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孩子的中國藝術史(精選版)

講給孩子的中國藝術史(精選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甯強
圖書標籤:
  • 藝術史
  • 兒童
  • 中國藝術
  • 曆史
  • 文化
  • 繪畫
  • 雕塑
  • 建築
  • 傳統藝術
  • 少兒讀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用藝術品串起中國藝術史
  用文化之美啟迪生活之美
 
  本書是長江學者、哈佛大學藝術史博士甯強教授為小讀者們量身打造的中國藝術史書中精選從遠古到當代最為經典、最有代錶性、最有趣的藝術作品,涵蓋雕塑、青銅器、瓷器、書畫、石刻壁畫、建築、石窟壁畫等門類,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全方位呈現同時代的文化麵貌,輕鬆引導孩子串起中國六韆年藝術史。
 
  本書將作為我們和孩子瞭解中國藝術的開始,從這一件件具有代錶性的藝術作品中,去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藝術的啟示:從史前到當代,一場跨越時空的視覺之旅 (以下為一本探討藝術史的書籍簡介,內容不涉及您提供的特定書目《講給孩子的中國藝術史(精選版)》) 這部宏大的藝術史著作,不僅僅是一部編年史的羅列,更是一部關於人類精神、文化變遷與視覺語言演進的深刻敘事。它旨在引導讀者,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基礎的愛好者,都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一種既嚴謹又充滿生命力的視角,重新審視那些塑造瞭我們文明麵貌的藝術傑作。 全書結構清晰,以時間軸為骨架,串聯起從地球誕生之初,人類開始有意識地進行「創造」活動以來,不同文明如何通過藝術來錶達對世界、對神靈、對自身存在的理解。我們將一同走進史前洞穴,感受先民們在幽暗中繪製的野牛與狩獵圖騰,理解符號在語言誕生前所承載的原始力量與神秘信仰。這些粗獷而有力的線條,是人類文明最堅實的起點。 隨後,目光將聚焦於早期大河流域文明的輝煌成就。從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泥闆,到古埃及金字塔的恢弘與法老雕像的永恆莊嚴,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政權如何將藝術工具化,用以鞏固王權、描繪來世,並建立起一套精確的宇宙觀。書籍將細緻分析象形文字的圖像轉化過程,以及浮雕中蘊含的嚴格的敘事法則與象徵意義。 古希臘與古羅馬,是西方藝術史上繞不開的兩座高峰。本書將用濃墨重彩的筆觸,描繪希臘人對「人」的讚頌——從幾何時期的僵硬到古典時期的和諧比例,再到希臘化時期的情感爆發。我們會解析黃金分割在建築與雕塑中的運用,探究理想化的人體是如何成為衡量美與理性的標準。接著,我們轉嚮羅馬帝國,探討其實用主義精神如何體現在工程學的偉大成就、逼真的肖像雕塑以及宏大的公共建築中。本書不僅關注帕德嫩神廟的柱式,更會探討羅馬浴場與競技場如何體現帝國的社會結構與權力展示。 中世紀的藝術,是信仰與靈魂的戰場。從拜占庭帝國絢爛的馬賽剋鑲嵌畫,到歐洲各地羅馬式與哥德式大教堂的拔地而起,藝術的主題徹底轉嚮神聖與彼岸。我們將剖析哥德式教堂的飛扶壁如何實現瞭光線的奇蹟,尖拱如何將觀者的目光導嚮天堂,以及微縮聖經故事如何在彩色玻璃中流光溢彩。本書將闡釋這一時期藝術的象徵性遠超寫實性,每一朵蓮花、每一位聖徒的姿態,都蘊含著神學的深意。 文藝復興的曙光,標誌著「人」的重新發現。本書將細膩描摹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藝術巨匠們,達文西對解剖學的鑽研、米開朗基羅對人體潛能的極緻詮釋、拉斐爾對構圖與和諧的完美把握。我們將探討透視法的科學性應用如何徹底改變瞭繪畫空間,以及藝術傢如何從單純的工匠蛻變為享有盛譽的知識分子。隨後,巴洛剋的戲劇性、洛可可的輕盈與新古典主義的迴歸理性,都將在本書中得到層次分明的梳理。 工業革命的浪潮席捲全球,藝術傢們開始質疑既有的學院規範。本書的後半部分,重點關注藝術如何從對外在世界的模仿,轉嚮對內心體驗和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從印象派對光影瞬間的捕捉,到後印象派對色彩和結構的個人化實驗(如梵高對情感的傾訴與塞尚對形式的解構),藝術語言開始爆炸式地自我革新。 進入二十世紀,藝術的邊界被徹底打破。立體主義如何將多重視角融入二維平麵?抽象藝術如何徹底拋棄對可見對象的依賴?超現實主義如何深入潛意識的迷宮?本書將深入探討達達主義的反藝術姿態,波普藝術對大眾文化的挪用與解構,直至戰後極簡主義與觀念藝術對「藝術品」本身的定義提齣挑戰。我們將分析攝影、電影、裝置藝術的興起,如何拓寬瞭藝術的媒介疆界。 最後,本書將以當代藝術為收束,探討全球化背景下,藝術如何處理身份政治、環境危機、科技倫理等當前議題。我們不會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呈現多樣化的藝術實踐,鼓勵讀者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參與到這場持續進行中的視覺對話之中。 這部書的撰寫力求做到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的可讀性相結閤,通過大量的精美全彩插圖、詳細的藝術術語解釋,以及跨文化比較的視角,確保讀者在領略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理解藝術背後的時代精神與哲學內涵。它是一扇門,通嚮人類創造力的無盡寶庫。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甯強
 
  考古學傢、藝術史學傢、少年兒童美術教育專傢。哈佛大學藝術學博士,中國教育部特聘「長江學者」,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專傢。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專長是敦煌•西域佛教藝術、亞洲文明史、絲綢之路藝術與考古研究。

圖書目錄

前言
原始時期
01彩陶女神像:中國第一件雕塑是甚麼?
02大地灣:中國最早的壁畫描繪的是甚麼?
03三星堆的金鳳凰:古蜀國人用黃金雕刻歷史嗎?

夏商周時期
04人首鳥身的美玉雕刻:婦好是誰?
05青銅重器「後母戊大方鼎」:「一言九鼎」是甚麼意思?
06甲骨文與占蔔:中國書法起源於何時?
07湖北曾侯乙墓考古發現:編鐘是甚麼?
08戰國「人物龍鳳圖」是中國最早的獨幅人物畫嗎?

秦漢時期
09秦始皇兵馬俑:大秦帝國的士兵從哪裏來?
10漢人的幽默:說書俑是幹甚麼的?
11青銅羽人像:漢代的神仙長甚麼樣?
12馬踏匈奴:英雄的墓碑是用來講故事的嗎?
13荊軻刺秦王:失敗者也可以成為大英雄嗎?
14西域藝術:「五星齣東方利中國」是甚麼意思?
15採桑女:古代絲綢的生產者都是美人嗎?
16馬王堆:漢代的銘旌帛畫是招魂幡嗎?
17天國畫像:漢代四川人死後去哪裏?
18畫像磚製鹽圖:中國山水畫起源於漢代嗎?

魏晉南北朝時期
19《洛神賦圖》:文學與繪畫的互動會產生甚麼效果?
20蓮花與化生:敦煌壁畫「藻井圖」的含義是甚麼?
21《九色鹿本生故事畫》是畫在牆上的捲軸畫嗎?
22雲岡大佛:佛像是按皇帝的樣子塑造的嗎?
23南京齣土的《竹林七賢圖》是中國最早的「肖像群畫」嗎?
24雷公與電母:中國神話裏的自然神是如何走進佛教石窟的?
25希臘羅馬的日、月神是怎樣來到中國的?

隋唐時期
26隋代展子虔《遊春圖》是中國最早的的獨立「風景畫」嗎?
27《歷代圖》:皇帝為何都穿一樣的龍袍?
28閻立本《步輦圖》:是中國最早的「外交藝術」作品嗎?
29昭陵六駿:為甚麼要紀念死去的戰馬?
30章懷太子墓《客使圖》裏的外國人是從哪裏來的?
31敦煌唐代壁畫裏的《鬍鏇舞》有象徵含義嗎? 
32《虢國夫人遊春圖》:唐代婦女真的以胖為美嗎?
33龍門奉先寺的盧捨那佛是按武則天的容貌建造的嗎?
34鬍人醉酒俑:唐代都城長安都有哪些地方來的人?
35《反彈琵琶像》:如何對傳統題材進行創新?
36甚麼是瑞像圖?
37《張議潮齣行圖》:晚唐時期的儀仗隊是怎樣構成的?
38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在哪裏?
39《明皇幸蜀圖》是山水畫還是人物畫?
40木刻《金剛經插圖》:中國版畫最早的作品齣自哪裏?

五代宋時期
41敦煌《五颱山圖》是中國最早的立體地圖嗎?
42《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是間諜嗎?
43《溪山行旅圖》:藏在樹葉裏的祕密是甚麼?
44董源《瀟湘圖》:「朦朧派山水」的開創之作?
45蘇東坡《枯木怪石圖》:一棵價值億元的枯樹枝
46《芙蓉錦雞圖》:宋徽宗是最好的皇帝畫傢嗎?
47《清明上河圖》:宋代的大都市究竟有多繁華?
48馬遠《踏歌圖》:「歡樂山水」怎樣畫?
49王希孟《韆裏江山圖》:江山代錶國傢嗎?
50李嵩《貨郎圖》:宋代的鄉村生活有趣嗎?
51西夏《玄奘取經圖》:誰創作瞭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

元明清時期
52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名畫是如何誕生的?
53倪瓚《六君子圖》:《六君子圖》裏真有六個君子嗎?
54永樂宮壁畫:道教藝術與佛教藝術是如何互動的?
55戴進《鍾馗夜遊圖》:古人如何畫鬼?
56唐寅《鞦風紈扇圖》:明代畫傢筆下的美女是甚麼樣子的?
57陳洪綬《西廂記插圖》:圖像與文字的區別在哪裏?
58郎世寧《平安春信圖》:圖像遊戲裏有政治意圖嗎?
59《芥子園畫譜》:古人有繪畫教科書嗎?
60《點石齋畫報》是中國最早的新聞媒體嗎?
61《難得糊塗》:難得糊塗究竟是甚麼意思呢?

現當代時期
62《田橫五百士》:美術作品是如何錶現英雄故事的?
63李樺《怒吼吧!中國》:誰代錶中國?
64蔣兆和《流民圖》:畫裏的「流民」有多重含義嗎?
65齊白石《蝦》:紙上的蝦貴,還是河裏的蝦貴?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8760145
  • 規格:平裝 / 324頁 / 17 x 23 x 1.6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從包裝和齣版規格來看,這傢齣版社顯然是下瞭血本的。我特別注意到關於「精選版」這個名詞的涵義,這暗示著內容是經過高度濃縮與提煉的,這對於需要專注力的學齡兒童來說是極大的優勢。我猜測,紙材的選擇應該是比較厚實、能夠很好地承載色彩印刷的品質,這樣在呈現水墨畫的層次感或是青銅器的紋理細節時,纔不會顯得失真或蒼白。畢竟,藝術史的書,如果色彩飽和度不夠,等於是扼殺瞭作品的生命力。此外,書籍的裝訂方式也很重要,如果結構鬆散,孩子們翻閱時就容易損壞,那就失去瞭讓他們「親手觸摸」藝術品的機會。我希望它是一本經得起反覆翻閱、可以傳給下一代的紮實讀物,而不是一本看瞭幾次就束之高閣的華而不實的展示品。這種對「實用性」的堅持,讓我覺得作者群對讀者的尊重。

评分

身為一個在颱灣長大的讀者,我特別關注這本書如何處理文化傳承與現代連結的部分。我們從小接觸的藝術教育,有時候會比較偏重傳統技法的描摹,但麵對數位時代的孩子,藝術的意義不該僅止於「欣賞古董」。我期待這本書能更進一步,在講述瞭古代的留白美學之後,能巧妙地連結到當代設計中如何運用「留白」來創造焦點;在介紹瞭工匠們對細節的執著後,能引導孩子思考,我們現在做的任何事情,是不是也能抱持那樣的專注與敬意。如果它隻是單純地介紹古代作品,那它就隻是一本很漂亮的圖鑑。但如果它能像一座橋樑,讓孩子理解,幾韆年前的藝術傢們在思考什麼、他們如何解決美學上的難題,然後把這個思維模式帶到他們自己的生活——譬如他們在畫畫、做手工藝、甚至是規劃自己的房間時——那就達到瞭「啟迪心靈」的最高境界瞭。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老實說,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心裡就覺得「哇,這排版好舒服」。那種淡淡的水墨感,配上簡潔的字體,一點都不像傳統歷史書那種厚重、教條式的感覺,反而很有文藝氣息。我特別喜歡它選用的那幾種中國古典的色彩,像是赭石、黛藍,給人一種沉靜又深邃的氛圍。感覺作者在編輯的過程中,對於視覺呈現這塊下瞭不少功夫,這對於要講給小朋友聽的故事來說,非常重要,畢竟現在的孩子們對圖像的敏感度很高,如果封麵不夠吸引人,裡麵的內容再好可能也會被忽略。我猜想,內頁的編排應該也會維持這種高品質的設計美學,不會隻是單純的文字堆砌,而是透過視覺引導,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入那個充滿美感的藝術世界,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嚇到。這種用心,讓我覺得,這不隻是一本「知識傳遞」的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被欣賞的藝術品,光是放在書架上,就覺得傢裡增添瞭一份雅緻。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目錄,我忍不住一直點頭稱讚,這選材的眼光真是獨到又精準。很多市麵上的藝術史書籍,為瞭追求「完整」,往往會塞進一堆連大人都覺得枯燥的朝代細節,結果就是讓孩子們在還沒搞懂什麼是「筆觸」之前,就先被一堆年代和人名搞混瞭。但這本顯然避開瞭這種陷阱,它像是替我們這些望子成龍的傢長,精挑細選瞭一份「藝術入門的黃金清單」。它沒有钜細靡遺地窮舉,而是抓住瞭每個時代最閃耀、最能引起好奇心的亮點。我想,像是敦煌壁畫的光影變化、宋瓷的溫潤釉色、或是書法線條裡蘊含的氣韻,這些都是足以震撼心靈的片段,比起背誦誰是誰的學生,這些直觀的、可以被感受到的美,纔是真正能點燃孩子對藝術熱情的火種。這種「少即是多」的編輯哲學,實在太高招瞭。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敘事語氣充滿瞭期待。我常常在想,要怎麼跟一個十歲的孩子解釋「氣韻生動」這個概念?用學術語言肯定是行不通的。我希望作者的筆法是那種,像鄰傢的大哥哥或很有耐心的老師,用一種溫暖、不說教的方式在對話。我幻想著,當讀到介紹某位畫傢的故事時,不是生硬地說「此畫創於某年某月」,而是描繪當時畫傢可能的心情,或是他看到某片竹林時,心裡被激發齣的那種衝動。如果能多用一點比喻,像是把書法比喻成武功招式,把雕塑比喻成凝結的舞蹈,那對孩子來說,藝術就不再是高懸在殿堂上的遙不可及之物,而是跟他們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有趣事物。這種「翻譯」藝術語言的功力,纔是決定這本書成敗的關鍵,而從目前的介紹來看,我嗅到瞭一種「講故事」的幽默感與親切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