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食譜書的封面設計真的超吸睛,色彩繽紛到讓人一看就覺得心情大好,很有夏天的感覺。光是看到那些誘人的飲品照片,就忍不住想立刻捲起袖子動手做。書裡排版給人的感覺很清爽,字體大小適中,圖文比例拿捏得很好,不會讓人覺得眼花撩亂,即便是第一次進廚房的新手,應該也能輕鬆上手。我特別欣賞它在介紹材料時的細膩度,很多基礎的糖漿像是黑糖或焦糖,它都有提供非常詳盡的步驟圖解,看起來一點都不複雜,讓我這種對「熬煮」有點恐懼的人都躍躍欲試。而且,它似乎很強調使用當季、容易取得的食材,這點對我們台灣人來說非常重要,畢竟跑一趟特殊進口商店實在太麻煩了。整體來說,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實用性高、視覺享受滿分、友善零基礎讀者」。它不只是教你怎麼做幾杯飲料,更像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讓喝飲料這件事變得更有趣、更有個人風格。我光是翻閱目錄和前言,就已經在腦中規劃好週末要嘗試哪幾款特調了,光是想像那個自己親手調製的完美甜度,就覺得值回票價了。
评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似乎很注重「組合變化」的樂趣。我猜想它應該不只是單純分類成「茶飲區」、「果汁區」這樣死板板的結構。更吸引我的是「風味層次」的建構方式。例如,它會不會教你如何選擇基底茶的發酵程度來搭配特定的水果酸度?或是,如何利用不同質地的冰磚(像是用優格做的冰磚或直接用濃縮果汁做的冰磚)來控制飲品在融化過程中的風味變化,讓一杯飲料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都有不同的驚喜?這才是真正的高手級操作啊!如果它能像一位資深調酒師那樣,告訴我們「酸、甜、苦、香」之間微妙的平衡點在哪裡,那就太有價值了。我尤其想知道,如何處理像芒果或火龍果這類水分含量極高、容易讓飲品變稀的水果,如何透過添加一點點祕密武器(也許是奇亞籽或是洋菜粉?)來維持口感的濃郁度,這是台灣炎熱氣候下,手搖飲愛好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评分坦白說,市面上飲料食譜多到數不清,很多都是把材料一股腦丟在一起,寫得模稜兩可。但這本的厲害之處,或許就在於它把「基礎工程」做得非常紮實。我過去嘗試自製珍珠或椰果,常常遇到不是太硬就是太黏的問題,不知道是火候沒抓準,還是比例出了錯。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像是「黃金比例」或是「失敗排除指南」之類的專欄。如果它能像教科書一樣,把各種澱粉類的配料(像是粉圓、芋圓)在不同濕度下的操作細節都列出來,那簡直是救星!另外,關於「風味糖漿」的部分,如果能涵蓋一些比較進階、例如使用新鮮香草莢萃取香草精的技巧,那就更棒了。因為市售的香精味有時候太人工了,自己熬煮出來的層次感才是王道。我希望它不只是提供食譜,更重要的是傳授背後的原理,這樣學會了基本功,將來就算想創造自己的獨門配方,也有了穩固的基礎可以依循,而不是永遠照著別人的單方照本宣科。
评分總體而言,這本書給人的感覺是「親民但專業」的綜合體。它沒有故作高深地使用太多國外陌生的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引導讀者進入自製飲品的世界。我最欣賞的是,它似乎鼓勵我們不要被食譜綁住,而是去「玩」這些材料。例如,如果食譜建議使用檸檬,它會不會在註解裡提到,其實用金桔或柳丁來替換會有什麼不同的風味衝擊?這種「舉一反三」的教學方式,對於培養創意的食譜使用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畢竟,買了一堆材料回家,如果只能照著食譜做一次,那太可惜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十足的飲料大師,在你身邊指導你,讓你從一開始的跟著做,慢慢進階到自己可以隨手抓出三五種材料,就能調配出一杯專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消暑聖品」。
评分從書名「超人氣非喝不可」來看,它應該非常貼近市場上的流行趨勢,而不是只停留在一些老派的家庭飲品。我很好奇,它對於目前最熱門的「燕麥奶拿鐵」或是添加膠原蛋白、益生菌這類訴求健康的飲品,有沒有提供相應的DIY版本?畢竟現在大家對喝進去的東西越來越講究,不只是解渴,更要達到某種功效或滿足感。如果書裡能夠分享如何在家自製高品質的「奶蓋」(例如用鮮奶油、煉乳和海鹽調配的鹹甜奶蓋),那簡直是太完美了。而且,台灣手搖飲的競爭激烈,有時候「視覺效果」也是關鍵。我期待書中能附帶一些關於裝飾技巧的章節,像是如何用吸管套裝飾、如何控制氣泡的綿密程度,甚至是用天然花草來點綴杯緣,讓自製飲品在社群媒體上也能擁有媲美專業店家的吸睛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