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超過2年半的新冠疫情的影響,加上3年多前國內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萊豬),和於今年2月8日宣布開放福食(原稱為核食)且在2月18日正式起動進口,加上過去屢發生食安問題的陰影,遂促使臺灣民眾更重視食品標示的議題。一般而言,食品標示有兩大目的,即保護消費者和確保公平行銷。
個人在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及推廣等的學術生涯已超過46年,在此期間除專注農產行銷外,尚關注食品安全的議題,也曾在報章雜誌發表有關食品安全的文章,也投入研究關於食品追溯、有機農產品及基因改造食品等的規範,且多年來也與食品業界的密切互動,眼見國內開放萊豬和福食的進口,於是激發了彙整過去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來撰寫一本與食品標示制度與實務有關書籍的想法。本書也是繼2019年之《農產行銷分析與應用》一書後,正式出版的第二本書。
就食品標示制度而言,於宏觀(macro)面,在世界上有三大組織直接訂定食品標示的規範,其一,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其二,是世界貿易組織,其三,是聯合國的糧食及農業組織;就微觀(micro)面,有各個國家負責機構和地方性組織的相關食品標示的法規。
針對食品標示的制度和實務,本書提出三大架構,架構之一,是由標示關注議題引申的食品標示,即提出有機食品的標示管理及主要國家的標示制度、基因改造食品的標示管理及主要國家的標示制度、地理源頭的食品標示及其建構方法、食品標示重中之重的營養標示,及其趨勢及提出食品部門自願的環境和社會標示,如地產地消、雨林聯盟和公平貿易等之標示。架構之二,主導食品標示的國際組織,即介紹國際食品法典之食品標示架構和營養標示、國際法律架構下的食品標示,如由國際貿易組織所主導的國際貿易法規與食品標示的關係,及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架構之三,落實食品標示的實務與國家個案,介紹落實食品標示的實務做法,如就政策形成觀點,說明標示原則和良好作業及執行標示政策的規範和法規、介紹三個主要國家的食品標示規範,如美國、歐盟及臺灣等之食品標示規範,本書也特別介紹臺灣有機農產品的管理機制。
基於上述架構,本書有幾項特色,一是兼顧制度和實務的整合,介紹不同層級的食品標示制度和法規,也輔以國內外的國家個案的實務解說;二是強調在政策形成的考慮因素,即說明在制訂食品標示政策時應考量的原則和利益關係者的立場;三是除提供給學術相關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參酌之外,主要是提供給與食品標示有關的政府各級行政人員和食品業界的廠商,如何應用食品標示來確保民眾的健康和公平行銷。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家都是消費者,可藉由本書了解和關注食品標示對你我日常生活的影響。
今天會有本書的問世,首先要肺腑感謝已仙逝的家嚴和家慈,因有他們早期供我唸書的機會,才有個人在學術生涯的豐富閱歷。其次,誠摯感謝個人的博碩士指導教授,Dr. James E. Epperson 和劉欽泉教授,他們為個人奠定學術研究的基礎;當然也要感謝在學術界與實務界對個人學術生涯鼎力相廷的好朋友們,讓個人能如期完成相關學術活動的任務。在此,更要感謝國立中興大學現任副校長黃振文敎授,在他多年照顧及積極鼓勵,並推薦給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才有本書的出版。另對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參與本書編輯的夥伴們,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由於你們鼎力的協助,提升本書的周延性與易讀程度。
最後,僅以本書獻給家人,謝謝你們在個人學術生涯的支持、容忍和鼓勵。個人期冀本書的出版,能帶給國內對食品標示關注的微薄之力,也希望讀者對食品標示制度和實務有進一步的認知,也請不吝給予指正。
黃萬傳 謹識
2022 年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