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五娘 有聲行動教材(一)

陳三五娘 有聲行動教材(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珀姬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南管音樂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有悠久古老的麯唱傳統,南管音樂文化圈中,有自形體係的樂語使用,隨著老樂人的凋零,許多樂語亦逐漸消失中。
 
  且現今南管套麯與散麯中歌詠陳三五娘的故事佔極多的數量,其歌詞與《荔鏡記》麯牌歌詞相同者很多 。這一現象說明瞭南管直接摘取戲文的唱腔以豐富 本身的內容。另一方麵,則仍繼續吸收各地方的聲腔,使得《陳三五娘》的內涵極為深厚。
 
  而本書作者藉著替林吳青霞老師寫《硃弁》的契機,並首次嘗試以戲麯故事作為中心來教學。並有感於諸多學子不熟悉早期閩南民間慣用語,導緻教學時需要費時來解說,纔能正式進入音樂的學習。因此結閤前述經驗,齣版本書,希望惠於廣大學子,一同體會南管樂麯的底蘊與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珀姬
 
  林珀姬(1951-),民族音樂學者,南投縣草屯鎮人。1966年,就讀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組,1976年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係,並於1982年考上同校音樂研究所,同時與南管藝師吳昆仁學習南管,開啟她的南管人生。1991進入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係擔任教職,至2014年退休。長期投入臺灣南管音樂、臺灣民歌、陣頭音樂、中國音樂文獻與傳統記譜法、戲麯唱腔等諸多領域之研究演齣暨教學工作,有《梅蘭芳平劇唱腔研究》、《上海工部局樂隊初探》等著作。並擔任臺北華聲南樂社、詠吟樂坊等教師。傳承南管藝術,實務與研究兼具,對於臺灣南管音樂和傳統音樂的研究、教育與傳承,貢獻心力。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單元|南管簡介
第二單元|南管麯詩常用方言熟語釋義
第三單元|陳三五娘故事與麯目運用
第四單元|南管麯唱《陳三五娘》麯目
有聲教材麯目(一)
年久月深【長潮陽春】倍思管
三哥暫寬【長潮陽春】倍思管
因送哥嫂【短相思】五空管
值年六月【序滾】五空管
有緣韆裏【長潮陽春】倍思管
書今寫瞭【短滾】四空管
憶著情人【短相思】五空管
紗窗外【長滾】四空管
三更鼓【長滾】四空管
精神頓【潮陽春・三腳潮】倍思管
三更人【中滾】四空管
聽門樓【中滾˙十三腔】四空管
恍惚殘春天【潮陽春・五開花】倍思管
阿娘差遣【長潮陽春】倍思管
聽見杜鵑【長潮陽春】倍思管
月色穿窗【七撩倍思】倍思管
告老爺【將水】五空管
勸媽親【將水】五空管
聽見門樓【麻(毛)婆子】五空管
菱花鏡颱【金錢花】五空管
娘子請按定【玉交枝】五六四ㄨ管
心內歡喜【中滾】四空管
西風一起【長滾】四空管
誰人親像【長潮陽春】倍思管
想起當初【相思引˙九連環】五空管
心頭煩惱【七撩湯瓶兒】倍思管
結語
附錄一|華聲南樂團簡介
附錄二|錄音人員
附錄三|麯譜(右翻)

圖書序言

 
  早期臺灣民間對傳統戲麯故事,大都耳熟能詳,看戲聽戲都能隨口哼唱,是現在南管戲已非主流戲麯,大傢對傳統戲麯故事也不熟悉,但南管音樂中又有許多傳統戲麯故事,甚至麯詩中常有早期閩南民間慣用語,是南管音樂學習活動中的障礙,因為學習者常不能理解麯詩內容,教學時,每個麯目都需要費時解說戲麯故事,然後纔能再進入音樂的學習;也經常有年輕學子問到:「是否可以請老師提供相關的戲麯資料選讀」等等。

  個人於2006年幫林吳素霞老師寫瞭《硃弁》戲文的導讀,也讓華聲社學習瞭《硃弁》故事麯目,並錄製瞭3張CD齣版,這是個人在南管音樂教學時,首次以戲麯故事為中心教學,並在成果發錶結束後,錄音製作CD的開端。2020年華聲團員又提齣《陳三五娘》麯目作為年度學習目標,而《陳三五娘》故事,最早以《荔鏡記》之名,從16世紀流傳至今,仍是南管戲(七子戲)或泉州梨園戲之重要劇目,保存在臺灣手抄本中的麯目甚多,大約有三四百首之多(據泉州鄭國權先生言,他在泉州隻找到兩百多首)。除瞭戲麯的演唱,南管界也有諸多名麯傳唱,因此促成此次《陳三五娘》麯目的教學習唱與有聲齣版之構想。
    
  目前手機的多功能化,使越來越多人不再使用光碟機聽CD,於是有瞭新的想法,希望南管音樂教材也可與時俱進,把所有的有聲資料直接上傳雲端,每個人隻要一本教材在手,直接掃瞄QR CODE就可以有音樂檔聽,搭配欣賞與學習,如此是否能吸引更多人來學習南管呢 ? 希望是 ! 
 
  關於本次錄音麯目,除瞭華聲社吳昆仁與江月雲老師所傳習的麯目外,餘則是我從蒐集之手抄本中,選取麯目,經過反覆唱唸、校訂與材開始範唱教學。而疫情嚴峻之下,無法正常的閤樂上課,為瞭讓所有團員宅在傢的時間,都能有麯子可以練習,華聲團員除瞭每週兩次視訊教學,也透過團員個別的學習錄音來迴傳遞,讓我檢視成果,並一一修正迴傳練習,教學工作也因此比正常上課需要更多時間付齣,原計畫第一年隻錄製15見麯目,也因疫情,團員在在傢練唱時間多,大傢錄音時都相當用心,麯唱就多瞭些成果,共錄製瞭26見麯,以南管音樂是個閤樂的樂種言,個人雖覺得閤樂的默契稍差,但每個人唱麯是相當不錯的。
 
  本齣版品為臺北市文化局110年度補助無形化資產維護計畫的成果。 感謝臺北市文化局贊助,也感謝臺北藝術大學提供瞭教學中心影音網平颱讓我上傳錄音檔使用,當然這個教材也無條件提供北藝大學生使用,並希望能對所有愛好南管古樂的人有所幫助。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