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生理學(第六版)

人體生理學(第六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青
图书标签:
  • 生理学
  • 人体生理学
  • 医学
  • 生命科学
  • 教科书
  • 医学教材
  • 解剖学
  • 健康
  • 医学研究
  • 大学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是針對大專校院的人體生理學課程所設計,邀集了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生理學教師,參考各校廣泛使用的教材架構,並汲取許多國內外優秀生理學教材合力編寫。

  全書包括了緒論、身體的化學組成、細胞生理、細胞與環境的互動、神經傳訊、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感覺、肌肉、血液、心血管系統、淋巴系統及免疫、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腎臟生理、內分泌系統、營養與代謝、生殖等18章,從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及系統等不同層次,介紹人體的結構、生理功能與代謝,並闡述人體生理功能或生理作用的發生原理或機制、發生條件以及內外環境變化對其生理功能與代謝的影響,讓讀者全面地瞭解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和變化規律。

  人體生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體功能的學問,探討人體如何運作完成維持生命所需的各種特殊功能。生理學研究最終目標是了解細胞、器官及系統的正常功能如何運作。

  為了盡可能地使生理學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設計了「臨床焦點」及「知識小補帖」專欄;為了讓學生能迅速掌握教材內容,則設有「學習目標」及「複習與討論」專欄。本書透過大量彩色圖片,生動地圖解生理學內容,並結合簡潔易懂的表格,以期達到圖文並茂、科學嚴謹的目標。書中習題附有解答,方便自學讀者掌握學習成果。

  第六版主要針對人體生理學的重要主題進行更新及增補和精修圖片,並依據最新國考試題,在內文中以粗體字呈現國考重點,同時更新了各章章末「複習與討論」的選擇題,以及提供問答題解答使讀者能夠隨時查閱,有助於在研讀及準備考試時,能更輕鬆且迅速地掌握各章重點。


 
《跨越边界: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前沿与伦理思辨》 导言:生命科学的宏大叙事与微观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的黎明,生命科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理解。本书并非关注已建立的、教科书式的基础知识,而是将目光投向当前生物医学研究最为活跃、争议最大、也最具颠覆性的前沿领域。我们力求勾勒出一幅关于生命机制复杂性、疾病治疗新范式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伦理困境的综合图景。这不是一本关于“已知”的总结,而是对“未知”的探索与审视。 第一部分:基因组学的深度挖掘与人工生命工程 第一章:表观遗传学的动态调控与环境的印记 本章深入剖析了在 DNA 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如何被环境、生活方式甚至父代经历所永久或暂时性改变的复杂机制。我们考察了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以及非编码 RNA(特别是长链非编码 RNA 和环状 RNA)在调控细胞命运、衰老进程中的关键作用。重点讨论了这些表观遗传标记如何成为疾病(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以及如何通过表观遗传药物逆转病理状态。我们还将探讨“环境记忆”在不同物种间传递的分子基础,超越了传统孟德尔遗传学的局限。 第二章:基因编辑技术的精细化操作与脱靶风险的控制 CRISPR/Cas 系统无疑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但其应用已远超基础研究的范畴。本章侧重于介绍下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如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和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ors),它们实现了不依赖双链断裂的精准点突变校正,极大地降低了潜在的致瘤风险。我们将详细分析体内(in vivo)和体外(ex vivo)基因治疗的递送系统(如腺相关病毒载体、脂质纳米颗粒)的最新进展及其面临的免疫原性挑战。尤其重要的是,本章将对当前“脱靶效应”的检测方法、量化标准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高特异性向导 RNA 进行深入的风险评估。 第三章:合成生物学:从模块化设计到细胞工厂的构建 合成生物学致力于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部件、装置和系统。本章考察了构建“最小基因组”的努力,旨在理解生命必需元件的最小集合。此外,我们聚焦于细胞工厂的设计,如何利用代谢工程和基因线路(Gene Circuits)来优化微生物生产高价值化合物,如生物燃料、特种化学品或新型抗生素。探讨的重点在于如何实现复杂的逻辑门控制(如 AND, OR, NOT 门)在活细胞内的可靠运行,从而实现对细胞行为的精确编程。 第二部分:神经科学的革命与意识的边界 第四章:连接组学(Connectomics):绘制大脑的复杂网络 本章抛弃了传统上孤立研究单个脑区的做法,转而关注整个大脑的连接结构——连接组。我们详细介绍了用于高分辨率神经元连接重建的技术,包括电子显微镜断层扫描(EM Tomography)和新型光遗传学示踪技术。讨论的重点是宏观连接组(如人类连接组计划)与微观连接组在信息处理、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我们探讨了连接组的拓扑结构(如小世界网络、富集俱乐部)如何受到发展、学习和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第五章:神经调控的精细化介入:从深度脑刺激到光遗传学 本章超越了传统的药物干预模式,探讨了直接干预神经回路的物理和生物学方法。我们将深入分析深度脑刺激(DBS)在运动障碍治疗中的适应症扩展,特别是针对难治性抑郁症和强迫症的新靶点。同时,光遗传学(Optogenetics)作为一种高时间分辨率的工具,如何被用于精确地激活或抑制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为理解神经环路中的信息编码机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本章还将讨论无创技术如经颅磁刺激(TMS)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调节皮层兴奋性方面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 第六章:类器官模型(Organoids)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体外模拟 为了解决人脑研究的伦理和复杂性,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构建“大脑类器官”——在体外培养的三维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模拟了早期胚胎大脑的发育和结构。本章详细描述了如何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分化出皮层、海马体等结构的类器官。重点关注这些模型如何被用于模拟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作为筛选新型神经保护药物的平台。我们同时探讨了这些简化模型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真实的人脑功能。 第三部分:免疫系统的前沿战场与肿瘤免疫疗法的新篇章 第七章:先天免疫系统的精细调控与炎症的双刃剑 传统上,免疫研究侧重于适应性免疫。本章将重心放在先天免疫系统,特别是模式识别受体(PRRs,如 TLRs, RLRs, NLRs)家族如何感知病原体或细胞损伤信号。深入探讨了炎症小体(Inflammasomes)的激活机制及其在自免疾病和代谢综合征中的关键地位。我们分析了如何通过靶向特定的先天免疫通路来解决慢性炎症问题,同时警惕过度抑制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 第八章:适应性免疫的重编程:CAR-T 疗法与双特异性抗体 细胞免疫疗法(如 CAR-T)已经改变了血液肿瘤的治疗格局。本章不仅复盘了 CAR-T 的核心工程学原理,更聚焦于克服实体瘤治疗障碍的新策略,包括解决肿瘤微环境抑制、靶向异质性抗原以及开发“通用型”T 细胞疗法。此外,双特异性 T 细胞衔接器(BiTEs)和其他下一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LAG-3, TIGIT 靶点)的设计原理及其临床应用潜力被详尽阐述。 第九章:微生物组与宿主免疫的共生调控 肠道微生物组不再被视为单纯的消化辅助者,而是宿主免疫系统和代谢功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章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性)如何影响全身炎症水平、疫苗应答效率以及对癌症免疫治疗的反应。我们研究了粪菌移植(FMT)在特定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并讨论了通过益生元或“活体生物药”来精确调控微生物群落以优化宿主健康的策略。 第四部分:生命的时钟与衰老的分子机制 第十章:端粒与端粒酶的复杂性:衰老的分子计时器 本章细致解析了端粒缩短如何作为细胞衰老的标志,以及端粒酶在维持细胞永生性中的作用。我们探讨了在不同组织中,端粒酶的激活或抑制策略如何影响组织再生能力和肿瘤发生风险之间的微妙平衡。不同于简单的线性关系,本章审视了环境压力、氧化应激如何非线性地加速或减缓端粒耗竭。 第十一章: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s)的清除与清除疗法 衰老细胞是停止分裂但分泌促炎因子的细胞,被认为是组织功能下降和多种慢性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骨关节炎)的关键驱动力。本章详细介绍了“衰老细胞清除疗法”(Senolytics)的分子靶点(如 Bcl-2, PI3K 信号通路)以及清除剂的最新开发进展。讨论了清除这些细胞对延长健康寿命(Healthspan)的理论益处和早期临床试验中的挑战。 第十二章:代谢重编程与长寿通路(Sirtuins, mTOR, AMPK) 细胞如何感知营养状态并调整其代谢以适应生存压力,是衰老研究的核心议题。本章聚焦于核心的能量感知通路,特别是Sirtuins家族、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和AMPK(AMP活化蛋白激酶)。我们探讨了热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和间歇性禁食如何通过调控这些通路,影响 DNA 修复、蛋白质稳态(蛋白质组学)和线粒体功能,从而影响物种寿命。 结论:科研前沿的伦理与哲学反思 生命科学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对“何为人性”和“生命价值”的重新定义。本书的最后部分将综合前述的技术进步,探讨在基因编辑、人机接口、乃至延长人类寿命的背景下,社会必须面对的伦理困境、监管真空以及对社会公平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科学的讨论,更是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深刻哲学思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緒論
1-1 何謂生理學?
1-2 人體的結構層級
1-3 人體內在環境的控制

第二章 身體的化學組成
2-1 原子、離子及分子
2-2 溶液及溶質
2-3 有機分子

第三章 細胞生理學
3-1 細胞的結構
3-2 基因表現及蛋白質合成
3-3 細胞週期
3-4 酵素
3-5 細胞呼吸及代謝

第四章 細胞及環境的互動
4-1 細胞外環境
4-2 細胞間的溝通
4-3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
4-4 細胞的興奮性

第五章 神經傳訊
5-1 神經組織
5-2 動作電位
5-3 突觸
5-4 神經傳遞物質

第六章 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
6-1 神經系統的組成
6-2 大腦
6-3 間腦
6-4 腦幹
6-5 小腦
6-6 脊髓
6-7 周邊神經系統

第七章 自主神經系統
7-1 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
7-2 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

第八章 感覺
8-1 感覺接受器
8-2 體感覺
8-3 視覺
8-4 聽覺
8-5 平衡覺
8-6 嗅覺
8-7 味覺

第九章 肌肉
9-1 骨骼肌
9-2 心肌
9-3 平滑肌

第十章 血液
10-1 血液的特性
10-2 血液的組成
10-3 凝血及抗凝血
10-4 血型及輸血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統
11-1 心臟
11-2 血管
11-3 血流、血壓與阻力
11-4 血液容積
11-5 循環路徑

第十二章 淋巴系統及免疫
12-1 淋巴循環
12-2 免疫系統的細胞及器官
12-3 非特異性免疫
12-4 特異性免疫
12-5 與免疫系統相關的疾病

第十三章 呼吸系統
13-1 呼吸系統的組成
13-2 肺通氣作用
13-3 氣體交換
13-4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13-5 呼吸調控
13-6 血液的酸鹼平衡

第十四章 消化系統
14-1 胃腸道管壁的結構
14-2 口腔及食道
14-3 胃
14-4 小腸
14-5 大腸
14-6 胰臟、肝臟及膽囊
14-7 消化系統的神經及內分泌調節
14-8 消化及吸收

第十五章 腎臟生理
15-1 腎臟的構造及功能
15-2 尿液的形成
15-3 腎血漿清除率
15-4 排尿作用
15-5 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的調節

第十六章 內分泌系統
16-1 激素
16-2 下視丘及腦下腺
16-3 甲狀腺及副甲狀腺
16-4 腎上腺
16-5 其他內分泌腺體及組織

第十七章 營養及代謝
17-1 能量的轉換及利用
17-2 維生素及礦物質
17-3 基礎代謝率及體溫調節

第十八章 生殖
18-1 性別分化與發育
18-2 生殖的內分泌調節
18-3 男性生殖生理
18-4 女性生殖生理
18-5 妊娠生理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8446
  • 規格:平裝 / 655頁 / 19 x 26 x 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六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總校閱序

  自1989年開放探親以來,兩岸交流日增,尤其是文化及學術的交流無論次數或層級均逐漸提昇。

  生理學是基礎醫學重要的學門內容,多年來,常見著名的生理學英文原著被譯成中文,唯中文的生理學專著,相較之下並不多。而本書是首次由臺灣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邀請中國寧波大學醫學院之學者群撰寫出版之人體生理學。這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樁創舉。

  敝人忝為總校閱,深感全書涵蓋重要章節,內容完整,均達存真求善、圖表豐美的目標。另有複習教材配合,以利讀者自修並準備相關考試。唯,雖一再校閱,仍難免疏漏錯誤,尚祈各界指正,以供未來修正之參考。
 
總校閱
王錫崗 謹識

六版序

  人體生理學(Human Physiology)是一門研究人體功能的學問,探討人體如何運作以完成維持生命所需的各種特殊功能。生理學研究的最終目標是了解細胞、器官及系統的正常功能如何運作。因此,生理學是許多其他人體科學如病理學、臨床醫學、運動生理學、營養學等的基石。也因此,人體生理學成為醫護、生命科學及相關科系的學生們必須修習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

  本書是針對大專院校的醫學系、復健系、護理系、視光系、醫技系、藥學系、營養系、運動保健及休閒管理系、特教系、體育系等大學、二技、四技的生理學課程所設計。內容闡述人體生理功能或生理作用的發生原理或機制、發生條件以及內、外環境變化對其生理功能與代謝的影響,讓讀者全面地了解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和變化規律。

  本書邀集了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生理學教師參與編著,參考臺灣各校廣泛使用的教材架構,並汲取許多國內外優秀生理學教材的編寫經驗。為了盡可能地使生理學理論與臨床緊密結合,因此,設計了「臨床焦點」及「知識小補帖」專欄;而為了讓讀者能迅速掌握教材內容,另設有「學習目標」及「複習與討論」專欄。本書透過大量彩色圖片,生動地圖解生理學內容,並結合簡潔易懂的表格,以期達到圖文並茂、科學嚴謹的目標。

  為了提供讀者更完整的人體生理學知識,故廣納各方建議與指正後再次改版。第六版主要針對人體生理學的重要主題進行更新及增補和精修圖片,並依據最新國考試題,在內文中以粗體字呈現國考重點,同時更新了各章章末「複習與討論」的選擇題,以及提供問答題解答使讀者能夠隨時查閱,有助於在研讀及準備考試時,能更輕鬆且迅速地掌握各章重點。
 
編著者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發現很多台灣本地出版的醫學教材,翻譯腔很重,讀起來總覺得不順口,這本第六版的《人體生理學》在用詞方面做得相當到位。它保持了高度的專業性,但用句卻十分流暢自然,讀起來就像是台灣本土專家親自撰寫一般,幾乎不需要二次解讀。尤其是在探討感官生理學,像是視覺和聽覺的訊號轉導過程,那些複雜的生化路徑和分子層級的改變,常常讓人望而生畏。這本書卻能將這些複雜的訊息,拆解成數個邏輯清晰的小步驟,逐步引導讀者進入核心。例如,在講解光線如何激發視網膜細胞時,它詳細描述了視紫紅質(Rhodopsin)在光照下的構象變化,以及後續的G蛋白耦合反應,每一個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連初學者都能跟上。而且,書末的「臨床問題探討」(Clinical Correlation)單元,簡直是神來之筆。它不是那種生硬的「病例介紹」,而是將生理學的原理直接應用在常見疾病上,像是糖尿病的滲透性利尿、甲狀腺機能亢進時的心率變化等。這讓理論知識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在病患身上會發生的現象,學習的動力和目的性都大大提升了。

评分

這本《人體生理學(第六版)》,老實說,剛翻開的時候,我還在想說,這麼厚的教科書,內容會不會又是老生常談,畢竟生理學這種基礎科學,概念來來去去不就那樣嗎?沒想到,實際讀下去,才發現它的編排和深度完全超乎我的預期。特別是它對於「動態平衡」(Homeostasis)的闡述,真的是下了苦功。它不是單純地羅列各種調節機制,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方式,將神經傳導、內分泌、循環、呼吸等系統串聯起來,讓你清楚看到身體內部是如何像一個精密運作的交響樂團。舉例來說,在介紹腎臟功能時,它不僅僅是講解了腎絲球過濾率,更深入探討了在極端運動或脫水狀態下,腎素-血管張力素-醛固酮系統(RAAS)是如何快速反應,維持血壓穩定。這種「臨床情境導向」的寫法,對於我們這些準備國考或者想在臨床上應用知識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書裡大量的圖表和流程圖,繪製得非常清晰,那些複雜的生化反應路徑,透過視覺化呈現後,腦袋裡一下子就通了,不像有些翻譯書,圖畫得一塌糊塗,看了更頭痛。總體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厚實,但邏輯性極強,是那種會讓你願意一頁一頁啃下去的好書,而不是只為了應付考試的工具書。

评分

這本書在探討「內分泌系統」的部分,展現了極高的水準,這通常是衡量一本生理學教材好壞的關鍵指標之一。內分泌涉及的激素種類繁多,作用路徑複雜,要講清楚激素的合成、釋放、受體結合、訊號傳導,以及負回饋調節,難度非常高。我驚訝地發現,它對於下視丘-垂體軸(HPA axis)的講解,不僅僅是簡單的腺體層級關係圖,而是深入到了分子層面,探討了不同類型受體的結合特性,以及不同激素對靶細胞基因表現的調控效應。例如,在描述生長激素的作用時,它會區分出直接作用與間接作用(透過IGF-1),這種細膩的區分對於理解臨床上使用生長激素製劑的效果差異至關重要。而且,書中的許多表格都設計得極為實用,將各種激素的作用、靶器官、調節機制濃縮在一張表中,方便查閱和比較。整體而言,這本《人體生理學(第六版)》給我的感覺是,它已經超越了一本標準教科書的範疇,更像是一部詳盡的生理學工具書,無論是入門學習還是深入鑽研,它都能提供足夠的深度和廣度,讓人信服,並且願意反覆參考。

评分

老實說,對於一本厚重的原文書翻譯版,我最擔心的就是排版和字體問題,常常看得眼睛非常疲勞。但《人體生理學(第六版)》在這方面的用心程度,真的讓人印象深刻。它的紙質選用得宜,不會過於反光,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負擔小很多。再來就是它的重點標示系統非常優秀。它不是單純地用粗體或底線,而是透過不同層級的標題、區塊劃分,甚至輔以適當的顏色區塊來區分「核心概念」、「重要術語」和「延伸閱讀」,讓讀者在快速瀏覽時,能夠迅速抓到章節的重點骨架。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在介紹代謝途徑時的呈現方式,例如糖解作用和克氏循環,它們往往是教材的重災區,結構複雜、名詞繁多。但這本書透過清晰的層級圖表,將輸入物質、中間產物、能量產出等要素視覺化,讓你一眼就能看清全局,而不是被眾多化學結構圖淹沒。這對於我們在準備快速複習或考前衝刺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的省去了自己重新整理複雜結構圖的時間。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的生理學教科書多如牛毛,但很多都流於學術理論的堆砌,讀起來枯燥乏味到讓人想直接跳到習題部分猜答案。然而,這本《人體生理學(第六版)》在學術嚴謹度與教學易讀性之間,找到了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點。我特別欣賞它對「電生理學」那幾章的處理方式。神經元動作電位的產生和傳遞,本來就是生理學的難點,公式和電位變化看久了眼睛都會脫窗。可是它這裡導入了許多類比和生活實例,讓我聯想到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開關效應」,讓抽象的離子通道開合變得具體可感。更棒的是,書中對於「跨學科整合」的概念非常重視。它會不斷提醒你,例如,當你在讀呼吸系統如何調節酸鹼平衡時,它會立刻拉回腎臟系統的調節機制做橫向比較,而不是等到你翻到下一個章節才想起這層關係。這種前後呼應的寫法,讓知識的結構更為穩固,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坦白講,我以前讀其他教材時,總覺得學完的東西很快就忘記了,但這本的知識脈絡建構得很好,不容易產生「學過就忘」的窘境,對於需要長期記憶知識點的醫學生或相關科系學生來說,絕對是極具價值的投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