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上最有創意的反抗者
迴憶父親艾青,觀照自己的人生與藝術
以三代歷程透視當代中國
記述祕密監禁81天的經過
卡夫卡式的荒謬情境真實上演
作者親繪封麵及55幅內頁素描
父親翻開《辭海》,閉上他的眼睛,他的手指摁在瞭「未」字上,說:就叫「未未」吧。
艾未未,對著中國權力中心比中指的藝術傢,他的藝術行動總是切中社會脈動,用大膽的創意挑釁強權,解構文化,為弱勢發聲。其實,他的身世與中國近百年的歷史有著韆絲萬縷的關係。
他的父親艾青是中國的大詩人,在延安與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有過來往,還參與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的國旗和國徽設計,也是智利詩人聶魯達的好友。但在共產黨接二連三的運動中,他被標籤為右派,流放到北大荒和新疆等偏遠地區。艾未未的人生有近二十年的時間,跟著在農場接受勞動改造的父親一起生活。
青年時期對現狀的不滿,刺激他離開這個國傢,遠赴美國學藝術。在紐約,生活中要麵對貧窮,精神上卻連連受到激盪──杜象的啟發、安迪•沃荷帶給他的震撼、民主示威運動的驚奇。跟艾倫•金斯伯格往來讓他更擴展瞭視野。艾未未的藝術從早期就充滿反叛精神。
迴到中國後,他讓種種不公與荒謬的現象公諸於世,引起中國人民的廣大迴響,更成為瞭國際級藝術巨星。他是北京奧林匹剋體育場「鳥巢」的設計者之一。《金融時報》將他譽為「當世最重要的藝術傢」,《紐約時報》稱他「雄辯且拒絕沉默的自由之聲」。然而,中國當局卻越來越視他為眼中釘,限縮他的人身自由。艾未未日日處在監視器和國安探員的窺伺下,甚至遭到當局祕密監禁。
這是一部含有多重意義的迴憶錄,不僅縱觀艾未未的創作歷程,顯示這位藝術傢如何透過作品和行動跟社會對話,也呈現中國百年發展的縮影,從中日戰爭、國共內戰到反右運動及文化大革命,從天安門事件到COVID-19爆發,甚至述及現在全球關注的難民潮。個人史、傢史、國史環環相扣,刻畫入微的紀實文字蘊含對人權、人道關懷及言論自由的奮戰精神。
「美和理性是不屈服的,無論它們以何種形式消失,一定會再以反叛的形式釋放齣來。」──艾未未
各界人士讚佩推薦
愛德華•史諾頓 (Edward Snowden)
艾爾頓•強 (Elton John)
安德魯•所羅門 (Andrew Solomon)
角榖美智子 (Michiko Kakutani)
歐逸文 (Evan Osnos)
百靈果NEWS(Podcaster)
房慧真(作傢)
林昶佐(立法委員)
範琪斐(資深媒體人)
張雍(攝影師)
國際重量級人物極力推薦
這是一部最難得的迴憶錄,超越歷史的軌跡,伸嚮靈魂的極限。對於單純、大膽的真相的永恆力量,艾未未的作品提供瞭不同凡響的證言,而一個沒勇氣道齣真相的藝術傢僅僅是一個裝飾工人,沒有真相的公民隻是個臣民。──愛德華•史諾頓
艾未未是當世最偉大的藝術傢之一。他是多種媒材的大師。他的作品總是發人深省、齣乎意料又有濃厚的個人特色。──艾爾頓•強
敘述一段關於勇氣、辨理、失敗與成功的人生……一部以他的故鄉中國為主題的宏觀、精巧而嚴肅的傑作,事實上是一本關於我們的世界的書。他是我們這時代最卓越的聲音之一。──安德魯•所羅門,《背離親緣》作者
《艾未未:韆年悲歡》是這位藝術傢多舛人生的鮮明紀錄,提供瞭中國數十年歷史以及專製政權的可怕代價的清晰圖景──令人聯想到卡夫卡和索忍尼辛。──角榖美智子,美國文學評論傢
這本書立刻成為中國崛起的相關文獻中的經典,拒斥摧毀記憶,並昭然揭示瞭錶達自由的力量。他以富有觀察力的動人文筆呈現齣一個傢族的磨難經驗,讓人不僅看見過去,也看見未來。──歐逸文,美國記者、作傢
指標媒體好評推薦
時代雜誌、科剋斯書評、書單雜誌、Bookpage評選為「年度最佳圖書」
既私密又有大格局,對藝術與自由的追問……一部引人入勝的社會政治史,讓人幕後直擊當今世上最重要的藝術傢之一怎麼成為現在的他。──《時代雜誌》
《艾未未:韆年悲歡》可被視為又一個抗逆的舉動……這本書試圖討迴他自己的國傢和自己傢族的顛沛歷史。──《華爾街日報雜誌》
充滿啟發性……一段關於信念與社會運動的紀錄……富有觀察力,敘述兩位藝術傢逆著常規進行創作,遭到荒謬政治任意施加的重擊。──《舊金山紀事報》
令人心酸……艾未未的人生與他父親的人生之間有諸多雷同,一條充滿意義的軸線從中浮現……艾未未不讓自己的人生片斷被掩埋。把它們挖掘齣來是一種解脫的行動,一封給後世的公開信,縫接起過去與現在。這是拒絕當一個走卒──也是最強而有力的自我宣告。──《紐約時報書評》
深深吸引讀者……艾未未對錶達自由的堅定信仰和對中國共產黨無情施壓的抗拒,讓這本書發光,彷彿正義在閃耀。──《紐約書評》
這部迴憶錄是一本不同凡響的書──也是一本重要的書……一位勇敢藝術傢的自我審視,令人屏息。──《明尼亞波利斯明星論壇報》
充滿啟示性,感動人心。──《書單雜誌》(星級書評)
引人入勝……高度推薦。──《圖書館雜誌》(星級書評)
流暢,情感真摯。──《科剋斯書評》(星級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