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正經)奇穴實用手冊第2版

董氏(正經)奇穴實用手冊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邱雅昌
圖書標籤:
  • 奇穴
  • 董氏奇穴
  • 針灸
  • 中醫
  • 經絡
  • 穴位
  • 養生
  • 臨床
  • 第二版
  • 實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版為第1版整體升級,非少量增添及修正。
  董氏正經奇穴為山東平度董景昌先生傢傳學,至董公在颱灣行醫,使課徒授學,發揚光大。
 
  本書為《董氏奇穴實用手冊》(第1版)之修訂版,著者邱雅昌師係董針第三代傳承代錶人物之一。本書內容忠於董景昌先生的董氏奇穴,緊密結閤臨床需要,生動活潑地詮釋董針,介紹瞭作者本人及師長、門人應用董針紮實具體的寶貴經驗,圖文並茂,對中醫工作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因《董氏針灸正經奇穴學》非某些偶見奇效的部位,故將書名正名為「董氏(正經)奇穴實用手冊」。
  ◎尊重董景昌原著命名,將「董氏奇穴」正名為「董針」。
  ◎以初版的「針證相對論」為基礎,進一步提齣「董針五臟辨證法」,提升董針的應用。
  ◎內容詞彙正名、穴位次序調整。
  ◎增添臨床驗證與案例。
  ◎穴位附圖新增真人針刺圖、三維解剖圖。
  ◎刪除第一版「董氏奇穴治療學釋義」,以700則病名索引代之。
岐黃秘錄:當代針灸臨床疑難解析 作者: 張文德 教授 領銜 齣版社: 岐黃醫粹齣版社 版次: 2023年第一版 --- 內容簡介: 《岐黃秘錄:當代針灸臨床疑難解析》是一部深度聚焦於現代針灸臨床實踐中常見與疑難病癥處理的學術專著。本書匯集瞭數十位國內資深針灸專傢數十年的臨床經驗與研究成果,旨在為廣大中醫師、針灸科醫生以及相關醫學研究者提供一套係統、前沿且具有高度操作性的臨床指導體係。全書內容緊密結閤當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同時秉承傳統經絡腧穴理論的精髓,力求在古今醫學的交匯點上,為針灸療法在復雜疾病中的應用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與詳實的操作規範。 全書共分十二章,超過百萬字篇幅,結構嚴謹,內容詳實,覆蓋麵廣,尤其側重於那些傳統教材中提及不詳或在現代研究中仍存在爭議的臨床難點。 第一部分:理論基石與現代視野 第一章:經絡係統的動態認知與重塑 本章深入探討瞭傳統經絡學說的現代詮釋。不再局限於靜態的圖譜描述,而是結閤現代神經科學、生物電活動和體感誘發電位等研究成果,解析經絡傳導的生物學基礎。重點闡述瞭“循經感傳”的客觀性驗證,以及基於功能影像學對穴位刺激效應的量化分析。特彆闢齣一節,討論瞭在不同體質患者中,經絡敏感性差異的臨床觀察與應對策略。 第二章:腧穴的精準定位與多維效應 針對臨床中常齣現的“定位偏差”問題,本章詳細圖解瞭八大類常用腧穴(如特定刺激穴、阿是穴群、耳穴特定區)的精確找穴方法,輔以高精度解剖圖譜與觸診技巧。此外,本章詳盡剖析瞭單個腧穴在不同病理狀態下可能激活的效應網絡,如針刺百會穴對中樞神經係統的多層調控作用,以及足三裏在免疫應答中的樞紐地位。 第三章:補瀉手法的高階應用與時辰節律 超越基礎的“得氣”標準,本章聚焦於復雜病癥(如慢性疼痛、自主神經紊亂)中針刺手法的進階選擇。詳細介紹瞭“開闔補瀉法”、“平補平瀉的微調”以及“撚轉手法強度與頻率的量化標準”。重點闡述瞭如何根據疾病的寒熱虛實,結閤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等理論,製定齣最符閤患者當日生理節律的針刺時間窗口和手法組閤。 第二部分:常見病癥的係統化診療路徑 第四章:疼痛管理的針刺策略優化 本章係統梳理瞭中西醫結閤背景下的各類疼痛處理。針對頑固性偏頭痛、頸源性眩暈、腰椎間盤突齣癥引起的下肢放射痛,本書提供瞭不同於傳統教科書的“解剖局部辨證”與“運動鏈失衡評估”相結閤的針刺方案。詳細對比瞭電針、溫針與毫針在急性期與慢性期疼痛控製中的優劣與適應癥。 第五章:消化係統功能紊亂的經絡乾預 聚焦於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閤徵(IBS)等常見但治療棘手的病癥。本章強調瞭“肝脾不和”與“脾胃虛弱”的針灸辨識要點,提齣瞭以調和肝脾、健運中焦為核心的穴位處方,並引入瞭腹部針刺和耳迷走神經刺激技術在改善腸道運動和情緒相關癥狀中的應用經驗。 第六章:神經係統疾病的康復與功能重建 本章是本書的重點之一,詳細解析瞭中風(腦卒中)後遺癥期(偏癱、失語)的康復流程。不僅包括傳統針刺、頭針的應用,更強調瞭與現代物理治療(如運動療法)的無縫銜接。針對麵癱的後期痙攣、三叉神經痛等,提齣瞭個性化的針刺、穴位注射(限於特定醫生)和艾灸聯閤方案。 第三部分:疑難雜病與特殊人群的應對 第七章:慢性疲勞綜閤徵與自主神經失調 針對現代社會高發、診斷睏難的慢性疲勞和失眠多夢等亞健康狀態,本書將病機歸納為“心腎不交”與“陰液虧耗”。提供瞭以調神安眠為主的督脈、四神聰和特定心包經穴位組閤,並結閤瞭溫和的手法以避免對虛弱患者造成過度刺激。 第八章:婦科疾病的周期性調控 側重於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癥的針灸治療。重點論述瞭“辨經、辨氣、辨血”在婦科針灸中的具體操作,特彆是如何利用針刺技術調整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針對圍絕經期癥狀,詳細闡述瞭清虛熱與滋腎陰的穴位配伍策略。 第九章:兒科針刺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拓展 本章是為兒科醫生量身定製的章節。強調瞭捏脊法、皮膚針、埋針等非侵入性或微創療法在小兒常見病(如哮喘、腺樣體肥大、遺尿)中的應用。詳細講解瞭在不同月齡患兒中如何準確控製刺激強度,確保患兒依從性。 第四部分:綜閤療法與研究前沿 第十章:針灸與其他療法的優化聯閤 本書強調現代臨床的綜閤性。詳細探討瞭針刺與中藥內服(如湯劑配伍、中成藥選擇)、物理因子治療(如激光、射頻)以及現代康復器械的聯閤應用方案,尤其是在改善針刺效果的持久性方麵。 第十一章:臨床質量控製與並發癥預防 本章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係統總結瞭如何規避常見的針刺並發癥(如氣胸、血管損傷),並針對性地提齣瞭如何在臨床實踐中建立質量控製點。內容包括無菌操作的規範化流程、特殊體位患者的風險評估以及意外事件的應急處理指南。 第十二章:循證針灸學的未來展望 本章麵嚮科研人員和高級臨床工作者,探討瞭如何設計高質量的針灸臨床試驗,如何利用生物標誌物來量化針刺效應,以及如何將隨機對照試驗(RCT)的結果有效轉化為臨床指南。強調瞭大數據分析在發掘新穴位功效和優化現有治療方案中的潛力。 --- 本書特色: 1. 注重臨床轉化: 理論脫胎於臨床,所有方案均配有詳實的病例分析和圖片說明。 2. 體係完整: 從基礎理論到疑難病癥,再到科研方法,形成閉環學習路徑。 3. 圖文並茂: 大量手繪解剖圖、操作步驟圖和臨床思維導圖,便於理解和記憶。 4. 兼容並包: 既尊重傳統,又積極吸收現代醫學研究成果,適用於中西醫結閤環境下的醫療實踐。 《岐黃秘錄》是當代針灸專業人員案頭必備的“臨床實戰手冊”,它不僅指導如何“下針”,更重要的是教會讀者如何“思考”——如何依據復雜的臨床情境,製定齣最精準、最有效、最安全的個體化針灸乾預方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雅昌醫師
 
  男,1947年齣生於颱灣颱南市,1971年自颱灣清華大學核子工程係畢業,赴美攻讀碩士、博士,曾獲得有關核子熱融閤設備的美國專利,於核物理學的成就斐然。中年巧逢機緣,轉習中醫,在劉燕池教授指導下獲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基礎理論醫學博士學位。董氏正經奇穴(簡稱董針)師從颱灣董景昌先生嫡傳弟子楊維傑博士,中醫藥則拜在中國首屆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門下,為其得意入門弟子。20世紀90年代初即在天津市河西醫院以董針開診,日診患者每逾百人,為純以董針在中國大量診治病患的先行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一一部位
1.大間穴
2.小間穴
3.浮間穴
4.外間穴
5.中間穴
6.婦科穴
7.還巢穴
8.眼黃穴
9.製汙穴
10.止涎穴
11.指五金穴、指韆金穴
12.指駟馬穴
13.心膝穴
14.木火穴
15.肺心穴
16.二角明穴
17.膽穴
18.指三重穴
19.指腎穴
20.火膝穴
21.木穴(又名感冒穴)
22.脾腫穴
23.三眼穴
24.心常穴
25.木炎穴
26.復原穴
27.五虎穴
 
第二章二二部位
1.反後絕穴
2.小節穴
3.重子穴
4.重仙穴
5.上白穴
6.大白穴
7.靈骨穴
8.次白穴
9.中白穴(又名鬼門穴)
10.下白穴
11.三叉一穴
12.三叉二穴
13.三叉三穴
14.腕順一穴
15.腕順二穴
16.手解穴
17.土水穴
18.骨關穴
19.木關穴
 
第三章三三部位
1.其門穴
2.其角穴
3.其正穴
4.火串穴
5.火陵穴
6.火山穴
7.火腑海穴
8.手五金穴
9.手韆金穴
10.腸門穴
11.肝門穴
12.心門穴
13.人士穴
14.地士穴
15.天士穴
16.麯陵穴
 
第四章四四部位
1.正脊一穴
2.正脊二穴
3.正脊三穴
4.分金穴
5.後椎穴
6.首英穴
7.富頂穴
8.後枝穴
9.肩中穴
10.背麵穴
11.人宗穴
12.地宗穴
13.天宗穴
14.雲白穴
15.李白穴
16.上麯穴
17.下麯穴
18.支通穴
19.落通穴
20.水愈穴
 
第五章五五部位
1.火包穴
2.海豹穴
3.木婦穴
 
第六章六六部位
1.上瘤穴
2.火硬穴
3.火主穴
4.門金穴
5.木鬥穴
6.木留穴
7.六完穴
8.水麯穴
9.火連穴
10.火菊穴
11.火散穴
12.水相穴
13.水仙穴
14.水晶穴
15.花骨一穴
16.花骨二穴
17.花骨三穴
18.花骨四穴
 
第七章七七部位
1.正筋穴
2.正宗穴
3.正士穴
4.搏球穴
5.一重穴
6.二重穴
7.三重穴
8.四花上穴
9.四花中穴
10.四花副穴
11.四花下穴
12.腑腸穴
13.四花裡穴
14.四花外穴
15.側三裏穴
16.側下三裏穴
17.足韆金穴
18.足五金穴
19.七虎穴
20.外三關穴
21.消骨穴
22.上唇穴
23.下唇穴
24.天皇穴
25.腎關穴(即天皇副穴)
26.地皇穴
27.人皇穴
28.四肢穴
29.上反穴
30.光明穴
 
第八章八八部位
1.通關穴
2.通山穴
3.通天穴
4.內通關穴
5.內通山穴
6.內通天穴
7.姐妹一穴
8.姐妹二穴
9.姐妹三穴
10.感冒一穴
11.感冒二穴
12.通腎穴
13.通胃穴
14.通背穴
15.明黃穴
16.天黃穴
17.其黃穴
18.火枝穴
19.火全穴
20.駟馬上穴
21.駟馬中穴
22.駟馬下穴
23.下泉穴
24.中泉穴
25.上泉穴
26.金前下穴
27.金前上穴
28.中九裏穴
29.上九裏穴
30.下九裏穴
31.解穴
32.失音穴
 
第九章九九部位
1.耳環穴
2.木耳穴
3.火耳穴
4.土耳穴
5.金耳穴
6.水耳穴
7.耳背穴
8.耳三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
 
第十章十十部位
1.正會穴
2.州圓穴
3.州昆穴
4.州崙穴
5.前會穴
6.後會穴
7.總樞穴
8.鎮靜穴
9.上裏穴
10.四腑二穴
11.四腑一穴
12.正本穴
13.馬金水穴
14.馬快水穴
15.腑快穴
16.六快穴
17.七快穴
18.木枝穴
19.水通穴
20.水金穴
21.玉火穴
22.鼻翼穴
23.州火穴
24.州金穴
25.州水穴
 
第十一章 後背部位
1.分枝上穴
2.分枝下穴
3.七星穴
4.五嶺穴
5.雙鳳穴
6.九猴穴
7.三金穴
8.精枝穴
9.金林穴
10.頂柱穴
11.後心穴
12.感冒三穴
13.水中穴
14.水腑穴
15.三江穴
16.雙河穴
17.沖霄穴
 
第十二章 前胸部位
1.喉蛾九穴
2.十二猴穴
3.金五穴
4.胃毛七穴
5.腑巢二十三穴
 
病名(癥狀)索引
穴名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9853347
  • 叢書係列:針灸學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2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