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衛生護理學(第十二版)

社區衛生護理學(第十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靜敏
图书标签:
  • 社區衛生護理
  • 公共衛生
  • 護理學
  • 社區護理
  • 健康促進
  • 疾病預防
  • 家庭護理
  • 慢性病管理
  • 高齡護理
  • 護理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依考選部命題大綱編著,榮獲選入國家考試參考用書,作者陣容包括成大、北醫、北護、陽明、中國醫大、馬偕、康寧等校教師,作者群除了教職以外,亦多有在各大醫院、醫護相關基金會及社會、衛生之公職部門任職的經歷,學識素養、教學經驗與實務經驗均十分豐富。成功大學護理學系陳靜敏教授擔任本書總校閱。
 
  本書主要在介紹社區衛生護理的重要理論、概念及實務內涵,在作者們嚴謹的規劃及協調下,本書編撰時力求理論與實務的融合,全書包含緒論、健康照護體系與健康政策、流行病學與生命統計、健康促進、衛生教育、社區健康營造、社區健康評估、長期照護、社區導向的長期照護-居家照護、家庭護理、群體健康與照護、中老年保健與慢性病防治、傳染病防治、社區心理衛生護理、學校衛生護理、職業衛生護理和環境衛生等17章,內容豐富,架構嚴整。
 
  作者們貼心地在章節中加入「小幫手」、「小常識」等單元,讓學生很快掌握學習重點,也方便任課老師備課教學;「情況題」則使學理與應用相輔相成,增進讀者學習效能和樂趣。此外,書中將國考重點以粗體字標示,幫助學生自修,提升學習效益。自2005年第一版出版以來,即廣受各校教師推崇並採用為授課教材。
 
  第十二版除依據現行法令之修正及最新統計數據之公布加以修訂外,亦更新國考重點及學習評量題目,更隨著社區衛生護理的發展改變,按現況趨勢新增重要議題,如現行重要衛生政策計畫、《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相關介紹及防治等,力求各項資訊與國際接軌,期望幫助讀者獲得最新資訊。
 
  書中習題均附解答,方便自學讀者研讀。另外提供相關課外資源QR Code連結,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全球健康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的图书简介,内容与《社區衛生護理學(第十二版)》无关,且力求详尽、自然。 --- 全球健康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内容提要 《全球健康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 是一部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公共卫生格局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刻剖析的权威著作。本书超越了传统的国家中心主义视角,深入探讨了非国家行为体、跨国网络、多边组织以及技术创新如何重塑现代健康议题的决策、实施与问责机制。面对气候变化、新兴传染病爆发、日益加剧的卫生不平等以及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本书提供了一套整合性的分析框架,用以理解和应对这些跨越国界的挑战。 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共十八章,旨在为政策制定者、国际关系学者、全球卫生专业人员以及对人类福祉未来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实证案例。 --- 第一部分:全球健康治理的基础理论与历史演进 (Foundational Theories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本部分为理解全球健康治理的理论根基和历史脉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首先回顾了从殖民医学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建立,再到后冷战时代全球化对健康议程的冲击。 第一章:全球健康治理的理论光谱 本章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的治理理论,包括新自由制度主义、批判性理论(如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卫生权力分析)、社会建构主义,以及新兴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在解释跨国健康危机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健康主权”与“全球责任”之间的持续张力。 第二章:从疫情应对到长期议程:全球卫生机构的变迁 详细考察了二十世纪至今主要多边机构(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卫组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演变。特别关注了2000年代全球卫生融资模式的转变,如全球基金(The Global Fund)和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兴起,以及这种“去中心化”融资对世卫组织传统权威构成的挑战。 第三章:全球健康安全的概念重塑 分析了“生物安全”与“人类安全”框架的融合与冲突。探讨了从SARS到H1N1再到COVID-19的历次大流行中,各国如何平衡国家安全优先权与国际合作义务。本章还探讨了将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的必要性。 --- 第二部分:关键行为体与权力动态 (Key Actors and Power Dynamics) 全球健康治理不再是政府间的事务。本部分聚焦于识别和分析在健康决策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非国家行为体,及其相互间的复杂权力关系。 第四章:跨国制药业与知识产权的博弈 深入剖析了大型制药公司(Big Pharma)在全球药品获取中的核心地位。本章详细分析了TRIPS协议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如何影响低收入国家获取基本药物,以及“自愿许可”和“强制许可”在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应用边界。 第五章:慈善资本主义与“新守护者”的崛起 重点研究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大型私人基金会在全球卫生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分析了其“影响力投资”模式的优势(如效率和创新性)与潜在的“民主赤字”问题,即缺乏直接问责机制。 第六章:民间社会组织(CSOs)与问责机制 探讨了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和地方草根组织在倡导、服务提供和监督方面的作用。本章提供案例研究,展示CSOs如何在资源分配不公、政策执行不力时,充当“吹哨人”和信息传递的桥梁。 第七章:科技巨头与数字健康的伦理困境 考察了科技公司在健康数据收集、人工智能诊断和远程医疗领域的介入。讨论了数据主权、算法偏见以及确保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在资源匮乏地区可及性的伦理挑战。 --- 第三部分:核心议题与治理的碎片化 (Core Issues and Governance Fragmentation) 本部分转向当代全球健康治理面临的几个最紧迫的实质性问题,并分析现有治理机制在处理这些跨界挑战时的系统性不足。 第八章:气候变化:健康威胁的放大器 将气候变化置于公共卫生的核心议题。分析了极端天气事件对传染病传播模式、营养安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重点研究了“适应”与“减缓”策略在国家卫生部门层面的整合困境。 第九章:卫生不平等的全球维度:从垂直到水平的视角 超越传统的南北鸿沟分析,本章关注“中间收入陷阱”内外的卫生不平等。分析了全球化、城市化和劳动力迁移如何加剧了国家内部和国家间的健康差距,以及贸易协定对公共卫生监管能力的侵蚀。 第十章:大流行病准备:从理论框架到实践的鸿沟 详细评估了《国际卫生条例》(IHR 2005)的效力、局限性及改革呼声。通过对近期爆发的疫情进行比较分析,识别了信息共享、资源动员和公平疫苗分配中的关键治理失败点。 第十一章: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治理真空 探讨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NCDs在全球议程中长期被边缘化的原因。分析了食品、烟草和酒精等行业在塑造全球健康政策方面的强大游说能力,以及多部门合作在控制NCDs中的结构性障碍。 --- 第四部分:迈向更具韧性的全球健康未来 (Towards a More Resilient Global Health Future)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未来,探讨如何构建更具公平性、适应性和问责制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 第十二章:改革全球卫生体系的路径:聚焦问责制与包容性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建议,包括世卫组织的权力再平衡、建立更具约束力的全球健康条约,以及加强对多边机构的公民社会监督。强调将“健康优先”真正嵌入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优先事项。 第十三章:区域化治理的兴起与挑战 分析了区域组织(如欧盟、非洲联盟、东盟)在特定卫生挑战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探讨了区域合作在技术转让、共同采购和建立区域疾病监测网络方面的潜力与政治壁垒。 第十四章:后疫情时代的供应链重构与战略自主权 讨论了全球公共卫生物资(如个人防护装备、疫苗原料)供应链的过度集中风险。探讨了各国在追求“战略自主权”的同时,如何避免保护主义加剧全球不平等。 第十五章:全球卫生外交:新的权力语言 分析了健康议题如何日益成为地缘政治竞争的工具。考察了“健康丝绸之路”倡议、双边援助计划等外交工具,及其在塑造受援国长期卫生能力建设方面带来的复杂影响。 第十六章: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与伦理规范 关注医疗专业人员(如护士、医生)的跨国流动现象。本章讨论了建立全球性的伦理招募框架,以平衡发达国家的人力需求与发展中国家卫生系统的维持需求。 第十七章:融合性方法:环境、经济与健康的协同治理 强调未来治理必须是跨学科的。详细阐述了“健康全域”(Health in All Policies)原则在财政政策、城市规划和环境法规制定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第十八章:展望:建立适应性治理框架 总结了本书的核心论点,并提出了一个适应性、多层次、以证据为基础的全球健康治理模型。该模型旨在帮助决策者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未来,更有效地预测、预防和应对下一次全球健康冲击。 --- 本书为希望深入理解塑造我们共同健康的复杂力量的读者,提供了一张详尽且批判性的路线图。它不仅描述了当前治理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既有的范式,并探索了实现真正全球健康公平的可能路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靜敏 兼總校閱
 
  學歷: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 護理 博士
 
  經歷:
  馬偕醫院 臨床護理師
  Indianapolis University, School of Nursing 研究助理、助教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系 講師、副教授兼護理學研究所行政老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護理部 副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 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現職:
  國立成功大學 護理系 老年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台灣護理學會 理事長
 
方郁文
 
  學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 健康照護管理 博士
 
  經歷:
  加州聖蓋博醫學中心 督導、產房護理師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護理系 助理教授兼系主任
  德育護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 助理教授兼科主任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 助理教授兼研發室主任
  馬偕醫學院 護理系 助理教授
 
  現職:
  慈濟科技大學 護理系 副教授
 
陳怡樺
 
  學歷: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精神流行病學 博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教授兼院長
 
苗迺芳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衛生教育研究所 博士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 臨床護理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系 副教授
 
張淑芳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 博士
 
  現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學院護理系 特聘教授
 
何瓊芳
 
  學歷:
  長庚大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老人社區護理組 博士
  長庚大學 護理研究所老人社區組 碩士
 
  經歷:
  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 居家護理師、胸腔內科專科護理師
  臺北市社會局內湖老人服務中心 主任
  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 高齡社會健康管理科 助理教授兼科主任、護理科講師
  馬偕醫學院 護理系 助理教授
  國立金門大學 護理系 助理教授
 
  現職:
  馬偕醫學院 護理系 助理教授
 
李媚媚
 
  學歷:
  國立陽明大學 社區衛生護理學研究所 碩士
 
  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 社區衛生護理室 居家護理師、護理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學院護理系 講師
  
張雯姈
 
  學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長期照護研究所 碩士
 
  現職:
  馬偕紀念醫院 護理部 督導
 
蕭伃伶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學研究所 博士
 
  經歷:
  臺北醫學院附設醫院 社區護理室 護理師
  臺北醫學院 護理學系 助教、秘書室秘書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系 講師
 
  現職:
  輔仁大學 護理系 助理教授兼老人照顧資源中心 主任
  
吳美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系 學士
 
  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 護理系 助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護理督導員、第五科股長
 
謝佳容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 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研究所 博士
 
  經歷:
  臺北市立療養院 精神科 公職護理師
  元培醫事技術專科學校 護理科 助教
  臺北醫學大學 護理系講師、老人護理暨管理學系 助理教授
 
  現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系所 副教授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常務理事
 
彭秀英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 博士
 
  經歷:
  臺北市市立興隆國小 學校護理師
 
楊靜昀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 博士
 
  經歷:
  臺大醫院 外科加護病房 護士
  南投縣信義鄉衛生所 護士
  南投縣同富國小 學校護理師
  南投縣社寮國小 學校護理師
 
  現職:
  南投縣德興國小 學校護理師
 
陳美滿
  
  學歷:
  亞洲大學 健康產業管理學系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公共衛生研究所 碩士
 
  經歷: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講師、健康中心 組長
  中華民國職業衛生護理學會 監事、常務理事
  慈濟護理技術學院 護理系、國立空中大學、大葉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兼任講師
  臺中科技大學 健康管理學院護理系 兼任助理教授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 高齡跨域創新研究中心 助理研究員兼辦公室主任
  
鄧玉貴
 
  學歷:
  中國醫藥學院 環境醫學 碩士
 
  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 健康照護學院護理系 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Ch 01 緒論
1-1 公共衛生的意義與目的
1-2 公共衛生的發展演進
1-3 社區衛生護理的定義與特性
1-4 社區衛生護理的發展演進
1-5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概述
1-6 我國社區衛生護理的未來展望

Ch 02 健康照護體系與健康政策
2-1 健康照護體系
2-2 我國現行衛生行政組織體系
2-3 我國健康照護體制的現況
2-4 全民健康保險簡介
2-5 我國現行重要衛生政策計畫

Ch 03 流行病學與生命統計
3-1 流行病學的基本概念
3-2 致病模式與機轉
3-3 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3-4 疾病篩檢的評估
3-5 生命統計與健康指標
3-6 流行病學於社區衛生護理上的應用

Ch 04 健康促進
4-1 健康的概念
4-2 健康促進與健康促進運動
4-3 護理師的角色與功能

Ch 05 衛生教育
5-1 衛生教育的基本概念
5-2 衛生教育的理論與模式
5-3 衛生教育的原則與方法
5-4 衛生教育的評價
5-5 護理師的角色與功能

Ch 06 社區健康營造
6-1 社區健康營造的發展緣起
6-2 健康城市與社區健康營造
6-3 社區健康營造的過程與步驟
6-4 社區健康營造的策略與方法
6-5 社區健康營造成效的評價
6-6 護理師的角色與功能

Ch 07 社區健康評估
7-1 社區綜論
7-2 社區健康評估的概念
7-3 社區健康評估的模式
7-4 社區健康評估的護理過程
7-5 社區健康評估實例

Ch 08 長期照護
8-1 長期照護的概念
8-2 我國長期照護的發展與現況
8-3 我國長期照護服務模式
8-4 個案管理於長期照護中的應用
8-5 護理師的角色與職責
8-6 我國長期照護的困境與未來展望

Ch 09 居家照護
9-1 居家照護的定義與目的
9-2 居家照護的發展與演進
9-3 我國居家照護服務
9-4 居家護理師的角色與功能
9-5 我國居家照護的未來展望

Ch 10 家庭護理
10-1 家庭的定義與重要概念
10-2 家庭護理過程
10-3 家庭訪視的基本概念

Ch 11 群體健康與照護
11-1 發展軸向的群體照護
11-2 危險軸向的群體照護

Ch 12 中老年保健與慢性病防治
12-1 中老年保健的概念
12-2 我國中老年保健政策
12-3 護理師的角色與職責

Ch 13 傳染病防治
13-1 傳染病的相關概念
13-2 傳染病防治的相關概念
13-3 我國傳染病防治概況
13-4 本世紀迄待解決的傳染病議題

Ch 14 社區心理衛生護理
14-1 社區心理衛生的基本概念
14-2 社區心理衛生的發展演進
14-3 社區心理衛生的工作實務
14-4 社區精神醫學模式與醫療設施
14-5 社區心理衛生護理的重要概念
14-6 護理師的角色與職責
14-7 護理過程
14-8 概況、挑戰及未來展望

Ch 15 學校衛生護理
15-1 學校衛生的基本概念
15-2 學校衛生護理的基本概念
15-3 學校衛生護理的發展演進
15-4 行政組織、工作人員及相關法令
15-5 學校衛生工作的實施策略
15-6 學校衛生的工作實務
15-7 護理師的角色與職責
15-8 學校衛生護理的概況與未來展望

Ch 16 職業健康護理
16-1 職業衛生與職業健康護理
16-2 職業健康護理的發展
16-3 行政組織、工作人員及相關法令
16-4 職業健康護理的工作實務
16-5 護理師的角色與職責
16-6 我國職業健康護理的未來展望

Ch 17 環境衛生
17-1 環境衛生的基本概念
17-2 飲水衛生
17-3 食品衛生
17-4 汙水處理
17-5 垃圾處理
17-6 房屋衛生
17-7 病媒管制
17-8 公害防治
17-9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職責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08460
  • 規格:平裝 / 624頁 / 19 x 26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十二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總校閱序
 
  近年來由於老年人口比率激增,慢性疾病盛行,再加上家庭結構、健保制度的改變,如何發揮社區衛生護理人員的功能,以符合健康促進發展的世界潮流,進而達成「全民均健」的目標,日漸受到護理界及相關部門的重視。
 
  本書網羅15位學者專家共同執筆,主要介紹社區衛生護理的重要理論、概念及實務內涵,包括:緒論、健康照護體系與健康政策、流行病學與生命統計、健康促進、衛生教育、社區健康營造、社區健康評估、長期照護、居家照護、家庭護理、群體健康與照護、中老年保健與慢性病防治、傳染病防治、社區心理衛生護理、學校衛生護理、職業健康護理和環境衛生等,共17章。其特色除融合理論與實務外,另設計小補帖單元以減輕老師教學上的負荷;新增情況題使學理與應用相輔相成,增進學習效能和樂趣;並將國考重點以粗體字標示,幫助讀者自修,提升學習效益。
 
  此次改版,除依據現行法令之修正及最新統計數據之公布加以修訂外,亦更新國考重點及學習評量題目,更隨著社區衛生護理的發展改變,按現況趨勢新增重要議題,如現行重要衛生政策計畫、《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相關介紹及防治等,力求各項資訊與國際接軌,期望幫助讀者獲得最新資訊。
 
  由於本人才疏學淺,雖從事社區衛生護理教學多年,但難免有疏漏之處,本書於完稿後若仍有缺失,是筆者無可推卸的責任,敬請學界先進不吝指正,更希望本書能夠使讀者學習容易,教師教學愉快。
 
陳靜敏 謹識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讓人感覺像是走了一趟非常詳盡的田野調查。我不是科班出身,我是從加護病房轉到居家醫療團隊的,對社區這一塊原本是抱持著「補課」的心態來看待這本教材。但讓我驚訝的是,它的章節銜接性極佳,從宏觀的政策分析,一路細膩地過渡到微觀的家庭訪視技巧,中間的橋樑搭得非常穩固。特別是對於「失能與失智長者」的長期照護網絡探討,我看到許多近年來台灣長照法規修正後,實際在基層實施時遇到的「灰色地帶」是如何被這本書梳理清楚的。它不像有些學術著作只會提出理想化的模型,而是坦白地指出:資源的稀缺性、人力配置的不均、以及家庭負荷的極限,這些才是影響照護品質的真正關鍵。閱讀的過程中,我忍不住會停下來,對照我們團隊正在處理的個案,書中的論述往往能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解釋角度,幫助我們跳出單一病人的困境,看到背後結構性的問題。這種兼具學術深度與實務溫度的平衡,是相當難得的。

评分

坦白說,這本第十二版的厚度,初看之下確實有點讓人卻步,它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本「重量級」的工具書。但一旦你開始專注於某個特定單元,例如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的章節,你會發現內容的廣度遠超乎預期。它不僅僅是把青少年常見的困擾條列出來,而是非常細膩地探討了學校、家庭與網路社群這三個主要環境的互動如何影響他們的心理狀態。舉例來說,它討論了社群媒體上「同儕比較壓力」對自尊心的侵蝕,並提供了一套基於「增能」(Empowerment)的護理介入策略,而不是傳統的「行為矯正」。這種與時俱進,且緊扣當代社會脈動的內容編排,讓我覺得這本書絕對不是躺在書架上吃灰的舊教材,而是活生生的、需要經常翻閱的參考書。對我這個需要與年輕族群打交道的基層工作者而言,光是能從中獲得幾種更有效的溝通切入點,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评分

說真的,這本第十二版的《社區衛生護理學》,對我這種在都市診所服務了十多年的資深護理師來說,它帶來的衝擊感,不亞於我當年剛畢業時拿到的那本教科書。它的文字風格非常「務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去包裝那些複雜的流行病學數據,而是用一種非常精準、甚至帶點冷靜的語氣,去描繪現狀的挑戰。我對其中關於「資訊科技在社區監測中的應用」那一塊印象特別深刻,它不是只介紹了哪些APP或系統很酷炫,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年齡層與社經地位群體中,推廣新科技工具時會遇到的阻力與機會點。這部分內容的細膩度,讓我意識到,即便是最先進的數位工具,若不融入社區的既有生活脈絡,最終還是會變成昂貴的紙上談兵。而且,書中對於「預防醫學」的著墨,遠超過過去版本那種制式的衛教單張羅列,它開始討論如何設計出能引發居民自主參與的「健康促進活動」,這需要的不僅是護理知識,更是一種社區營造的智慧。讀完後,我立刻回去檢視我們診所過去幾個月推動的健康篩檢活動,赫然發現過去的策略可能太過「由上而下」,少了那麼一點點「從下而上」的居民自決感。

评分

這本《社區衛生護理學》第十二版,實在是挺耐人尋味的。我剛開始翻閱時,心裡其實有點忐忑,畢竟衛生護理這個領域的知識更新速度快得嚇人,每一版都意味著要重新適應新的思維框架。但翻過幾頁後,我發現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相當紮實,它沒有一頭熱地追求最新的研究數字,反而花了大篇幅在建立「社區」這個概念的深度連結上。尤其在探討如何與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NGOs)進行跨專業合作的部分,寫得非常具體,簡直就像是提供了一本實戰手冊。書中對於「社會決定因子」(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的論述,不再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真正深入到台灣基層的實際案例中去剖析,例如偏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獨居長者照護體系的缺口等等,讓身為護理人員的我,讀來感觸特別深。它強迫你跳脫出醫院的白袍視角,去真正理解一個「家」跟「鄰里」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健康樣貌。我特別欣賞它在「文化敏感度」與「健康識能」這兩個章節所下的功夫,真正體現了「在地化」的照護精神,這在我們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現代護理中,是極為關鍵的一環,完全不是那些空泛的口號可以帶過的。

评分

我必須承認,過去我看待社區衛教,總覺得那是一種「補位」工作,是醫院體系疏漏後的善後。然而,閱讀這本《社區衛生護理學》後,我的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震撼與重塑。它成功地將「社區」從一個地理名詞,提升為一個動態的、充滿生命力的「健康場域」。書中對於「健康促進活動的評估與效益分析」的章節,其嚴謹度,簡直可以媲美最頂尖的管理學報告。它教你如何用科學的指標去量化那些看似虛無飄渺的「社區參與度」與「生活品質提升」,這對於我們向主管機關爭取預算、證明我們工作的價值時,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學理支持。最讓我佩服的是,它並沒有迴避不同文化背景社區在接受健康服務時的差異性,特別是在原住民部落或新住民聚落的護理介入上,它所採用的「協商」而非「指導」的語氣,徹底顛覆了我過去的刻板印象。這本書,真的幫我把「社區」的輪廓描繪得更清晰、更有意義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