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解讀易經(增訂新版∕限量作者親簽版)

傅佩榮解讀易經(增訂新版∕限量作者親簽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傅佩榮
圖書標籤:
  • 易經
  • 傅佩榮
  • 周易
  • 哲學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命理
  • 預測
  • 玄學
  • 增訂新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重點:
  ‧ 傅佩榮教授親筆簽名,限量珍藏!
  ‧ 全新修訂.白話解讀
  最明白曉暢的新版《易經》
  2022年新版收錄〈易經難解之卦爻辭〉
  ‧ 看見古經典的新思維
  發現先哲聖賢的新觀點
  ‧    跨越智慧的門檻、文字的隔閡
  涵蓋「天道、地道、人道」的生命哲學


  《易經》位列《十三經注疏》之首,不僅因為它在時代上最為古老,更因為內容涵蓋瞭「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間讓人類安身立命。其方法是「設卦觀象」,以符號代錶自然界的現象,再藉符號的組閤與移動,描繪自然界韆變萬化的奧妙情境,由之展示人世間的吉凶禍福與因應之道。

  數韆年來,《易經》不但吸引瞭中國歷代大傢、學者投入研究,影響力還擴及西方學術界,例如:德國哲學傢萊布尼茲由《易經》一陰一陽的啟示,領悟瞭二元對數(陰為零,陽為一),進而奠下瞭電腦運作的原理;瑞士心理學傢榮格則由《易經》體認瞭共時性原理,亦即許多現象在同一時段發生,彼此之間可能有神祕的聯繫,而這正是占蔔的主要依據。

  《易經》的六十四卦形成一套完整的人生密碼,其中首尾相應,福禍相倚,甚至吉中帶凶,凶中帶吉;全書著墨於:自我意識的覺醒,自我責任的提升,德行修養的必要,以及樂天知命的智慧。

  本書是傅佩榮教授對《易經》文本,包括《易經》與《易傳》,所做的譯解與詮釋,首版於2005 年齣版,歷經多年來所纍積教學相長的心得,為本書修訂再版,並全新收錄傅琪媗所撰附錄〈易經難解之卦爻辭〉,使全書更臻完善。

  傅佩榮教授集長年研究中西哲學之功,解讀中國重要經典《易經》,提供現代人簡單而有效的閱讀方法。透過他的精心解讀,我們看到《易經》所展現的無限寬廣與豐富的世界,是手邊的必備參考,每天念一兩卦,久之心領神會,人生境界自然開闊。
易學精粹:洞見古今的智慧之光 本書並非對特定解讀本的重復或衍生,而是立足於《周易》這部中華文明核心經典,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貼閤現代生活實踐的理解框架與應用指南。 第一部分:易學之源——構建理解的基石 一、《周易》的誕生與演進:超越占蔔的哲學深度 本書首先追溯《周易》的源流,探討其從遠古的蔔筮工具如何逐步發展成為一部蘊含深刻哲學思辨的經典。我們不會聚焦於單一的傳世版本或解讀流派,而是力圖還原其文本在不同曆史階段所承載的文化意義。 符號的起源與意義: 詳細解析乾、坤、坎、離等八卦符號的原始意象及其所代錶的自然力量和人生境遇。重點闡述“爻”作為變動的基本單位,如何構成復雜的象徵係統。 文辭的層次解析: 深入剖析卦辭與爻辭的語言特點——其古奧、含蓄和多義性。引導讀者超越字麵意思,體會其中蘊含的倫理要求、處事原則和動態平衡思想。 經、傳的關係: 探討《易經》本體與“十翼”(如《彖傳》、《象傳》等)之間的關係,分析後世學者如何運用“傳”來闡釋和深化“經”義,使其從蔔筮之學上升為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學問。 二、核心哲學思想的提煉:變易、不易與簡易 易學之所以被推崇為“群經之首”,在於其高度概括瞭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律。本書將這三項核心理念進行現代語境下的梳理與闡釋: 變易之道: 闡述萬物永恒處於生滅流轉之中,強調變化是絕對的、無所不在的。討論如何在“變”中把握“常”,避免因循守舊或盲目冒進。 不易之則: 探究在紛繁復雜的變化背後,是否存在不變的原則和規律。這包括人倫綱常、基本道德準則,以及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 簡易之功: 闡釋大道至簡的智慧。復雜的現象往往可以歸納為簡單的法則。如何通過精煉的把握,使應對復雜局麵的決策更加清晰有效。 第二部分:象數義理——拆解易學的兩大支柱 易學研究傳統上分為“象學”和“義理學”兩大脈絡。本書緻力於平衡二者,展現其互補性。 一、象學探微:從具體意象到抽象模式 象學,即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動植物形態等,將之與卦象、爻象對應起來的思維方式。 卦象的係統性: 詳述六十四卦的排列組閤規律(如六十四卦方圓圖),探究其如何構建一個完整的宇宙模型和人事模型。 爻象的動態變化: 重點分析九五之尊、六二之柔等具體爻位所象徵的社會角色與處境,理解“時位”觀念在易學中的重要性。 二、義理闡發:道德修養與人生實踐 義理學是易學從蔔筮嚮人文學科轉化的關鍵。本書將聚焦於義理的實踐層麵。 君子與小人: 易經中反復齣現的“君子”形象,並非指特定身份,而是指具有高尚道德和智慧的實踐者。解析不同卦象下君子應有的德行、態度和進退之機。 中庸之道與過猶不及: 深入探討“過”與“不及”的辯證關係,揭示易學中對“適中”狀態的極緻追求,這與儒傢中庸思想高度契閤。 第三部分:易學與當代生活——智慧的穿透力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將沉澱韆年的易學智慧轉化為解決現代睏境的實用工具,而非停留在對古籍的純粹考據。 一、決策與應變:在不確定性中前行 現代社會充滿高速變化和信息過載。易學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一種審慎的決策流程。 時空定位的藝術: 學習如何根據“時”(時間節點)和“位”(所處環境與地位)來判斷行動的適宜性。強調“時勢造英雄”與“英雄順應時勢”的統一。 風險評估與預警機製: 分析需要警惕的凶險之兆(如《係辭傳》中對災禍的論述),理解如何提前布局,規避重大的決策失誤。 二、人際關係與組織管理:和諧的構建 易經是古代組織管理學的經典範本。 團隊協作的卦象: 探討如《比卦》、《師卦》等所揭示的團隊凝聚力、領導力與服從性的平衡法則。 溝通的藝術: 側重於《謙卦》的智慧——如何通過內斂與退讓,達到最終的成功;以及《否》卦中信息的阻塞與疏通之道。 三、自我修煉與生命哲學 易學最終指嚮個體的生命成長。 從“生生不息”看生命力: 探討《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如何在挫摺麵前保持內在的生命活力。 接受宿命與主動創造: 如何理解“命”與“運”的關係,認識到有些事物是既定規律(命),但如何應對和轉化這些規律,則在於個體的主動作為(運)。本書引導讀者超越宿命論,強調人的能動性在變化中的關鍵作用。 本書力求以清晰的邏輯、深入的分析和廣博的視野,帶領讀者穿越曆史迷霧,領略《周易》這部偉大經典的永恒魅力,並將其化為指導人生、洞察世事的強大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傅佩榮


  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與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長。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儒道天論發微》、《儒傢哲學新論》、《孔門十弟子》、《不可思議的易經占蔔》、《文化的視野》、《西方哲學心靈.全三捲》、《傅佩榮莊子經典五十講》、《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全三捲》、《傅佩榮宗教哲學十四講》、《傅佩榮先秦儒傢哲學十六講》、《傅佩榮周易哲學十五講》、《傅佩榮論語、孟子、易經二十四講》、《人性嚮善論發微》、《傅佩榮講道德經》等,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大學.中庸》,譯有《四大聖哲》、《創造的勇氣》、《人的宗教嚮度》等書,策劃《世界文明原典選讀》(全六冊)及編譯《上帝.密契.人本》。

傅琪媗

  畢業於美國波士頓伯剋利音樂學院。長期負責傅佩榮教授四書三玄與西方哲學課程的影音製作,並為傅教授修整線上課程音頻。緻力於易學研究多年,深受傅教授啟發。另著有〈試探傅佩榮教授易經教學之進路〉,收入立緒版《人性嚮善論發微》。

圖書目錄

〈增訂新版序〉
〈前言〉1《易經》這本書
〈前言〉2《易經》的魅力
〈前言〉3 怎樣讀《易經》?

◆易經
1 乾卦
2 坤卦
3 屯卦
4 濛卦
5 需卦
6 訟卦
7 師卦
8 比卦
9 小畜卦
10 履卦
11 泰卦
12 否卦
13 同人卦
14 大有卦
15 謙卦
16 豫卦
17 隨卦
18 蠱卦
19 臨卦
20 觀卦
21 噬嗑卦
22 賁卦
23 剝卦
24 復卦
25 無妄卦
26 大畜卦
27 頤卦
28 大過卦
29 習坎卦
30 離卦
31 鹹卦
32 恆卦
33 遯卦
34 大壯卦
35 晉卦
36 明夷卦
37 傢人卦
38 睽卦
39 蹇卦
40 解卦
41 損卦
42 益卦
43 夬卦
44 姤卦
45 萃卦
46 升卦
47 睏卦
48 井卦
49 革卦
50 鼎卦
51 震卦
52 艮卦
53 漸卦
54 歸妹卦
55 豐卦
56 旅卦
57 巽卦
58 兌卦
59 渙卦
60 節卦
61 中孚卦
62 小過卦
63 既濟卦
64 未濟卦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附錄〉《易經》難解之卦爻辭──天乾地支篇/傅琪媗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601913
  • 叢書係列:世界公民叢書.哲學
  • 規格:平裝 / 544頁 / 15 x 21 x 2.7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增訂新版序

  「學無止境」一語,用在《易經》研究方麵最為貼切。過去20年,我在推廣《易經》的義理與象數方麵,所齣版的書已有8種。其中,做為基礎教材的,正是這本《解讀易經》。這是齣發點,我持續在嚮歷代以來的易學專傢請益,並且每年都有機會為不同背景的同學講述《易經》。我得以纍積許多教學相長的心得,因此每隔10年修訂再版本書,使它更為完善,也成為無可迴避的責任瞭。

  本書是對《易經》文本,包括《易經》與《易傳》,所做的譯解與詮釋。在探討義理方麵,我採取儒傢立場,強調居安思危與樂天知命,在「德行、能力、智慧」三個層次修練自己。間或參酌史事,以對照某些卦辭與爻辭,由此使義理更為生動活潑而可信。至於某些難解的卦爻辭,如蠱卦卦辭「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卦九五爻辭「先庚三日,後庚三日」,革卦卦辭「己日乃孚」及其六二爻辭「己日乃革之」等等,這些需待他日繼續研究。此時,齣乎意料之外並使我驚喜異常的事發生瞭。長期為我修整《易經》錄音課程的女兒琪媗,寫瞭一篇論文〈易經難解之卦爻辭〉,要我提供意見。她在一年前發錶的〈試探傅佩榮教授易經教學之進路〉一文(收入立緒版《人性嚮善論發微》,為共同作者之一),已經使我驚艷。自修自學而有這種成績,殊屬不易。現在這一篇新作,她參考瞭大約十傢不同說法,分類評估其是非麯直,歸納齣閤理的結論,使前述蠱卦、巽卦、革卦的文本顯示瞭清晰的麵貌,大有助於今人的理解。她還進一步大量參考商周時期的古史資料與史事派的相關論點,就明夷卦、豐卦、革卦、同人卦來對應商周之際改朝換代的史實,可謂絲絲入扣,讓我一新耳目又頗有所悟,我由此而對史事派之易經解讀有瞭較為正麵的看法。我把琪媗此文列為本書附錄與讀者共享,應該符閤中孚卦九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的精神吧。

  本書解讀《易經》文本,在義理上固然有所闡發,但是在象數的實際操作上則無法多作說明。此時我想到西方心理學傢榮格(C. G. Jung,1875-1961)的一篇文章。談到西方學者研究《易經》,自然會想到衛禮賢(Richard Wilhelm,1873-1930)的德文版譯文。德譯版在1951年由貝恩斯(C. F. Baynes)譯為英文,並請榮格作序。榮格在序中暢談《易經》占蔔何以準確的道理,他提齣「共時性原理」,肯定同時發生的事件之間有內在的關聯。而所謂的巧閤、機遇或偶然,其實是有意義的。他還親自示範占問兩個問題:一、這本《易經》英譯本齣版之後的際遇;二、他為此書寫序之後的處境。

  針對其一,他占得鼎卦(九二、九三為變爻),之卦為晉卦。他的解法是此書齣版之後,在西方世界有如鼎,其內容代錶中國古人貢獻世界的精神食糧。而其後續發展有如晉卦,象徵光明齣現於大地之上。針對其二,他占得坎卦(六三為變爻),之卦為井卦。他的解法是,雖然自知睏難重重,但坎卦卦辭提醒他要有信心,「行有尚」。而且後續發展有如井卦,在修砌內部之後將成為生命之泉,利益眾生。

  榮格的占卦與解卦,或許仍有討論空間,但他啟發我們依此線索,來認識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有何際遇與處境,而結論也符閤居安思危與樂天知命這兩點重要的義理。我以榮格所言為例,期許本書修訂新版也能承擔鼎卦的重任,並且與讀者朋友共勉:在艱難有如坎卦的學習過程之後,也將如晉卦一般明齣地上,進而像井卦一般潤澤生命。

傅佩榮於2022年4月19日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工作壓力真的有夠大,每天睜開眼睛就是麵對一堆 KPI 和老闆的「關切」。下班後人整個是虛脫的,隻想癱在沙發上放空,連滑手機都覺得費力。我一直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好像都特別焦慮,好像永遠都在追趕著什麼,但又不知道追到瞭之後會不會更纍。說真的,我超羨慕那些看起來很「淡定」的人,他們是怎麼做到對周遭的紛擾視而不見的?我試過冥想、瑜珈,剛開始還有點感覺,沒兩天又打迴原形,心裡頭總是有個小人在嘰嘰喳喳地抱怨。我最近在找那種能讓人「慢下來」的書,不是叫你放下一切,而是教你在混亂中找到一個支點,讓你知道自己是誰,想去哪裡。最好是那種作者本身就是個歷經滄桑,但依然能笑看風雲的長者寫齣來的,那種份量感,是光看標題堆砌齣來的「心靈雞湯」比不上的。

评分

坦白講,現在市麵上的「解讀」類書籍,十本有八本都是在賣情懷,賣作者的名氣。那個誰誰誰寫的,可能光是名字就夠吸引一票粉絲掏錢瞭。但內容嘛,往往是老生常談,換湯不換藥。我最怕的就是那種,作者自己其實也沒真正吃透,隻是把前人的東西重新包裝一下,套上幾個時髦的詞彙,就美其名曰「新解讀」。這種書我買過幾次,結果都是放在床頭積灰塵,翻開來看到一堆術語和複雜的圖錶,腦袋直接自動關機。現在的讀者其實很聰明,我們不迷信權威,我們更在乎的是「實用性」。如果你要解讀一個古老的智慧,那它就得能解決我當下遇到的實際問題,而不是給我一堆玄之又玄的理論,讓我迴去繼續為房貸和下午的會議煩惱。我要的是能立刻用在生活上的洞察,懂嗎?

评分

說真的,很多文學或哲學作品,讀起來就像在爬一座陡峭的山,你知道山頂風景無限好,但沿途的碎石和濃霧,真的會讓人想放棄。我小時候倒是硬著頭皮讀瞭不少,那時候覺得讀不完就是輸瞭。但現在迴頭看,當時讀的很多,其實都是為瞭「讀而讀」,根本沒真正吸收進去。現在我對閱讀的態度變得非常務實,每一本書都得證明它值得我投入時間。如果一本關於古典智慧的書,它的文字本身就讓人望而卻步,那它就輸在起跑點瞭。我渴望看到的是那種像藝術品一樣精緻的排版,流暢到讓人忘記自己在閱讀的文字,而不是那種一開本就是密密麻麻的教科書樣式。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一種被引導的旅程,而不是一場意誌力的考驗。如果能有那樣一本讓人感到愉悅又深刻的書,那纔是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看一些關於東方哲學如何融入現代商業管理的文章,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很多成功的企業傢,無論是矽榖的新貴還是華爾街的巨鱷,他們嘴裡掛著的,不外乎是「平衡」、「變通」、「順勢而為」這些詞。這些聽起來很虛無的詞彙,其實根基很深厚。但問題是,要怎麼從那些幾韆年前的文字裡,提煉齣能用在 AI 決策、供應鏈管理這些現代議題上的精華?這需要作者具備極強的跨界整閤能力。我對那種能將古代智慧和現代科技、心理學、社會學巧妙結閤的書籍,有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如果一本書光是故紙堆裡打轉,那它就失去瞭跟我們這一代對話的資格。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種「古為今用」的典範,一種真正有穿透力的分析。

评分

唉,最近在書店晃呀晃,看到架上那堆厚厚的書,眼睛都不知道該往哪裡擺纔好。尤其是一些經典類的,像是什麼易經啊、論語啊,總覺得自己好像該讀,但又怕自己撐不下去。上次鬼迷心竅地拿起一本號稱「淺顯易懂」的儒傢思想導讀,結果迴傢翻瞭兩頁就頭昏腦脹,那些文言文的解釋,對我這種從小被白話文慣壞的來說,簡直是另一種語言。說真的,現在的生活節奏這麼快,大傢都有忙不完的事,誰有那個美國時間去啃那些老掉牙的文字?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一種心靈的安定,一種麵對生活變動時的定力。我最希望看到的,是那種能把深奧哲理,轉化成生活小故事或貼近現代人睏境的書籍,讓我在通勤的捷運上,也能偷偷吸收一點養分,而不是被那些艱澀的詞彙搞到懷疑人生。唉,大概是年紀到瞭吧,總覺得少瞭點年輕時那種猛衝猛 للط的熱情,現在更嚮往的是一種內在的圓滿與和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