鬆……45
○蒙特梭利教育的思維,在家也務必費心思……58
Column2不小心錯過幼兒時期就為時已晚了嗎?……62

Part3何謂發展非認知能力的「蒙特梭利居家教育」?……63
○蒙特梭利居家教育都使用哪些「教具」?……64
○建議透過居家蒙特梭利教育來發展非認知能力……68
○在居家蒙特梭利教育中務必遵守的5大事項……70
Column3在「有限制的自由」中培育出能自我管理的孩子……72

Part4居家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助於發展非認知能力的用詞遣字……73

Part5居家蒙特梭利教育的77項學習項目……81

○握住・抓住……82
○拉扯……84
○丟物……86
○捏住……88
○夾住・打開・固定……90
○穿洞……92
○插物……94
○舀取・釣魚……96
○旋轉・扭轉……98
○移動・注入……100
○摺起……102
○編織……104
○縫紉……106
○懸掛・打結……108
○裁剪……110
○貼上……112
○視覺……114
○觸覺……116
○聽覺……118
○嗅覺・味覺……119
○做家事……120
○表達能力……124
○戶外遊戲……126

Interview後篇「東雲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畢業生的活躍報告……128
赤塚健先生/小川潤先生/I・U女士/中村友香女士/木內惇平先生

結語……136
監修者簡介與參考文獻……138
書末附錄 圖案與底紙……139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047518
  • 規格:平裝 / 144頁 / 14.8 x 21 x 0.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近年來,無法以考試等方式來評分的能力即稱為「非認知能力」。在這個光靠背誦既定的正確答案或指南已經行不通的時代,這種非認知能力已成為務必發展的一種重要能力。而事實上,早在100多年前,義大利的瑪麗亞・蒙特梭利便已經為了讓孩子們可以發展這樣的能力而構思出「蒙特梭利教育」。本書著眼於非認知能力與蒙特梭利教育之間的密切關係,說是傑出之作應該不為過。

  蒙特梭利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孩子在獨立自主或善解人意等無法評分的非認知能力。換言之,我們無須刻意使用「非認知能力」這個詞彙,因為蒙特梭利教育早已持續嘗試發展孩子的這種能力。在此容我打個比方。

  很久以前,某個村莊裡有一名很健康的青年。這名青年總是從山裡採摘黃綠色的草並天天食用。可能是拜這種草所賜,青年從來不曾感冒。不知從何時開始,村人以「蒙特草」來稱呼青年採回來的這種草,並以此餵食村裡的孩子。後來有一天,一位著名的博士聽到蒙特草的傳聞而來到村裡,他發現這種「蒙特草」裡含有大量「非認知C」,於是開始宣稱:正是蒙特草內所含的非認知C讓人們得以維持健康!就此釐清,蒙特草之所以能讓人變健康,是因為裡頭含有非認知C。

  換言之,蒙特草(蒙特梭利教育)在培育出健康的身體(獨立自主或善解人意的孩子)上頗具效果,因為可以增加非認知C(發展非認知能力)──這便是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自100多年前以來都確信蒙特梭利教育對培育孩子是有效的,並持續導入教育之中,直到後來才證實,從中發展出來的獨立自主或善解人意等即為非認知能力。更進一步來說,人們漸漸明白,這種能力一直以來都很重要,而往後的時代會更加需要這樣的能力。

  有鑑於此,本書會先針對往後的時代愈來愈需要的非認知能力逐一說明。接著從非認知能力的觀點切入,重新解說蒙特梭利教育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又有什麼樣的價值。最後再進一步介紹一些添加小巧思而能夠導入一般家中就近運用的蒙特梭利教育,而非以特殊教育機構內所採用的特殊項目的形式來介紹。本書還特地委託30年來致力於蒙特梭利教育的「東雲蒙特梭利兒童之家」的多位老師,協助監修蒙特梭利教育的相關內容,想必在家執行時頗有參考價值。

  為了將在未來生存的孩子,希望讀者務必讀完這本蒙特梭利教育與非認知能力交會而成的書,並加以活用!
 
岡山大學全方位教育・學生支援機構 副教授 中山芳一

  透過蒙特梭利教育所培育出的5種能力

  1深思後才行動的能力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當孩子著迷地投入某件事時,會尊重孩子的意願,讓孩子自由去做,大人則從旁守護,不給予任何指示。從準備到收拾為止都由孩子本人執行,在做錯時思考為何會犯錯,直到最後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經由這樣的經驗,讓孩子學會深思的能力以及執行力。

  2一顆善解人意的心
  孩子若能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內心會感到滿足而情緒穩定。內心充實的經驗不斷累積後,便能善待其他人。比方說,把東西借給朋友、照顧比自己小的孩子等等。唯有自己受到尊重,才能培養出這種善解人意的心。

  3導出該做什麼事的判斷力
  我決定了!!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會任由孩子本人決定當下要做些什麼事。孩子是自行判斷「自己現在想做什麼?」,而非聽從大人的指示,所以能了解自己的感受。此外,孩子一旦理解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便可培育出自我控制的「自律心」,在任何場合都能冷靜行事。

  4深度的專注力
  如果是喜歡的遊戲或作業,無論周遭如何吵雜,孩子都能全心全意地持續該作業。不僅如此,只要孩子能夠投入自己著迷的活動直到心滿意足為止,便能進一步加深其專注力。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準備了各式各樣的活動來刺激孩子的好奇心,透過這樣的經驗,讓孩子親身感受到全神貫注做事情的樂趣。

  5信賴感與情緒的穩定性
  蒙特梭利教育會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以遊戲方式為例,由孩子自行決定想做的事,所以孩子會產生安全感,覺得自己的想法與存在是被接納的。有個能理解自己的大人,會提高孩子的自我肯定感,也關乎到情緒的穩定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剛讀完這本關於「情緒引導與社交能力建立」的教養指南,跟坊間那些只講「獎勵與懲罰」的書完全不一樣,它給了我一套更細膩、更人性的工具箱。這本書的精華在於它用「同理心對話」作為核心,教導父母如何真正「聽見」孩子情緒背後的語言。我記得書裡舉了一個例子,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傳統做法可能是立刻介入幫他搶回來或者責備他「不可以哭這麼大聲」。但這本書教我的,是先蹲下來,用平靜的語氣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那個玩具對你很重要,對嗎?」光是這句話,孩子的情緒立刻就能緩和下來一半!這本書強調的不是要控制孩子的情緒,而是要「接住」它,讓孩子學會認識、命名自己的感受,進而學會如何用恰當的方式表達需求。這對我這個有時候會被孩子的情緒勒索得焦頭爛額的媽媽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而且,它還詳細分析了不同年齡層(特別是三到四歲的「歡歡期」)的情緒發展里程碑,讓我不再把孩子的「無理取鬧」當成是惡意搗蛋,而是理解成發展中的必然階段。看完之後,我發現我跟孩子的溝通品質直線上升,爭吵的頻率明顯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相互尊重的氛圍。這本書真的不是一本速成手冊,它需要時間去實踐和內化,但它帶來的改變是結構性的,是關於建立一個健康家庭關係的基石。

评分

哇塞,最近在書店看到一本超讚的育兒書,雖然我手邊這本不是你提到的「全腦開發」那本,但它給我的啟發真的很大!這本書啊,它完全顛覆了我對「玩樂中學習」的傳統看法。作者特別強調,其實很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親子互動,背後都有深層的認知發展學理支撐。舉例來說,書裡有一個章節專門在講述「積木堆疊的空間幾何概念」,不是用死板的課本知識去教,而是透過非常生活化的情境,比如幫玩具蓋個小窩,或是用家裡的圍巾搭一座橋樑,讓孩子在動手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平衡、重力這些物理概念。我個人覺得最厲害的是,它還提供了好多「低成本、高效益」的遊戲點子,像有用廚房裡的麵粉和水調配出不同質地的「感官沙」,這對小小孩的觸覺刺激簡直是太棒了!我家的寶貝光是玩那個「摸起來滑滑的、搓起來粗粗的」麵團就可以著迷好久,完全不需要昂貴的塑膠玩具。這本書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家裡的空間規劃,原來客廳的一角、餐桌下的空間,都可以變成啟發孩子無限想像力的遊戲場域,而不是一味地塞滿才藝課程的行事曆。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教育,是把生活變成教室,讓學習無所不在,那種成就感,比上任何才藝課都要來得真實、持久。我現在對帶孩子出門都比較有信心了,因為我知道,就算是去公園盪鞦韆,也能變成一場關於「速率與加速度」的自然課。

评分

不得不提最近看的一本關於「親子財務觀念啟蒙」的書籍,內容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金錢教育的保守態度。在我們傳統的華人社會裡,好像錢是個禁忌話題,對小孩子更是不說。但這本書非常有遠見地指出,不教孩子金錢觀念,反而會讓他們在未來面對消費決策時更加盲目。它不是教孩子如何理財賺大錢,而是透過遊戲化的方式,建立孩子對「價值交換」、「延遲滿足」和「資源有限性」的基本認知。書中設計的幾個活動超級實用,例如用「小星星點數」來代表金錢,讓孩子在想要買一個玩具時,必須先完成家務(賺取點數),然後決定是用光點數買一個小東西,還是存起來換一個大東西。這個過程,完美地模擬了預算規劃和選擇的兩難。更棒的是,它還探討了「誠實面對錯誤消費」的環節,當孩子衝動消費後後悔了,書中建議父母如何引導他們分析這次消費的得失,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浪費。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高明,它把金錢教育包裝成了一門關於「生活智慧與責任感」的課程,讓我茅塞頓開。我現在更願意和孩子公開討論家庭開支的一些基本概念,讓他們從小就對「資源」這個概念有著健康的敬畏和理解,這絕對是為他們未來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评分

最近迷上一本探討「親子間的界線設定與獨立自主性培養」的書籍,內容非常務實,幾乎沒有太多空泛的口號。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愛不是溺愛,尊重孩子的自主權,反而能建立更牢固的依附關係。它用非常具體的案例,教我們如何區分「安全界線」和「控制慾」。比如,穿衣服這件事,以前我總覺得「我幫他穿比較快」,看完書後,我開始練習「讓他選擇今天要穿的兩件衣服中的一件」,這看似微小的讓步,卻大大提升了孩子對自己決策的掌控感。書中提到一個詞彙我印象很深,叫做「適度放手下的安全網」,意思是父母必須提供一個堅固的後盾,讓孩子知道他們可以去嘗試、去犯錯,但永遠有人在下面接住。這本書對於「做家事」的分配也有獨到的見解,它不將做家事視為「幫忙大人」,而是孩子在家庭系統中應盡的「責任與貢獻」,這讓我的孩子在參與清潔工作時,態度從不情願變成了帶著使命感的參與者。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從一個「全能的照顧者」轉變成了一個「能力的引導者」,學會了在該放手時優雅地退後一步,把舞台留給孩子自己發光發熱。

评分

說到育兒書,我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專注於「培養閱讀習慣與深度思考能力」的書,內容之紮實,讓我驚訝不已。這本書並沒有推薦多少「必讀經典」,反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討「如何讓孩子愛上文字的魔力」。它從最基礎的「親子共讀的儀式感建立」談起,強調的不是讀完多少本,而是每次閱讀時的專注度和互動性。書裡提供了一種非常創新的「提問引導法」,當讀完一個段落後,不要問「這個故事在講什麼?」,而是問一些開放式的、需要連結過往經驗的問題,例如:「如果你是主角,你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嗎?為什麼?」這種提問方式,能瞬間把孩子從被動的聽眾,變成主動的思考者。更讓我佩服的是,這本書還深入探討了「視覺與文字的平衡」,它教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從繪本豐富的圖像中,學會自己去「填補」文字的想像空間,而不是被圖畫完全主導。對於現在充斥著大量短影音和快速娛樂的時代,這本書簡直是一劑清涼散。它讓我意識到,培養深度閱讀力,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面對複雜世界的解析力與耐心。我現在挑選繪本的標準都變了,不再只看畫風是否可愛,而是更注重故事結構的嚴謹度和潛在的哲學思辨空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