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授教你從財報3表找出會賺錢的公司:從財報學買飆漲股

金融教授教你從財報3表找出會賺錢的公司:從財報學買飆漲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山茂
图书标签:
  • 财务报表
  • 价值投资
  • 股票分析
  • 财务分析
  • 选股
  • 投资理财
  • 公司研究
  • 财务三表
  • 成长股
  • 投资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看懂財報,就是看懂賺錢門道!
一本寫給散戶看的財報書,只要一本就能精準選好優質股
史上最詳盡、企業主管必備,一定會用到的財務報表&金融教科書
蟬聯日本亞馬遜國際會計排行榜第三名

  財務三表中,哪一項才是關鍵?
  營收下滑,是不是代表賠錢了?
  淨利率低,代表這家公司營運不佳?
  股息越高的公司,越值得買來存?
  業務外包、資源共享,公司採用哪種方式比較好?
  企業如何抑減成本、增加利潤?

  ◎用財務報表算出公司價值,股票散戶與公司主管都絕對要閱讀的金融書,能快速看懂公司財報和營運狀況
  作者西山茂是具有會計師執照的商學院教授,用簡單且淺顯易懂的方式,教你看出財務三表的真相和重點,拆解比較知名大企業實際案例的真實報表,讓經營管理者精準發現公司的問題,讓散戶投資人安心投資有價值的公司。

  ◎財務三表完全解密,教你判斷公司股價
  上市公司的財報三表,包含了: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股神巴菲特曾說:「閱讀財務報表,可以了解一間公司的營運能力。」

  ‧資產負債表:
  了解一家公司「正在做什麼」和「未來該做什麼」;資產負債表為公司的財務由資產現況表,由資產、負債、股東權益部分組成,

  要知道一家公司穩不穩,可以參考淨資產比例,也就是把資產負債表左邊的項目加總,除以右下的淨資產,大於50%的公司,相對安全許多。

  ‧綜合損益表:
  判斷這家公司「錢從哪裡來」和「錢花去哪裡」;企業在一定時間內獲得多少利潤的活動報告書,用來判斷公司業績。報告公司在一年或一季,甚至是某個時段內的收入、支出、收益、損失,以及由此產生的淨收益。

  教你檢視公司自有資本以及他人資本,以免買到地雷股。也教公司主管如何強健公司體質,活化土地、存貨以及應收貨款等

  ‧現金流量表:
  企業能否繼續經營下去,完全取決於手上有沒有現金。現金流量表可看出「有沒有賺到現金」和「未來的動向」。
  現金流量表=營業現金流+投資現金流+融資現金流這3個區塊加在一起,

  ◎只需掌握四大重點,就能解讀財報數字,不會被割韭菜!
  ․ROE&ROA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 :簡單地說就是公司運用自有資本賺錢的能力,代表公司運用資源的效率,連巴菲特都以ROE作為選股的標準。ROE越高,代表公司越能妥善運用資源。
  公司具體的ROE 目標水準應訂在8%∼ 15%之間。
  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公司)的稅後淨利÷自有資本(股東權益)
  ROA(資產報酬率):主要用來衡量一間公司運用所有資產,所能營運績效、賺錢的效率。
  ROA(公司資產的總報酬率)=利潤÷總資產(所有資產)
  整體來說,一般公司的ROA大約在6~7%左右,但不同產業別的資產報酬率(ROA)也不同,必須要以同公司前後期表現,或是同產業比較,才能看出優劣。例如:資訊業、銀行業、營建業等,其資產使用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

  ․收益性&效率性:公司是否賺錢嗎?營運好嗎?
  從經常利益、資產報酬率,可以看出公司資產周轉率與獲利能力。

  ․安全性&成長性:
  利用資產負債表與財務比率進行適當評估,公司是否會倒閉?成長性--觀察營收與資產的增加幅度,判斷公司是否有成長空間?

  ․評估股價的指標:
  從企業價值倍數、PER、PBR
  企業價值倍數,是在評估被收購企業的股價,相較於同業上市櫃公司的股價,是便宜還是昂貴時,經常被用到的一種財務數值。
  PER為本益比,乃每一股的股價市值與每一股稅後淨利的比值。
  PER=(每股市價(Price))/(每股盈餘(Earnings))
  PBR為股價淨值比,乃每股市值與每股淨值的比值。PER數值愈高代表股價愈貴,愈低則代表股價愈便宜。
  PBR=(每股市值(Price))/(每股淨值(Book-Value))

  ◎數字會說話,它會照訴我們實際的狀況。所以本書是特地寫給那些對數字不在行、並非數字達人的商業人士、經理人看得,讓你能學到所有和會計、金融有關的知識,更快掌握現況。

  ◎與企業經營有關的數字大致可分為會計和金融兩種,會計又可分成與財務報表有關的財務會計,以及和公司經營有關的管理會計。因此,本書從這三大領域著手,將重點泉整理在這一本書中,只要熟讀這本書,就可以成為掌握公司現況和數字的商業領袖、經營者。

本書特色

  去蕪存菁、化繁為簡,把所有必學的會計、金融知識全收錄於一本書中

專業推薦

  MacroMicro|財經M平方
  Mr.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Tony & Esther|通勤十分鐘 On The Way To Work
  艾蜜莉|財經作家
  安納金|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
  阿格力 博士|價值波段領航者
  怪老子 蕭世斌|暢銷財報書作者  
  林維珩|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專任教授
  股市阿水|布林通道專職投資人  
  陳喬泓|專職投資人
  菲力克斯|好投資
  單身狗投資成長日記
  歐斯麥|台股籌碼專家
   (按姓氏筆畫排列)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您所提及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包含该书的任何具体信息,而是围绕财务报表分析、投资策略、企业价值评估等相关领域展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阅读视角。 --- 洞悉企业脉络:从财务报表构建稳健的价值投资体系 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中,能否准确洞察一家企业的真实价值,是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位特定学者的解读,而是致力于为广大投资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构建独立、系统性分析框架的进阶者,提供一套扎实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论。我们深知,报表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堆砌,它们是企业运营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理解商业模式和未来潜力的窗口。 第一部分:构建分析的基石——理解三张表背后的商业逻辑 投资的起点,是对基础材料的深刻理解。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剖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支柱”的内在联系与各自的局限性。 资产负债表(The Balance Sheet):静止画面中的力量对比 资产负债表犹如企业在特定时间点的“体检报告”。我们探讨的重点在于:如何解读资产的结构性变化?流动性与偿债能力如何权衡?资产的质量(例如,商誉的合理性、存货的周转效率)相比于规模更为重要。我们将分析资产的构成如何反映企业的轻资产或重资产战略,以及负债的结构(短期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对企业未来财务弹性的影响。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关键在于把握“资本的来源与运用”这一核心命题,确保企业拥有可持续的资本结构来支撑其发展战略。 利润表(The Income Statement):盈利质量的深度挖掘 利润表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赚钱能力”的体现,但表面的净利润数字往往具有迷惑性。本书着重于探究利润的“质量”。我们不仅关注毛利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更深入分析收入的确认方式是否激进,成本的划分是否合理。如何区分一次性收益与可持续的经营性盈利?如何通过观察费用结构的变化(如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率)来预判企业的未来竞争力?我们将引入“杜邦分析法”的进阶应用,将净资产收益率(ROE)拆解为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三个维度,从而找出真正驱动企业价值成长的核心要素。 现金流量表(The Cash Flow Statement):血液循环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利润表反映的是“应计收入”,那么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才是“真金白银”。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最难被操纵的指标。本书将详细阐述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健康标准,区分投资活动现金流中的扩张性支出与维持性支出,并审视筹资活动现金流是否过度依赖外部融资。一个健康的企业,其经营性现金流必须能够持续覆盖其资本开支(Free Cash Flow to Firm, FCFF),这是判断其内在价值的黄金标准。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识别那些“利润很高但现金流很差”的潜在陷阱公司。 第二部分:从数据到洞察——关键财务比率与行业对标分析 孤立地看待财务数据毫无意义,价值的发现往往存在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之中。 纵向分析:趋势的揭示 通过对企业多年数据的连续追踪,我们可以观察到管理层对成本控制的松紧、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和利润率的演变路径。本书强调识别“拐点”——当一个关键指标(如毛利率或存货周转天数)开始出现持续性的负面或正面变化时,背后的商业逻辑可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横向对比:竞争格局的映射 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的财务特征。我们将教授如何进行“同业对标”,即选取行业内具有可比性的竞争对手,在关键指标上进行量化比较。一家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是否高于同行,是否意味着其资产利用效率更高?其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重在行业内处于何种位置,是否预示着其技术壁垒的厚度?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估目标公司在价值链中的相对地位。 第三部分:超越数字——企业价值评估的实战方法 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撑,这必然涉及到对企业未来价值的估算。 贴现现金流(DCF)模型的核心逻辑 DCF模型是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石,但其实际应用充满了主观判断。本书将重点讲解如何构建一个现实可靠的预测模型,而非僵化的数学公式。这包括:如何合理预测未来的收入增长率?如何设置一个合理的资本支出(CapEx)预测,避免高估或低估对未来现金流的占用?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的合理设定,理解不同风险溢价对估值结果的敏感性影响。 相对估值法的运用与陷阱 市盈率(P/E)、市净率(P/B)和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V/EBITDA)是市场最常用的估值工具。然而,这些指标在不同生命周期和不同行业的公司上,适用性大相径庭。我们将探讨如何基于行业的增长潜力和盈利稳定性来选择合适的乘数,以及如何识别那些“市盈率虚高”但实际价值被高估的公司。例如,对于处于快速扩张期的科技公司,EV/EBITDA往往比P/E更具参考价值。 第四部分:风险识别与投资纪律 再完美的分析,也必须建立在对风险的充分认知之上。 财务报表中的“红旗”信号 专业的投资者总是对异常保持警惕。本书会列举一系列“财务陷阱”的识别方法,例如:应收账款增速远超收入增速、大量表外融资、突然增加的关联方交易、以及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现金转换周期。这些信号往往是管理层试图粉饰报表的蛛丝马迹。 建立投资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安全边际”。通过严谨的财务分析,确定出企业的内在价值区间后,本书强调在买入时必须预留足够的缓冲空间,以应对预测的偏差和不可预见的市场波动。安全边际并非简单地打个折扣,而是基于对企业盈利能力、竞争优势(护城河)和管理层诚信度的综合评估后得出的审慎结论。 结论:从财务报表到商业洞察 掌握财务报表分析能力,意味着投资者能够脱离市场情绪的喧嚣,建立一套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决策体系。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读者培养一种“商业侦探”的思维模式——将冰冷的数字转化为对企业战略、运营效率和长期竞争力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识别并持有那些真正具有长期价值增长潜力的优质资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西山茂(Nishiyama Shigeru)


  早稻田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碩士學位。曾任職於全球最大會計事務所德勤日本,並於西山聯合會計事務所負責審計、企業收購支援、股票公開上市支援、企業研修等業務。2002年進入早稻田任教,2006年起擔任現職。早稻田大學學術博士、合格會計師。重要著作有:《企業分析綱要(準則)第2版》(企業分析シナリオ第2版)、《商業・財務入門》(入門ビジネス・ファイナンス)(以上為東洋經濟新報社);戰略管理會計改訂2版》(戦略管理会計改訂2版)(鑽石社)、《想要出人頭地就一起學會計・財務》(出世したけりゃ会計・財務は一緒に学べ)(光文社新書)、《増補改訂版英文會計的基礎知識》(増補改訂版英文会計の基礎知識)( Japan Times)、《藏在職場裡的77個會計法則》(ビジネススクールで教えている会計思考77の常識)(日經BP社)等等。

譯者簡介

婁美蓮


  台中人,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 譯有:《擁抱不眠的夜》、《黃泉歸來》、《白色巨塔(上)》(以上為麥田出版),《惡意》、《半自白》、《米樂的囚犯》、《第六個小夜子》(以上為獨步文化出版),現為專職譯者。

图书目录

前言
【基本知識】會計與金融的不同與密不可分

第1章 從財務3表窺知公司的營運狀況
【財務會計】

1 資產負債表透露出的訊息
〔楔子〕採購、商譽、無形、有形……為什麼這麼難懂啊?
資產負債表是決算日數字的紀念照片
「這個客戶沒問題吧?」了解公司的財務安全性
「對方做的是什麼生意?」了解公司的事業結構
「潛在的課題是什麼?」看出公司面臨的問題
 【實際案例】比較五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後續發展】從BS檢視公司財務體質與事業結構

2 綜合損益表透露出的訊息
〔楔子〕名牌精品的成本和利潤到底是怎麼抓的?
綜合損益表從營業收入開始起跑,抵達名為稅後淨利的終點站
檢視利潤結構、成本結構
發現企業面臨的課題及產業特性
【實際案例】比較五家企業的綜合損益表
【後續發展】原來比起製造成本,管銷費用更燒錢

3 現金流量表透露出的訊息
〔楔子〕為何現金流會受到重視?
現金流量表是何方神聖?
掌握企業動向的利器
必須特別關注自由現金流及來自營業活動的現金流
【實際案例】大塚家具與佳能的現金流量表
【後續發展】透過情報共享可以讓現金流量變得更好

4  IFRS與日本公認會計準則之不同
〔楔子〕IFRS的導入改變了什麼?
導入IFRS的理由與歷程:「為何會計準則必須統一呢?」
IFRS的特徵為原則性規範與重視資產負債表
IFRS與日本會計準則之顯著差異
日本導入IFRS的情況與後續影響
【實際案例】導入IFRS的影響與獨自結算獲利
──J. FRONT RETAILING、Astellas製藥
【後續發展】IFRS與「個別盈餘」之導入──讓比較變得更容易

5  ROE、ROA透露出的訊息?
〔楔子〕ROE太低,竟然叫社長下台?
ROE是股東權益報酬率
將ROE拆解成3部分的杜邦方程式
ROA是資產報酬率
ROA的意義以及它與ROE的關係──兩者的連動性非常高
活用ROE或ROA,有3點要特別注意
【實際案例】從ROE觀察明治控股公司的變化
【後續發展】要改善獲利能力,可能要從價格設定、企業重組著手

6  解讀收益性與效率性
〔楔子〕隔行如隔山,一所大學、兩個世界
收益性──公司的獲利能力用「比率」來計算
效率性──「小BS和大PL」,代表公司經營績效好
收益性與效率性是權衡關係
【實際案例】從ROA觀察Hiramatsu與薩莉亞的不同
【實際案例】補教業者TAC的CCC
【後續發展】收益性或效率性因行業別而有所差異,想辦法達成CCC的目標也很重要。

7  解讀安全性與成長性
〔楔子〕合作30年的老客戶突然要求延遲付款……,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安全性──利用資產負債表與財務比率進行適當評估
成長性──觀察營收與資產的增加幅度
【實際案例】比較Mixi、P&G、花王的財務安全性
【後續發展】客戶的業績成長了,公司體質卻變差了

8  評估股價的指標:企業價值倍數、PER、PBR
〔楔子〕領導經營企劃部,卻聽不懂併購的術語……
企業價值倍數(EBITDA multiple)──企業價值除以營業現金流的數值
【實際案例】從五家公司的企業價值倍數看出的端倪
PER──每股市價與每股盈餘的比值
PBR──每股市價與每股淨值的比值
3種估價法的極限:「無法確實評估企業的特徵或特長」
【實際案例】PER、PBR高與低的企業
【後續發展】原來自己買貴了

第2章 知道這些就夠了!【金融學入門】

1 利息與風險、折現率與現值
   學習金融不可或缺的思維①
〔楔子〕到底要投資A案,還是B案?
利息與風險──「今年的1億」和「明年的1億」,哪個比較值錢?
折現率與現值──把未來獲利換算成現在價值
【實際案例】根據財務數據比較JR東海和任天堂的風險
【實際案例】利用折現率算出10年後資產的現在價值
【後續發展】利用折現率進行投資評估

2 資本成本、WACC、門檻報酬率
   學習金融不可或缺的思維②
〔楔子〕獲利能力、投資效率、WACC,彼此到底是什麼關係?
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資金提供者所期待(要求)的報酬
WACC計算的是實際的資本成本
【實際案例】不同產業的五家公司,β值所透露的事
【實際案例】計算小松製作所的WACC
決定WACC數值高低的3要素
以WACC做為折現率──資金提供者期望的「必要報酬率」
投資項目評估與每年績效評估
【後續發展】了解自家的WACC,就可以知道出資者期待的「年平均報酬率」

3 自由現金流是公司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流
〔楔子〕Free cash flow,「自由的」、「現金」、「流量」?
投資案的收益不能低於自由現金流
自由現金流是這樣算出來的
現金流量表之現金流與金融層面之自由現金流的差異

【實際演練】從預測的財務報表算出自由現金流
【後續發展】自由現金流的預測可做為評估投資的依據

4  NPV法和IRR法──評估投資案的兩種方法
〔楔子〕叫我評估,我做不到啊……
NPV評估的是未來獲利的現在價值
IRR評估的是企業內部獲利
五分鐘搞定!利用Excel算出NPV和IRR
關鍵在於自由現金流的預測
超簡單的回收期法必須跟NPV法或IRR法一起使用
【實際演練】請評估「新推出的頂級護膚霜能賺錢嗎?」
【後續發展】利用Excel,三兩下就能算出……不過,要注意的點也挺多的

5  最適當的負債水準(最佳資本結構)
〔楔子〕負債太多的客戶不可靠?
最佳資本結構──舉債的好處與壞處,負債比的恐怖平衡
WACC與債務的關係──多借點錢,能降低WACC的數值?
信用評等與債務的關係──對實務啟示
最佳資本結構會因營運狀況、產業特性、業界排名而產生變化
【實際案例】產業特性與資本結構──比較不動產業、鐵路運輸業與遊戲產業
【後續發展】零負債經營未必是好事

6  股利配發和股票回購,你喜歡哪一種?
〔楔子〕為何企業買回自家股票也算是對股東的回報?
巴菲特選擇「股票回購」的理由
股利配發是公司把盈餘回報給股東
影響配息水準的「成長性」與「財務狀況」
即使業績惡化、帳面虧損也要配發股利的理由
「配息的多寡=經營者的信心」這樣的解讀對股價的影響
宣佈/實施庫藏股為何會造成股價上漲?
股利配發、股票回購,應該選哪一種?
【實際案例】三菱商事,虧損情況下的股利政策
【後續發展】看出X公司出於回報股東所做的考量

7  收購價格的估算
〔楔子〕收購價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衡量企業價值的三大方法
採用市場法,慎選「比價標的」是關鍵
DCF法要分別就「營業資產」與「非營業資產」進行評估
利用DCF法進行估價時的注意事項:「自由現金流的預測」
利用DCF法找出提升企業價值、股東價值的策略
【實際演練】利用DCF法計算企業價值與股東價值
【後續發展】估算收購價格的三大重點

8  對企業進行盡職調查
〔楔子〕看不太懂監察法人所提出的調查報告
Due Diligence的原意為「最大的努力」
併購案的盡職調查有五大重點
會計面的盡職調查
【實際案例】對製造產業公司進行盡職調查發現的問題
【後續發展】呆帳準備金、退職金的提撥……,果然魔鬼藏在細節裡。

第3章 活用數據,
做好績效管理、擬定經營策略
【管理會計】

1 變動費用、固定費用與損益平衡點
〔楔子〕為何要把撙節成本的矛頭對準固定費用呢?
變動費用、固定費用,傻傻分不清楚?
短期決策以利潤為優先考量
營業收入扣除變動費用等於邊際利潤
成本結構必須視產業環境進行調整,是為成本管理
利用「淨利剛好為零」的損益平衡點來進行分析
【實際案例】變動費用低、固定費用高的企業所面臨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實際案例】計算A公司的損益兩平營業額
【後續發展】重點在固定費用的抑減

2  業務外包、資源共享,哪個比較好?
〔楔子〕間接部門效率化,該怎麼做才適當?
把業務發包出去的Out Sourcing
業務外包的注意事項:「與競爭優勢的關聯性」、「信任&管理」
將分散在各個單位的業務集中處理的共用服務
共用服務的注意事項:「標準化要徹底」
優先考慮業務外包
【實際案例】業務外包與服務共享的好處
【後續發展】原本負責間接業務的員工要怎麼辦?

3  ABC成本法是合理分擔間接費用的方法
〔楔子〕不清楚間接費用的具體內容與統計方法
ABC成本法的定義與目的
活用ABC成本法有效與不怎麼有效的企業
好處多多的ABC成本法,計算起來挺麻煩的
從顧客觀點進行成本調整的ABM法
ABC、ABM所透露的訊息,以及「顧客的需求」
【實際演練】分別用傳統方法與ABC法來計算成本
【實際案例】比較產品X與Y的成本並研擬因應之策
【後續發展】產品的獲利評分會因間接費用的分攤方式不同而有所改變!

4  預算的編制該由上往下?還是由下往上?
〔楔子〕編列預算太難了,別人都是怎麼做的?
預算的意義、功能、種類、訂定方法
與最佳業績表現相連接的預算數字?
超越預算模式──解決傳統預算管理的弊端
【實際案例】迪斯科──變動劇烈產業的績效管理
【後續發展】預算產生的方式有重新檢視的必要

5  ROE、ROIC……,要選誰作財務目標?
〔楔子〕財務目標要用哪個指標比較合適?目標值又該怎麼訂呢?
財務指標的選定與貫徹
關於ROIC
【實際案例】瑞可利、花王的財務目標
【實際案例】貝親的財務目標以及PVA樹
【後續發展】提醒大家重視資金成本的ROIC好像挺不錯的

6  關鍵績效指標KPI是怎麼訂出來的?
〔楔子〕
如何選擇適當的KPI?
KPI的定義
BSC的定義以及它與KPI的關係
EVA的定義以及它與KPI的關係
【實際案例】歐姆龍的KPI
【後續發展】凝聚員工共識,朝整體目標邁進,
應從設定各部門的KPI做起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46098
  • 叢書系列:富能量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數字的事,交給會計或財務人員去處理就行了。」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的確,財務報表的製作或詳細分析,甚至應用數字做出精密的業績評分或決策,確實得仰仗公司內部的會計或財務專家。

  但是,完全放手,交給別人來做,真的沒問題嗎?

  在我看來,負責企劃、業務、研究開發或製造的人員,即便會計、財務並非自己的專業,也應「大致」理解與經營有關的數字,並習得活用這些數字的方法才是。

  因為身處商業現場的我們,從含有數字的各個角度切入,做出綜觀全局的判斷,已經是非常重要的事。

  事實上,最近件數不斷增加的併購案,為求公司成長對新事業的投資、對既存事業的檢討,或是掌握競爭、合作對象的狀況等,這每一樣都須以策略、市場、人力資源管理為基礎,進行定性化的檢討,並同時以會計、財務為基礎,進行定量化的檢討。

  只是,通常這種時候,往往是把各部門的人召集來,大家分別就自己的專業進行討論,結果收集到的意見深度夠了、廣度卻不夠,然後再根據這狹隘的意見做出判斷或決策。這樣做難免顧此失彼,稱不上是最佳的經營方式。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除了專精自己的本業之外,對其他領域的事也應有所涉獵才是,這樣才能與其他領域的專家聯手,大家本著一定的基礎、共識,進行討論,做出最好、最有利於公司的決策。

  再者,對組織而言,這樣一來也可不斷產生強幹、能幹的領導者,是最理想不過的事。

  特別是對公司數字不專精的商業領袖,理解與經營有關的數字,至關重要。其實,只要這樣的領導者能理解、活用數字,就能利用這些從側面收集到的數字,對公司的業務做出客觀、全面性的檢討或判斷。

  所謂商業領袖結合數字與現況,做出有利於公司的決策,指的是:

  數字會說話,
  它會告訴我們實際的狀況,
  而預測的數字也是有靈魂的,不光只是數字那麼簡單。

  但我想,肯定有不少人看到會計、金融的專門術語,看到一整排「落落長」的數字,就覺得困難棘手吧?所以囉,本書是特地寫給那些對數字不在行的商業人士或經理人看的。為了讓他們能夠盡快掌握、了解與經營有關的數字,本書特地做了幾個安排。

  首先,針對並非數字達人的商業人士或經理人,本書特地從一大堆跟經營有關的數字中,挑選並整理出最基本的重點。跟經營有關的數字大致可分成會計和金融兩種,而會計又可分成跟財務報表有關的財務會計,以及跟公司經營管理有關的管理會計。因此,本書就從這三大領域著手,把所有重點全整理在一本書中。換句話說,只要熟讀這一本書,就可以學到所有與會計、金融有關的知識,成為能同時掌握現況與數字的商業領袖。

  第二點是本書特地在內容的易讀、易懂上下足了功夫。全書共分成財務會計8個主題、金融8個主題、管理會計6個主題,總計22個主題。每一個主題都以一個故事(楔子)作為開端。為了讓讀者身臨其境,迅速掌握重點,各主題的故事都是精心編排的,包括後續的發展也都會交代清楚。不僅如此,每個主題的文章內容,若有特別重要之處,還會在下面畫上直線或虛線,提醒讀者注意。

  另外,在每個主題的最後也會條列出重點,方便讀者複習或檢核。換句話說,即便不是數字達人的人,也能快速找到想要閱讀、複習的重點。

  第三點是為求內容淺顯易懂,使人更快融入情境中,本書所舉的例子大部分都是具體的案例。除了內文裡面大量列舉各行各業的事例,配合每個主題,也至少會列出上一至兩個真實公司的例子。透過具體事例,相信能養成讀者將商業現場與營運數字結合在一起的實踐力。

  對於並非數字專家的商業領袖,或是將來有可能成為公司領導者的人,實有必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觀念。請務必將本書看完,讀到最後,讓自己成為對數字也很在行的經營者。

  最後我想感謝東洋經濟新報社的黑坂浩一先生。這本書能夠問世,多虧有他的幫忙。從書籍的構想到實際執筆終了,總共經歷約兩年的時間,這期間他一直耐心等待,無條件支持著我,更給我許多寶貴、有用的意見。這本書之所以能順利出版,全拜黑坂先生所賜。在此,謹獻上我誠摯的謝意。

  本書去蕪存菁、化繁為簡,把所有必學的會計、金融知識全收錄在一本書中,若因讀了這本書而讓這世上多誕生一位「非數字達人,卻看得懂數字」的生意高手兼商業領袖的話,實屬萬幸!

西山  茂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