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懂名錶,美好生活的開始
《時間觀念》總編輯、「郭大開講」FB社團創辦人/郭峻彰
我在鐘錶知識宛如貧瘠荒山大漠的1990年代,開始瘋狂愛上名錶。
當時我最愛的活動就是逛錶店,因此最苦惱的事,並非買不起高價名錶;而是市麵上竟然沒有任何中文的鐘錶專門書,或是可以作為新手入門基礎養分的鐘錶資訊。
有鑑於此,在經過幾年艱苦的知識鍛鍊後,自認已經擺脫新手階段之際,便開始著手針對剛入行錶迷,編撰第一本鐘錶專書《2000名錶精選》,這本書在1999年自費齣版後,成為臺灣第一本專業鐘錶書籍。
該書齣版至今已經超過20年,這期間歷經網路資訊大爆炸時代,鐘錶資訊也從過去的貧瘠匱乏,轉為超載過剩,因此過去著重在鐘錶品牌、產品跟功能介紹的通識性質書籍,早已不閤時宜。
接收來自各類新媒體資訊的新一代錶迷所需要的,是如何培養鑑賞鐘錶的能力,或是如何衡量鐘錶價值高低的書籍,而本書《談錶,商業人士必備的素養》,就是一本完全符閤現代錶迷所需的專書,不僅適閤入門新手,即便資深玩傢、收藏傢也同樣值得一看。
本書有三大值得推薦的特色,首先是其係統性架構,可提供錶迷一個絕佳的學習藍圖。
這個架構從跟時間關係密切的曆法、經緯度、製錶產業等歷史淵源,作為起始的第一章節,以故事性達到引人入勝之目的。
接著,再從最能切身感受的日常生活,聚焦至鐘錶主題,然後是實戰技法的購錶須知、腕錶鑑賞跟技術,最後一章纔是品牌介紹。
讀者可以從頭開始也可以依自己所需分段閱讀,章節內容既連貫又自成一格,並且理論跟實務兼具,可謂麵麵俱到。
其次,作者曾經學習過正規的珠寶與製錶相關課程,因此內文不但引經據典、嚴格考究。
更重要的是,內含大量專業知識,宛如習武之人渴求的內功心法,參透後便可提升一甲子功力。相較於謬誤百齣,且知識含量低的網路文章來說,本書價值不可言喻。
第三點,作者以多年來實地採訪瑞士錶展,以及各項鐘錶活動所纍積的豐富經驗跟智識,將許多鐘錶小故事和時空背景介紹融入其中,使得本書閱讀起來生動有趣,即便是艱澀的鐘錶硬知識,在其筆下也顯得清新可人、毫無距離。
最後,為瞭讓更多人願意翻閱本書,並因此走進迷人的名錶世界中,我想大膽的給本書另一個副標題:懂名錶,美好生活的開始。
推薦序二
鐘錶的知識有如汪洋大海
黃忠政名錶交流中心負責人/黃忠政
歷史的小船在時間的流域上順水而下,自西元前開始,即有扮演著時間的度量衡如此重要的角色,在各個場景中達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透過歷史中不同時代所發生的事件,以及許多自古代發明、訂定之後沿用至今的規則,來解析一切與「時間」緊緊相連的脈絡,許多歷史上發生的小故事及事蹟,除瞭讚嘆當時製定(製作)人們的睿智外,也不禁讚賞作者對於資料文獻的研究及考究。
富戲劇性發展的歷史故事,從讀者的角度讀來,著實吸引人,也非常有趣,每位前輩的努力更是令人感動。接續在後的專門術語、各大品牌、技術工藝,乃至當傢產品等之介紹,皆由淺入深,引領讀者欣賞各個主題不同的特色與曼妙之處。
不論是單純因為喜歡鐘錶,而翻開這本關於時間的故事書,或是因為喜歡歷史而打開這本事件的紀錄簿,有別於現今社群網路上的文章,雖推陳齣新得快,但就是少瞭一點書本勾勒齣的觸感及溫度。
鐘錶的知識有如汪洋大海般無窮無盡,我輩期許能如麥哲倫或是哥倫布一般,求知若渴、乘風破浪!
前言
高價錶市場嚮上成長,最時尚的配件之一
說到鐘錶的歷史,大約要從西元前三韆多年、埃及人發明瞭日晷開始。一般人認為,這就是人類開始計算時間的起源。之後人類的數學及天文學歷經時代演變與進步,約西元前1500年,古代巴比倫人沿用蘇美人所創的60進位製,這也成瞭時間的單位。據說是基於1、2、3、4的公倍數是12;1、2、3、4、5、6的公倍數是60;圓周是360度,運用這些數字排列組閤後,所導齣的時間計算單位。例如:12個月、24小時、60分鐘等。
一直到13世紀,歐洲發明瞭近代化的機械鐘,最具代錶性的就是教堂的鐘塔。自此開始,時鐘的零件與構造趨嚮小型化,到瞭17世紀後期,懷錶誕生瞭。這個時期的鐘錶,硬要說的話,比較偏嚮優雅的美術工藝品;直到20世紀初期,手錶的開發概念開始講求實用。社會演變越發成熟,時間的概念落實在生活中每一處,職場、學校都是依循著時間,照錶操課;手錶成瞭人們麵對分秒必爭、調整作息的生活必需品。
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代人不必依賴手錶,也能知道正確時間。
2000年的時候,日本的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50%,從這個時期開始,社會上漸漸齣現「有手機就不需要手錶」的意見。確實,以手錶「得知當下的正確時間」的本質來說,人手一支且片刻不離身的智慧型手機,完全可以取代手錶,而且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幾乎都有內建GPS,可以讀取衛星電波,針對所在地點及當地時間等資訊進行解析,就算身處海外,隻要拿齣手機一看,就能得知當下的正確時間。蘋果甚至靠著Apple Watch,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手錶品牌,我想應該有不少人都戴Apple Watch。這麼看來,鼓吹「有手機就不需要手錶」這一點,其實也相當閤理。
儘管越來越多人認為不再需要手錶,卻仍有另一群人堅持愛用手錶,且支持者與日俱增。
根據瑞士鐘錶工業聯閤會(Federation of the Swiss WatchIndustry,簡稱FH)所發錶的齣口統計資料顯示,從2000年至2019年,這19年間的鐘錶齣口金額,竟然成長達2倍以上。瑞士鐘錶界能有如此大規模的成長,一方麵是國傢緻力於經濟發展,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來自中國的消費訂單大增(19年間成長約44倍),再加上原本來自其他國傢的消費訂單,這些都讓瑞士的鐘錶工業持續穩健發展。而日本進口瑞士鐘錶的貿易金額,2000年時約達600億日圓,2019年時約達1,840億日圓,成長瞭3倍之多。
日本製錶品牌精工(SEIKO)及星辰(CITIZEN)也都穩健經營。根據日本鐘錶協會的調查數據推估,不隻製錶大廠,包含機芯等零件製造工業統閤起來,日本的手錶市場規模,預估竟高達8,867億日圓,由此可見,手錶還是很熱銷。而消費者們對於手錶的喜好也一直在改變。
根據瑞士鐘錶的齣口統計資料,瑞士的手錶齣口總數量正在下降,但齣口總金額卻上升。進入2000年之後,3,000法郎(約新臺幣9萬元)的高級手錶,齣口的數量及單價都是嚮上成長,反之,平價的手錶其齣口數量及金額卻在下降。這也說明瞭高價手錶在市場上有多麼熱銷。
有現代瑞士鐘錶界經營之神美名的吉恩-剋勞德.比弗(Jean-ClaudeBiver),其實早就預言瞭如此不可思議的現象。比弗為瑞士最悠久的製錶老牌寶珀(BLANCPAIN)重新擦亮其招牌;為歐米茄(OMEGA)奠定瞭品牌大業;又讓宇舶(HUBLOT)脫胎換骨、一舉躍升為知名品牌;他甚至還擔任LVMH集團總裁,真正是人人稱頌的傳奇人物。(目前他已經從總裁之位退休,以榮譽總裁的身分擔任顧問。)
比弗於2006年擔任宇舶的品牌執行長時,發錶瞭宇舶錶Big Bang All Black係列──從錶冠、錶盤到指針等,所有零件全部統一使用黑色,整支唯有指針勉強看得清楚的全黑手錶。當時有人問比弗:「這種黑到看不清的手錶有意義嗎?」比弗卻說:「現代人戴手錶已經不是為瞭看時間。」他當時就已經預見,未來手錶將會變成時尚配件之一。比起確認時間,手錶將會變成展現自我風格的配件,這纔是趨勢。
經過瞭10年以上的光陰,放眼現在的製錶業界,當時比弗的判斷可說是非常精準。若作為日常生活的實用品,那麼價格平易近人自然重要;但若作為展現自我風格的時尚配件,那麼高級感纔是最不可或缺的條件。
隨著時代演變,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一一登場,讓手錶已經幾乎跳脫確認時間的日用品範疇。現代手錶變得更加自由多元,手錶的尺寸、設計、款式等更是多樣。手錶宛如成瞭「展現風格」、「自我風格」的代名詞,甚至在社交場閤,手錶也成瞭男士展現品味的重點配件,就像是男性專屬的首飾一般。人們戴上手錶,感覺就像為自己注入力量與動能,在商務及社交的場閤,手錶也有助於開啟聊天話題。
另一方麵,手錶也跟高級飯店、高級餐廳一樣有其獨特的鑑價機製。當手錶已經變成展現自我風格的象徵配件,你選擇瞭什麼樣的手錶,就是在宣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當然,不戴手錶也是一種宣示)。因此在選擇手錶時,也越來越馬虎不得。
對於正值30歲的人來說,選手錶應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瞭。這個階段的人,已經纍積瞭相當程度的社會經驗、事業方麵也有一定的資歷,通常會開始想要尋求與自己身分、身價相符的東西。
對於正值成傢立業、轉換人生角色階段的男性來說,應該會希望擁有一支能夠展現自身風格與品味、讓自己更有動力再上一層樓的好錶吧。怎樣纔能選到一支好錶呢?你可以選擇知名品牌,也可以依照外觀款式、設計來挑選。不過我認為,若是沒有進一步去瞭解鐘錶背後的文化意涵及歷史由來,應該很難選到真正適閤自己的手錶。因為它的歷史,其實代錶著人類對於知識的好奇心。
在現在這個時代,名錶已經等同於藝術、音樂一般,是一種素養。透過名錶素養,我們還能從中學習到人類智慧的歷史演進、宇宙運行的意義、摩擦與磁氣對機械造成的影響等知識。
本書將以培養名錶素養為目的,同時從歷史及文化的角度,帶領讀者從側麵窺探手錶的深奧世界,期望能讓各位讀者更體會手錶之美。透過手錶來重新看待世界,肯定能讓你看到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新景色。
讓手錶來為我們有限的人生時間,增添更多豐富的色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