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

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淑芬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邮票
  • 民俗故事
  • 俳句
  • 传统艺术
  • 故事
  • 文学
  • 艺术
  • 日本历史
  • 童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篇精采圖文故事+11則多元文化知識+拉頁故事地圖+郵信小百科+郵戲動手做+俳句創作與寫作教學
 
  小小的郵票,變身大大的魔毯,帶我們飛向世界,古往今來,欣賞不思議的故事——
  老爺爺施了什麼魔法,木灰竟然變成櫻花?白鶴用了什麼材料,織出絕美錦緞?三公分高的小男孩,如何打敗大妖怪……?
 
  大小讀者和喵星人都喜愛的王淑芬老師、國際大獎畫家阿力金吉兒聯手打造出文圖雙美的日本傳家故事。以古今對照的故事氛圍、現代意識的文學手法,激發孩子對於生活有更多思考。最後還有俳句寫作教學、〈郵票御守〉動手作,讓舊郵票變成祝福的禮物。
 
  這是一本能讓親子共享「郵趣」閱讀、認識日本文學、提升藝術涵養與多元文化的跨領域學習圖文書。
 
郵藝.兒童文學.教育界KOL 郵情推薦
 
  ● 方寸之間,博覽世界。──林磐聳(郵票設計家、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主)
 
  ● 遠流這套【有故事的郵票】是一個創舉,用童話故事郵票來介紹一個國家,是非常好的點子,老師們在教歷史地理時,不妨用來提昇學生學習的樂趣。──洪蘭(資深集郵家,大腦認知科學學者)
 
  ● 郵票是知識的寶庫,做得好!──孫國光(《東方郵報》發行人)
 
  ● 文筆流暢、情節生動的日本民間故事,加上郵票相關的專門知識,是一本蘊含人情義理與日本人文史地的雙料傑作。──游珮芸(兒童文學研究者、作家)
 
  ● 這本書很有巧思,讓我乘著郵票飛毯,遨遊日本各鄉鎮,欣賞有趣的故事,還跟著後面的「郵票御守」一起動手做,自己收藏也送給朋友。──蔡語潔(9歲)
 
  ● 最近與孩子一起享受郵趣閱讀,製造了親子間更多話題,也重拾我童年時的集郵美好。──蔡暖暖(郵藝親子檔)
 
  ● 這套書讓我腦洞大開,大開眼界……很適合當作孩子們暑假優質讀物,爸媽們一起來陪著孩子走進郵票的奇幻旅程吧!──蘇明進(親職作家「老ㄙㄨ老師」)
书籍介绍:穿越时空的微小世界 一、 图书概述与核心价值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世界各地特色邮票的深度鉴赏与文化解读的集锦。它并非简单罗列邮票的发行年份或面值,而是将每一枚邮票视为一个微缩的文化载体,通过对邮票设计、主题、印刷工艺的细致考察,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国家历史、民族记忆、艺术审美及时代精神。 本书致力于为集邮爱好者提供超越纯粹收藏层面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以小见大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地球村上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 二、 内容结构与章节划分 全书结构清晰,围绕“邮票中的世界遗产”、“邮票与重大历史事件”、“邮票上的非凡人物”和“当代邮票的艺术创新”四大主题板块展开,共计二十章内容。 第一部分:凝固的历史瞬间——邮票与世界遗产(第 1-5 章) 本部分重点剖析那些被各国邮政机构隆重发行的,旨在宣传本国文化瑰宝的邮票系列。 第一章:从玛雅神庙到复活节岛石像:美洲大陆的古老文明密码。 详细分析了中美洲及南美洲国家发行的,描绘其前哥伦布时期遗址的邮票设计,重点解析了邮票中如何运用色彩和构图来再现宏大建筑的神秘感,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些遗产保护的关注。 第二章:欧洲的浪漫诗篇:城堡、教堂与王室的印记。 聚焦于西欧和中欧国家发行的,以中世纪城堡、哥特式大教堂和标志性宫殿为主题的邮票。讨论了不同时期邮票的防伪技术差异,以及这些建筑如何在现代国家的身份构建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丝绸之路上的风沙与荣耀:亚洲文化遗产的无声叙述。 深入研究了中亚、南亚地区发行的,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壁画、佛教石窟相关的邮票。探讨了邮票如何成为跨国文化交流的非官方使者。 第四章:非洲大地的心跳:自然奇观与原住民艺术。 选取了数个非洲国家发行的,描绘自然保护区、特有物种以及部落面具、图腾的邮票系列,分析了其在现代环保运动中的象征意义。 第五章:大洋洲的独立宣言:海洋文化与原住民神话的交汇。 关注太平洋岛国发行的邮票,这些邮票往往以鲜艳的热带色彩和独特的航海元素著称,反映了他们对海洋的依赖和古老的神话体系。 第二部分:时代的回响——邮票与重大历史事件(第 6-10 章) 本部分着重于邮票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探讨它们如何记录、纪念乃至参与塑造重要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邮票分析。 研究了各国在战争期间发行的,带有强烈爱国主义或反战情绪的邮票,分析了宣传图案的符号学意义。 第七章:民族独立与新国家的诞生:殖民体系瓦解后的邮政变革。 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叶,非洲和亚洲新兴国家在获得独立后,迅速更换国号、国徽的邮票,这标志着国家主权的正式确立。 第八章:科技腾飞的里程碑:登月、核能与太空竞赛。 集中研究了美苏冷战时期,围绕航天成就发行的纪念邮票,揭示了科技竞赛如何反映在方寸之间。 第九章:社会改革的剪影:从女权运动到民权斗争。 选取了纪念重要社会进步和改革先驱的邮票,讨论了社会思潮是如何逐步被官方话语体系接纳并发行纪念品的。 第十章:货币的替代品:战时“救济票”与非常时期的金融印记。 探讨了在恶性通货膨胀或货币短缺时期,地方政府发行的临时邮票,这些邮票提供了了解特定时期经济困境的独特视角。 第三部分:方寸之间的肖像——邮票上的非凡人物(第 11-15 章) 本部分深入剖析邮票上的人物形象,探究“谁能被印在邮票上”的政治、文化标准。 第十一章:政治伟人的光环:领袖形象的塑造与争议。 分析了各国领导人肖像邮票的构图特点,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人物形象的修饰与解读变化。 第十二章:科学巨匠的永恒纪念:相对论、青霉素与人类知识的边界。 关注那些改变人类认知的科学家,探讨了他们的肖像邮票在设计上如何平衡学术的严谨性与公众的易读性。 第十三章:艺术大师的不朽魅力:绘画、音乐与文学巨匠的形象档案。 详细对比了不同国家发行的,关于同一位艺术家的邮票系列,观察各国对该艺术家的“定性”侧重点。 第十四章:体育传奇的定格:奥林匹克精神的邮政表达。 研究了奥运题材邮票中对运动员瞬间动作的捕捉,以及这些邮票如何体现了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 第十五章:不被大众知晓的英雄:民间贡献者的邮票提名。 挖掘那些因其在社区、慈善或地方文化上的卓越贡献而被少数国家或地区邮票表彰的普通人。 第四部分:超越传统的界限——当代邮票的艺术创新(第 16-20 章) 本部分关注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邮票设计如何突破传统框架,进行更具实验性和互动性的探索。 第十六章:新材料与新工艺:全息、嵌入物与可触摸的邮票。 详细介绍并展示了采用金属箔、UV油墨、甚至微型芯片等新技术的现代邮票样本,探讨了这些技术对邮票功能的影响。 第十七章:数字时代的互动:AR技术与邮票的结合应用。 分析了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使静态邮票画面与动态数字内容连接的新趋势,探讨了“有声邮票”的可能性。 第十八章:抽象与极简主义:当代平面设计在邮票中的前沿探索。 探讨了部分欧洲和北欧国家发行的,摒弃具象描绘,转而采用强烈色彩块和几何构图的现代主义邮票。 第十九章:个性化邮票的兴起:定制化服务对集邮文化的冲击。 讨论了各国邮政提供的个性化印制服务,分析了这如何模糊了官方发行与私人印刷的界限。 第二十章:从集邮到收藏投资:当代邮票市场的动态与趋势预测。 基于对新发行邮票的分析,探讨了当前收藏界对题材、稀有度和工艺的偏好变化,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市场观察。 三、 语言风格与目标读者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严谨而不失生动,既有专业的邮票鉴定术语(如版式、齿孔、水印分析),也有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和设计分析,确保内容的丰富性和可靠性。 目标读者包括资深集邮收藏家、国际关系与历史研究学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及对世界文化、历史细节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本书旨在成为他们探索世界文化宝库的权威向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淑芬
 
  大人小孩都喜愛的童書作家,風格多元,包括少年小說、童話、生活故事、橋梁書、手作教學等,且都有傑出表現。
  曾任小學主任、美術教師,公共電視、大愛電視等童書閱讀節目主持與顧問。目前專職寫作與閱讀教學、手工書推廣。
 
  著作有《有故事的郵票:臺灣囡仔古》、《有故事的郵票:美國民間傳奇》、【君偉上小學】系列、《一張紙做一本書》、《去問貓巧可》等童書、美育、閱讀教學等相關著作五十餘冊。
 
繪者簡介
 
阿力金吉兒(Ali Ginger )
 
  小時候熱愛畫畫更甚勝於練琴。是一位Arsenal F.C的足球迷。
  平日身居山中,與樹鳥為伍,渴望也可以像熊一樣冬眠。
 
  曾以《Cycle》入選義大利波隆那2012年兒童插畫創作獎。以《Face to Face》獲美國2014年3X3當代插畫大賽優選。以報紙插畫作品,獲美國2014年3X3當代插畫大賽優選。作品另有《有時候》、《去遠方:聖塔菲印象》等圖文創作書,以及獨立出版品《跳過一朵雲》。 
 

图书目录

〈讓枯木開花的爺爺〉……7
〈白鶴報恩〉……24
〈一寸法師〉……42
〈竹取物語〉……60
〈兩個長瘤的爺爺〉……76
〈浦島太郎〉……92
〈老鼠的淨土〉……108
〈桃太郎〉……126
〈戴斗笠的地藏菩薩〉……143
〈猿蟹合戰〉……159
〔郵信小百科〕這些信封上的郵票不要剪/陳玉蓮、周惠玲……177
〔郵戲動手做〕郵票御守/王淑芬……183
〔作者後記〕寫俳句、賞郵票/王淑芬……187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96652
  • 叢書系列:有故事的郵票
  • 規格:平裝 / 196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作者後記
 
寫俳句、賞郵票   
王淑芬
 
  「昔話」這一詞是日文漢字,指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日本各地有許許多多的昔話,如果想快速認識最具代表性的日本昔話,不妨透過日本官方所發行的昔話郵票,因為官方所選擇的,一定是最有代表性、最受歡迎的故事主題。而且,這些昔話郵票設計得非常美麗,既有故事情節,又蘊含了文化背景,並且在方寸之間就能欣賞日本獨具風情的藝術格調。
 
  臺灣與日本關係密切,不僅地理位置相近,長久以來在政治、經濟、歷史與文化上,更有深刻的相互影響。臺灣的小讀者可能會覺得,書中某些故事略有所聞,於是我在改寫時,將焦點放在更具現代意識的文學手法,希望在古今對照的故事氛圍中,激發孩子更多思考。
 
  比如〈讓枯木開花的爺爺〉這篇昔話,它原本的結局是老爺爺因此賺大錢;但我認為這篇昔話的價值在於人與動物之間的關懷,所以不強調金錢,改成讓老爺爺看見花開如見心愛小狗的深厚感情。
 
  有趣的是,不少日本昔話主角都是膝下無子、孤單的老夫妻,讀者們也可以想想,為何有這一現象呢?是因為日本人比較長壽,因而誕生許多以老人家為主的故事,還是因為孤寡老人需要救濟和關注,所以必須經常出現在故事中來提醒民眾?
 
  日本人喜愛寫信,還訂定每年七月二十三日為「寫信日」,並發行以寫信為主題的郵票;一九八二年發行的「寫信日」首日封(圖13-1),是潔白海鷗捎來親切問候的信件呢。日文中還有「郵趣」一詞,指的便是收集郵票、明信片、郵戳、參與各類與郵務相關的嗜好,藉此喚起更多寫信交流的美好行動。
 
  歷年來日本所發行的郵票,不僅有浮世繪等傳統藝術,也有現代創作的繪本、動漫與影視節目,讓我深深感受到日本對於自己國家古、今文化大力推動的熱情與使命感。此外,日本名山富士山也常是發行主題,比如一九九七年「靜岡縣,晚秋的富士山」郵票(圖13-2),有種夕陽無限好的氣氛。
 
  在這本書中, 每篇故事的開頭,都有一首我的俳句創作, 希望讓大小讀者更能領略日式風味。俳句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形式, 常以三行詩(五個字音、七個字音、五個字音),言簡意深的寫出景色與心情。日本最知名的俳句詩人是「松尾芭蕉」,一九八七年日本曾陸續發行十集共四十枚的「奧之細道」郵票(圖13-3), 來紀念這位俳句大師。《奧之細道》是松尾芭蕉的名著,裡頭就有許多他所寫的俳句。
 
  其中有一首俳句〈古池〉:「閒寂古池旁 青蛙跳進水中央 噗通一聲響。」就採用「五、七、五」字音;詩句表現出安靜中忽然一聲噗通,以聲音帶出動感。
 
  寫俳句是有趣的文學練習,寫信則充滿情感,並具有社會意義。如果有興趣,不妨試著在書信中寫上俳句,加上簡單插畫,寄給親朋好友。
 
  俳句的寫法如下:
 
  1 . 在心中醞釀出一句具有詩意的文字,將它分成三行。你可以依照傳統,剪裁成五字、七字、五字。不過,也有人主張,只要符合「短、長、短」的形式即可,並不一定非得遵照「五、七、五」的格式。而且俳句跟漢詩不同,不需要講求押韻。
 
  2 . 俳句的主題可搭著季節、環境、事件等,但重點在抒發心情,所以要寫出自己的感受,盡量採「象徵」手法。所謂「象徵」手法,就是不明說,而是用暗喻的。你在初期練習的時候,把感情直接寫出來也可以。
 
  3 . 以〈白鶴報恩〉為例:「絲絲與線線 織出滿天光與亮 飛翔啊飛翔」詩句中表達,白鶴織出來的是滿天光亮,以此來比喻飛翔時的寬闊心情,以及對善良老夫妻的感謝。
 
  下次你有機會到日本旅行,走進郵局,買幾枚郵票,寄回臺灣給自己。多年以後,見到這些貼著郵票的舊信件,回想異國旅遊,豈不是一種簡單又有意思的紀錄?若能藉著收集有故事的日本郵票, 來深度認識這個國家,更是結合文學、美學與史學的豐富學習。
 
推薦序
 
推薦《有故事的郵票》系列圖文書
洪蘭(資深集郵家、大腦認知科學學者)
 
  幾個學生來我家補交期末作業,看到我在玩郵票,非常驚訝,他們竟然不知道嗜好中有「集郵」這回事。想想不能怪他們,二千年後出生的3C時代孩子恐怕不曾看過實體的信件,遑論郵票了。
 
  其實別看郵票小小一張,它背後的故事往往是一本書也講不完,同時,「收集」本身就是一種樂趣,所以世界上集郵的人很多。
 
  每個國家都會把它的特色印在郵票上,例如馬來西亞就有很多熱帶雨林的昆蟲和花卉的郵票,童話故事郵票更代表著該國的文化。郵票上最多是對這個國家有貢獻的人的肖像,一個人能被印在郵票上是無上光榮,因為那代表著全國人民的肯定,若能被別的國家也印為郵票,那更代表世界對他們成就的崇敬,如美國發行了國父孫中山先生和吳健雄博士的郵票。
 
    我是從民國47年的暑假開始集郵的,那時的台灣非常窮困,學校沒有經費買教具,父母也沒有餘錢給我們用,所以暑假作業必須是免費又可以讓我們做整個暑假都做不完的東西,老師最後決定叫我們去收集郵票。
 
  郵票那時是很普遍的東西,家家戶戶都有,信封上用過的郵票是不要錢的,老師便叫我們收集起來分類整理好,再去郵局查發行它的原因、為什麼值得紀念,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忙一個暑假了。
 
  老師怕家境好的同學去集郵社買郵票來交差,因此規定上交的郵票要寫明它是怎麼來的,很像我們現在買菜的QR code一樣,掃瞄便知道產地在哪裡。我外公吃素,因此我每個星期天都要去外公家送菜,我就順便檢查字紙簍裡有沒有表哥表嫂丟棄的信封。所以雖然收集了這麼多年,我的郵票並沒有很多,每一張郵票我都知道它的來歷。
 
  在我長大的時候,台灣還沒有電視,所以郵票就是一個讓我窺視外面世界的窗口。我也因為集郵,交了筆友,用很破爛的英文跟美國的學生交換郵票。在這次遠流出版《有故事的郵票》套書中,「美國民間故事傳奇」中Johnny Appleseed的那張郵票我就有,是筆友寄給我的,她還寫了長長的故事,告訴我美國中西部蘋果的由來。另外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郵票也是筆友知道國父是我們中華民國的國父後,特地找來寄給我的。
 
  在沒有google的時代,學生很難知道郵票中的人物是誰,為什麼值得國家發行郵票來紀念他。這個好奇心其實是驅力,驅使我們去找答案。我很幸運,我的研究所同學也集郵,他很喜歡我們發行的故宮古物郵票,我們在交換郵票時,他會告訴我美國郵票背後的故事,使我對美國的歷史了解了不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巴拿馬運河的命運竟然是一張小小的郵票決定的。
 
  原來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西方到東方的航行時間減少了一半,美國的資本家有利可圖,便去開鑿巴拿馬地峽來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但是因為施工困難,久久不能完工,國會就建議放棄巴拿馬改為開鑿尼加拉瓜運河。但是那些已經投資巴拿馬運河的人當然不同意,因為前面的投資會泡湯。當時美國國內輿情是一面倒,國會幾乎已經決定要換成尼加拉瓜運河了。這時,一張尼加拉瓜火山爆發的郵票讓這個案子起死回生。支持者把這張郵票寄給每一個參議員,讓他們看到尼加拉瓜有火山,不適合開運河,最好的證據就是這張郵票,因為郵票有公信力。這些議員看到嚇了一跳,原來他們不知道尼加拉瓜有火山,於是紛紛改變主意,巴拿馬運河於焉誕生!這是一張郵票最光榮的時刻。
 
  在資訊不發達的年代,我還透過郵票學到很多外國國家的名字,如瑞士郵票寫的是「HELVETIA」,我問了三個人才知道原來它是瑞士的古名,瑞士有三種法定語言:法文,義大利文和德文,郵票的空間不足夠印上所有的名字,最後就選了最早居住在瑞士的人的名字,他們是瑞士人的祖先,就沒有爭議了。
 
  郵票是國家的對外窗口,所以每個國家都想辦法把郵票印的很漂亮,這大大增加了集郵的樂趣(在台灣早期印刷技術還不夠先進時,有些郵票是包出去外國印的)。早期人們去到旅遊勝地都會買張名信片寄回家,上面就會貼這個國家的郵票,所以它不但是國民外交,也是國家的財源之一。全世界的著名風景區幾乎都設有郵局,那裡所賣的郵票也幾乎都是印刷精美,具有文化代表性的郵票,透過這樣小小的一張郵票,讓讀小學的我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憧憬,立志長大後一定要出國去親眼看一下郵票中的那些國家。
 
  遠流這套《有故事的郵票》書是一大創舉,用童話故事郵票來介紹這個國家是個非常好的點子。這套書所選的郵票後面的故事也很吸引人,希望它能重振人們對集郵的興趣,老師們在教歷史地理時,也不妨用各國的相關郵票來提昇學生學習的樂趣。
 
郵藝親子檔一起讀《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
蔡語潔 (111年9月升四年級)
 
  這是一本關於日本民間的郵票故事,每一張小小郵票,都訴說一個故事,都是我最愛的:有一寸法師、桃太郎、白鶴報恩……等等。
 
  這本書很有巧思,將故事發生在日本哪個地方,連結標示在日本地圖上,讓我彷彿乘著故事郵票的飛毯,遨翔日本各個城鄉,欣賞有趣故事;又好像搭著我最愛的小叮噹時光機,自由穿梭日本時空,了解日本迷人的文化。這些有故事的郵票,讓我意猶未盡的體驗,也大大滿足我想去日本遊玩的願望,讓我留連忘返,一看再看。
 
  另一個吸引我目光的是,書本的插畫很卡哇伊,有濃濃日本味道。後面還有「郵票御守」,我也跟著一起動手做了,很有趣,我把舊郵票貼在親手摺出的御守上,還放入小卡片,寫上我的願望和祝福,自己收藏,也送給我的朋友。
 
  你也和我一起偽出國、動動手玩趣味吧。
 
蔡暖暖
 
  太郵趣了!你是否看過這套【有故事的郵票】圖文書?
 
  最近,我和語潔一起享受郵趣的閱讀,在最新出版的這一本《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裡,看郵票說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能夠恆久留傳的,值得細細品味。
 
  我和語潔悠郵在溫馨的民間故事,製造了親子間更多話題,還跟著書後的「郵票御守」單元,一起玩郵趣呢。豐富親子趣味學習,也重拾我童年時集郵的美好回憶。
 
  總之,我覺得這是一套非常適合親子共享郵趣的有故事的郵票,(1-4)臺灣囡仔古+美國民間傳奇+斯洛伐克童話+日本昔話與俳句。大力推薦!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更倾向于那种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博物学”式的写作。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成功,它一定不仅仅是在罗列“日本民间故事A配上了邮票B”这么干巴巴的清单,而是要营造一种氛围,一种让读者能“闻到”旧纸张气味、“听见”乡间风声的场域。我希望作者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邮商那样,娓娓道来,谈谈那些邮票的设计师是如何捕捉到《浦岛太郎》里海龙宫的奇幻色彩,或是如何用极简的笔触勾勒出《竹取物语》中辉夜姬的清冷气质。这种描述,不能是官方的图录语言,而要带有台湾人理解日式物哀(Mono no aware)时的那种共鸣。举个例子,如果某枚邮票恰好是纪念某位俳句大师的作品,那么作者能不能顺势解析那句短诗里蕴含的季节更迭,以及这季节感与当时日本社会风貌的关联?我期待的是一种跨媒体的解读深度,让读者在看邮票时,脑中浮现的不再是邮戳模糊的图案,而是立体的、有温度的文化图景。这种结合,考验的是作者的文化敏感度和叙事功力,绝非易事,但一旦成功,就是一本可以反复把玩的“文化地图集”。

评分

这本书的“故事性”也让我很期待。我们台湾人阅读日本文化作品时,常常会被那种细腻的、注重人与自然界限模糊的叙事方式所吸引。日本的“昔话”往往带着一种宿命感和对自然的敬畏。如果这本书能挑选那些在台湾文化圈中相对不那么“主流”的日本民间故事进行阐释,通过邮票这个媒介进行“考古式”的挖掘,那无疑会增加很多新颖性。我猜想,这些故事可能包含了早期移民的迁徙、对特定地域风貌的描绘,甚至是一些关于节气、祭典的记忆片段。将这些片段固定在官方发行的邮票上,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印记。我期待作者能够像一位优秀的导游,不仅指出“这里是某个故事的场景”,更能深入挖掘“为什么这个故事会在那个年代被选中印上邮票,它当时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还是某种潜意识的愿景?” 这种对文化符号背后权力结构与集体记忆的审视,能让一本书从“趣味读物”跃升为有深度的文化考察报告。

评分

作为一位习惯了台湾本土出版物设计风格的读者,我对这本书的视觉呈现有着更高的期待。现在很多主题书籍,内容再好,如果排版和装帧设计跟不上,总会让人觉得少了点“品味”。《有故事的郵票》既然牵涉到艺术品——邮票,那么它的印刷质量和版面设计就至关重要。我设想,这本书的内页可能大量采用了高分辨率的邮票微距照片,或许还会配上一些手绘的插图来辅助解释那些抽象的“昔话”情节。我希望它的开本适中,便于携带,但内页的纸张质感要能衬托出邮票的精细度,最好是那种略带哑光、能让色彩不过分喧宾夺主的纸张。此外,如果能加入一些日本不同历史时期(比如明治、大正、昭和初期)的邮政制度变迁,哪怕只是侧面提及,也会让整体的知识密度大大增加。这种将硬科学(集邮知识)与软文化(故事、诗歌)结合的书,最怕的就是“头重脚轻”,要么只谈故事太虚,要么只谈邮票太闷。这本书如果能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每一次翻页都像在进行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之旅,那它就值得收藏。

评分

我个人对“俳句”部分的深入挖掘抱有非常高的兴趣。俳句的精髓在于“留白”,在于它对瞬间的捕捉和永恒的暗示。如果能将一则流传已久的日本民间故事——比如人与妖怪的纠葛、季节的变迁对命运的影响——提炼成一句精炼的俳句,再通过一枚邮票的形式定格,那简直就是将叙事压缩到了极致。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这种“转译”的过程。例如,某个故事的高潮或转折点,是怎样被诗人捕捉并融入到五七五的音律中的?而邮票的设计者,又是如何用有限的画面元素来呼应这份诗意的?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层层递进的解读链条:从古老的故事源头,到俳句的精炼,再到邮票的视觉化表达。这种由繁入简、由广博到聚焦的过程,是解读日本传统美学的最佳途径。如果这本书能成功展示这种“浓缩的艺术”,让读者在短短的篇幅内感受到巨大的信息量和情感张力,那么它对于提升我们对亚洲美学中“少即是多”的理解,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有故事的郵票:日本昔話與俳句》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莫名的好奇心,台湾人对日本文化向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尤其是那些带着时间沉淀的物件,像是老电影、老歌谣,还有邮票。我猜想,这本书大概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肃解读,而是会像翻开一本泛黄的相簿,每一页都有一个属于过去的秘密在低语。想象一下,一枚小小的邮票,它承载的可能不只是邮资的功能,更是那个年代的视觉符号,它会不会印着某个耳熟能详的日本童话场景?又或者,邮票背后的发行故事,恰好与某个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有着奇妙的暗合?这本书若能将这些看似无关的元素——邮票的印刷工艺、历史背景,与日本的“昔话”(民间故事)那种特有的含蓄、细腻的叙事风格,以及俳句那种凝练到极致的禅意美感融合在一起,那简直是文学与收藏的绝妙联姻。我特别期待它能带我穿梭回那个没有数位通讯的年代,感受信件传递的重量感,以及邮票作为微型艺术品的魅力。如果作者的笔触够细腻,能把那些古老故事中的哀愁、幽默,甚至是对自然万物的敬畏,透过一枚枚方寸之间的邮票展现出来,那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超一般读物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