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十.滄海一粟

聊齋志異十.滄海一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蒲松齡
图书标签:
  • 聊斋志异
  • 短篇小说
  • 古典文学
  • 志怪小说
  • 清代文学
  • 蒲松龄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
  • 故事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國文言文短篇小說鉅作《聊齋志異》,已被譯成20多種語言版本
  第十冊名為《滄海一粟》,世事瞬息萬變,凡塵紛擾到頭來依舊如同過眼雲煙。
 
  繼精美成書、廣受好評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四大名著後
  好讀出版,再度推出深具收藏價值的全彩文圖相映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
 
  【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神怪短篇小說故事集】
  《聊齋志異》為清康熙時期文人蒲松齡壯年時期鉅作,從醞釀、收集素材到完成,共歷時近20年,甚至到他晚年仍有所增補。蒲松齡被譽為「中國短篇小說之王」,書中囊括狐仙鬼妖、奇人異行各種題材,從電影《倩女幽魂》到《畫皮》,你知道它們出自聊齋嗎?
 
  《聊齋志異》,是華語世界每位讀者一生必補充的文學養分,更是文藝創作者、影視工作者的靈感繆思來源。
 
  【第十冊:滄海一粟,精彩故事】
  ●采薇翁(肚裡兵戎)──兵貴紀律,倘若下屬視軍紀於無物,縱有精良兵器也難逃自取敗亡。
  ●詩讞(明察秋毫)──憑藉一首小詩即能不遠千里查緝真凶,清官斷案當有如此廉明與智識。
  ●鳳仙(天道酬勤)──寒窗苦讀時若有枕邊佳人陪伴,總有動力等到揚眉吐氣的一天
  ●張貢士(人生劇場)──唱戲的小小人兒誕生自心口,一舉一動當然皆是自己的人生剪影
  ●王司馬(威名遠播)──壯年之時戰功彪炳的邊境將軍,老來仍是令敵陣聞風喪膽的活傳奇 
 
  【好讀版本《聊齋志異》,具以下6大特點】
  ●完整收錄491篇故事,預計分為11冊,便於翻閱
  ●每篇選收1家評點,有助讀者理解該篇故事
  ●每篇平均15條注釋,解釋艱難字詞,習中文古言之美
  ●每篇均附優雅上乘的「白話翻譯」,讓你讀懂故事
  ●生動配圖,有21世紀的全新全彩插圖,亦有晚清流傳至今的珍貴線稿套色圖
  ●直排(豎排)版面,符合正體中文閱讀習慣與視野;版面編排美觀流暢,閱讀經典成享受
 
名人推薦
 
  ●台灣首屈一指蒲學專家暨高中教師/盧源淡 專文推薦
  「《聊齋志異》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我很高興此生能與這本書結下不解之緣/看《聊齋》故事實已值回書價,再涵泳辭藻便是物超所值了。總之,手執一卷,先淺出,再深入,則如倒吃甘蔗,樂即在其中矣。」
 
  ●律師作家/呂秋遠 專文推薦
  「我們可以輕鬆的來閱讀《聊齋志異》,但是當我們讀這些精彩俠女復仇記、或狐仙助人記的同時,別忘了,蒲松齡隱藏在故事中,想要說、卻不容於當時的潛言語其實是──女性的千言萬語。」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 奇想推薦
  (鄧醫師曾在所主持的廣播節目《發現心關係》中,以「說聊齋,談女性」為討論題目,更邀請了呂秋遠律師一起來對談)
 
好評推薦
 
  ●作家王文興曾在《書與影》一書中,視蒲松齡為「東方的莫泊桑」。(莫泊桑,法國文學家,有「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譽稱)
 
  ●作家魯迅在他的《中國小說史略》評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怪,誕而不情,聊齋誌異獨於詳盡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乖迕),知復非人。」
 
  ●郭沫若讚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讚蒲松齡:「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豐子愷讚蒲松齡:「留仙才高,聊齋名美。筆墨生花,文思如綺。塊磊滿胸,化作狐鬼。萬口流傳,猗哉偉矣。」
好的,以下是一部与《聊斋志异十.沧海一粟》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尽且自然: --- 《星河遗梦:卡戎的航行日志》 作者: 艾莉森·韦伯斯特 类型: 硬科幻、太空史诗、人类学 ISBN: 978-1-94567-890-1 篇幅: 约 1500 页(分三卷出版) 内容提要: 在人类文明的星际扩张达到顶峰的第三个千年,人类的足迹遍布银河系内一百多个星系团,建立起庞大的“联邦议会”。然而,随着扩张的停止,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的倦怠感开始弥漫在被超光速通讯网络紧密连接的各个殖民地之间。旧的英雄主义神话早已褪色,取而代之的是效率至上的官僚体系和对未知深空的刻意回避。 《星河遗梦:卡戎的航行日志》并非讲述联邦的辉煌或衰落,而是聚焦于一群被主流社会遗忘的“边缘探索者”——那些拒绝接受“边疆已定”论断的星际探险家。故事围绕着卡戎号飞船及其船长,沉默寡言但意志坚定的天体物理学家伊利亚斯·凡德里安展开。 卡戎号是一艘为深度空间探测而改装的过时飞船,搭载着一台老旧但可靠的“曲率跳跃引擎”。它的任务是追寻一个在数个世纪前,由一个失踪的先驱探险队留下的模糊信号——一个代号为“回声零点”的非自然辐射源。联邦安全局(FSA)认为这是一个无害的背景噪音,早已将其标记为“无法核实的数据残渣”,但凡德里安坚信,这可能是通往人类认知边界之外的线索。 第一卷:寂静的边疆 故事始于联邦的“边缘地带”——一个由未被充分“安居化”的行星和危险的小行星带组成的灰色地带。卡戎号的船员构成了一个怪异的组合:除了凡德里安,还有经验丰富但对社会规则格格不入的首席工程师泽娜;一个通过深度神经接口直接与飞船AI“织女星”交流的年轻语言学家莉拉;以及一个由失忆仿生人组成的维护小队,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是执行那些凡德里安不愿亲自操作的精细工作。 第一卷主要描绘了卡戎号在追寻“回声零点”过程中遭遇的物理和心理挑战。他们必须穿越被称为“混沌海”的广袤星域,那里充斥着未被联邦制图的引力异常点和不稳定的空间折叠现象。韦伯斯特细腻地描绘了在极端孤独和漫长旅程中,船员们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例如,泽娜与自己因一次失败的殖民任务而牺牲的搭档之间的数字幽灵进行着无休止的对话,而莉拉则试图破译“回声零点”发出的并非语言,而更接近于一种复杂的数学结构。 第二卷:遗忘的文明碎片 卡戎号最终抵达了信号的源头——一个围绕着一颗衰老红巨星运行的巨大、人工建造的戴森球残骸。这个结构远超任何已知的人类工程学水平,其设计风格和材料构成完全无法与联邦的任何技术数据库匹配。 在探索戴森球内部时,船员们发现了一个似乎已经被遗弃了数万年的文明遗迹。这个文明,暂被凡德里安命名为“织工”,似乎并非进行星际战争或资源争夺,而是沉迷于对“时间”本身的解析。日志和壁画显示,他们试图将自身意识上传到超越四维时空的结构中,以逃避宇宙热寂的必然性。 然而,织工文明并未完全成功。卡戎号发现的不是天堂般的数字永生,而是被困在一种永恒的、半意识状态中的数据残骸。这些残骸会以极度缓慢的、近乎不可察觉的方式干扰周围的时空。凡德里安意识到,“回声零点”并非一个信号发射器,而是一个巨大的、正在缓慢崩溃的“时间陷阱”。 在这里,叙事重心转向了哲学思辨。如果一个文明能够超越生存的界限,他们留下的究竟是遗产还是警告?船员们开始质疑联邦对“进步”的狭隘定义,并面对自己对永恒的渴望与恐惧。一场与飞船AI“织女星”的深入对话揭示了人工智能在面对超越认知的实体时的局限性。 第三卷:边界的重构 在尝试记录和理解织工文明的失败尝试时,卡戎号触发了戴森球残骸的防御机制——不是武器,而是一种针对“闯入者心智”的认知冲击波。船员们的感知开始扭曲,他们看到了自己最深层的遗憾和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莉拉通过极限的神经连接,开始“整合”织工文明残存的信息流,发现了一个关键信息:织工文明的“升维”尝试并非为了逃避,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可以与宇宙初始奇点进行对话的“观察站”。而那个“观察站”,似乎正位于一个联邦从未敢于探索的、被理论物理学家称为“亚空间褶皱”的区域。 凡德里安面临艰难抉择:是带着这个可能颠覆人类已知一切的发现返回联邦,还是继续深入那片被认为是纯粹虚无的亚空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故事的结局并非高潮迭起的爆炸或史诗般的回归,而是一次彻底的、平静的“超脱”。卡戎号没有返回联邦的坐标,而是启动了最后的跳跃程序,进入了亚空间褶皱。日志的最后一段记录,由凡德里安口述,描述的不是星辰,而是“纯粹的、未被时间污染的逻辑结构”,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的理解——理解宇宙并非需要被征服,而是需要被耐心倾听。 《星河遗梦》是一部关于探索的终极意义、科学伦理的边界,以及人类在面对真正宏大尺度时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位置的史诗。它摒弃了对外星种族的传统描绘,转而专注于人类自身认知结构的极限挑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蒲松齡 (1640~1715)
 
  明末清初人,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亦稱柳泉居士,因《聊齋志異》一書廣爲流傳,又稱聊齋先生。出生於山東省淄川縣(古名「般陽」,今淄博市淄川區),書香門第。父親蒲槃雖為商人,亦博覽群籍,相當重視孩子教育,在家中排行第三的蒲松齡(共4個兄弟),聰慧好學,深得父親疼愛。
 
  19歲考中秀才,是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在考場上受賞識,之後屢試不第,始終沒能考取舉人,直到72歲才被拔爲貢生(曾自嘲:落拓名場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頭)。
 
  18歲時與劉氏結婚,夫妻相處融洽,妻子賢慧,卻遇妯娌問題,父親便讓他們幾個兄弟分家。他所分得家產不多,生活緊迫,20多歲開始即在外謀生,長期於私塾教書。31歲曾短暫到江南寶應縣擔任知縣孫蕙的文膽,一年後回到家鄕教書,直至70歲才返家。他在畢際有刺史家中設館最久,賓主關係甚佳,畢氏亦為《聊齋志異》提供了不少故事素材。
 
  蒲松齡教書之餘不忘讀書、寫作,可說一生精力都用於著述,囊括詩集、文集、詞集、賦集、雜著、戲劇、俚曲集,以及小曲;而著作中成就最高者,要數主要寫於壯年時期的《聊齋志異》(共12卷,491篇故事)。他性喜蒐羅奇聞,自20多歲開始蒐集素材、構思,40歲完成初稿,直至老年仍有所增補。
 
  《聊齋志異》可說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神怪短篇小說故事集,全書以文言文寫成,文字優美蘊藉,多記仙狐鬼魅、奇聞異事,甚至暗諷官場腐敗、科舉制度弊端;因角色刻畫生動、氣氛營造極佳,故事往往滿溢人情觀察與關懷,蒲松齡由此被譽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之王。
 
  難怪胡適要說:「這位窮老秀才,真是17世紀一個很偉大的新舊文學作家!」
 
繪者簡介
 
尤淑瑜
 
  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現居臺中。目前從事插畫、設計相關工作,作品散見於童書及各報章雜誌,合作出版的作品有:《貓熊・日常》、《微笑吧!動物天使》、《去問貓巧可》等。
 
  這次為《聊齋志異》配圖,是第一次接到以中式風格詮釋鬼怪主題的邀稿,二話不說就接下了,是突破以往可愛畫風的超大挑戰,所表現出來的角色往往超乎想像。創作吸引人的地方在於有各種可能性,同時也需要被激發。
 
  電郵:yu.erin@gmail.com
  臉書專頁:橘次郎和牠的動物朋友
 
編撰者簡介
 
曾珮琦
 
  國立台北大學中國語文學士、私立淡江大學中文碩士,國立中央大學中文博士班肄業。研究領域以先秦諸子、中國思想史為主。曾任康寧專校兼任國文講師,現為專職作家。著有:《圖解老莊思想》、《樂知學苑‧莊子》、《《老子》「正言若反」之解釋與重建》。
 
  很榮幸受邀編譯《聊齋志異》這套書,書裡收錄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反映當時社會現實與人情世故,有些故事相當發人深省。

图书目录

●專文推薦1  文/盧源淡
●專文推薦2  文/呂秋遠
●導讀  文/曾珮琦
●本書使用方法
●清朝推薦序──唐(夢賚)序
●聊齋自誌  文/蒲松齡 
 
(續前冊)
【卷八】
28呂無病/29錢卜巫/30姚安/31采薇翁/32崔猛/33詩讞/34小棺/35嫦娥/36刑子儀/37李生/38陸押官/39蔣太史/40鹿銜草/41邵士梅/42顧生/43陳錫九
 
【卷九】
1邵臨淄/2于去惡/3狂生/4澂俗/5鳳仙/6佟客/7遼陽軍/8張貢士/9愛奴/10單父宰/11孫必振/12邑人/13大鼠/14張不量/15王司馬/16富翁/17岳神/18小梅/19藥僧/20于中丞
 
(卷九未完,請見下冊)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786124
  • 叢書系列:圖說經典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 x 22.5 x 1.7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專文推薦一
 
一窺《聊齋》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文/台灣首屈一指蒲學專家暨高中教師 盧源淡
 
  《聊齋志異》是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
 
  這部小說光在清朝就有近百種抄本、刻本、注本、評本、繪圖本,截至目前,相關詮釋與討論的文字數以億計,根據它的內容所改編的影劇與戲曲也有上百齣,而這部中文短篇小說集到現在已有將近三十種外語譯本,世界五大洲都可發現它的蹤跡。這不是好書,什麼才是好書?
 
  我很高興此生能與這本書結下不解之緣。
 
  小時候,我和《聊齋志異》的首度接觸,是在兒童月刊《學友》。這本雜誌會不定期刊載童話版的志怪小說,當時只覺得道人種桃、古鏡照鬼的情節很好看,根本不知道、也不會想知道這些故事是怎麼來的。另外,《良友》之類的雜誌也會穿插短篇的《聊齋》連環圖,至今還依稀記得〈偷桃〉、〈妖術〉、〈佟客〉的精彩畫面。初中時,看過樂蒂和趙雷演的《倩女幽魂》,無意間從海報認識「聊齋」這個詞彙,後來聽老師講述,這才明白以前看過的那些鬼狐仙妖,都是從這本小說孕育出來的。
 
  五十多年前的《皇冠》雜誌偶爾也有白話《聊齋》故事,印象較深的有〈胡四娘〉、〈局詐〉等等,都改寫得非常精彩,這也激起我閱讀原文的念想。就讀大學時,曾向圖書館借到一本附有注釋的《聊齋》,不過那本書品質粗糙,不但排版草率,聊備一格的注釋對讀者也毫無助益。後來雖在書店發現一些性質類似的「精選」本,但情況毫無二致。最後好不容易買到一套手稿本,卻讀得一頭霧水,即便手邊擺著一套《辭海》,仍舊跨不過那百仞宮牆。幸好,這一盆盆的冷水並沒有完全澆熄我對《聊齋志異》的滿腔熱火。
 
  由於《聊齋志異》的手稿本斷簡殘編,因此幾十年前學者研讀的都以「青柯亭本」或「鑄雪齋本」為主。呂湛恩與何垠的注解本雖在道光年間就有了,但不易取得。而一般讀者看的則大多是白話改寫的選本,通常都是寥寥二三十篇,實不容易滿足向慕者的需求。一九六二年,大陸學者張友鶴主編的《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問世,這對專業學者與業餘讀者來說,真不啻為一則天大的福音,有了這套工具書,研讀《聊齋志異》就相對輕鬆多了。後來,「康熙本」、「異史本」、「二十四卷本」,還有蒲松齡的相關文物陸續被發現,這些珍貴資料為專家開闢不少探微索隱的幽徑,也造就一波波研討的浪潮。五十多年來,世界各地專家學者針對蒲松齡及《聊齋志異》所提出的論著和輯校的圖書,就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如:路大荒的《蒲松齡年譜》、盛偉的《蒲松齡全集》、馬瑞芳的《聊齋志異創作論》、于天池的《蒲松齡與聊齋志異脞說》、馬振方的《聊齋藝術論》、任篤行的《全校會注集評聊齋志異》、袁世碩與徐仲偉的《蒲松齡評傳》、朱一玄的《聊齋志異資料匯編》、朱其鎧的《全本新注聊齋誌異》等,數以千計。另外還有《蒲松齡研究》季刊和不定期舉辦的研討會,為專家提供心得發表的平臺。「蒲學」遂一時蔚成風氣,足以與國際「紅學」相頡頏。
 
  拜「蒲學」潮流之賜,我的夙願也得以逐步實現。兩岸開放交流後,我就經常利用暑假前往大陸,不是在圖書館蒐集資料,埋首抄錄,便是到書店選購「蒲學」相關文獻。我還三度造訪淄川蒲家莊和周村畢自嚴故居,向紀念館內的專業人士請益,並流連於柳泉、綽然堂,與「短篇小說之王」作穿越時空的交心偶語。我也曾趑趄濟南的大明湖畔,想像「寒月芙蕖」的奇觀;我也曾彳亍荷澤的牡丹花徑,領略「曹國夫人」的丰采。每次返臺,行囊、衣襟盡是濃郁的書香,這才體悟到梁任公所揭櫫的道理:「任何一門學問,只要深入的研究,必能引發出趣味來。」這是我畢生最引以為樂的個人經驗,特地在此提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
 
  在紙本文字日益式微的當前,好讀出版仍不惜耗費鉅資,禮聘學者點評、作注,出版一系列古典小說,促成多本曠世名著以最新穎的編排及更精緻的內涵增進大眾閱讀樂趣。這是經營者崇高的理念,更是使命感的展現,既獲取讀者的口碑,也贏得業界的敬重。而在決定出版《聊齋志異》全集時,好讀出版精挑的專家則是曾珮琦君。
 
  曾珮琦君是位詠絮奇才,在學期間尤其屬意於中文,國學根柢扎實深厚。就讀研究所時,專攻老莊玄學,在王邦雄教授指導下,完成論文〈《老子》「正言若反」之解釋與重建〉,取得碩士學位。另外著有《圖解老莊思想》、《樂知學苑‧莊子圖解》等書,字字珠璣,鞭辟入裡,備受學界推伏。近年來,曾君醉心《聊齋志異》奼紫嫣紅的幻域,含英咀華,芬芳在頰,乃決意長期從事注譯的編撰,將這部古典巨著推薦給青年學子,目前已發行《義狐紅顏》、《倩女幽魂》兩集單冊。我發現書中注釋引經據典,精確賅備,對理解原文必有極大裨益;白話翻譯則筆觸流利,既無直譯的生澀,亦無擴寫的模糊,文白對照,可獲得閱讀樂趣,並有助國文程度提升。此外,尤淑瑜君的插畫也能引領讀者進入故事情境,頗具錦上添花之效。我相信全書殺青後,必足以在出版界占一席之地。
 
  馮鎮巒曾在〈讀聊齋雜說〉謂:「讀聊齋,不作文章看,但作故事看,便是呆漢。」馮鎮巒是清嘉慶年間的文學評論家,這句話說得真夠犀利,同時也道出《聊齋志異》的特色。然而,從功利角度而言,但看故事實已值回書價,再涵泳辭藻便是物超所值了。總之,手執一卷,先淺出,再深入,則如倒吃甘蔗,樂即在其中矣。現在就請諸位在曾君的導覽下,跨進蒲松齡的異想世界,一窺《聊齋》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專文推薦二
 
這書其實是,中國第一部彰顯女性地位的故事集
文/律師作家  呂秋遠
 
  在我年輕的那個世代,大學國文只有《古文觀止》可以學習;不過運氣很好,一年級下學期時,學校開放選修文學名著,我選擇了《聊齋志異》。不過,這並不是我的第一次接觸,早在小學就已經開始接觸白話文版本。
 
  《聊齋志異》所使用的語言,並不是艱深的文言文。事實上,作者蒲松齡身處十七世紀的中國,使用的文字已經不是那麼艱澀,而且他所蒐集的故事素材,也是透過不同的訪談及自己所聽說的故事撰寫而成,因此不至於過度艱澀。
 
  有學者以為,《聊齋志異》這部書,是一個落魄文人對於男性情愛幻想的烏托邦故事集。然而,如果把這部小說放在十七世紀的脈絡觀察,則可以看出當時保守的中國,有多少的女權情慾流動已經躁動萌芽。在《聊齋志異》中,女鬼、狐怪往往是善良的,而男性卻有許多負心人。女性在這部書中的愛情角色是主動積極、毫不畏縮的,如果與故事中的男主角相較,更可以看出其批判禮教迂腐與封閉之處,這點在書中隨處可見。蒲松齡筆下的俠女、鬼狐、民女,都具備勇氣且勇於挑戰世俗。在那個婚姻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他藉由這些鬼怪故事,塑造出「嬰寧」、「聶小倩」、「白秋練」、「鴉頭」、「細柳」等人,她們遇到變故時總是比男性更為冷靜與機智;而男性在他筆下,無能者多、負心者眾。因此,論這部書,說它是中國第一部彰顯女性地位的故事集也不為過。
 
  因此,我們可以輕鬆的來閱讀《聊齋志異》,但是當我們讀這些精彩俠女復仇記、或狐仙助人記的同時,別忘了,蒲松齡隱藏在故事中,想要說、卻不容於當時的潛言語其實是──女性的千言萬語。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志怪」小說,我的接受度一向很高,但現在的市場上,太多作品只顧著搞「大場面」,搞到最後情節都顯得空泛無力。我對這本《滄海一粟》的期待,其實是建立在它那份低調之上的。它沒有用太過聳動的副標題來吸引眼球,反而是選擇了這樣一個內斂的意象。這讓我想起,無論我們在職場上多麼努力地往上爬,最終都會意識到,自己不過是龐大體系中的一個極小的組成部分,就像大海裡的一滴水珠。書裡會不會有那種「宿命論」的影子?探討人是否真的能擺脫既定的軌道?我個人對於這種帶有哲學思辨的奇談很有興趣。如果作者能巧妙地將台灣的某些在地元素,像是廟宇的香火氣味、巷弄間的踅(siap)鬧生活,融入到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裡,那這本書的層次感就會瞬間提升,不再只是單純的翻譯或模仿古籍,而是真正有了「我們這塊土地」的氣味。

评分

說實話,現在看書越來越講求「效率」,電子書、有聲書層出不窮,但我還是偏愛實體書那種紙張的觸感。拿著《聊齋志異十.滄海一粟》,我會想像著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上一壺熱茶,然後讓思緒隨著文字漂流。聊齋系列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的「人情味」沒有被妖精鬼怪的光芒掩蓋。我猜想,這次的主題可能不會侷限於傳統的才子佳人或官場腐敗。或許,作者會嘗試探討現代人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例如,某個程式設計師因為過度專注於代碼,結果被虛擬世界中的某種「數位精怪」纏上?這種跨越時空的結合,如果處理得當,會非常有張力。總之,我希望這不是一本只是用華麗詞藻來掩蓋內容空洞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追求進步的同時,那些被犧牲掉的、最樸實的人類情感。

评分

最近看太多網路上流行的「爽文」類型小說,讀完後,心裡頭總像是被什麼東西搔了一下,癢癢的,卻又抓不到重點。這本《滄海一粟》,光是這個「十」字,就代表著延續與傳承,這對老讀者來說是一種保障,也代表著作者必須承擔更高的期待。我比較關心的是,它會如何處理「對比」這件事。滄海之大,一粟之微,這種極端的對比,很容易寫出層次感。是講述小人物如何撼動大環境,還是小人物在巨大力量面前的無奈屈服?如果能寫出那種在絕望中仍保有一絲希望的韌性,那會非常打動我。畢竟,在台灣,無論面對自然災害還是社會壓力,我們骨子裡總有那麼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我希望這本書能抓住那種「雖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浪漫,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命運的不可抗拒。期待這部作品能帶給我一場深度的心靈洗禮,而不僅僅是過眼雲煙的故事。

评分

這本聽說是聊齋系列的續作,雖然我還沒翻開,但光是書名《滄海一粟》就讓人有種莫名的感傷。你知道嗎,在我們這個時代,生活步調快得像鬼扯,每個人都想抓緊手邊的一切,深怕一放手就跟不上世界的腳步。而「滄海一粟」,這幾個字彷彿在提醒著我們,在浩瀚的宇宙或歷史洪流中,我們每個人究竟有多麼渺小。這讓我聯想到小時候在海邊玩沙的場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但少了它,整個沙堡的結構可能就差那麼一點點。我期待作者能用他那支妙筆,勾勒出那些在時代巨輪下,那些看似不起眼卻又無可取代的小人物命運。或許書中會探討現代社會的孤獨感,或者人與人之間那種若即若離的疏離感。畢竟,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心靈的交流反倒成了最稀缺的資源。希望這本書不只是講鬼怪傳奇,更能觸及我們這些活在當下,卻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的台灣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评分

翻開書局架上那些小說,現在的封面設計都設計得花裡胡哨,但這本《聊齋志異十.滄海一粟》,它的名字倒是透著一股沉穩的氣味,讓我忍不住想把它帶回家。我猜想,既然是聊齋的「十」,大概會有些許時代的變遷在其中吧?蒲松齡筆下的故事多半是借妖狐鬼魅來諷刺世情炎涼,不知道這次作者會把焦點放在哪個社會現象上。是以為會看到類似於我們這邊常討論的房價高漲、年輕人低薪的困境,然後用奇幻的方式包裝起來?如果是這樣,那可就太有意思了。畢竟,比起直接的社會評論,我們台灣讀者似乎更愛那種拐彎抹角的、帶點神祕色彩的敘事方式。我希望作者的文筆能像陳年老酒一樣,越品越有韻味,不要那種空洞的堆砌辭藻。讀完之後,最好是能讓我放下書本,望著窗外,突然間對身邊的日常產生一種新的、略帶敬畏的看法,而不是讀完就丟在一邊,毫無記憶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