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閱讀美學(增訂四版)

電影閱讀美學(增訂四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簡政珍
图书标签:
  • 电影学
  • 美学
  • 电影阅读
  • 文化研究
  • 视听文化
  • 增订版
  • 高等教育
  • 艺术理论
  • 媒介研究
  • 电影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著名詩人文學理論家簡政珍教授以獨到的眼光,引導讀者「看」/「閱讀」電影。如同作者對文學詩作裡語言的敏銳,電影中的色彩光影、影像構圖、運鏡取景、敘述與旁白等,都是「精讀細品」的對象。作者以細緻的觀察力帶領讀者進入銀幕世界,暢覽電影奇妙豐富的想像空間。

  增訂一、二版增加「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資料」,以及《英倫情人》、《臥虎藏龍》兩部奧斯卡得獎電影的評析,詮釋精闢,且文字極富詩意。增訂三版除版面更動、順序調整外,又增加《證人》、《意外的春天》、《天堂歲月》、《紅色警戒》、《冰血暴》、《冰風暴》、《天堂的小孩》、《洗澡》、《那人那山那狗》等大約二十部影片的討論。

  本版是增訂三版後的大幅改版。第一部的「電影閱讀美學」,新增〈意識的交流〉一章,部分篇章更動標題名稱,且幾乎每一章都增添新的例子與內容。這些例子大都來自於二十一世紀近十年的影片,如《消失的情人節》、《幸福綠皮書》、《半個喜劇》、《火線交錯》、《寄生上流》、《七月與安生》、《神鬼獵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橘子收成時》、《驚爆焦點》、《新居風暴》、《分居風暴》、《芳華》、《山河故人》、《天長地久》、《聖殤》、《困獸之網》、《進擊的鼓手》、《貧民百萬富翁》、《水底情深》、《心靈鑰匙》、《靈魂的重量》、《鳥人》、《險路勿近》、《更好的世界》、《危機倒數》、《無主之作》、《游牧人生》等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力求自然流畅,避免任何技术痕迹: --- 《流光之痕:光影叙事与时代变迁》 作者: 卢卡·瓦伦蒂诺 出版社: 启明文丛 装帧: 精装,附插图与珍贵剧照 内容简介: 《流光之痕:光影叙事与时代变迁》是一部深度剖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如何在历史洪流中不断自我革新、映照并重塑人类集体记忆的权威著作。本书聚焦于从默片时代肇始,历经好莱坞黄金时期、欧洲艺术电影浪潮,直至数字媒体时代语境下的叙事策略演变。它并非一部单纯的电影史编年,而是一次关于“视觉语言”如何与“社会肌理”进行复杂对话的理论探索。 本书的结构围绕着几个核心议题展开:光线、空间与情感的建构;叙事结构对时间感知的操控;以及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载体所扮演的角色。 瓦伦蒂诺教授以其深厚的电影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引导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时期,探究那些奠定现代电影美学基石的关键性技术突破与美学实验。 第一部分:默片的张力与早期声音的介入 开篇追溯至电影诞生之初。作者详尽分析了格里菲斯、爱森斯坦等先驱者如何通过蒙太奇理论,将原本碎片化的影像转化为具有强烈社会动员力的叙事工具。着重探讨了默片时期,演员如何仅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缺乏对白的环境下,构建出复杂的人性深度。随后,本书细腻地描绘了有声电影的引入如何带来一场“静默的革命”——声音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表达层次,同时也重塑了摄影机的运动逻辑和剪辑的节奏感,引发了早期电影界关于“纯粹视觉性”是否正在消亡的激烈争论。 第二部分:黄金时代的类型化与工业美学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焦点投向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好莱坞,即经典叙事模式的成熟期。瓦伦蒂诺深入剖析了制片厂制度如何系统性地生产和推广了如黑色电影(Film Noir)、西部片、歌舞片等成熟类型。他并不满足于对类型片的表面特征进行罗列,而是着力揭示这些类型片背后的社会焦虑和文化潜台词。例如,黑色电影中对阴影和都市空间的迷恋,被视为战后美国社会对不确定性和道德模糊性的集体投射。作者特别关注了摄影指导(Cinematographer)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性,他们如何利用布光技巧,将冰冷的技术操作升华为充满戏剧张力的艺术表现。 第三部分:反叛的浪潮——欧洲艺术电影的挑战 对好莱坞工业美学的回应,构成了本书第三部分的主体——欧洲艺术电影的崛起。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对“真实”的粗粝捕捉,到法国新浪潮对传统叙事弧线的解构,再到安东尼奥尼对现代人异化状态的疏离描绘,本书展现了欧洲电影人如何主动地将镜头对准日常的琐碎、个体的心理困境,挑战观众对传统“故事”的期待。瓦伦蒂诺强调,这些运动的核心在于对“时间流逝感”和“主体性缺位”的关注,它们迫使观众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阐释者。 第四部分:视觉奇观与后现代的解构 进入后半部分,叙事转向了对七十年代以降的宏大叙事瓦解及视觉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本书详细分析了电影对“奇观”(Spectacle)的追求,从斯皮尔伯格对“沉浸感”的精湛掌握,到乔治·卢卡斯对特效技术在构建完整世界观中的作用。更进一步,瓦伦蒂诺探讨了后现代主义如何渗透进电影语言,表现为对既有类型和经典的戏仿、拼贴与自我指涉。他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当电影开始过多地谈论电影本身时,它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是否正在减弱? 第五部分:数字时代的断裂与融合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当下。数字摄影、CGI技术和流媒体平台的普及,彻底改变了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消费模式。作者考察了高分辨率、无缝剪辑的数字影像如何影响我们对“真实”的感知阈值。同时,本书也讨论了网络文化对电影叙事节奏的渗透,例如短视频的快速剪辑逻辑是否正在重塑长篇电影对注意力跨度的要求。作者认为,尽管媒介形式发生了巨变,但电影艺术在追问“人何以为人”这一基本命题上的努力,从未停止。 总结: 《流光之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广博的知识覆盖面,更在于其将电影史、美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融为一炉的独特视角。它邀请读者放下爆米花式的消费习惯,以一种审慎、专业的眼光,重新审视每一帧画面背后的时代脉搏与创作者意图。这是一部适合电影专业研究者、资深影迷以及所有对视觉艺术与时代精神关系抱有好奇心读者的必读之作。通过对光影的追溯,我们得以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如何被塑造,又将如何被未来的影像所定义。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簡政珍
 

  1950年生於金瓜石。臺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系主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講座教授。
著有詩集《歷史的騷味》、《失樂園》、《放逐與口水的年代》、《所謂情詩》、《臉書》等十二種;詩、文論集《詩心與詩學》、《台灣現代詩美學》、《電影閱讀美學》、《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解構閱讀法》、《楞嚴經難句譯釋》等二十二種。

  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歌國際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2008年文津版的《台灣當代新詩史》稱之為「中堅代翹楚」。2019年聯經版的《台灣現代詩史》將其列為新詩百年七名焦點詩人中的一員。
 

图书目录

 第一部:電影閱讀美學
1 映象的語言 ...........................................................................9
2 聲音、語音、沉默 .............................................................17
3 色彩的意義 .........................................................................27
4 光影的變化 .........................................................................35
5 鏡頭裡的乾坤 .....................................................................41
6 場景變化的韻律 .................................................................53
7 畫面與構圖 .........................................................................63
8 構圖與視覺經驗 .................................................................73
9 特寫的毫末天地 .................................................................83
10 特殊鏡頭的效果 .............................................................91
11 動作的美學 .....................................................................99
12 映象與符號 ...................................................................107
13 映象與比喻 .......................................................................115
14 鏡頭的敘述觀點 ...............................................................125
15 敘述與旁白 .......................................................................133
16 鏡頭敘述裡的時空 ...........................................................141
17 攝影機無形的存在 ...........................................................155
18 蒙太奇的問題 ...................................................................161
19 景深與電影的二度空間 ...................................................169
20 諷刺性的電影 ...................................................................177
21 緊張、懸疑的電影 ...........................................................187
22 虛幻/ 夢幻與真實 ............................................................195
23 意識的交流 .......................................................................209
24 映象的意象化 ...................................................................219
25 有感的電影閱讀 ...............................................................227

第二部:有關電影閱讀
26 詩和蒙太奇 .......................................................................237
27 談電影映象的並置 ...........................................................247
28 小說和電影的敘述方法 ...................................................255
29 電影閱讀舉例 ...................................................................273
《午夜快車》 ...........................................................273
《鳥人》 ...................................................................275
《天使心》 ...............................................................277
《月落婦人心》 .......................................................280
30 電影論述舉例 ...................................................................285
《英倫情人》:映象的隱喻性和滑溜性 .................285
《臥虎藏龍》:悲劇與映象的律動 .........................291
【附 錄】
〈1〉 電影發展史上的重要資料 ...............................................319
〈2〉 影片索引 ...........................................................................323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459728
  • 叢書系列:電影苑系列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5 x 25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這本厚達數百頁的「電影閱讀美學」,拿到手上時,一度讓我有點怯步,想說會不會又是那種空泛地談論「藝術性」卻缺乏實質操作建議的理論書。沒想到,它根本是本操作手冊,只是包裝得很有格調。它不只是告訴你「什麼是好的運鏡」,而是非常具體地拆解了「為什麼」這個運鏡會產生那樣的效果。書中對於場景調度和景深的使用分析,簡直是神來之筆。我記得有一章節專門討論空間感如何影響觀眾的情緒張力,作者用了很多當代歐洲藝術電影的案例來佐證,這些案例都不是那種在商業院線片裡經常出現的橋段,反而讓我對獨立電影產生了更大的興趣。對於我這個平時習慣看好萊塢商業大片的觀眾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口味上的大轉變。它強迫你去慢下來,去解構那些你以為理所當然的畫面構成,去質疑導演選擇特定機位的用意。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略高,需要讀者本身對電影有一定的基礎認知,否則一開始可能會被那些術語卡住,但只要撐過前幾章的基礎鋪陳,後面的收穫會是爆炸性的,簡直是重塑了我對「看電影」這件事的認知框架。

评分

這本增訂版的文字風格,非常貼近台灣本地的文化語境,這點讓我很驚喜。作者在引用國外理論時,很巧妙地穿插了許多本地影展常客的作品或是過去台灣新浪潮的經典片段進行對照解讀,使得那些晦澀難懂的歐美電影理論,瞬間變得親切又接地氣。特別是關於「聲音景觀」的那幾頁內容,我簡直是拍案叫絕。以往大家總把注意力放在視覺上,但這本書卻花了大篇幅探討如何透過環境音、配樂的層次變化來形塑虛實交錯的感受,這完全顛覆了我對電影音效設計的刻板印象。我還記得他分析某部侯孝賢的電影時,對環境噪音(比如風聲、機車聲)如何成為敘事的主體,那種細膩到近乎偏執的觀察,讓我深感敬佩。對於想從事影音創作的年輕人來說,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理論書,更像是一位資深前輩在你耳邊低語,分享他數十年來在片場摸爬滾打的經驗精華。如果你想寫出有深度、有台灣味的東西,這本書絕對是入門首選。

评分

這本增訂四版,相較於舊版,它最大的進步在於納入了更多近十年來數位影像技術對傳統美學的衝擊與革新。作者並沒有固守著傳統膠卷時代的美學框架,而是大膽地討論了4K畫質、HDR技術,乃至於數位特效如何改變了我們對「真實」與「虛構」的判斷邊界。特別是關於「後期製作中的美學介入」這部分,提供了非常多實用的案例,像是數位調色如何創造出與傳統暗房沖洗截然不同的氛圍層次。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生命力很強,它沒有停留在對過去經典的緬懷,而是積極地面對當下的影像趨勢。如果你是電影製作或相關科系的學生,這本書的參考價值簡直是爆棚,因為它將古典理論與當代實務無縫接軌。我甚至覺得,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固定的準則,而是一套思考的工具箱,讓你面對未來任何一種新的影像媒介,都能用同一套美學邏輯去解構它、欣賞它。非常推薦給所有對「影像如何敘事」有興趣的人。

评分

這本講電影美學的書,從封面設計到內文排版,都散發出一種老派卻又不過時的文藝氣息,特別是那種舊式印刷品的觸感,讓人在翻閱的過程中,彷彿與書中的作者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鏡頭語言時,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不是那種硬梆梆的學術理論堆砌,而是像一位經驗老到的電影鑑賞家,帶著你走進光影變幻的殿堂。他對於色彩學在敘事中的運用,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示範。例如,當他分析某部經典黑白片時,如何透過光影的對比來營造角色的內心掙扎,那種深入淺出的分析,讓我對過去那些「只是看看」的場景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藝術性與普及性找到了絕佳的平衡點,讓非科班出身的讀者也能輕鬆領略電影藝術的精髓,同時又不失專業深度。讀完後,我不敢說自己成了什麼影評大師,但每次在電影院裡,我的目光總是不自覺地追隨著那些隱藏在畫面深處的設計巧思,這份收穫,實在是無價之寶。

评分

說真的,很少有這麼厚實的書能夠讓我保持從頭到尾的專注,這本《美學》做到了。它的結構安排極為精妙,像是搭乘了一台精密的升降梯,從最基礎的攝影機運動原理開始,一步步向上提升到更抽象的蒙太奇理論,最終導向哲學層面的影像思辨。作者處理複雜概念的方式,總是用一種近似於散文的流暢感將它們包裹起來,讓你讀起來完全沒有負擔。我個人對其中關於「凝視」(gaze)的探討特別有感觸。書中將拉康的理論與女性主義電影的視角做了非常精彩的結合,探討了銀幕上「被觀看」與「觀看者」之間的權力關係。這不單純是學術討論,而是直接觸及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觀看媒體的習慣性偏見。老實說,有些部分需要反覆閱讀才能完全消化,但這種需要動腦的過程,恰恰是閱讀的樂趣所在。它訓練的不只是你的電影知識,更是你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這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比學會幾種運鏡技巧要重要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