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產業概論(第三版)

運動產業概論(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蘇維杉
图书标签:
  • 运动产业
  • 体育产业
  • 体育经济
  • 运动管理
  • 产业概论
  • 第三版
  • 体育营销
  • 运动商业
  • 休闲经济
  • 体育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隨著經濟發展、全球化與商業化的時代來臨,運動形成一項產業。運動所帶來的商業服務與活動到處可見,無論是運動用品製造、運動健身俱樂部、職業運動、運動行銷服務、運動媒體、運動體驗與觀光等,都創造出龐大的經濟規模,因此本書嘗試從運動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和產業實務這兩個不同面向,來介紹運動產業的發展過程與現況,希望能為運動、健康、休閒、管理相關科系學生,以及有興趣投入運動產業的經營管理者,作一個完整輪廓的介紹。
运动产业概论(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审视当代运动产业的复杂结构、运作机制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趋势。作为第三版,我们不仅保留了前两版广受好评的核心理论框架,更吸纳了近些年来全球运动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力求内容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运动产业的基石与宏观图景 本部分着重奠定理解现代运动产业的基础。我们首先界定了“运动产业”的范畴,明确了其与传统体育、休闲娱乐、健康服务等领域的交叉与区别。 第一章:运动产业的界定与发展脉络 本章系统梳理了运动产业从早期分散的业余活动组织,逐步演变为高度专业化、全球化的现代经济部门的历史进程。重点探讨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数字化浪潮兴起后,运动产业结构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我们分析了驱动运动产业增长的核心宏观经济因素,如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市化进程、以及大众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关注。同时,本章详细剖析了运动产业的价值链,从基础的体育用品制造、场地设施运营,到核心的赛事组织、媒体版权交易,再到外围的赞助营销和运动健康服务,构建起一个清晰的产业生态地图。 第二章:运动产业的组织结构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运动产业的复杂性源于其多层次的利益主体。本章将深入剖析不同层级的组织机构: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s)、国家奥委会(NOCs)到职业联盟、俱乐部(包括业余与半职业),以及庞大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如青少年体育协会)。我们采用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对这些主体进行分类和权力分析,探讨它们之间复杂的合作、竞争与制衡关系。特别关注了政府在运动产业发展中的监管、资助与政策导向作用。 第二章的延伸内容还包括对“伪组织”的辨析,即那些看似是运动组织,实则主要服务于商业利益的实体,帮助读者区分其法律地位与运营模式。 第二部分:核心业务板块深度剖析 本部分将注意力聚焦于运动产业中几个最具活力和营收能力的垂直领域。 第三章:体育赛事管理与运营 赛事是运动产业的“核心产品”。本章详尽阐述了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如奥运会、世界杯)和职业联赛(如NBA、英超)在赛事生命周期中的管理流程:从申办、筹备、执行到赛后评估。内容涵盖了场馆规划与后勤保障、安保风险管理、志愿者体系构建等实用技能。我们着重分析了赛事品牌化的策略,即如何将一场体育竞赛转化为具有高识别度和情感连接的年度盛事。案例分析将侧重于新兴市场的赛事本土化挑战。 第四章:体育媒体、转播权与数字革命 媒体和转播权是现代运动产业收入的“命脉”。本章探讨了体育内容的生产、分销和消费模式的演变。从传统的地面广播到有线电视捆绑销售,再到当前以流媒体(OTT)平台主导的“去中介化”趋势。本章细致分析了转播权谈判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地域和不同受众群体制定差异化的媒体分销策略。同时,我们深入研究了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对球迷参与度(Fan Engagement)的重塑作用,包括实时数据分析的应用和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在提升观赛体验上的潜力。 第五章:体育营销、赞助与商业开发 赞助是连接运动实体与商业资本的关键桥梁。本章全面覆盖了体育赞助的理论基础、执行流程和效果评估。内容包括:赞助层级划分(冠名赞助、官方合作伙伴等)、赞助权益的激活策略(Activation Strategies),以及如何量化赞助投资回报率(ROI)。我们讨论了赞助商选择的核心标准,如品牌契合度、目标受众重叠度以及风险规避。此外,本章还涵盖了品牌授权、特许经营和特许商品销售等多元化的商业开发手段。 第三部分:运动产业的驱动力与未来走向 本部分聚焦于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并展望其未来格局。 第六章:运动用品制造业与零售渠道 本章审视了运动服装、鞋类和器材的全球供应链管理。从材料科学的创新(如轻量化、智能化面料的应用)到供应链的地理分布,再到品牌建设和渠道管理。我们对比分析了直面消费者(DTC)模式与传统批发分销模式的优劣。重点讨论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ility)和循环经济原则如何在运动用品的研发和生产环节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第七章:运动人力资源与专业人才培养 运动产业的成功高度依赖于专业人才。本章探讨了运动产业中所需的关键职能角色,包括体育经纪人、场馆经理、市场总监、数据分析师等。详细分析了体育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与行业需求之间的“技能鸿沟”。特别关注了运动员职业转型的规划与支持体系的建立,以及俱乐部和联盟内部的组织文化建设对人才保留的重要性。 第八章:运动产业的法律、伦理与治理 本章探讨了规范运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框架和道德准则。内容涵盖了合同法在球员转会和赞助协议中的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商标、版权)、以及反兴奋剂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同时,本章对当前运动治理中的核心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例如体育博彩的监管、赛果操控的预防、以及组织内部的多元化与包容性(D&I)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运动产业的创新前沿与未来展望 本章是展望性的总结。我们分析了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区块链技术在运动产业中产生的颠覆性影响,特别是在个性化训练、球探系统优化和球迷身份认证等领域的应用。本章讨论了电子竞技(Esports)作为一种新兴运动形态,如何与传统体育产生融合与竞争。最后,本书对全球化背景下区域运动市场的特殊发展路径(如亚洲、欧洲、北美市场对比)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未来十年运动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做出审慎预测。 本书特色: 跨学科视角: 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知识。 案例驱动: 穿插了全球范围内经典和前沿的案例分析,增强理论的实践可操作性。 结构严谨: 逻辑清晰,从宏观背景到微观操作,层层递进,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运动管理、体育经济学专业教材,或体育行业从业者的案头参考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蘇維杉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碩士、博士
  現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副教授兼體育室主任

  經歷:國立台東大學助理教授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所長
  台灣高齡健康休閒發展協會副理事長
 

图书目录

三版序  i
 
Chapter 1 運動產業這一行─新世紀的明星產業 1
第一節 運動產業的定義與範疇 3
第二節 運動產業的發展概況 6
第三節 運動產業發展的基本要素與市場規模 9
第四節 運動產業的就業市場 12
第五節 運動產業市場發展趨勢與潛力 15
 
Chapter 2 體育運動政策與運動產業 19
第一節 體育政策與產業政策 20
第二節 體育運動政策發展與範例 29
第三節 體育運動政策對運動產業發展的影響 30
第四節 運動產業發展關聯政策 32
 
Chapter 3 專業人力資源與運動產業 37
第一節 專業人力資源的定義 39
第二節 運動休閒專業人力資源的培育 40
第三節 運動休閒專業人力資源的供需 42
第四節 專業證照與人力資源 46
第五節 專業人力資源供需的問題 52
 
Chapter 4 運動賽會與運動產業 59
第一節 運動賽會的定義與分類 61
第二節 舉辦運動賽會的效益 62
第三節 國內運動賽會的舉辦 66
第四節 國內運動賽會辦理的趨勢 71
 
Chapter 5 運動場館設施與運動產業 77
第一節 運動場館的定義與類別 79
第二節 國內運動場館發展的過程與規劃 82
第三節 運動場館的產值與改善現況 86
第四節 運動場館的發展趨勢與方向 89
 
Chapter 6 運動贊助與運動產業 97
第一節 運動贊助的定義與內涵 98
第二節 運動贊助的效益 103
第三節 運動贊助發展概況 108
 
Chapter 7 運動產業發展的過程與挑戰 117
第一節 運動產業發展的過程 118
第二節 台灣運動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建議 123
第三節 後疫情時代運動產業的發展趨勢 127
第四節 運動產業發展趨勢與挑戰 130
 
Chapter 8 運動用品製造業 139
第一節 運動用品製造業的定義與特性 141
第二節 台灣運動用品製造業的發展 143
第三節 台灣運動用品製造業市場概況 146
第四節 產業發展特色與面臨的問題 152
第五節 運動用品製造業發展趨勢與方向 154
 
Chapter 9 運動健身俱樂部 161
第一節 運動健身俱樂部的定義與類型 163
第二節 運動健身俱樂部發展過程與現況 168
第三節 俱樂部產業發展的優勢與劣勢 175
第四節 運動健身俱樂部發展的方向與策略 178
 
Chapter 10 運動媒體產業 183
第一節 運動傳播媒體的定義與分類 185
第二節 運動媒體對運動產業的效益 188
第三節 運動媒體的發展過程 190
第四節 運動媒體產業的特色與發展趨勢 194
 
Chapter 11 職業運動產業 201
第一節 職業運動的定義與內容 203
第二節 職業運動產業的特徵與結構 205
第三節 職業運動產業的收入來源 208
第四節 職業運動發展的過程與現況 213
第五節 職業運動產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218
 
Chapter 12 運動經紀服務業 225
第一節 運動經紀服務業的定義與範疇 227
第二節 運動經紀活動的工作內容與範圍 232
第三節 運動經紀服務業發展過程與現況 235
第四節 運動經紀服務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237
 
Chapter 13 運動觀光產業 243
第一節 運動觀光產業的定義與發展 245
第二節 運動觀光產業管理與行銷 253
第三節 發展運動觀光的正負面衝擊效應 256
第四節 運動觀光的政策推動與未來具體做法 259
 
Chapter 14 水域休閒運動產業 269
第一節 水域休閒運動產業的定義與範圍 271
第二節 水域休閒運動政策與活動推展之現況 278
第三節 水域休閒運動與產業發展現況 28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983904
  • 叢書系列:運動休閒系列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三版序

  近幾年來,經濟發展、競技運動與健康意識的興起帶動了運動商機與運動產業的發展,目前運動產業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方向,一是和健康生活有關的運動服務體系,包含運動健身俱樂部、運動參與體驗、運動觀光等相關產業,另一個是和運動賽會有關的周邊產業,例如職業運動、運動媒體產業、運動經紀服務業等,而這兩大需求的產生,也同時帶動了運動用品製造的發展,使得運動產業成為一項世界各國的重要產業。然而運動產業的發展必須依賴良好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環境,完善與充足的運動場館設施以及政府政策與資源的支持,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專業人力資源的培育,因此透過運動休閒相關科系的專業訓練來培育運動產業經營管理人才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培育管道,但是運動產業相關教材的匱乏,一直是運動休閒相關科系在課程安排與教師授課上的一大困擾,而《運動產業概論》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之下完成,希望本書能作為運動休閒相關科系學生認識運動產業的第一本書。

  這是一本入門的教科書,專供大專院校體育或是運動、休閒管理相關科系學生課程所用,因此本書主要的目的在於讓相關科系學生認識運動產業這個領域,以及未來的就業市場及機會,台灣的運動產業在過去十年來運動產業的項目及產業商機正蓬勃發展,本書的出版對於台灣目前運動產業政策、規劃與發展,以及對於運動產業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會有平行對應的參考價值。本書對於運動產業的各個領域都會作概論式的介紹,此次再版更新增了許多符合時事的焦點話題或是產業個案研究,因此本書的撰寫係基於上述的信念:讓更多體育或運動休閒管理相關科系學生認識運動產業,更進一步地投入運動產業這個市場,同時也為運動產業界培育更多具有熱誠的專業人力資源,希望藉由這些專業人力資源的投入運動產業,能夠為產業創造出創新的新生命,讓台灣的運動產業更加蓬勃發展。

  面對後疫情時代的來臨,全世界的運動產業皆受到了影響,更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與運動方式,哪些可能是疫情後熱門的運動產品呢?因此運動產業必須改變原本的經營與銷售模式,來為未來龐大的運動商機做準備,此次《運動產業概論》一書的再版,是因應運動產業快速的變遷,更新了各章節的部分資料與內容,希望能增強讀者和學生對於運動產業時事議題的理解,因此必須感謝揚智文化事業總經理葉忠賢先生、總編輯閻富萍小姐以及所有工作團隊的協助,持續地肯定與支持運動產業領域的發展,讓運動產業的人才培育與學術發展更加健全,尤其當我們面對少子高齡化的人口結構競爭,高等教育人才競爭力和成敗的關鍵在於能否因應環境的變遷與市場需求,此時期盼本書再版之付梓,就可以為運動產業的發展與人才培育,再次貢獻一份心力。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蘇維杉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在的,第一眼看过去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惊艳的感觉,那种标准的教科书风格,字体排版中规中矩,大概就是为了符合“概论”这个定位吧。不过,翻开内页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还是挺强的,看得出来作者在试图为初学者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在介绍运动产业的宏观发展脉络时,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经济模型,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体育赛事、健身房服务这些最直观的切入点开始,慢慢引导到背后的商业运作逻辑。特别是对于台湾本土的案例分析,虽然篇幅不是特别多,但选取得都很到位,像是一些本地知名的体育用品连锁店的转型,或是某次大型国际赛事在台北举办时,对周边服务业产生的联动效应,这些都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遥远的理论,而是贴近生活的实际操作。不过,老实说,如果期待看到太多关于最新科技,比如VR/AR在运动训练或观赛体验中的应用,这本书的深度可能就稍微欠缺了一些,毕竟第三版距离现在也有些时日了,这部分内容的更新速度在快速迭代的科技领域总是显得有些吃力。整体而言,作为入门读物,它合格有余,但要说颠覆认知,那可能还需要搭配更前沿的期刊或报告来补充。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基础概念的梳理上做得非常扎实,尤其是对于“运动”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界定,作者下了不少功夫去区分“竞技体育”、“大众健身”和“休闲娱乐”这几个范畴,这对我们这些刚接触产业分析的人来说,避免了概念混淆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我个人特别欣赏它对于法律与规范那一章的处理方式。在台湾这个法规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中,理解知识产权、运动员肖像权以及场地使用许可这些法律边界,比单纯懂得如何营销重要得多。书里用了很多篇幅去解析几桩著名的体育商业诉讼案例,分析得相当透彻,让我明白了在运动产业运作中,规避风险远比追求短期高利润来得更稳健。唯一的遗憾是,书中对于非营利组织(NPO)在基层体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着墨略显单薄。在很多社区型运动推广活动中,这些NPO往往是主力军,但书中似乎更偏向于盈利性企业的研究,这使得产业的全貌看起来有点“商业化”过头了,少了那么一丝社会责任感的重量。

评分

拿到这本教材时,我原本是冲着它“第三版”的名号去的,心想内容肯定会比较新潮。阅读下来,发现它更像是对既有知识体系的一次系统性重构,而非颠覆性创新。它的优势在于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每一个章节之间都有明确的递进关系,读起来不会有跳跃感。例如,当我们讨论完产业链上游的赞助体系后,下一章立刻就衔接到下游的媒体转播权分配,这种紧密的逻辑关联性,对于理解整个产业的资金流动至关重要。然而,在处理“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张力时,我觉得处理得不够深入。比如,面对NBA、欧洲五大联赛这些强势的国际IP,台湾本土的中小型运动联盟要如何差异化竞争,如何培养自己的本土明星来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这些“在地化”的策略,书中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针对亚洲文化圈内部,特别是东亚地区,在体育商业模式上的异同比较,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西方理论。总而言之,它是一本打地基的好书,但想盖起高楼大厦,还得自己去搜集更具时代感的“砖瓦”。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偏向“管理学”的角度切入,强调效率、资源配置和市场细分。这对于有志于进入企业管理层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书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在运动组织中的特殊性”这一节,讨论到如何平衡专业教练的稳定性与运动员的流动性,以及如何设计符合高强度训练要求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些细节描写得相当到位,非常实用。但是,如果你的兴趣点更偏向于“运动营销”和“品牌塑造”层面,这本书的力度可能就显得有些保守了。它更多地告诉我们如何“卖出”一个运动产品或服务,却较少探讨如何从零开始“创造”一个具有文化影响力的运动品牌故事。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族群,购买的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功能性,更是品牌所代表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书中对于社群媒体营销、意见领袖(KOL)的运用,更新的案例显得有点陈旧,缺乏那种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能够引发读者模仿冲动的成功案例。所以,对于想做品牌创意和公关的朋友来说,可能需要另外找相关的营销专著来搭配阅读,否则收获会比较有限。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纸质手感和印刷质量,以台湾出版品的标准来看,算是中规中矩,装订牢固,方便课堂笔记的批注。但在内容深度上,我总感觉它像是一份非常详尽的“产业地图”,标示出了主要的道路和地标,但对于那些蜿蜒曲折的小径和未被开发的“新大陆”,则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关于运动器材制造业的供应链分析,虽然提到了上中下游的环节,但对于近年来新兴的“客制化生产”和“3D打印”技术如何颠覆传统制造流程,讨论得过于简略。这种技术的进步,正深刻地影响着运动服饰和装备的市场格局,使得中小企业也有机会通过敏捷制造来挑战传统大厂的地位。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服务业”和“赛事运营”的范畴。对于我们这些希望了解整个运动生态圈的读者来说,这种内容的侧重,使得我们对“硬体制造”部分的理解相对滞后。它就像一本优秀的导游手册,带你认识了所有著名的景点,但并没有深入挖掘每个景点背后的地质成因和历史演变,适合做为“认识台湾运动产业”的起步读物,但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后续的深度钻研是绝对少不了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