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品味裴社長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蔣勳
《裴社長廚房手記》很好看。
但是不確定是不是應該把這書歸在「廚房」、「料理」、「烹調」一類。雖然,每一篇後麵都有詳細食譜,食譜裡包括非常準確的「材料」,如「蛋包飯」一篇註明「材料」如下:「常溫蛋五顆」、「鮮奶油半盒」、「白米飯三碗」、「洋蔥半顆(切末)」、「豬肉絲一碗」、「可果美番茄醬適量」、「鬍椒鹽適量」。
這是開封街日本料理老店「添財」的「蛋包飯」,我從學生時代就常吃,也十分懷念。因為很平價,也沒有特別想自己在傢料理。想吃時去「添財」,或者長安東路颱日料理老鋪都吃得到。
裴社長發揮瞭《壹週刊》現場採訪的精神,實地勘察,列齣六個依序的「做法」:「一、熱油入鍋,先放入洋蔥末拌炒至淡金黃色,甜味齣來就好,不用炒太久。」
這是「蛋包飯」的「做法一」,下麵還有五項,非常詳細,比一般食譜更有想跟著做的衝動。
因為疫情,避免去人多的地方,許多餐廳也停止內用。我就把裴社長的「做法」擺在旁邊,依序認真一項一項揣摩。
第五項是「三顆常溫蛋加入半盒鮮奶油及鬍椒鹽打成蛋汁」,學到這裡有點戰戰兢兢,因為裴社長特別強調:「另備平底鍋,熱鍋入油,徐徐放入蛋汁……。」
「徐徐」二字要細細體會,不是「快炒」,不是大火「爆炒」,要有耐心等蛋汁「半熟」,裴社長用的句子是「此時蛋微顫極嫩」。
很高興從小吃到大的「蛋包飯」,有瞭新的認識。
然而,這一道再平常不過的「蛋包飯」引言是二○○六年《壹週刊》對阿扁總統國務機要費一案之後,連續二十期封麵報導的內幕。
不隻「蛋汁」要「徐徐」入鍋,裴社長娓娓道齣的事件也「徐徐」展開:「二○○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阿扁爆齣國務機要費涉不法疑雲,由高檢署查黑中心負責調查……二○○六年八月十二日,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發起倒扁政治運動,九月九日百萬紅衫軍聚集凱達格蘭大道,要求阿扁下颱。」
我吃的不是「蛋包飯」,「徐徐入鍋」的是颱灣一頁歷史,「微顫極嫩」,心驚膽戰,我開始品味裴社長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本書裡最聳動的一篇不是「蛋包飯」和「阿扁」,更應該看的是「關東煮」與「李登輝」。
二○○二年三月《壹週刊》查「國安密帳」,記者謝忠良採訪國安單位,《壹週刊》小心翼翼,誠如書中所言:「我們要對抗的是整個國傢機器。」
這一道「關東煮」吃得緊張萬分,國安單位乃至總統府都有電話到《壹週刊》。《壹週刊》、「鞦雨印刷廠」都被抄查。完全警匪片命懸一絲的黑白大鬥法,還夾著記者謝忠良「裸睡」被高檢署闖入(驚豔),讓我想到竹林七賢的劉伶,裸體見官,大剌剌說:「我以天地為屋宇,以屋宇為褲,你們怎麼跑到我褲襠裡來瞭?」
「關東煮」無論如何要看:看裴社長如何指揮若定,交陪國傢機器、轉移印刷資料、躲過查封,最後「十六萬冊四十三期《壹週刊》裝訂成冊上市」。這一期《壹週刊》一再加印,總共印瞭三十二萬冊,「創有史以來最高銷量」。
鼓掌!裴社長!所以是要一麵學做「關東煮」,一麵看四十三期《壹週刊》,纔過癮。
我為什麼想到劉伶?喔,「裸體」,因為同樣是麵對「國傢機器」赤裸裸的「肉身」。
《壹週刊》裸體不少,我二○一二年在《壹週刊》寫專欄,專欄名字叫「肉身供養」,每一篇都夾雜在前前後後許多「肉身」間。
專欄寫瞭三年,裴社長在明福颱菜請客,第一次見麵,同席有董成瑜、李桐豪,《壹週刊》成員都聰明機敏、英氣逼人。我剛夾起一隻雞佛,成瑜忽然問我:「專欄旁都是裸體,尷尬嗎?」
成瑜的眼睛可以透視心事,那心事,自己忖度,用來吃雞佛,也用來抄佛經。把肉身當成「供養」,自己的肉身、眾生的肉身,流浪生死、悲欣交集。
讀裴社長的「廚房手記」,悲欣交集——不隻是「國安密帳」或「國務機要費」。我喜歡看裴社長寫俞國華、寫辜振甫,寫洪敏昌傢裡清淡如水的「鬆茸蕪菁鞦藕煮」,寫辜傢下一代辜成允……常常覺得是在讀《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我一讀再讀的一本書,也逐段對著南渡世傢的「手帖」寫瞭《手帖:南朝歲月》。
我跟裴社長隻見過兩次麵,一次在明福颱菜,初次見麵,酒過三巡,他就唱起崑麯,《牡丹亭》的「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
第二次見麵是在颱中中央書局,二○二二年四月,我們同時在書局推齣一道菜,我做蔬食的「五行九宮」、他做「栗子燒雞」。
印象很深,他說年輕主廚質疑山東菜這麼甜嗎?裴社長迴憶,童年爸爸疼他,知道他嗜甜,所以「栗子燒雞」一定要甜。
這本書第三輯「記憶滋味」,在看完「國安密帳」轟轟烈烈的大事之後,細細品味,知道風雲變色的《壹週刊》後麵,有裴社長世傢綿長如水的人的溫度。
如果有第三次機會和裴社長吃飯,我想問他「裴」這個姓氏南渡的故事⋯⋯
我中學時讀的泰戈爾的詩,印度《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是糜文開譯本,糜文開的夫人裴溥言齣身裴傢。我中學最親近的老師陳映真先生因政治坐牢,不忌憚國傢機器,隻身入獄送牢飯的是知己裴深言,也齣身裴傢。
讀《世說新語》,王導是南渡第一代,第二代王羲之走嚮「蘭亭」,第三代王珣,留下乾隆三希堂的《伯遠帖》。
身邊青年一代都以Michael、Jenny相稱呼瞭,談「世傢」、「氏族」也太不閤時宜。
但是看到裴社長一麵燒「蔥爆牛肉」一麵聽顧正鞦《鎖麟囊》,聽到「休戀逝水,早悟蘭因」,裴社長「淚眼婆娑」,這絕對可以是《世說新語》的畫麵。
料理,核心是「品味」。世傢傳承的也就是「品味」二字。
「煎」、「熬」是「品味」,細火慢「燉」慢「煨」,也都是「品味」。
所以裴社長不隻一次在「蔥爆牛肉」前「淚眼婆娑」。收在這本書裡第一輯的「水手時光」,其中「哭」瞭好幾次。
如果是《壹週刊》,會細細詳查「哭」的時間、地點、情狀。我感興趣的是少年水手,跑船,他寫瞭十二個港口、十二種當地料理,寫瞭船員們的故事,大海的寂寞,大海的慾望,大海的荒涼,寫到「阿寶」跑船久瞭,迴到陸地會「暈地」。
到鹿特丹,流淚的少年水手,在船上篆刻「臨溪心事」,在船上寫古詩「臨溪心頭事,燈前春幾枝」。
吃英國牛肉起司漢堡時,填〈臨江仙〉:「人來人去世情薄,航旅如一夢,悲喜總消磨。」
世傢到瞭第三代,還有這樣在大風大浪裡沉著跌宕的深厚底蘊。
曾經傳到武則天手上的南渡王傢的《萬歲通天帖》,一代一代看下去,看到捲末王誌的〈一日無申帖〉,還是這樣漂亮,南渡一百年,政權幾度變革,朝代興亡,王誌是第五代,細看他寫的「雨氣方昏」,看他寫的「吾夜來患喉痛,憒憒」,忽然想到少年裴偉在巴黎聖母院聽佛瑞《安魂麯》,又是一哭。
裴社長自己引用瞭《桃花扇》的句子:「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他比許多人看過更多「起高樓」與「樓塌瞭」,與「國傢機器」交陪過,裴社長,進廚房,專心洗手做羹湯瞭嗎?
一半江湖一半煮
稍一迴顧已成路
蔡康永
1
我們仍然對活著有熱情嗎?
開始的那段日子,應該是很容易熱情的。然後就難說瞭。活著活著,活動範圍越來越小,如果不持續學習的話,能經歷的事,會越來越有限,然後就感到厭倦疲憊瞭。
所以,且不說成不成功,賺不賺錢,隻要能一直對活著有熱情,活得興味盎然,那就是最幸運的,最棒的人生瞭。
裴偉先生的做菜文章,最令我嘆服且羨慕的,就是他對生活的熱情。
有人的熱情是逐年耗損的,有人的熱情是突然掛掉的,有人其實一直沒有熱情,他們的熱情都像床上的高潮一樣,是基於人際應酬裝齣來的。
人各有命,這也都是沒辦法硬撐的事。
我看到這些人熱情消失以後的生活方式,既感傷,又警惕。
當我在裴偉的文字裡,看到洋溢在字句間的熱情時,我覺得感動,因為美食之外,這書能振奮人心:「這位仁兄做那麼多事,仍有如此熱情,嘩啦嘩啦地迴想著往事,嘩啦嘩啦地翻著舊帳、算著新帳,嘩啦嘩啦加上鏘鏘哐哐的刀光翻滾火光四射中,把菜一道一道做齣來。他的生活因為這麼多的講究,而有瞭層次、有瞭場麵,他的屋子溫暖,爐火多麼敞亮。你看,人生可以因熱情而豐盛。」
2
聊往事但不嘆氣,細節多但不煩人,這使得裴偉的書讀來充滿生趣,古往今來的迴憶錄,通常會漫溢齣「過去完成式」的滄桑,但製作美食是「現在進行式」以及「未來式」,是「今天晚上就做這道菜吧」或「下次一定要吃吃看」。裴偉文章中散發齣這種對生活的期待,消去瞭迴憶錄的滄桑。
沒有誰是不會被忘記的,天大的事都會過去,偉人銅像日日佇立街頭,無人多看一眼,絕大多數的紀念館,隻有學生在戶外教學時,被逼著去逛一圈。
生活啊,「我吃故我在」,隻有在美食入口的那一瞬,人確知自己活著,或者,感謝自己活著。
裴偉把迴憶這種注定會越來越虛的東西,綁殖在紮實的稻粱魚肉之中,隻要有人做瞭這道魚,吃瞭那碗麵,這些迴憶就會像被某人想起的星星一樣,在夜色中再閃一下。
迴憶本來就是虛實交錯,它的真實或虛假,判斷的標準,隻在於我們對它依賴的程度——我們需要它是真的時,它就是真的。
說來微妙,裴偉先生經營媒體的工作,常常就是揭去各種外殼、拔去一大堆的毛、削去一大堆的皮,血肉模糊之餘,找齣什麼是真的,而且廣而告之。烹製美食也是這樣,不可能無中生有,隻能一步一步探索、試錯、齣刀子、放火,該煎的煎,該炸的炸。真相不會自動從天上掉到我們桌上,美食也是。隻有耐心與紀律,能讓人把本來是圖自己開心的嗜好,變成能懾人的技藝。
3
每次我聽人在感嘆,說羨慕鳥兒在空中、魚兒在水中,多麼悠遊自在,我都會在心裡翻白眼,想說光是叫你照牠們那樣夾沙夾屎地連著吃幾頓活蟲子,就立刻求饒變迴人類瞭吧?人類因為嚐得齣滋味,享受瞭多少動物不會懂的樂趣,又付齣瞭多少動物不必付的代價?
裴偉先生的每一篇「一半江湖一半煮」的奇文,都令我想著這件事。
佔瞭文章一半的「江湖」,全是因為人類體會過瞭名聲、富貴、權力,或者幸福、正義、理想,這各種滋味之後,再也無法割捨,於是在接下來的人生,付齣各種代價,隻求再嚐嚐那美好的味道。
如果我們辨不齣香臭,嚐不齣甜鹹,本分得像其他動物那樣,從沒有體會過真相或正義,自尊或知識,那麼,我們就既不會有「江湖」、也不會有「煮」。
人生不同於鳥生、魚生,人生就是一場我們人類自己搞齣來的,生死以之的遊戲,越麻煩纔越有趣,越費勁纔越滿足,少瞭裴偉這種動輒全力以赴的熱情,很難會長時間覺得好玩。
4
我參加過各式各樣的聚餐,有些非常豪華,但主人冷淡;有些非常簡單,但主人熱情。事後我會迴味的,永遠是主人熱情的那幾頓。
菜有多好吃,酒有多考究,那就跟麻將桌上你鬍到大牌一樣,當下歡喜震撼,幾分鐘後就成過眼雲煙。但飯桌上的談話不一樣,一場豐盛的談話,有時足以頓開茅塞,沁人心脾。
裴偉的這些奇文,就是一位熱情博學又耐煩的主人,在廚房中飯桌上的敞懷暢談,他如果照這風格開一傢餐廳,來聽故事的恐怕更多過來吃的。因為全世界好吃的餐廳可就多瞭,但能這樣講故事的廚師,能有幾位?
裴偉做的這些菜,我們吃到吃不到,各有緣分,無所謂。但裴偉這書散發的熱情,願諸君與我,都能嚐齣真滋味,在遭遇美食,卻終究碗空盤盡之時,驀然發現胸懷間又已充滿對下一段生活的美好嚮往。
週刊社長的特有種食譜
食譜,散文,迴憶錄?或以上皆是
洪愛珠
《裴社長廚房手記2》是《鏡週刊》裴偉社長的第二本食譜。作為忠實讀者,從專欄到成書一路讀來,深感這本廚房手記,是食譜中的「特有種」。
這麼說吧,作者身為新聞週刊的資深社長,首本著作非是迴憶錄,而是食譜,且連齣兩冊。身分與內容皆特殊,是歷來食譜書生態裡的「特有種」。此前,週刊社長齣書寫食事的,有黎智英的《肥佬黎食遍天下》,亦是見多識廣,不過文章內容是單純的食記,不若《裴社長廚房手記》,是寫菜兼寫迴憶錄,偶爾還寫進瞭新聞內幕。
這即是另一種「特有種」。數篇文章緊扣時事、弊案與政商要人。事件本身辛辣非常,社長寫來倒舉重若輕。讀者隨情節跌宕,有時呼吸一緊,感到作者下筆「特別有種」的驚心動魄。最鮮明一篇,是以「關東煮」寫李前總統的國安密帳案。從記者啟動調查,到與國安局交涉,後來週刊辦公室遭到搜索,緊急在印刷前調虎離山,終於順利齣刊,售三十二萬冊,創下《壹週刊》有史以來最高銷量。整起事件,壓縮成四韆餘字文章,精彩極瞭,分明是影視改編的絕佳材料,卻是國傢級的真人實事。事後,三天三夜未眠的資深記者謝忠良和裴社長,到開封街上的添財日本料理,吃關東煮喝點小酒,謝忠良說:「隻有動搖國本的新聞纔是好新聞。」
世人讀週刊,當作八卦讀本的不少,時常忽略其正經新聞亦做得深刻入裡。這本食譜於是透露一點故事,與從業人員的內麵角度,使讀者一窺堂奧。
不過,食譜中「動搖國本」的僅是部分內容。裴社長經歷特殊,年輕時在糖漿船上擔任實習水手,陸上歲月,全在媒體業。先任記者,後擔任颱灣《壹週刊》社長,在傳統紙媒衰退階段,再創《鏡週刊》。日常生活中,社長種花、養鳥、篆刻、寫詩、聽戲。是古典音樂發燒友,此外,還是傢庭男人,親自陪太太裁布做衣服,為小孩溫習功課。一個人活成尋常人幾輩子的分量,文章也寫進這些,成為饒富情趣的看點。
《裴社長廚房手記2》書分五輯,從「水手時光」開章,再及「記者生涯」,延續上一冊的「名菜重現」,一路講到「日常食事」與「記憶滋味」。我愛讀裴社長寫普通人物,寫傢人,更勝達官顯要。除去週刊社長身分,裴社長私下那份對親友的長情,過得有滋有味的日子,都好看。他寫水手小裴階段,在船上遇到的香港廚師老葉、資深船員阿寶,神情姿態活靈活現。最動人的,則是寫父親的炸醬麵、栗子燒雞,或老同學林智一的龍蝦三明治。
裴社長的經歷,是社會裡的極少數。如此人物,一般有他的玄虛,然而見社長文字,平易直率,好些故事,乃至於糗事,私下聽社長談笑間提及,後來成瞭文章,細節也歷歷寫下。比如寫英國的一篇:社長迴颱後,到統一西服店做西裝,師傅量身後在筆記上註記「奶胸大腹平屁股」幾個字。聞話當下我撐大瞭眼,忍俊不禁,覺得社長真沒包袱,寫成文章,就更是瞭。
前文幾乎全在說故事好看,不過,本書終究是本食譜,食事纔是要緊事。
我是第一冊廚房手記的忠實讀者,按書中提點,做齣瞭美味極瞭的颱塑牛小排,將傢庭版本的菜脯蛋精進成餐館水平,因此對裴社長做菜的功底信心充分。社長雖自謙不是美食傢,隻是愛吃、愛做菜的人,不過票友厲害起來,有時候較專業工作者更無拘束,靈活慧心。《裴社長廚房手記2》的菜色,較第一冊疆域更廣,風格更多元。比如隨著水手階段停泊各大港口,增添不少異國菜色,因此收錄瞭墨西哥的「巧剋力辣醬雞」,巴黎盧昂的「奶油扇貝海鮮鍋」等菜,看上去皆很涎人。
除瞭餐館飯店的大菜,本冊廚房手記,還增添不少傢庭小食,如「打滷麵」、「蛋包飯」、「蒜泥鮮蚵」等。其中,拿最簡單的一道菜「白玉涼筍」來說,與上一冊的菜脯蛋有異麯同工之妙,其中都包含社長和高手問來的一點訣,若依法炮製,風味硬是提升一個階段,大傢不妨隨書一試。並祝福各位,快樂飲食之餘,和我一樣享受這麼一本遊歷大韆,不易歸類的食譜、好看散文,與華麗的迴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