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人文3.0:含經營管理與教育訓練

急診人文3.0:含經營管理與教育訓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勝川
图书标签:
  • 急诊医学
  • 人文关怀
  • 经营管理
  • 教育训练
  • 医疗管理
  • 医护人员
  • 急诊科
  • 医疗质量
  • 患者安全
  • 医院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多數醫院都負有訓練住院醫師的任務,所以廣義的急診經營管理還包括提供良好的訓練制度和場所,俾培養出優質的急診醫師。晚近衛福部推出的「住院醫師訓練醫院評定條文」,學者咸認為該條文甚為嚴苛,盡皆實施將顛覆傳統的住院醫師訓練方式。我則認為如能做到條文中的第四等級,可算是很不錯的﹁優質﹂訓練醫院,如能做到第五等級簡直可說是「卓越」了,這是一套高水準的訓練方式,值得各醫院去做。可是該訓練計劃非常繁鎖,有開不完的檢討會,有做不完的成效評估,稍一不慎就會漏掉該做的事,為了決心完成培養優質急診醫師的使命,特地將「主持人」和「管理員」要做的事情整理出來,做為自我要求的行事準則。為全體急診同僚的福祉,將之納入「高品質的住院醫師訓練」章節。如能照表操課,相信您的醫院成為「優質」的訓練醫院將不會是件困難的事情。
 
  前二本書已然記錄了許多急診經營管理的方法,然而多是片段的敘述,偏重於對個別事件的描述。本書則將之分門別類的做綜合性探討,著重於理念的論述,輔之以個人的經歷,資料比之前的更豐富,論述更周延,讀起來有更系統性的收獲感覺。願此書能為您帶來喜悅,陪伴著您的急診生涯、為您指點迷津。當醫師不再視「急診」為畏途,全民都去除了「迷失」,「幸福急診室」就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願這一日早日到來!
 
  胡勝川 序於花蓮
  二〇一五年 五月一日
临床决策的艺术与科学:现代急诊医学的精要实践 本书聚焦于急诊医学领域的核心技能、前沿理念以及复杂情境下的系统化应对策略,旨在为一线急诊医师、住院医师及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临床操作与思维指南。 本书并非涵盖医院运营管理或传统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指导手册,而是将全部篇幅致力于提升患者在急诊科获得的即时救治质量与效率。我们深知,急诊室是医疗体系中压力最大、变化最快的场所,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要求从业者具备超凡的判断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冷静的应变能力。 第一部分:基础诊疗的精益求精——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稳定化 本部分详尽阐述了急诊科常见高危病症的初始评估与抢救流程。我们摒弃了教科书式的冗长叙述,转而采用“流程图驱动”的叙事方式,强调在有限时间窗口内必须完成的关键步骤。 一、循环与呼吸衰竭的即时干预: 休克的鉴别诊断与复苏策略: 深入剖析心源性、失血性、感染性及难治性休克的床旁超声(POCUS)指征与动态监测。着重讨论容量复苏的“滴定式”管理,如何避免过度输液导致的继发性损伤,以及新型血管活性药物的适应症与联用技巧。 严重呼吸窘迫的机械通气策略: 重点讲解从快速诱导到拔管决策的全过程管理。涵盖了高流量鼻导管(HFNC)、无创通气(NIV)的选择时机,以及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如何根据患者的肺力学数据(如平台压、驱动压)调整容量控制模式,避免肺损伤。 二、创伤的“金标准”处理: 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 详细阐述在大量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创伤患者中,如何实施平衡输血策略。从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浓缩红细胞(PRBCs)的比例选择,到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的紧急应用,力求将死亡率降至最低。 复杂创伤的系统评估(ATLS进阶): 超越基础的ABCDE原则,聚焦于穿透伤、爆炸伤(特别是烧伤伴吸入伤)的特殊处理路径,以及如何高效整合多学科会诊(如神经外科、胸外科)的初始决策。 第二部分:特定领域的高难度决策——常见急症的“疑难杂症”解析 急诊医学的魅力在于其广度。本部分选取了几个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或处理延误的亚专科领域,提供精细化的诊疗路径。 一、心血管急症的动态管理: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再定义: 讨论STEMI与NSTEMI在急诊处理中的时间轴差异,尤其关注高危NSTEMI患者的早期血运重建时机。强调心电图的微小改变(如Wellens’s波、De Winter ST段)在早期预警中的价值。 主动脉夹层与肺栓塞的鉴别诊断: 剖析疼痛特点、生物标志物变化(如D二聚体限制性应用)及床旁超声在排除或确诊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讨论抗凝与溶栓治疗的禁忌症与风险评估工具(如PESI、RV功能评估)。 二、神经急症的“时间就是大脑”: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与取栓决策: 详细介绍了最新的影像学标准(如灌注成像),以及如何平衡溶栓治疗的获益与颅内出血风险。针对取栓治疗,重点分析了血管闭塞部位(LVO)的优先处理顺序。 癫痫持续状态的阶梯化药物治疗: 从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首轮使用,到二线、三线药物(如左乙拉西坦、丙戊酸)的剂量选择与切换时机,提供明确的临床路径图,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终止痫样放电。 第三部分:毒物学与环境医学的应对策略 急诊科是中毒事件的首要接触点。本书系统梳理了常见内源性与外源性中毒的快速解毒与支持治疗。 常见药物与化学品中毒的解毒机制: 深入探讨了对乙酰氨基酚中毒的N-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优选给药方案,有机磷中毒的阿托品与肟类药物联用指征,以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毒(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特殊处理(如高剂量胰岛素疗法HIET)。 环境暴露的现场管理: 针对高热、中暑的降温技术(如冰浴与体外循环辅助),以及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剂包选择与使用原则。 第四部分:急诊资源管理的优化实践(侧重效率与安全) 本章内容关注急诊科内部流程的优化,提升信息流转的效率和诊断的准确性,但不涉及宏观的医院经营管理或市场战略。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人力和时间内,实现最安全、最快速的患者周转。 急诊分诊系统的效能最大化: 分析五级或六级分诊系统的内在偏差与校准方法,例如如何识别“慢跑”的危重症患者(Walking Patients with Deadly Illness)。 快速诊断策略的推行: 强调床旁实验室检查(Point-of-Care Testing, POCT)在缩短关键决策时间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影像学快速通道,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对病情恶化的影响。 总结而言,本书是一部纯粹的“急诊临床实战手册”。它聚焦于如何用最精准的知识、最快速的反应,解决急诊室中每一位患者的即刻生命威胁,而非探讨培训体系的宏观构建或医院的财务运营。 读者将获得的是经过数千例真实案例淬炼而成的、严谨且具有实操性的临床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胡勝川教授
 
  係湖北省廣濟縣人,於1948年出生於南京市,1972年自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於1987年赴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進修急診醫學一年,返國後致力於推廣急診醫學、緊急醫療救護、高級心臟救命術。 
 
  學術論文近百篇,悉在探討建立我國急診醫學與緊急醫療救護制度之本土資料。教育性文章、報紙投書等五十餘篇,皆在建議政府實施緊急醫療救護服務、大力主張急診醫學須成為專科,以及有關推廣ACLS和急救教育等。 
 
  1992年獲台北市府頒發「熱心公益」獎牌。1994年創立中華民國急診醫學會,並任首屆理事長。1995年獲頒台北市醫師公會第三屆杏林獎。1996年獲衛生署頒發因研擬緊急醫療救護法貢獻良多獎狀一紙。2000年獲審核通過教育部部定教授資格,為急診領域之教授第一人。2000年獲消防署頒發消防榮譽章。2009年台灣急診醫學會頒發「急診推手」獎座。2010年台灣急診醫學會頒發「急診領航」獎座。因專業經營之成就,於2013當選為傑出校友。在急診醫學界有「急診之父」雅稱。
 
  有關急診人文的著作有:與急診有關醫療倫理與法律、關鍵時刻、急診的蛻變、醫心如月映百川、胡思生命風景等。"

图书目录

急診人文3.0序  iii
再版序  v
自序  xi
 
急診人文
第一章 我國急診醫學發展史  P1
第二章 我國緊急醫療救護的早期發展  P.29
第三章 急診醫師的價值和社會責任  P.44
第四章 急診醫療倫理與法律及規定  P.65
第五章 溝通技巧與防止醫療糾紛  P.94
第六章 溝通個案實例探討  P.113
第七章 慈濟文化對急診人文教育的影響  P.132
第八章 漫談幸福急診室  P.147
第九章 急診醫師的生涯規劃  P.166
第十章 急診醫師的迷失  P.180
第十一章 急診的迷失  P.186
 
急診經營管理 
第十二章 如何建立優質的急診照護團隊  P.199
第十三章 如何在急診做到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P.217
第十四章 如何做到以住院醫師為中心之全方位教學  P.233
第十五章 急診暴力防制的困境及解決之道  P.246
第十六章 急診的空間規劃  P.268
第十七章 從評鑑探討急診經營之道  P.279
第十八章 急診全面資訊化  P.289
第十九章 急診的管理  P.308
第二十章 如何因應急診壅塞  P.325
第二十一章 醫院如何因應PFM評鑑  P.336
第二十二章 不可忽視的醫療浪費  P.345
第二十三章 急診檢傷分類  P.357
 
有關教育訓練 
第二十四章 高品質的住院醫師訓練  P.365
第二十五章 RRC 試評後檢討  P.378
第二十六章 急診住院醫師訓練的困境與解方  P.384
第二十七章 複合式創新教學  P.403
第二十八章 milestone和EPA評核新攻略  P.420
第二十九章 教學有感小插曲  P.437
第三十章 如何準備急診專科醫師考試  P.441
"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67052
  • 規格:平裝 / 486頁 / 14.8 x 21 x 2.4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本版新增了二個章節:第二十三章「急診檢傷分類」、第三十章「如何準備急診專科醫師考試」,是專門寫給急診住院醫師看的,住院醫師看了會在考試時起到加分的作用,尤其是如何準備口試這一區塊。「檢傷分類」是急診特有的產物,該章將檢傷分類的來龍去脈交待的很清楚,還化繁為簡的歸納出判定檢傷等級的絕竅,急診護理師看完「急診檢傷分類」這章,對業務應該會有所幫忙,判定檢傷等級將會更精準。該章也提出了「再檢傷」的概念,對於病人量特別多的急診,或於COVID-19 流行期間,急診被等待PCR 篩檢的民眾塞暴時,為了病人的安全,這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本版其它章節增添較多資料的有 :
 
  第一章 我國急診醫學發展史――新增我的隱憂、急診醫學未來展望、感性回顧自推廣急診醫學以來的心路歷程。
 
  第三章 急診醫師的價值和社會責任――新增急診醫師的專業、價值的展現。
  
  第四章 醫療倫理與法律及規定――新增看診與收住院的倫理、小兒虐待的特徵。
  
  第五章 溝通技巧與防止醫療糾紛――新增與會診醫師溝通的技巧。
  
  第六章 溝通個案實例探討――新增個案十四。
  
  第八章 漫談幸福急診室――新增急診醫師的煩惱:每個月上的班太少、擔心未來。
  
  第十二章 如何建立優質的急診照護團隊――新增一些評鑑的優質條文、詳述在急診的SDM 和預立醫囑照護計畫。
  
  第十五章 急診暴力防制的困境及解決之道――新增急診暴力發生的原因、詳述急診暴力防制的軟硬體設施。
  
  第十六章 急診的空間規畫――經由新冠疫情的實戰經驗,急診空間規畫有新的概念。
  
  第十八章 急診全面資訊化――新增電腦首頁呈現檢驗檢查進度、緊急手術超過六十分鐘比率的細項規劃、電子急救系統的細項規劃、急救品質審核系統。
 
胡勝川 序於胡廬
二〇二二年 七月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寫法非常「接地氣」,不像有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我注意到,它在論述理論的同時,總會穿插一些台灣本土急診室的實際案例或觀察,這讓讀起來完全沒有距離感。像是對於「高壓下的倫理困境」的討論,它沒有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在特定文化和法規背景下,我們如何進行艱難的選擇。這本書的編排邏輯很清晰,從「人文關懷」這個基礎,逐步擴展到「系統管理」的層面,最後再聚焦到「人員培育」,形成一個閉環的思考結構。我個人認為,對於有意願往急診管理職發展的同仁,這本書是極佳的理論與實務的橋樑。它沒有避談急診的血淋淋現實,反而用一種更成熟、更有建設性的方式,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框架。讀完後,我對急診的複雜性有了更全面且深刻的理解,不再是單點式的技能滿足,而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視角。

评分

這本關於急診人文、經營管理與教育訓練的書,實在是讓我這個在醫院體系裡摸爬滾打多年的護理師覺得很有收穫。老實說,我們醫院的急診室,每天就像個戰場,從病人湧進來到處理各種緊急狀況,那個壓力是外人很難想像的。書裡對於「人文」的探討,我覺得非常到位,它不是空泛地談什麼醫病關係要好、醫護要和諧,而是很實際地去分析,在極端高壓的環境下,我們要如何保持專業的同時,又能兼顧到病患的感受。例如,書中提到如何用更精確、更有同理心的語言去告知家屬病情變化,這在臨床上真的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家屬的焦慮和不滿,往往源於資訊不透明或溝通不良。我很喜歡它從「人」的角度切入急診的複雜性,而不只是把急診視為一個處理病情的SOP流程。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急診室不僅僅是救命的地方,更是一個需要精細化管理的「服務場域」,這對我的職涯觀念產生了蠻大的衝擊,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快速決策的同時,不犧牲掉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评分

教育訓練這塊,絕對是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對我這個剛從醫學院畢業、進入臨床不久的新鮮人來說,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過去在學校裡,學的都是基礎醫學和臨床技能的標準操作,但急診的訓練是完全不一樣的思維。書裡提到「情境模擬訓練(Simulation Training)」的建立與效益評估,這比我們過去單純聽課或看影片有效多了。它強調的不只是技術的純熟度,更重要的是在壓力下的「決策樹」建立。例如,面對大量傷患分流(Triage)的決策訓練,它如何結合實務案例,讓學員在「假設情境」中體驗到資源有限下的艱難取捨。我特別欣賞它對「跨專業團隊溝通訓練」的著墨,急診室裡,醫師、護理師、呼吸治療師、甚至社工師,每個角色都有其專業盲點,如何透過結構化的溝通工具(像SBAR)來確保資訊無損傳遞,書中有非常詳盡的範例。這讓我意識到,合格的急診醫師,不能只是技術高手,更要是高效的溝通協調者。

评分

我最近剛好在研究如何提升我們醫院急診的品質指標(Quality Indicators),這本《急診人文3.0》在這一塊的著墨,真的讓我茅塞頓開。它對於如何設計一套「以病人為中心」的品質監測系統,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指導方針。書中提到,很多品質指標的設計往往只關注「結果」(例如死亡率、再入院率),卻忽略了「過程」中的細微差異。它強調,人文教育的落實,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品質指標,因為良好的醫病互動和團隊士氣,直接影響了病患的滿意度和治療順從性。更令我驚喜的是,它對「數位化工具在教育訓練中的應用」也有提及,例如如何利用數據分析來找出個別醫護人員的知識弱點,並提供客製化的補強課程,這對於我們醫院正在推動的智慧醫院計畫非常有啟發性。總之,這不只是一本講急診的書,它是一本關於「如何把一個高風險、高壓力的服務單位,優化成一個既專業又有人性的永續運作系統」的實用手冊。

评分

身為一個想在急診領域有所發展的住院醫師,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有些資深學長姐在病患量大到爆炸的時候,還能把團隊管理得井井有條,而我們年輕一輩總是被各種突發狀況追著跑?這本書在「經營管理」這塊的論述,簡直是我的及時雨。它不是那種只談醫院財務報表的教科書,而是深入探討急診室這種特殊「微型組織」的運作邏輯。書中對於資源調配、人力排班的優化策略,我看得是目不轉睛。尤其對「流程再造」的探討,它明確指出哪些環節是效率的殺手,以及如何用精實管理的思維去簡化非必要的行政負擔,讓醫護人員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核心醫療照護上。光是書中對「等候時間管理」的分析,就讓我回去重新審視我們科內動線規劃的問題。老實說,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管理當成是護理長或行政總醫師的事,但這本書清楚地告訴我們,每一個臨床工作者,都有責任去優化這個場域的「營運效率」,這對我建立未來的管理職涯觀很有幫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