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岳武穆王信仰研究

臺灣岳武穆王信仰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岳遠晟
图书标签:
  • 臺灣
  • 岳武穆王
  • 信仰
  • 民俗
  • 宗教
  • 历史
  • 文化
  • 忠义
  • 武将
  • 地方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敘述了岳武穆王信仰的誕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對於岳武穆王信仰在臺灣的傳播,作者依靠史料記載與田野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對臺灣岳廟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整理、分類,糾正和補充了史料方面的錯誤和不足,是迄今為止全面研究臺灣岳武穆王信仰的力作。
《臺灣岳武穆王信仰研究》書籍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臺灣地區岳飛(岳武穆王)信仰的歷史淵源、傳承脈絡、社會功能與文化意涵。岳飛信仰在臺灣社會具有獨特的地位,不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族群認同、歷史記憶與道德觀念的載體。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面而細緻的學術視角,剖析這一信仰在不同歷史階段的演變與發展。 第一章:岳飛信仰的歷史根源與傳播路徑 本章追溯岳飛信仰在中國大陸的起源,特別是宋代以來民間對其「精忠報國」精神的推崇,以及元、明、清時期官方與民間對其的奉祀過程。重點分析岳飛如何從一位歷史人物轉化為民間信仰中的重要神祇——武穆王。隨後,本書詳細梳理岳飛信仰隨閩南、客家移民群體渡海來臺的過程。通過對早期移民社會結構與宗教需求的分析,探討岳飛廟宇在臺灣的初期建立情況,以及其信仰如何紮根於臺灣的社會土壤。這一章節特別關注清代不同時期官方對民間信仰的管制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如何形塑了岳飛信仰的發展軌跡。 第二章:臺灣岳王廟的空間佈局與儀式實踐 臺灣的岳王廟宇是研究該信仰的重要物質載體。本章首先對臺灣主要的岳王廟進行類型學劃分,分析不同地區(如臺北、臺中、臺南、高雄)廟宇的建築風格、神像雕塑與廟宇空間配置的地域特色。重點考察這些廟宇的香火來源、信眾結構以及廟宇在地方社區中的角色定位。 在儀式實踐方面,本書詳述了臺灣岳王信仰中的核心祭典活動。這包括春季的「會香」活動、農曆四月二十四日(或不同廟宇採用的不同聖誕日)的祭祀大典、過爐儀式,以及信眾日常的祈福與求籤活動。分析這些儀式中所蘊含的道德教化意義,以及其在維繫地方社群凝聚力方面的功能。 第三章:信仰的社會功能與道德意涵 岳飛信仰在臺灣社會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本章深入探討其作為「忠義」象徵的社會功能。岳飛「精忠報國」的形象,在不同歷史時期被賦予了不同的解讀,尤其是在日本殖民時期與戰後臺灣社會轉型期,信眾如何透過供奉岳王來強化民族意識與道德規範。 本書還分析了信眾的心理層面,探討他們為何選擇向岳王祈求庇佑,這些祈求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哪些現實需求(如事業順遂、家庭平安、克服困境)。此外,本章也關注岳王信仰中「武神」與「司法神」的特質,以及信眾如何將其視為公正的審判者來解決社會紛爭。 第四章:跨界影響與文化變遷 岳飛信仰並非孤立存在,它與臺灣其他主流民間信仰(如媽祖、關公、王爺信仰)之間存在著複雜的互動關係。本章分析岳王信仰如何與這些信仰進行「神祇聯姻」或「功能互補」,以及這種共存現象對臺灣民間信仰體系產生的影響。 此外,本書探討了現代化與全球化對岳飛信仰帶來的衝擊與轉變。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傳統的宗族力量減弱,岳王廟的運作模式、信眾的參與方式以及信仰的詮釋邏輯也隨之調整。例如,數位科技在廟宇管理與傳播中的應用,以及年輕一代信眾對岳王形象的新理解。 第五章:研究方法與未來展望 本書的研究方法綜合運用了歷史學、人類學、宗教學與社會學的理論框架。主要依據田野調查資料(包括對廟宇耆老、神職人員與信眾的深度訪談)、歷史文獻考證、地方志與廟宇碑記的整理。 最後,本章總結了臺灣岳武穆王信仰研究的現況與不足,並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例如探討其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角色、或是在全球華人社會中的比較研究。本書旨在為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提供一份紮實的學術基礎,並豐富對華人民間文化精神世界的認識。 結語 《臺灣岳武穆王信仰研究》試圖勾勒出一個立體而動態的信仰圖像,揭示其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如何與在地文化深度融合,成為理解臺灣社會歷史變遷的一個重要窗口。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成果,更是對臺灣豐富多元的宗教文化遺產的致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岳遠晟
 
  湖北武漢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歷史學系博士班畢業,曾赴臺灣元智大學人文學院社會政策與發展學系研習,現為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東北亞研究所執行主任。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岳武穆王信仰的形成與發展/29

第一節 岳武穆王生平事蹟與歷代封贈/29
第二節 岳武穆王信仰在民間的演進脈絡/57
第三節 明末漢人移民臺灣與岳武穆王信仰的傳入/64

第三章 岳武穆王信仰在臺灣的發展與岳廟的分類/67
第一節 臺灣民間信仰概述/67
第二節 岳武穆王信仰在臺灣的發展與變遷/87
第三節 臺灣岳廟的現狀與分類/102

第四章 清代臺灣岳廟的發展與特點/121
第一節 嘉義大潭精忠廟/121
第二節 臺南下茄苳旌忠廟/136
第三節 台南仁德岳王廟/157

第五章 日據時期臺灣岳廟的發展/165
第一節 碧霞宮的建立與日據時期的岳廟/165
第二節 碧霞宮鸞書「治世金針」與「敦倫經」/192
第三節 碧霞宮岳武穆王誕辰祭典/206

第六章 現代臺灣岳廟的發展/213
第一節 以「關岳合祀」為代表的岳廟/213
第二節 新竹武聖廟/218
第三節 南投日月潭文武廟/ 236

第七章 臺灣岳廟的分靈廟與其它類型/251
第一節 臺南下茄苳旌忠廟的分靈廟/251
第二節 臺灣岳廟的其它類型/290

結語/306
附錄一 臺灣岳廟楹聯/313
附錄二 岳武穆王正一玅法敦倫經/379
附錄三 碧霞宮岳武穆王籤詩/385
附錄四 旌忠廟岳武穆王籤詩/417
後記/447
參考文獻/451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7127402
  • 叢書系列:中國民間信仰系列
  • 規格:平裝 / 482頁 / 17 x 23.5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岳武穆王信仰是在明亡清興之際隨著東南沿海抗清勢力傳入臺灣,成為臺灣民間信仰體系中的神明。不過,岳武穆王信仰不是閩粵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在臺灣其信徒與宮廟數量也較少,而他在臺灣享有盛譽卻是另外一種我將要論述的原因。正因為如此,我以岳武穆王信仰傳入臺灣的背景以及在各個時段的發展,又以實地考察的方式對臺灣岳廟進行全方位的研究,以此來探究岳武穆王信仰與臺灣地域社會之間的互動過程,以點帶面展現臺灣民間信仰與地域社會歷史變遷的關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老实说,颇有一种“老派学者”的风范,它不像市面上那些畅销的历史普及读物那样,动辄用戏剧性的语言去吸引眼球。作者的笔触是极其克制的,用词考究,逻辑链条严谨得像是精密的手术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推敲的细节。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放慢速度,反复咀嚼那些看似平铺直叙的句子,因为字里行间都蕴含着大量的史料支撑和深刻的见解。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爽文”,更像是一坛需要时间慢慢品味的陈年老酒,每一次小酌都会有新的回甘。这种严谨,也意味着它可能不太适合对宗教史或地方信仰研究缺乏基础的读者,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才能跟上作者的思维节奏。但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扎实的学风,它体现了一种对学术尊重的态度,不媚俗,不迎合快餐文化,只是默默地梳理和还原一个信仰体系的构建过程,让人感到安心和信服。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上,我发现作者采取了一种非常清晰的“螺旋上升”式的递进逻辑。它不是简单地按时间线索铺陈,而是先从宏观的社会背景入手,勾勒出清代中后期闽南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地理和人脉基础,然后才逐渐聚焦到岳王信仰如何在台湾这片特殊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枝叶繁茂。特别是关于“分灵”和“建庙”的地理空间分析部分,作者巧妙地结合了风水观念和聚落发展史,阐述了信众如何通过物质化的神祇空间来巩固社区认同。这种由大到小、由环境到个体的分析路径,使得论证过程环环相扣,极具说服力。此外,作者在引用地方文献和碑刻拓片时,总是能精准地指出其在整个信仰演变脉络中的定位,避免了文献堆砌的弊端,让每一份史料都成为了论证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阅读体验上来说,非常流畅且富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强烈冲击,来自于它对于“本土化”现象的细致考察。我们总习惯于将岳飞视为一个纯粹的民族英雄符号,但在台湾的信仰实践中,这个符号是如何被“在地化”和“神格化”的,才是真正的研究宝藏。作者通过对不同宫庙祭祀仪轨的对比,揭示了岳王信仰如何巧妙地吸收了部分民间道教和地方神祇的元素,从而更好地融入了台湾社会原有的信仰矩阵。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些特定科仪中,岳王爷的某些“职能”似乎比在大陆更加偏向于“境主”和“保境安民”的世俗功能,而非仅仅是抵抗外侮的军事象征。这种微妙的职能迁移和语义重构,精妙地反映了移民社会在面对陌生环境时,对精神寄托的实际需求。这种从“宏大叙事”中抽离出来,审视“微观实践”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信仰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性。

评分

从整体的学术贡献来看,这本书在台湾宗教史的研究领域无疑是填补了一块重要的空白。以往关于台湾民间信仰的研究,焦点往往集中在妈祖、王爷信仰或是地方性较强的神祇上,而对这种来自大陆的、具有强烈“国族”色彩的英雄崇拜的深入剖析相对较少。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岳王信仰在台湾发展脉络的完整图景,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让我们思考:当一个外来的、带有强烈政治文化意涵的信仰体系,进入到殖民地或移民社会后,它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确保其在本土的持续性。作者的研究方法论,特别是对口述历史与物质遗存的交叉比对,为后续研究类似题材提供了极高的标杆。它让我们看到,一个历史人物的信仰,绝非静止的纪念碑,而是一个活在民众日常生活和集体记忆中的动态实体。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挺有意思的,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年代感。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泛黄的米色调,配上古朴的字体,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里老书柜里翻找的那些老旧的线装书。书脊上的烫金字虽然不算特别华丽,但那种低调的质感却非常符合岳王爷那种“精忠报国”的形象,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务实又庄重。内页的纸张选材也值得称赞,摸起来有种粗粝的、接近手抄本的感觉,这对于研究历史题材的书籍来说,简直是加分项。翻阅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装帧的工艺处理得非常到位,既尊重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又兼顾了现代阅读的舒适度,这在当今的出版物中已经不多见了。尤其是内页的排版,字体的选择和行间距的拿捏,都让人阅读起来非常顺畅,不会有那种拥挤感。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外在”就已经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肃穆而又亲切的氛围,让人在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经对作者的诚意和对主题的尊重产生了初步的好感。这种对物料和工艺的重视,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