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飲食×腸道菌×健康三角關係大解析+75道健腸食譜──教你吃出體內「腸」勝軍,由內而外打造健康全身心

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飲食×腸道菌×健康三角關係大解析+75道健腸食譜──教你吃出體內「腸」勝軍,由內而外打造健康全身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映蓉
图书标签:
  • 肠道菌群
  • 肠道健康
  • 营养学
  • 饮食
  • 食谱
  • 健康
  • 肠道饮食
  • 益生菌
  • 身心健康
  • 肠道微生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灣第一本全面解析「飲食、腸道菌、健康」三角關係的日「腸」養護指南──

現代人必修的健康「腸」識──吃對了,腸道菌為你打造全新「腸」態的健康人生!

失眠、皮膚炎、過敏、青春痘、憂鬱、記憶力下降、容易分心、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
原來這些大大小小、從生理到心理的病症,都和腸道菌息息相關,
而腸道要健康,不是補充益生菌就好──你的日常飲食更重要!

一個人到一家人,跟著營養專家這樣吃,讓你「腸」保健康、「腸」命百歲!

黃青真|台大生化科技學系名譽教授、財團法人台灣營養基金會創辦人及董事長
黃瑽寧|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蔡英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謝明哲|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YouTuber Albee三寶媽咪
──推薦


近年來,隨著腸道菌研究的發展與推進,科學家們發現失眠、皮膚炎、過敏、青春痘、憂鬱、記憶力下降、容易分心、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大大小小、從生理到心理的病症,都與人體的腸道菌組成息息相關──原來這些居住在腸道中的微生物,操控人體健康的能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研究也發現,腸道中好菌和壞菌之間的抗衡,和我們的日常飲食有著不可切割的關係。我們吃的每一口食物,都會影響這些數以「兆」計的腸道菌,進而決定我們的健康。也就是說,我們只要選對食物,就能讓這些腸道好菌為我們打造全身心的健康。

那究竟我們該怎麼吃,才能吃出腸道好菌,打造健康不生病的好體質?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同時全面解析食物、腸道菌與身心健康三角關係的實用指南,三位學識經驗豐富的營養專家爬梳國際間最新研究成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你揭開腸道菌的神祕面紗:從「腸道快樂指數」檢測到腸道菌的基本知識,再從生命不同階段常見的25種病症與健康議題,詳述飲食如何影響腸道菌,而腸道菌又如何影響人體健康。此外,作者們更進一步提供實用的日常飲食建議,並精心設計75道簡單、快速又美味的護腸食譜──從中式到西式,從主食、湯品、輕食、飲料、甜點到寶寶副食品,教你輕鬆地為自己和全家人打造「腸」命百歲的優質生活! 

【各界推薦】

益生菌雖然是維護腸菌健康的利器,但沒有輔以正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效果將大打折扣。本書由三位知名營養專家執筆,教導如何正確飲食,打造健康腸菌。除了非常實用的飲食建議外,還介紹許多與腸菌相關的研究新知,例如「你的腸道快樂嗎?」就是介紹目前最熱門的腸-腦軸,其實何止腸-腦軸了,腸-肝軸、腸-肺軸、腸-心軸、腸-肌肉軸等等,腸菌和全身所有器官的健康都密切相關。本書值得我們仔細閱讀,而且積極融入日常飲食生活。
──蔡英傑|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本書以輕鬆有趣又不失科學邏輯的態度,帶領讀者一窺腸道菌的奧妙,看腸道裡的微生物如何影響我們全身心的健康。三位優秀作者們貢獻所長、致力推廣趣味與專業兼具的營養知識,非常樂見他們再度推出新作,讓過去曾為師長的我與有榮焉。
──謝明哲|台北醫學大學名譽教授    
解锁身体的内在平衡:深入探索植物基生活方式的全面指南 书名:《绿意新生:从餐盘到心灵的植物力量全景解读》 作者:[在此处填写虚构作者姓名,例如:林宛萱] 内容简介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与自然最直接的连接——我们的食物。本书《绿意新生:从餐盘到心灵的植物力量全景解读》并非一本简单的食谱集,而是一部深度剖析植物基生活方式(Plant-Based Lifestyle)如何重塑个人健康、提升精神状态并实现可持续生活哲学的综合性著作。作者以严谨的营养学视角结合前沿的生态学洞察,构建了一个从个体到环境的完整健康框架,旨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由内而外的彻底“绿色革命”。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最大化摄入未经深度加工的天然植物性食物,我们不仅能够优化身体的生理机能,更能培养出与自然节奏同步的心灵状态。这不仅仅是关于“吃什么”,更是关于“如何生活”。 第一部分:重塑基础——植物基营养学的科学基石 本部分致力于破除对植物性饮食的常见误解,用详实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勾勒出植物基营养的完整图景。 一、超越蛋白质迷思:全营养素的植物来源解析 我们首先要解决最普遍的疑问:植物如何提供构建身体所需的一切?作者细致地分析了所有必需氨基酸在植物界的分布,强调了“食物组合”的艺术,而非“营养素的孤立摄取”。深入探讨了维生素B12的独特地位,提供了可靠的植物基补给策略,确保营养的全面性。 二、膳食纤维的隐形力量:结构、种类与代谢调控 膳食纤维,这种在动物性食物中完全不存在的物质,是植物基饮食的灵魂。本书将纤维细分为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并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如菊粉、β-葡聚糖)对血糖稳定、胆固醇调节和饱腹感机制的影响。我们将探讨“抗性淀粉”如何充当天然益生元,并提供日常生活中最大化摄入抗性淀粉的实用技巧。 三、植物基的“超级明星”:活性植物化合物的深度挖掘 本书将重点聚焦于植物特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酚、类胡萝卜素、生物类黄酮等。这些物质在调节氧化应激、抵抗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机制被清晰地阐释。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列举食物,而是深入剖析了如姜黄素、白藜芦醇等在不同烹饪和储存条件下活性变化的研究,指导读者如何最大化其生物利用率。 四、矿物质的平衡艺术:铁、钙与锌的吸收优化 植物性饮食中,一些矿物质的吸收效率可能会受到植酸等天然“抗营养因子”的影响。本章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包括浸泡、发芽、发酵等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确保身体能够高效吸收铁、钙、锌等关键微量元素,告别传统素食的营养焦虑。 第二部分:生活实践——从餐桌到心灵的整合 超越基础营养,本部分将植物基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和精神层面,指导读者如何实现无缝过渡和长期坚持。 五、无缝过渡的策略:循序渐进的饮食转变模型 我们认识到,任何剧烈的饮食改变都可能带来挑战。本章提供了一套为期十二周的渐进式转换模型,从“增加植物摄入”开始,逐步引导读者体验“弹性植物基”到“全面植物基”的各个阶段。其中包含了社交场合应对、外出就餐指南以及如何与家人朋友进行有效沟通的实用脚本。 六、烹饪的哲学:风味、质地与满足感的重塑 植物基烹饪并非意味着平淡无味。本部分侧重于风味科学。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发酵(如:制作深度发酵的豆酱、酸菜)、烟熏、炙烤等技术,来模拟和超越传统饮食中的“鲜味”(Umami)和“口感层次”。提供关于香料组合、天然增味剂使用的详尽指南,让每一餐都成为感官的盛宴。 七、身心连接:植物力量对情绪与认知的影响 现代研究揭示了饮食与大脑健康之间复杂的关系。本章探讨了植物性饮食如何通过调节血清素前体物质的供应、减少系统性炎症,从而对情绪稳定、注意力和睡眠质量产生积极影响。我们将引入“正念饮食”(Mindful Eating)的实践,将进食行为从被动的生理需求提升为一种积极的自我关怀仪式。 八、可持续性与地球共生:超越个体健康的宏观视野 植物基生活方式的终极价值在于其对地球的友好性。本部分从更广阔的生态视角审视这一选择。内容涵盖了食物的碳足迹、水资源消耗的对比,并提供了关于如何选择本地、当季以及再生农业产品(Regenerative Agriculture)的指南,指导读者如何让自己的餐盘成为推动环境改善的有力工具。 第三部分:资源宝库——工具箱与未来展望 本书的最后部分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资源,帮助读者将理论付诸实践。 九、植物基厨房的必备工具与高效备餐法 一份高效的厨房需要合适的工具。本章评估了如高功率搅拌机、压力锅、食物脱水机等工具的投资价值,并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批量准备”(Batch Cooking)系统,教导读者如何利用周末时间为一周的健康饮食打下坚实基础,有效应对工作日的忙碌。 十、专业资源导览与长期维护 本书收录了权威的植物基营养学组织、科研文献数据库的入口,以及如何识别可靠信息的指南。最后,我们探讨了如何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如运动需求增加、特定年龄段)对植物基饮食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这种生活方式能够持久地为健康服务。 《绿意新生》不仅仅是一本指导书,它是一份邀请函——邀请您踏上一段探索身体内在潜力、重获生命活力并与地球和谐共处的旅程。阅读本书,您将获得重新设计自己健康蓝图所需的一切知识与勇气。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映蓉
從小愛吃垃圾食物,直到考上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才稍稍有些營養知識,甚至取得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研究所營養學博士,依然只是說一口好營養,飲食還是不健康,直到走出學術領域面對民眾時,才立志做一個專注營養教育及健康理念的實踐者。
現任台灣營養基金會董事、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台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理事,曾任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各大媒體的營養諮詢專家。著有《一個人到一家人的日常營養學》、《營養師的餐桌風景》、《五色蔬果健康全書》、《蔬果植化素啟動不生病的奇蹟》、《永不復胖的逆轉餐盤飲食法》、《吃對了,才有好情緒》、《瘦不了的錯誤》、《天然植物營養素,啟動健康正循環,打造人體最強防護力》等書。
◎粉絲專頁:吳映蓉博士營養天地


翁德志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博士,具有中華民國高考營養師證書、腎臟專科營養師證照,喜歡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營養資訊,更熱愛與生活相關的營養大小事,期望每個人「營養好,就得志」。曾任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實踐大學進修暨推廣教育部兼任講師,台灣營養學會雜誌第十八屆編輯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編輯,第十二屆亞洲營養大會(ACN 2015)Travel Award得主、臺北醫學大學一○五學年度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現為中國文化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專任副教授、台灣營養學會第十九屆北區會員代表。合著有《天然植物營養素,啟動健康正循環,打造人體最強防護力》一書。
◎粉絲專頁:Dr Jim的營養資訊粉絲團


李芷薇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學士、碩士,目前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法律專業組研究生。熱中於預防醫學,抱持「食物很簡單,營養學當然可以很秒懂!」理念,一心投入營養知識的推廣,用最簡單的語言與最清楚的圖解,讓學生族群、職場上班族到社區民眾都能秒懂營養學。現任亞東科技大學護理系講師、國立臺北大學營養師、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特約講師、企業健康講座合作講師、食品法規顧問。合著有《天然植物營養素,啟動健康正循環,打造人體最強防護力》一書。
◎個人網站:www.秒懂營養學.com


图书目录

各界推薦
作者序
前言

Part 1 健康從「腸」計議,認識腸道菌與健康的關係
1.1 你的腸道「快樂」嗎?
1.2 你的腸道如何跟大腦對談?竟然是透過微生物傳送訊息!
1.3 如何透過飲食強化腸道健康
1.4 吃對了才有好情緒

Part 2 現在就這麼做!一家人實踐「腸」命百歲的生活方式
2.1 吃對第一口食物,好菌讓孩子贏在健康起跑點
2.2 不只塵蟎、灰塵,異位性皮膚炎也和腸道菌有關係!
2.3 女性福音!穩定腸道菌能舒緩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問題!
2.4 養好腸道菌,遠離食物過敏
2.5 飲食不規律,小心「不定時」引爆健康危機
2.6 吃太鹹不只會高血壓,還會養出一肚子壞菌!
2.7 不只蛀牙!口腔壞菌還會攻擊你全身的健康!
2.8 補血大解密,腸道菌也能動員造血系統
2.9 不給糖,就搗蛋?「高糖飲食」傷腸道也傷腦筋!
2.10 上課常分心,原來是壞菌在搞鬼!
2.11 腸道壞菌竟然也是青春痘的幫凶
2.12 戰勝疲勞:喝咖啡選對時間,早餐午餐吃對食物
2.13 壓力爆表嗎?讓食物幫你釋放慢性壓力
2.14 喝酒放輕鬆?小心喝出腸胃壞菌更緊繃!
2.15 經前症候群好苦惱,腸道菌是關鍵
2.16 擺脫情緒性飲食、肥胖循環
2.17「腸」憂鬱,原來壞飲食也是凶手!
2.18 遠離腹愁者聯盟,腸道健康讓你通體舒暢
2.19 一魚兩吃,「腸」保母子安康
2.20 對抗初老,找回好記性
2.21 逆轉勝腸道菌可望改善更年期症狀
2.22 拒絕無聲殺手!從飲食打造好心腸,遠離心血管疾病
2.23 不再數羊的日子
2.24 肌少話談——預防肌少症從腸道談起
2.25 別讓骨質疏鬆摔壞了生活品質—腸道菌與骨頭健康的關係

Part 3 日以為「腸」的食譜
3.1 吃對第一口副食品的飲食建議
3.2 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飲食建議
3.3 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飲食建議
3.4 抗過敏的飲食建議
3.5 六大類均衡的飲食建議
3.6 打擊壞菌的減鹽飲食建議
3.7 保護牙齒健康的飲食建議
3.8 改善貧血的飲食建議
3.9 減糖的飲食建議
3.10 幫助學習的飲食建議
3.11 抗痘的飲食建議
3.12 抗疲勞的飲食建議
3.13 紓壓的飲食建議
3.14 護腸小酌的飲食建議
3.15 舒緩經前症候群的飲食建議
3.16 擺脫情緒性進食及肥胖循環的飲食建議
3.17 抗憂鬱的飲食建議
3.18 維持腸胃道健康的飲食建議
3.19 孕婦腸保安康的飲食建議
3.20 提升記憶力的飲食建議
3.21 改善更年期不適的飲食建議
3.22 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建議
3.23 舒眠的飲食建議
3.24 肌少症的飲食建議
3.25 預防骨質疏鬆的飲食建議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50782
  • 叢書系列:心靈養生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2 x 17 x 2.2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75道健腸食譜」這個部分,我的眼睛簡直亮了起來!這通常是這類知識型書籍最考驗誠意的地方。光有理論沒有實踐,那本書大概只能乖乖躺在書架上積灰塵。我常常在網路上找食譜,但很多食譜看起來很厲害,實際操作起來卻超級複雜,需要用到一堆我在一般超市買不到的特殊材料,或者步驟繁瑣到讓人光想做就累了。因此,我非常期待這75道食譜的「實用性」和「可近性」。我希望這些食譜不僅僅是把「高纖」或「發酵」元素放進去而已,而是真正結合了營養學專家的思維,達到「好吃」與「護腸」的完美平衡。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不同情境下的菜單建議,像是早上趕時間可以做的快手早餐、晚上想放鬆但又不能太負擔的晚餐,那就太棒了。食譜的多樣性,也是決定一本書是否能長期被使用的關鍵,畢竟天天吃一樣的東西,再健康也會膩口啊!

评分

最近天氣變換好大,身邊一堆朋友跑去皮膚科、腸胃科報到,搞得我都有點緊張了。特別是看到那個超級厚的書名,**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飲食×腸道菌×健康三角關係大解析+75道健腸食譜──教你吃出體內「腸」勝軍,由內而外打造健康全身心**,光是名字就感覺是本重量級的保健聖經,雖然我還沒翻開裡頭的內容細節,但光是「營養學專家」、「護腸飲食全指南」這些關鍵字,就讓人覺得這本書的權威性十足。我猜想,這類的書籍通常都會從非常基礎的科學概念開始講起,畢竟腸道健康是個深奧的學問,如果沒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讀者很難真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吃。我個人對這種結合了現代醫學新知跟日常飲食習慣的書籍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吃東西,如果能透過食物來調整體內環境,那真的是最直接、最無痛的養生方式了。不知道裡面會不會提到像是益生菌的菌株選擇、還是發酵食物的製作技巧,總之,光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科學實證」氣息,讓人很期待它能帶來什麼樣的實用知識,畢竟現在網路上資訊太多,真假難辨,一本由專家把關的書,份量就完全不一樣了。希望它能幫我搞懂那些複雜的學術名詞,轉化成我明天早餐就能實踐的菜單。

评分

老實說,現在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很多慢性疲勞或情緒波動,醫生都說可能跟腸道有關,但很少有人能提供一個具體的「行動方案」。這本書的標題強調了「身心健康」的連結,這點非常吸引我,因為我最近常常覺得精神不濟,有時候連帶心情也會受到影響。我預期這本書不僅會教我如何挑選食物來餵養好的腸道菌,可能還會探討到腸腦軸線的機制,解釋為什麼腸道健康了,人也會比較快樂、專注。這種從生理層面去優化心理狀態的思維,比單純靠冥想或意志力來調整情緒要來得更科學、更持久。我希望這本書能給予我一套完整的SOP,讓我能透過規律的飲食調整,真正體會到那種「由內而外」的煥然一新的感覺,而不是一陣子熱度過了就沒了。期待這本書能真正成為我未來十年健康管理的基石。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雖然我現在看不到實體,但光想像那個厚度,就覺得它絕對不是那種輕輕鬆鬆翻閱的小品,比較像是需要坐下來,泡杯茶,仔細研讀的工具書。我個人是個對「全面性解析」很有要求的讀者,當我看到標題裡的「三角關係大解析」這幾個字,立刻就浮現出一個畫面:也許它會用圖表、流程圖的方式,清晰地把飲食、腸道菌群、到最後影響到情緒、免疫力這些複雜的連結,一次攤開來解釋。這種系統性的梳理,對我這種喜歡把事情弄得條理分明的學習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常常覺得,很多健康問題都是環環相扣的,單純只看單一面向,就像在看一塊拼圖的邊緣,永遠抓不到全貌。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的是一種宏觀的視角,而不是零碎的偏方。如果它真的能做到把「飲食選擇」跟「身心狀態」建立起一個可操作、可追蹤的模式,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只是停留在「知識傳遞」,而是提升到「生活方法論」的層次了。畢竟,誰不想擁有一個「腸」勝軍,讓身體自己產生好的循環呢?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談腸道健康的書多到爆炸,很多都是主打快速見效、馬上排毒之類的口號,讀起來總覺得少了點說服力。但這本**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光是「營養學專家」這個標籤,就讓它在眾多書籍中顯得格外出眾。我的直覺反應是,這本書應該會非常強調「科學依據」和「長期穩定」的重要性,而不是追求那種曇花一現的快速改變。我猜想,內容可能會深入探討各種巨量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是如何影響腸道菌相的生態平衡,或許還會花篇幅說明一些常見的添加物或加工食品對腸道菌的潛在負面影響。對於我這種已經有點基礎知識,但總覺得還不夠深入的讀者來說,這種由專業人士帶領進入更深層次探討的過程,才是真正的享受。我希望能從中學到如何精準地調整我的三餐結構,而不是盲目地吞食昂貴的保健品。這種由內而外、打好地基的健康觀念,才是我真正想從書中學習到的核心價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