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
後殖民論述大師愛德華.薩依德最後訪談錄
薩依德是當代最傑齣的文化評論傢,他以強大的言論火力,捍衛巴勒斯坦建國運動,其影響力巨大,被喻為「巴勒斯坦之音」。
本書是他生前最後幾年接受美國知名媒體人巴薩米安的係列訪談。主張「文化是一種抵抗滅絕和被抹拭的方法。」說明大眾抵抗對文化、歷史、社會變遷的核心性。
「巴勒斯坦之音」——薩依德最後的發聲
「凡是政治認同受到威脅的地方,文化都是一種抵抗滅絕和抹拭的方法。
文化是「記憶」抵抗「遺忘」的一種方式。」
本書是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生前最後的文獻,薩依德於2003年9月25日因白血病逝世,本書於同年底齣版,是他生前最後幾年接受美國知名媒體人巴薩米安(David Barsamian)的係列訪談。
最早一篇始於1999年2月8日,最後一篇完成於2003年2月25日。其中經歷911恐怖攻擊事件,正是美國與伊斯蘭世界多事之鞦。
1969年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的一番話;「看來沒有巴勒斯坦人這迴事,……他們並不存在。」惹惱瞭這位當代大知識份子,自那以後薩依德以強大的言論火力,捍衛巴勒斯坦建國運動,成為該運動在西方的代言人。他高分貝的發言,並以其學術界的傑齣成就,其巨大的影響力有如傳播網之發音,因此被喻為「巴勒斯坦之音」。
薩依德是當代最傑齣的文化評論傢,也是西方學術界卓然特立的知識分子典型,兼具學者、美學傢、媒體與國際政治觀察傢、政治異議分子等多重角色,著述不輟,尤以「東方學論述」望重士林,開啟二十世末葉的後殖民思潮。其《東方主義》、《文化與帝國主義》可稱為他在文化研究工作上的雙璧。
自1999年起巴薩米安與薩依德進行一係列的訪談,訪談記錄編輯成為本書。所有的訪談都是在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的KGNU電颱播放,KGNU是美國首要的社區電颱之一,其中兩個訪談曾經全國性放送,一次是透過「替代電颱」(Alternative Radio),一次是透過「接觸」 電颱(Making Contact)。最後的訪談是在2003年2月,半年後,薩依德即因糾纏十餘年的白血病逝世,舉世知識界痛為哀悼,《文化與抵抗》成為這位「巴勒斯坦之音」最後的發聲。
多年來薩依德為巴勒斯坦所做的努力,讓他付齣不少代價,他被汙衊為「散播恐怖的教授」。猶太人防衛聯盟稱他為納粹,他的辦公室被縱火,收到數不勝數的死亡恐嚇。
與巴薩米安的這一係列訪談,主題包含:反恐戰爭、美伊戰爭、以巴衝突,乃至於當代的巴勒斯坦詩歌。「文化是一種抵抗滅絕和被抹拭的方法。」薩依德說明瞭大眾抵抗對文化、歷史、社會變遷的核心性,特別是對巴勒斯坦人的追求──追求被承認和公道──的核心性。
推薦語
「〔薩依德是〕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評論傢之一。」——《紐約時報》
「巴薩米安是我們這一代的特剋爾(Studs Terkel,美國作傢、口述歷史學傢)。」——津恩(Howard Zinn,歷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