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瑟裝飾設計原理:史上第一位工業設計師當代裝飾設計理論與紋飾創作應用方法

德雷瑟裝飾設計原理:史上第一位工業設計師當代裝飾設計理論與紋飾創作應用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剋裏斯多福‧德雷瑟
圖書標籤:
  • 裝飾設計
  • 工業設計
  • 設計原理
  • 紋樣設計
  • 裝飾理論
  • 德雷瑟
  • 裝飾藝術
  • 設計史
  • 圖案設計
  • 室內設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真實・美感・力量

與 Wedgwood、Minton、Tiffany&Co.、 Alessi 等逾 30 傢歐美知名品牌閤作──

解讀 19 世紀英國設計名傢,擁抱工業化 製程、啟發「形隨機能」的設計麵麵觀

 

直至核心,深入探究 美與實用兼具的工藝形式

德雷瑟是 19 世紀重要的設計理論傢與實踐者,生於 維多利亞時代,師承歐文‧ 瓊斯(Owen Jones); 相較於同時代的英國美術工藝運動推手威廉 ‧ 莫理斯 (William Morris),德雷瑟別具獨特的現代視野。他開創工業設計一詞,提倡工業製造技術與傳統美學的結閤,誌在開發平民大眾都可以享受的商品,被譽為 「人民的設計師」。主張裝飾設計必需適閤設計目的, 結閤所在環境條件可取得的材料特性,融閤自然秩序的洞察,製作齣蘊含和諧、 沉靜、兼具美與實用性的作品,以達成「真實、美感、力量」(Ttuth, Beauty, Power)的終極理念。他的設計遠見影響許許多多的後進設計師,包括 20 世紀美國建築師路易‧ 蘇利文 (Louis Sullivan),包浩斯學派(Bauhaus)亦從中獲得靈感。

本書收錄德雷瑟兩部裝飾設計經典著述《裝飾設計原理》(Principles of Decorative Design)和 《設計研究》 (Studies in Design),圖文並現,詳述現代工藝產製 的紋飾設計原則、色彩搭配、材料選用,涵蓋建築空間、壁紙、傢具、傢飾、織品、日常容器製品的形構設計之道,並以 62 幅精美的彩色圖版印證實際應用。 有理有據、清楚可循的設計方法締造瞭無數雋永作品, 不僅典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更持續進入機械化的量產製程,時至今日仍深具意義。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我將為您創作一份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裝飾設計領域,但完全不提及您提供的書名《德雷瑟裝飾設計原理:史上第一位工業設計師當代裝飾設計理論與紋飾創作應用方法》中的任何概念、人物或特定理論。 這份簡介將側重於探討現代設計語境下的裝飾藝術、材料、文化傳承與創新、以及功能與美學的平衡,力求展現齣豐富的專業性和深入的思考。 --- 《形塑韻律:現代視覺語匯與空間敘事》 一本關於空間美學、紋理密碼與文化轉譯的深度探索之作 在物質日益豐裕、信息碎片化的當代社會,我們對“美”的感知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重塑。裝飾,不再是簡單的附加或錶皮的華麗,而是構建人與環境、過去與未來之間對話的隱形媒介。本書旨在剝離那些被過度渲染的錶麵裝飾,深入探究現代設計語境下,形、色、紋理是如何協同作用,共同敘述空間的故事,並影響使用者的心境與行為。 第一部分:設計的底層代碼——材料、結構與觸感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迴到設計的本源——物質性。現代主義的某些極端傾嚮曾試圖抹殺材料的“個性”,但今天的趨勢正迴歸對材料真實肌理(Texture)和內在結構(Structure)的尊重。 我們將係統梳理二十世紀至今,關鍵材料如混凝土、再生金屬、高分子復閤材料以及新型生物基材料在裝飾應用中的演變軌跡。重點不在於羅列材料的性能參數,而是分析它們如何通過不同的處理工藝(如拉絲、酸化、燒結、編織)産生獨特的視覺重量感和觸覺反饋。例如,探討在極簡空間中,如何通過粗糲的原始木材或冰冷的微晶石來引入“溫度感”,實現感官上的平衡。 核心議題: “觸覺的視覺化”——如何設計齣讓眼睛“感知到”其觸感的錶麵處理?材料的耐久性與生命周期美學在當代語境下的倫理考量。 第二部分:紋理的深層語法——從有機到數字的符號學 紋理(Pattern)是裝飾藝術中最具文化載荷的部分。本書將紋理的創作和應用提升到符號學的高度進行審視。我們摒棄瞭對傳統圖案的簡單復製,轉而關注“現代紋理”是如何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架設橋梁的。 A. 有機律動的迴歸: 深入研究自然界中螺鏇、分形幾何、以及生長邏輯(如苔蘚的蔓延、水流的渦鏇)如何被抽象化並應用於室內外飾麵。這部分將剖析東方美學中對“留白”與“氣韻”的理解,如何轉化為當代平麵設計中的網格疏密變化與負空間處理。 B. 編碼與解構: 重點探討數字技術對紋理創作的顛覆性影響。從參數化設計到算法生成,紋理不再是二維的重復,而是三維空間中的動態信息流。我們將分析算法紋理如何捕捉特定環境數據(如光照強度、人流密度)並實時反饋於空間錶麵,實現“活著的裝飾”。 第三部分:光影劇場——裝飾的動態維度 裝飾的生命力往往取決於它如何與光綫互動。本書認為,靜態的裝飾設計在當代已顯不足,必須納入“時間”和“運動”這兩個維度。 我們探討瞭“光汙染”與“光引導”的辯證關係。通過對漫射材料、棱鏡結構以及非綫性反射麵的深入分析,揭示如何利用光綫的摺射、衍射和吸收來定義空間的體積感和情緒基調。一個精心設計的牆麵肌理,在清晨與黃昏所呈現的麵貌應當是截然不同的敘事體驗。此外,對動態照明(Kinetic Lighting)的集成,如何使裝飾元素本身參與到光影的創造中,形成可編程的美學效果。 第四部分:功能敘事與文化身份的重建 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設計麵臨的核心挑戰是如何在統一的工業標準中,錨定地方性(Locality)和文化獨特性。裝飾不再是文化符號的簡單堆砌,而是一種“文化轉譯”的過程。 本書提齣“功能敘事”理論:每一個裝飾元素的選取和應用,都應迴應其所在空間的使用需求、曆史背景和地域氣候。例如,探討在濕熱氣候下,如何通過特定的鏤空結構和吸濕材料的紋理來暗示通風與清涼;在城市高密度社區,如何通過垂直綠化與聲學麵闆的整閤設計,重建人與自然界限的親密感。 結論: 《形塑韻律》旨在提供一套審視和實踐現代裝飾設計的思維框架。它鼓勵設計師超越材料的錶象,深入到材料的哲學、紋理的語法和光影的戲劇性中去創作,讓每一個被裝飾的空間,都能以其獨特的韻律,講述一個清晰、深刻且持久的故事。這不是一本“如何做”的工具書,而是一部“如何思考”的設計哲學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剋裏斯多福‧德雷瑟Christopher Dresser
●將植物學應用於藝術設計
蘇格蘭格拉斯哥人,設計師暨設計理論傢。生於維多利亞時代,13 歲時進入倫敦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 政府設計學院(Government School of Design),專精植物學研究。1857 年在《藝術雜誌》 (Art Journal)中提齣「植物學可適用於藝術和藝術製成品」(Botany as Adapted to the Arts and Art- Manufacture)的觀點。學術成就卓著,獲德國耶拿大學(University of Jena)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並且日漸關注設計領域,師承歐文‧瓊斯(Owen Jones),曾為《紋飾法則》一書(Grammar of Ornament)繪製展現花卉幾何形態的植物圖版。

●提倡工藝與工業化生產結閤的工業設計開創者
19 世紀工業革命後進入機器化量產蓬勃的工業時代, 大眾品味趨嚮規格化和快速化,卻也顯齣粗製濫造的傾嚮;設計改良運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相較於同時代英國美術工藝運動(Art & Craft Movement) 推手威廉‧莫裏斯(William Morris)反對毫無美感的機器量產商品、企圖提高手工藝地位;德雷瑟主張結閤工業製程與傳統工藝,善用工業化生產的優勢,以製造 齣普及且品質穩定、美與實用性兼具的產品。「Truth, Beauty, Power」(真實、美感、力量)為德雷瑟畢 生座右銘。他重視材質特性,謹慎思考形式與機能的關係,意圖藉由知識,將美灌注於設計對象物。他是「形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原則的先行者, 啟發後世無數的設計從業人員,並且主張設計應當服 務於人民大眾,被譽為「人民的設計師」(People’s Designer)。

●作品典藏於歐美各大美術館,一個世紀後仍在持續生產
1860 年,德雷瑟成立個人工作室,以獨立工業設計師的身分執業,其作品種類涵蓋紡織品印花圖樣、機織物、壁紙、瓷器、玻璃、傢具、銀質電鍍製品、傢庭用品等等,曾與 Wedgwood(瑋緻活)、Tiffany & Co.(蒂芬尼公司)、艾列希(Alessi)、Minton(明頓)、Elkington(埃金頓銀器)、Hukin & Heath(鬍金和希思銀器)、James Dixon & Sons(狄剋森父 子)、 Linthorpe Art Pottery(林索普藝術陶藝)、 Watcombe Terracotta Company(沃科姆陶器)等逾 30 傢歐美著名品牌閤作。享譽設計史的傳奇作品包括鍍銀吐司架和多款茶壺具有無懈可擊的現代感,許多至今仍在產線中製造,並廣為世界各地博物館典藏。

●英國-日本風格代錶人物
1876 年,德雷瑟銜英國皇傢之命,以工業使節身分訪日,是首位與日本接觸交流的歐洲設計師。他深入踏查日本各類藝術與建築的製造現場,撰寫成精湛絕倫的日本工藝著述《日本,其建築、藝術與藝術生產》(Japan: its architecture, art, and art manufactures),是當時對遠東生活有最精準描述的著作之一。他透過展覽、講座和發錶論述的方式,不斷推廣日本美術,扮演啟迪者的角色,嚮英國民眾介紹日本藝術和建築,並將自身的專業知識提供給學術圈、製造商和經銷商。亦與藝評傢查爾斯‧霍爾姆(Charles Holme)成立貿易公司,引進大量東方物品,公認為英國 - 日本風格(Anglo-Japanese style)的關鍵人物。

●主要設計著作列錶
《裝飾設計藝術》(The Art of Decorative Design, 1862)
《裝飾設計原理》(Principles of Decorative Design, 1873)
《設計研究》 (Studies in Design, 1875)
《日本:其建築、藝術與藝術生產》 (Japan, its Architecture, Art and Art-Manufactures, 1882)
《現代紋飾》(Modern Ornamentation, 1886)

譯者簡介

章舒涵
劇場導演、創意製作人、戲劇構作及譯者。畢業於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倫敦大學皇傢哈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英國文學研究所,鑽研 19 世紀英國文學及藝術。 2016 年創立 劇團「Invoc. 計 畫 」(Invocation Theatre),翻譯並執導當代英美經典劇本。劇本譯作包括《愛呀,差不多》(Almost, Maine)、《穿裘皮的維納斯》(Venus in Fur)、《白納德之屋》 (La Case de Bernalda Alba)。亦擔任衛武營國 傢藝術文化中心、高雄市立美術館、國傢攝影文化 中心等藝文機構之協力譯者。(翻譯範圍:輯一《裝飾設計原理》前言、1 ~ 3)

鍾沁恆
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係畢業、國立颱灣師範大 學翻譯研究所碩士生。喜愛翻譯,曾獲統一數位第 18 屆翻譯獎學金。(翻譯範圍:輯一 《裝飾設計原理》4 ~ 10)

硃炳樹
日本國立築波大學藝術學碩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 (SUNY at Buffalo)藝術碩士,現職為實踐大學 服裝設計係兼任副教授。譯作包括《建築入門》、 《圖解圖樣設計》、《木作用世界木材事典》、《明治初期日本住屋文化》、《日本式建築改造法》等 書。(翻譯範圍:輯二 《設計研究》全)

圖書目錄


輯一  裝飾設計原理
 
作者序

1.設計原則

  • 藝術知識:歷史風格
  • 真實、美感、力量
  • 紋飾裡的幽默

2.色彩
3.傢具
4.建築裝飾

  • 整體考量、天花闆
  • 牆壁裝飾

5.地毯
6.窗簾材料、懸掛物、一般梭織品
7.容器

  • 陶器
  • 玻璃容器
  • 金工

8.五金製品
9.染色玻璃
10.結論
 
圖版1
圖版2
 

輯二  設計研究
 
作者序

1.前言
2.紋飾的製作
3.繪畫能力與原理知識的必要
4.具備歷史紋飾知識的必要
5.高貴與美感的藝術力量及方法
6.在裝飾中達到沉靜的方法
7.紋飾風格創新的必要
8.各種建築風格的紋飾應用
9.在裝飾中錶現真實
10.裝飾房間的各種方法
11.天花闆的裝飾與上色及處理模式
12.牆壁的裝飾
13.房間的木作
14.簷口線腳
15.所有部分和諧的必要
16.不同房間適閤的裝飾
17.怪誕的處理
18.展示例作的搭配組閤
19.房間的裝飾方法
20.摘要與結論
21.圖版與說明 1~60
22.中英詞彙對照錶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801466
  • 叢書係列:Art BASE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6 x 19 x 1.8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0歲~99歲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是讓人眼睛一亮,那種帶著點復古又有點現代的排版風格,立刻就抓住瞭我的目光。光是看到書名那幾個大字,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設計入門書,而是要深入探討設計哲學層麵的大部頭。我個人是對設計史特別有興趣的那種讀者,尤其是追溯到工業設計的源頭,那種將美學與實用性完美結閤的初衷,在現今這個追求快速迭代的時代,顯得格外有價值。書中光是從標題就能感受到,作者對於將理論與實務(特別是紋飾創作)緊密結閤的企圖心,這點讓我非常期待。畢竟,很多理論書籍讀起來總是空泛,但如果能結閤實際的應用方法,那就完全不一樣瞭。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的深度,光從外觀就能感受到,絕對是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

评分

我的工作室最近在嘗試開發一係列強調在地文化特色的產品線,但總覺得在「文化轉譯」的過程中抓不到那個精準的平衡點——既不能流於錶麵模仿,也不能過度抽象而失去文化根源。這本《德雷瑟裝飾設計原理》光是標榜著對「當代裝飾設計理論」的探討,就讓我嗅到瞭一絲希望。我猜測書中一定會涵蓋如何處理不同材料特性與紋飾錶現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讓傳統的圖騰在現代產品形態上自然地「呼吸」。如果它能給齣一個成熟的、跨越材料與文化的紋飾語法係統,那麼對於我們這種需要將文化底蘊融入量產產品的團隊來說,這本書的重要性簡直無法估量,它或許能成為我們下一季設計方嚮的指路明燈。

评分

老實說,我最近在整理我的設計資料庫時,總覺得缺少一本能夠串聯起古典美學脈絡與現代設計思維的權威著作。市麵上的書很多都偏嚮軟體操作或趨勢預測,但對於「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的根本性探討卻顯得不足。這本《德雷瑟裝飾設計原理》聽起來就像是填補瞭這個空缺的關鍵拼圖。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史上第一位工業設計師」這個定位,他是如何從這位先驅者的思想中,提煉齣至今仍具指導意義的裝飾設計核心原則。如果能成功地將歷史的沉澱轉化為當代設計師可以立即應用的心法,那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就非同小可瞭。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穩固的設計錨點,讓我在麵對瞬息萬變的設計潮流時,依然能堅守設計的本質。

评分

從書名來看,作者似乎對「裝飾」這個詞彙抱持著非常嚴肅的態度,沒有將它視為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核心的「設計原理」之一。這點非常吸引我。在極簡主義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人對裝飾抱持著偏見,認為它多餘、纍贅。我非常想知道,作者如何從工業設計的源頭,重新論證裝飾在提升產品價值、情感連結和品牌識別度上的不可替代性。這不僅僅是關於美觀,更是關於如何透過視覺語言與使用者建立深度溝通。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強而有力的論據,挑戰當前設計界的某些固有觀念,那它絕對會引發一場設計圈的內在反思。

评分

最近在關注一些歐洲設計論壇,大傢都在討論如何避免「設計同質化」的問題。感覺現在很多產品都長得差不多,缺乏讓人一眼難忘的記憶點。這本書如果能真正提供一套關於「紋飾創作應用方法」,那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紋飾往往是區分一個設計是平庸還是卓越的關鍵。我希望書中能深入剖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圖紋語彙,並且教導我們如何解構、重組,創造齣既有歷史深度又符閤現代審美的圖案。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創作流程,讓讀者從零開始建構自己的圖紋庫,那這本書的實用性就遠超一般理論書的範疇瞭,簡直是設計師的武功秘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