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每次翻閱《現代美術》季刊,總有一種與時代同步的踏實感,但這一期的設計排版,說實在話,有點讓資深讀者我有點抓不太住重點。我尤其在意的是它對「策展人」角色的探討。那時候,策展概念在台灣已經從單純的「布展」提升到更深層的「議題建構」層次了,我本來期待這期能有幾篇重量級策展人自述或深度訪談,談談他們如何在高壓的資源限制下,仍能成功地將抽象的哲學思考轉譯成具體的展場體驗。但這期似乎把更多的篇幅放在了「藝術教育改革」的專題上,雖然教育很重要,畢竟是藝術的根基,但對於我們這些迫切想知道「現在最前沿的藝術實踐長什麼樣子」的愛好者來說,這些內容就顯得有點學術化、不夠貼近創作現場。而且,刊物的字體選用和留白處理,感覺上還是停留在前幾年的風格,沒有跟上近年來設計圈追求的極簡、高對比趨勢,這讓我在閱讀一些長篇評論時,眼睛稍微有點吃力,是個小小的視覺體驗瑕疵。
评分哇,光是看到這本《現代美術》季刊的期號和日期(NO:204期,111年3月),就讓人不禁聯想到當時台灣藝壇的脈動。那一陣子,我記得藝術圈對某些新興媒材的討論度特別高,好像大家都在摸索數位轉型和傳統水墨之間那條微妙的界線。我手上這期雖然不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那一期,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當代藝術發展的讀者,它還是有它不可取代的價值。記得那時候有個特展,主角是幾位從海外學成歸國的藝術家,他們的創作風格帶有明顯的後殖民論述色彩,對台灣本土的身份認同提出了尖銳的反思。我印象中,這本刊物對其中幾位年輕藝術家的個展有深入的報導,尤其對他們如何運用裝置藝術來解構歷史敘事的手法,描述得相當細膩到位。不過,相對地,對於一些堅持傳統油畫媒材的畫家,報導的篇幅就顯得有些保守,風格介紹偏向於學院派的論述,少了點火花,這讓我有點小小的遺憾。整體來說,它像是一本忠實的年鑑,記錄了那個時間點台灣藝術圈的「顯學」,值得收藏作為研究當代思潮變遷的佐證資料。
评分這一期《現代美術》,給我的整體感覺是「穩健有餘,驚喜不足」。我關注藝術很久了,深知季刊的難處在於必須平衡學術深度與大眾可讀性。在藝術評論這塊,本期延續了他們一貫的嚴謹,幾篇關於某位已故雕塑大師回顧展的評論,論述非常扎實,引用了大量的西方藝術史文獻,對於作品的材料語彙分析得入木三分。對於想深入了解台灣雕塑發展脈絡的讀者而言,這幾篇是教科書級別的文本。然而,我翻到關於「新媒體藝術」的部分時,就覺得有點力不從心了。那時候,VR和互動藝術已經開始進入主流視野,許多藝術家都在嘗試模糊觀眾與作品的界線,但這期對這些新技術的探討,似乎還停留在「技術展示」的層面,缺乏對其背後倫理、感知學變化的深刻剖析。比如,某個使用AI生成圖像的展覽,應該要探討創作者主體性的消解問題,但文章只簡單介紹了作品的生成邏輯,這讓我覺得這本季刊在面對藝術的未來趨勢時,腳步稍微慢了一拍,有點像是在回顧過去,而非預告未來。
评分從發行日來看(111/03),當時台灣社會正經歷著後疫情時代的調適期,許多展覽從實體轉為線上,隨後又小心翼翼地回歸。我原以為這期雜誌會花很大篇幅探討「虛擬展演的典範轉移」或是「數位藝術品的收藏機制」,畢竟這是當時整個全球藝壇都在熱議的話題。然而,實際閱讀下來,發現這期對於這些結構性變革的著墨並不多,更像是將當時已完成的實體展覽進行事後報導。其中有一篇關於南部某個藝文特區的空間改造專題,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建築設計的巧思,這部分確實很吸引我,畢竟藝術是需要載體的。但隨後的討論,焦點多集中在空間美學,而非探討這種「類美術館化」的趨勢對在地藝術生態的影響,像是對在地藝術家的扶植計畫、或是與社區的連結性,這些社會學層面的探討就顯得比較薄弱了。這讓我感覺,這本刊物在記錄「藝術物件」的同時,卻不夠深入地挖掘「藝術社群」在特定歷史時期下的掙扎與創新,略顯可惜。
评分這一期《現代美術》的封面設計,坦白說,並沒有什麼記憶點,或許是當時編輯群在選擇封面作品時,求穩妥勝過了追求視覺衝擊力吧。但內頁的深度報導,卻讓我對某個獨立藝術團體的長期耕耘有了新的認識。這個團體,你知道的,他們一直堅持用極為原始、低技術的材料(像是泥土、稻草)來創作大型地景藝術,這在當時充斥著高科技裝置的環境中,顯得非常獨樹一幟。我記得這篇報導非常細膩地捕捉了藝術家們在野外創作時遇到的天氣、地質挑戰,甚至詳細記錄了他們如何與地方耆老溝通,取得創作許可的過程。這種對「勞動性」和「在地性」的尊重與書寫,是台灣本土藝術評論中難得的田野調查精神。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藝術創新,有時不在於工具的尖端,而在於對材料最本源的理解和與土地的對話。相較於其他幾篇討論國際大師或前衛理論的長文,這篇關於「泥土的哲學」的文章,反而成了我反覆翻閱、最能打動我內心的篇章,它提供了一種平衡的視角,提醒我們藝術的重量有時是紮根於最樸實的土壤之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