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眼鏡學(2版)

隱形眼鏡學(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江東信
图书标签:
  • 隱形眼鏡
  • 角膜
  • 視光學
  • 眼科
  • 隱形眼鏡配適
  • 隱形眼鏡護理
  • 隱形眼鏡材料
  • 隱形眼鏡種類
  • 眼部健康
  • 屈光不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本《隱形眼鏡學》是由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蕭清仁博士、奧克蘭大學視光學院江東信博士以及臺灣視光教師群陳資嵐、林克華、林芮宇老師共同著作,結合了海內外視光臨床的寶貴經驗及處理方式集結而成。本書以簡明實用之大綱方式編寫,循著隱形眼鏡驗配流程及配戴者護理的邏輯,帶領著讀者從基本的軟硬式隱形眼鏡驗配概論直至專業且深入的挑戰問題探討。
《光影流转:现代光学与视觉科学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而深入的现代光学与视觉科学的综合性著作,旨在为理工科学生、科研人员以及对光与视觉现象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前沿的知识框架。全书内容紧密围绕基础物理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人眼视觉系统的生物物理学和信息处理机制展开,力求在理论的严谨性与应用的广泛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 第一部分:经典光学基石与现代诠释 本部分奠定全书的理论基础,对光的本性及其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行详尽的探讨。 第一章:光的基础:电磁波理论的重申与发展 本章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回顾经典电磁波理论如何精确描述光的传播特性。重点分析了光波的横波性质、偏振态的数学描述(包括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并引入了光的量子化概念——光子,作为理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必要前提。深入探讨了光在不同电介质、磁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折射率的频率依赖性(色散现象),并详细阐述了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区别及其物理意义。 第二章:几何光学:光线追踪与成像系统 几何光学作为处理宏观尺度光传播的实用工具,在本章得到详尽论述。内容涵盖光的反射、折射定律(斯涅耳定律),并引入了费马原理作为几何光学的变分基础。重点分析了平面、球面和抛物面反射镜的成像原理,以及透镜的成像特性,包括光焦度、焦距的计算。随后,深入讨论了成像系统的三大基本像差:球差、彗差和像散,并介绍了消像差的设计原则,如非球面校正和利用特定玻璃材料进行色差校正的方法。本章特别强调了矩阵光学在描述复杂光学系统(如多元件镜头组)中的应用,通过光线传输矩阵简洁高效地分析系统性能。 第三章:波动光学:干涉、衍射与偏振 波动光学是理解光本质的关键。本章从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出发,推导了单缝、双缝的衍射强度分布公式,并详细分析了衍射极限在成像分辨率中的决定性作用。干涉现象方面,系统介绍了杨氏干涉、薄膜干涉(如牛顿环和迈克尔逊干涉仪),并深入探讨了利用傅里叶光学原理对干涉和衍射图样进行分析的方法。偏振部分不仅回顾了琼斯矩阵的应用,还探讨了双折射材料(如方解石晶体)中的光线分离现象,以及利用波片(半波片、四分之一波片)精确控制光束偏振态的技术。 --- 第二部分:现代光学技术与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代工程和前沿科技领域,展示光学在信息、制造和传感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章:激光原理与应用 激光作为一种相干性、单色性极佳的光源,是现代光学技术的核心。本章详细阐述了受激辐射、粒子数反转、激光腔的稳定性判据(ABCD矩阵法)和泵浦机制。分类介绍了不同类型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如气体激光器(He-Ne)、半导体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Nd:YAG)。在应用方面,重点讨论了激光在精密测量(如激光测距、干涉测量)、材料加工(切割、焊接)以及光纤通信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章: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谱学基础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信息获取和材料分析的基石。本章深入探讨了原子和分子的能级结构,介绍吸收、发射、荧光和磷光现象的物理机制。详细分析了不同光谱技术,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和拉曼光谱的原理、仪器结构和数据解读。本章还涉及非线性光学现象的初步介绍,如倍频(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及其在产生新波长光源中的应用。 第六章:光学成像与显示技术 本章聚焦于如何利用光学系统捕获和再现图像。从数字成像传感器(CCD/CMOS)的像素结构、量子效率和噪声特性入手,分析了影响数字图像质量的关键参数。在显示技术方面,系统对比了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投影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此外,还探讨了先进的成像技术,如共聚焦显微成像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强调它们如何突破传统衍射极限,实现三维和深度信息的获取。 --- 第三部分:视觉科学:生物光学与信息处理 本部分跨越物理学边界,转向人眼这一精密的生物光学接收器,探讨视觉的生物物理学和认知基础。 第七章:人眼的光学系统 本章将人眼视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光学仪器。首先详细剖析了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光折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形成“人眼光学模型”。重点分析了眼睛的调节(Accommodation)机制,即晶状体曲率变化如何实现对不同距离物体的清晰聚焦。本章深入讨论了眼睛的主要像差(如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并解释了瞳孔大小对成像质量和景深的影响。 第八章:视网膜与光电转换 本章聚焦于光信号如何被转化为神经电信号。详细描述了视网膜的结构层次,特别是光感受器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超微结构。重点解析了光色素分子(如视紫红质)在吸收光子后发生的顺式-反式异构化过程,即光转导级联反应,这是将光能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的关键步骤。对比分析了视杆细胞(负责弱光视觉和黑白视觉)和视锥细胞(负责高分辨率和色彩视觉)的功能差异。 第九章:视觉信息处理与色彩科学 本章探讨了从视网膜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信息加工过程。色彩视觉理论是核心内容,详细介绍了三色理论(Young-Helmholtz理论)和对立过程理论(Hering理论),并引入了CIE色彩空间(XYZ、Lab)作为量化和描述颜色的国际标准。分析了视觉适应性、对比度增强等机制如何影响我们对光强和色彩的感知。最后,本章探讨了视觉系统对运动和深度的感知,以及常见的视觉错觉现象,揭示了人脑对光学信号进行“主动解释”的复杂性。 --- 总结 《光影流转:现代光学与视觉科学探索》通过对基础物理、工程应用和生物机制的全面覆盖,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光与视觉知识体系。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探索未知光现象的兴趣,并为其在光学工程、生物医学成像、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蕭清仁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副教授,隱形眼鏡臨床實驗與課程規劃導師
  加拿大卑斯省、安大略省註冊眼視光醫師(Doctor of Optometry)
  美國國家眼視光醫師審核公會(NBEO)基礎科學、臨床科學考試合格、眼疾治療證書
  美國眼視光醫師學會會士(Fellow of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國際隱形眼鏡教育者學會會士(Fellow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tact Lens Educators)、亞太地區理事會副主席(2002~2006)
  加拿大Waterloo大學眼視光學醫師學位(Doctor of Optometry)
  加拿大安大略省Queen’s大學生命科學系、數學系雙學士
  加拿大溫哥華(列治文市)、(藍里市)、(高貴林市)蕭清仁眼視光中心院長(1992~2000)
  加拿大溫哥華VisionMed、TLC近視雷射矯正中心指定眼視光門診醫師(1995~2010)
  Contact Lens Spectrum國際隱形眼鏡使用趨勢論文發表臺灣區負責人(2008~present)
  臺灣眼視光學會副理事長(2004~2010)、理事(2011~2013)
  美國波多黎各眼視光學院海外實習臨床醫學指導教授(2010-2011)
  臺灣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助理教授(2000-2013)
  臺北諾貝爾眼科集團視光中心指導教授及特約顧問
  臺灣嬌生、博士倫、得恩堂公司「隱形眼鏡意見領袖」暨「專業諮詢夥伴」
  南京醫科大學眼視光醫學顧問、天津醫科大學眼科臨床學院名譽顧問(2008)
  臺灣教育部技職司委託「視光學科專業課程」規劃委員(2001)
  第三世界眼睛保健協會(TWECS)志願醫師與指導教師(1991)

江東信

  奧克蘭大學眼視光暨視覺科學博士候選人
  奧克蘭大學眼視光暨視覺科研究所碩士
  奧克蘭大學眼視光學學士
  奧克蘭大學眼科治療學證書
  奧克蘭大學眼科藥劑學證書
  澳大利亞註冊執業眼視光師
  紐西蘭註冊執業眼視光師
  澳大利亞眼視光學會會員
  紐西蘭眼視光學會會員
  紐西蘭眼角膜暨隱形眼鏡學會會員
  亞洲大學視光學系助理教授暨視光臨床中心主任
  亞洲國際近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研究部顧問

陳資嵐

  國立中興大學博士候選人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技學系視覺科學組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學士
  亞洲國際近視研究中心研究員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科專任講師
 
林芮宇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學士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技學系視覺科學組碩士

林克華

  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學士
  亨泰光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事業處資深講師
  寶視達眼鏡(中國)連鎖有限公司 驗光師技術顧問
  中臺科技大學 視光學系 兼任技術講師
  中山醫學大學 視光學系 第一屆系友會理事長
 

图书目录

第1章 隱形眼鏡發展史   
壹、隱形眼鏡發明
貳、鞏膜鏡片現身
參、1930-1950年代:從鞏膜到角膜2
肆、1950-1960年代:隱形眼鏡演進及軟式隱形眼鏡的現身
伍、1970年代:隱形眼鏡的進化
陸、1980年代:拋棄式隱形眼鏡的現身
柒、1990年代:矽水膠隱形眼鏡的現身
捌、2000年代:更好更舒適的隱形眼鏡
玖、隱形眼鏡發展重要記事
第2章 角膜生理與構造簡介   
壹、角膜組織及主層
第3章 隱形眼鏡光學   
壹、頂點距離
貳、隱形眼鏡的視覺影響
第4章 隱形眼鏡配戴者選擇與各項檢查   
第5章 裂隙燈檢查   
壹、常用照射法及技巧
貳、臨床實作
第6章 角膜弧度及地圖儀   
壹、角膜弧度儀
貳、角膜地圖儀
參、臨床實作
第7章 驗配前諮詢與評估   
壹、問診與病史
貳、臨床評估
第8章 軟式隱形眼鏡   
壹、軟式隱形眼鏡材質
貳、軟式隱形眼鏡基本設計
參、軟式隱形眼鏡製作方式
肆、基本軟式隱形眼鏡驗配
伍、軟式散光隱形眼鏡驗配
陸、其他軟式隱形眼鏡驗配考量
柒、軟式隱形眼鏡的配戴及取出教學
捌、軟式隱形眼鏡護理與保養
玖、隱形眼鏡配戴指南
拾、臨床實作
第9章 硬式隱形眼鏡   
壹、硬式隱形眼鏡材質
貳、硬式隱形眼鏡的設計
參、配戴者的選擇
肆、硬式隱形眼鏡驗配
伍、進階硬式散光隱形眼鏡-前後表面、雙散及
第二邊弧散光
陸、硬式隱形眼鏡配戴及移除教學
柒、硬式隱形眼鏡的保養
第10章 兒童配戴隱形眼鏡   
壹、影響配戴者驗配隱形眼鏡的重要因素
貳、適合配戴隱形眼鏡的兒童
參、兒童配戴隱形眼鏡較少的原因
肆、如何決定是否配戴軟式或硬式隱形眼鏡
伍、兒童隱形眼鏡的驗配
陸、鏡片的配戴與取下
柒、回診
捌、嬰幼兒配戴隱形眼鏡
玖、提醒
第11章 老花與隱形眼鏡   
壹、驗配配戴者教育
貳、老花隱形眼鏡驗配須知
參、老花隱形眼鏡矯正方法
肆、軟式多焦點鏡片驗配要點
第12章 近視控制與隱形眼鏡   
壹、角膜塑型術與近視控制
貳、雙焦及多焦點與近視控制
第13章 角膜塑型片   
壹、角膜塑型片的設計
貳、角膜塑型片的設計原理
參、角膜塑型片的驗配
肆、驗配時常見的問題
伍、驗配注意事項
陸、配戴角膜塑型片的注意事項
第14章 圓錐角膜隱形眼鏡驗配   
壹、角膜地形圖與圓錐角膜
貳、圓錐角膜鏡片驗配步驟
參、圓錐角膜驗配在臨床上的檢查
肆、圓錐角膜驗配指南
伍、角膜變形與圓錐角膜之比較
第15章 隱形眼鏡校驗   
壹、硬式隱形眼鏡基本設計
貳、隱形眼鏡參數及測量方法
參、軟式及硬式隱形眼鏡可接受之誤差範圍建議
肆、實作練習263
第16章 隱形眼鏡併發症   
壹、角膜缺氧所引發的併發症
貳、鏡片材質所引發的併發症
參、發炎反應所引發的併發症
肆、感染引起的併發症
參考資料   
Conversion Charts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194387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7 x 23 x 1.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江東信博士序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隱形眼鏡的材料與設計發展亦一日千里,其安全性與應用也不斷地提升,在現今的社會裡,隱形眼鏡已是人們視力矯正與流行時尚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在忙碌的社會,e-世代的到來,使用手機、電腦的時間也逐漸增多,隱形眼鏡使用相關的併發症狀也受到重視,因此,良好的隱形眼鏡驗配檢測及選擇是視光從業人員非常重要的責任,亦是需要下功夫之處。

  本人於二○○三年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眼視光學系畢業。順利取得執照後,除了在私人眼視光診所執行視光驗光及眼睛檢查外,亦在奧克蘭地區之署立醫院眼科部執業,其門診及範圍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公費白內障手術診斷計分及分級、眼科醫師手術前後之檢測及追蹤、圓錐角膜及眼睛意外之特殊隱形眼鏡門診,並在該醫院內創立第一個低視能門診。在工作期間自覺所學淺薄,因此在執業之餘繼續於奧克蘭大學在職進修學士後眼科藥劑學(CertOcPharm)與眼科治療學(TAPIOT)學理及臨床課程取得證書。經過數年的臨床執業,於二○一一年有幸到臺灣美商知名隱形眼鏡公司服務,後來在各種機緣下進入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視光科,這段期間承蒙董事會大力支持及林蔡慶董事的鼓勵,讓我有機會為視光教育盡一份心力。在學校教學期間為了更進一步提升自我視光領域的造詣,於是再度回到奧克蘭大學眼視光暨視覺科學研究所進修博士學位,並有幸能由國際知名近視研究大師約翰.菲利浦(Prof. John R. Phillips)為指導教授。

  本人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深覺視光領域之中文工具書較為缺乏,為讓未來學子及從業人員有比較完整的視光工具書作為參考,遂不揣淺陋興起撰寫編輯視光參考書籍之念頭。經過約翰.菲利浦教授的大力支持,奧克蘭大學眼視光暨視覺科學院教師群的協助,亞洲大學蔡長海董事長的提攜及多位視光學校董事長之鼓勵,視光前輩的指導與不棄、視光先進的協助與編校及家人的協助與支持下才有此書的出刊。

  本書是由多位國內、外視光臨床專業教師共同著作完成,以簡明實用之大綱方式編寫,循著隱形眼鏡驗配流程及配戴者護理邏輯,讓讀者從基礎軟、硬式隱形眼鏡驗配概論至專業且深入的挑戰問題探討一一呈現,期望視光從業人員清楚明瞭其檢查方式及步驟,進而使配戴者得到完整且正確的隱形眼鏡檢測及驗配。

  此書雖經過多次審閱校正,但疏漏必定難免,尚祈各方賢達前輩不吝指教,不勝感激。

江東信(Samuel T-H Chiang)
于奧克蘭大學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像我這種非本科出身,但因為工作關係必須大量接觸隱形眼鏡專業知識的行業人士來說,最怕的就是術語太多、解釋不清。這本《隱形眼鏡學(2版)》在這一點上處理得非常到位,它幾乎像是為「聰明但未受過專業訓練」的讀者量身打造的。作者群非常聰明地運用了「類比」和「圖解」來解釋那些原本拗口的物理學和生理學概念。例如,解釋水膠體和矽水膠的透氧量差異時,他們用的比喻非常生動貼切,讓我這個非理工背景的人也能輕鬆掌握核心概念。書中排版設計的用心程度也值得稱讚,文字段落長度適中,關鍵術語都有加粗或使用不同顏色標示,即使在光線不佳的環境下快速查找資料也毫無壓力。總體而言,這本書成功地在學術的深度和閱讀的易懂性之間,找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平衡點。它不僅僅是一本專業參考書,更是一部優秀的教育作品,成功地拉近了專業知識與廣大讀者群之間的距離,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眼睛健康有追求的人。

评分

這本《隱形眼鏡學(2版)》實在是太讓人驚艷了!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眼科醫療發展的讀者,我對於這類專業書籍的期待總是很高,但很少有書籍能像這本一樣,在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上都達到如此令人滿意的境界。作者群顯然是下足了苦功,不僅涵蓋了從基礎的光學原理、鏡片材質演進,一直到最新的客製化設計與特殊用途鏡片,甚至連鏡片清潔、保存的實務操作都鉅細靡遺地闡述。特別是關於角膜地形圖在設計軟性與硬式高階鏡片上的應用分析部分,那種結合臨床經驗與尖端科技的敘述方式,讓我彷彿親身在研討會現場聆聽專家的報告。書中的圖表製作得非常精美且具備高解析度,對於理解複雜的屈光矯正原理來說,是極大的幫助。我認為,不論是剛踏入眼視光領域的新鮮人,還是已經執業多年的資深驗光師,都能從中找到值得再三琢磨的寶貴知識。這本書的出版,無疑是為台灣的眼科視光教育立下了一個新的標竿。我強力推薦給所有關心視覺健康與鏡片科技發展的朋友們參考。

评分

最近市場上充斥著太多譁眾取寵的速成教材,讓人很難找到真正能打穩基礎的紮實書籍。這本《隱形眼鏡學(2版)》恰恰是那個讓人安心的定海神針。它的學術嚴謹度毋庸置疑,引用的文獻資料非常全面,顯示出作者對全球眼科視光領域的最新進展都有緊密追蹤。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忽略「法規與倫理」這一塊。在台灣,醫療器材的管理日趨嚴格,書中對於鏡片許可證的等級劃分、藥師與驗光師在配鏡流程中的權責劃分描述得非常清晰,這對於避免未來在執業上觸犯法規紅線至關重要。相較於以往讀的某些版本,這本書明顯更貼合我們在地化的管理情境。它不只是教你怎麼驗配,更教你怎麼「安全、合規」地營運。對於想開自己的眼科診所或視光中心的朋友來說,光是這部分的章節就值回票價了,這是其他偏重純技術的書很少能提供的全面視角。

评分

咳咳,坦白說,我這人比較挑剔,看書喜歡看它能不能「耐讀」。很多技術類的書籍,第一次讀覺得很厲害,但隔了幾個月回頭看,很多細節就模糊了,或者發現有些過時的資訊。然而,《隱形眼鏡學(2版)》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能讓你隨著知識水平的提升,每次翻閱都有新的體會。初次接觸,你會被它系統化的分類和清晰的邏輯所折服;深入了解後,你會注意到那些夾在章節末尾的「臨床洞察」小提示,這些往往是作者憑藉數十年經驗總結出來的精華,比教科書上寫的標準流程還要來得靈活受用。例如,書中對不同種族角膜弧度分佈的統計數據分析,對於我們服務多元族群的台灣民眾來說,具有非常直接的指導意義。如果硬要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或許是希望能增加更多不同光學設計鏡片在特定視覺表現上的案例分析數據,但瑕不掩瑜,整體來說,這絕對是一本可以放在辦公桌上、隨時翻閱的「工具書」等級的巨著。

评分

說真的,我當初是抱著「再看看吧」的心態翻開這本《隱形眼鏡學(2版)》的,畢竟市面上的教科書很多都流於理論,讀起來枯燥乏味,不太能跟得上臨床的變化速度。但這本書完全顛覆了我的印象!它最棒的地方在於,它不像某些書只停留在「是什麼」,而是深入探討了「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臨床上怎麼辦」。舉例來說,關於乾眼症患者配戴角膜塑型片的風險評估與後續追蹤機制,書中給出的建議非常務實,完全是從病患舒適度和長期健康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只追求矯正度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新興材料與生物相容性議題時所採用的那種嚴謹的批判性思維,讓人感覺作者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引導我們思考未來趨勢的導師。對於想了解如何將最新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實踐的同業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參考框架。讀完之後,我對自己過去處理一些棘手個案的方式都有了新的啟發,這對於提升個人專業度來說,是無價的收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