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世代之春:高齡解放運動9大預測

壯世代之春:高齡解放運動9大預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吳春城
图书标签:
  • 高龄化社会
  • 老龄化
  • 银发族
  • 高龄解放
  • 世代议题
  • 社会趋势
  • 未来预测
  • 人口结构
  • 健康养老
  • 积极老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齡化與少子化雙解方
從個人覺醒、文化覺醒、政策覺醒到產業覺醒
「壯世代」運動以全新名詞取代過去充滿負面標籤的身分,
並建構高齡社會中個人、產業及政策全新的實踐方向,引領整個風潮……
 
  「壯世代」絕非僅以一個名詞來取代其他名詞,而是倡導一個上層框架的轉變。銀髮族舊思維讓500萬有能力持續追求自我實現的人口,淪為只求生理安全等低層次需求的依賴者,這不只是個人的損失,也是國家社會的損失。
 
  壯世代新浪潮要讓這群人真正認知到自己的「壯」,持續生產與消費,追求豐盛的第三人生,才能突破既有規則,跳出死水循環,創造世代共好的新社會,
 
  於是我們踏上了壯世代之春。--作者 吳春城
 
  壯世代之春三隻箭
 
  1.壯世代第一支箭PSR--覺醒,個人社會責任
  壯就是寬度,壯闊的人生,壯闊的視野,壯闊的心胸,壯麗的生命。
  壯世代與年齡跟健康無關,而跟心理素質有關,只要你心理強壯,你就是壯世代,
  首先你個人要先自覺,不要把自己當老人,這就壯世代的覺醒,有了這樣的覺醒,革命已成功一半了!
 
  2.壯世代第二支箭CSR--機會,企業社會責任
  如果壯世代覺醒,過著第三人生精彩的生活,產業提供滿足其生活意義的豐富產品,讓壯世代釋出這龐大的財富,將會創造多少的新興產業,提供年輕人無限的創業與就會機會。
 
  長壽經濟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經濟動能。一個壯世代的大西部建設正等著大家來開發!
 
  3.壯世代第三支箭GSR--解套,政府社會責任
  目前我們看到的大部分高齡化政策,都是「補貼式」的貼膏藥政策,跟不上壯世代興起的需求,必須全面性的大翻修,而不是守著舊思維,修修補補。
 
  本書針對壯世代相關政策的十個關鍵部會,大膽提出關鍵問題與可能創意作為。希望藉由刺激各領域專家,拋開枝微末節的專業思辨,看見一個近在眼前的巨大浪潮,引領台灣迎接下個歷史階段。
 
重磅推薦 
 
  王克捷∕王偉忠∕李文忠∕李永然∕李哲藝∕周天瑞∕周神助∕姚維仁∕郝明義∕張瑞雄∕莊人祥∕楊志良∕鄭家鐘∕簡又新∕蘭萱(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各領域專業推薦
 
  這部書凝練成為可以擴散及形成社會影響力的「理念」,將很有機會能夠為台灣的產業未來,創造全新的世代。——吳孝三∕山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壯世代」的新思維是一個劃時代的關鍵因子,深入理解其內涵,並與自身專業領域予以相連結,必將帶出嶄新的大商機。——周吳添∕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壯世代之春是個非常具時代意義的倡儀與行動方案,不僅壯世代的你、公部門決策者應閱讀,年輕世代要看到機會與商機更應該閱讀!——陳美伶∕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
 
  這本書可以讓壯世代再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燃起一場覺醒的社會革命,走出台灣永續發展的前景。——黃敏惠∕嘉義市市長
  
  人生沒有退休和老人的問題,只有階段性生活和心情的問題。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好,壯世代,我當之無愧!——關中∕前考試院院長
 
  (按姓氏筆畫序排列)
跨越世代的契机:后疫情时代的社会重塑与未来展望 本书以宏大的时代叙事为背景,深入剖析了当前全球社会在经历剧烈变革——尤其是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之后所呈现出的复杂图景与深远影响。它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群体的经验,而是着眼于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技术伦理以及文化思潮这四大核心维度,探讨人类社会如何从危机中汲取教训,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重构经济韧性与全球供应链的再思考 在信息高速流通与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过去几十年建立的“效率至上”的经济模型正面临严峻的挑战。本书首先对当前世界经济的脆弱性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它详细阐述了供应链的“去中心化”趋势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分析了各国在关键资源(如半导体、医疗物资、能源)上的战略储备与区域化合作的必要性。 书中特别设置了一个章节,专门探讨“慢经济”思潮的兴起。这是一种对过度消费主义的反思,主张回归以地方性生产、循环经济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经济活动。作者通过对多个成功实施“社区币”和“本地生产网络”的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展示了如何在不牺牲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增强社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这种韧性经济学,强调的是连接性而非单纯的规模扩张。 此外,本书对未来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转变进行了前瞻性预测。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普及,传统工种的消亡与新兴技能需求的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重点讨论了“技能再造”的社会责任,即企业、政府与教育机构应如何协同合作,确保劳动力转型过程中的公平性和包容性,避免新的数字鸿沟加剧社会不平等。 第二部分:数字主权与技术伦理的边界探寻 技术进步是时代洪流中最具颠覆性的力量。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了数字世界的治理难题。它不仅仅停留在对新兴技术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数字主权的概念——即个体、企业乃至国家在数字空间中维护自身利益和隐私的能力。 书中详细剖析了数据流动、跨境监管与信息安全之间的紧张关系。作者尖锐地指出,当前的数据治理框架往往滞后于技术迭代的速度,导致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书中通过对比不同法律体系在数据保护和算法透明度方面的努力,提出了建立一套更具前瞻性、尊重个体权利的“负责任的数字契约”的构想。 另一个关键的议题是关于创造力的未来。随着生成式AI在艺术、设计、文本领域的突破,本书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哲学拷问:当机器可以高效地模仿甚至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产物时,人类独有的价值何在?作者引导读者思考知识产权的界限、原创性的定义,并探讨了人类如何将创造力的焦点从“执行”转向“概念设定”与“深度反思”。 第三部分:社会凝聚力与后疫情时代的心灵地图 社会结构的变迁往往伴随着信任度的波动。本书第三部分聚焦于社会资本的修复与重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暴露出社会信任体系的裂痕,从对公共机构的信心到邻里之间的互助精神,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作者通过社会学视角,分析了“真实连接”的价值回归。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与虚拟化互动后,人们对于面对面交流、物理社区参与的渴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重建“第三空间”(如公园、图书馆、社区中心)的思考,这些空间是培育公民参与和非正式社会互动的关键场所。 书中还探讨了社会叙事的转型。面对不确定性,人们需要新的、更具包容性的集体故事来凝聚人心。这包括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解读、对共同价值观的再确认,以及如何通过公共话语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集体希望”,而非仅仅沉溺于对过去的怀旧或对危机的恐惧。这种希望,是建立在对现实挑战的清醒认知之上的积极行动力。 第四部分:跨越代际的对话与未来的公共福祉 本书的第四部分超越了单纯的代际划分,探讨了不同年龄群体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潜在的合作机遇。它关注的是“公共福祉”的重新定义,即一个健康的社会如何保障所有成员——无论其年龄、健康状况或经济基础如何——都能享有尊严和发展的机会。 作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审视了医疗保健系统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技术手段优化资源分配,同时确保人性化的关怀不被技术所异化。书中提出了一套“全生命周期保障体系”的框架,旨在打破传统的“一次性投入”的社会保障模式,转而建立一个动态调整、持续支持个体的健康与学习路径。 最后,本书以对公民参与的呼唤作结。它强调,任何深刻的社会变革都不可能仅凭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而必须依赖于个体对公共事务的积极投入和批判性思考。作者鼓励读者跳出舒适区,参与到社区的决策过程、政策的讨论之中,将宏大的时代议题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共同塑造一个更具适应性、更富同理心的社会未来。 总结而言,本书是一部关于后危机时代社会蓝图的设计草案。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对经济、技术、社会与伦理的深度交织分析,引导读者构建起理解复杂世界、并积极参与塑造未来的思维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春城博士
 
  國內知名趨勢觀察專家,曾獲台灣廣告史中心推崇為「上位公關的先行者」,33歲時因應台灣民主化趨勢,以「審度天下大勢,引領時代風騷」為職志,創辦戰國策顧問公司,至今為國內最大型公關集團,擔任全球前八大品牌長約顧問,七度蟬聯台灣最佳公關公司。2015年再度因應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與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創辦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60歲創設「壯世代教科文協會」,提倡高齡解放運動,推動壯文化、壯政策、壯產業、壯Style,期待為超高齡化與超少子化已危及國安的台灣,尋找解方

图书目录

推薦序   攜手壯世代打造台灣新未來  陳美伶
活出壯世代之春,點燃全齡社會壯盛之火  黃敏惠
壯世代帶出金融產業的新藍海  周吳添
攜手壯世代,為產業創世代  吳孝三
壯世代,我當之無愧!  關中
序文     壯世代,撞時代
本書緣起 讓我們在人口懸崖急轉彎

PART1 一個字  改變一個世代
大預測1:不是銀髮族,而是壯世代
大預測2:三支箭,射出美麗新藍海
大預測3:高齡經濟三.○--「春季人設」的壯世代商機

PART2 第一支箭--覺醒,個人社會責任
大預測4 :人生苦短,追求「浮士德精神」
大預測5: 學習愛的藝術,圓滿愛的處境
壯世代大預測6:與下一代相互依存,互相獨立

PART3 第二支箭--機會,企業社會責任
大預測7:10個壯世代消費的創意洞察(上)
洞察1:打破孝親機的低價標籤!--3C科技業解放營收的關鍵
洞察2:自由自主,從移動不受限開始!--交通運輸產業的新契機
洞察3:真正需求別被大眾化綁架!--觀光旅遊業界的盲點破除
洞察4:溝通壯世代不會讓品牌老化,忽略壯世代才會讓品牌退化!--行銷創意的新藍海
洞察5:購屋主力壯世代,多元居住需求才會更活絡經濟!--不動產產業的活化關鍵
大預測8:10個壯世代消費的創意洞察(下)
洞察6:以人為本,把真正的幸福感帶給壯世代!--健康安養業界的新價值
洞察7:搞定壯世代的客戶服務,營業額就能脫胎換骨!--通路平台業的投資機會點
洞察8:壯世代引領時尚更多元!--流行服飾業的多元可能
洞察9:打造壯世代與電影產業的正循環!--影視文化產業的新出路
洞察10:企業使命,面向壯世代才完整!--大型企業ESG解盲

PART4 第三支箭--解套,政府社會責任
大預測9:壯世代必須勇於與政府對話
對話總統:超高齡社會可能淪為死水社會
對話勞動部長:用能力、意願來界定退休,而不是用年齡
對話教育部長:第二大學的文憑才有大價值
對話經濟部長:精彩第三人生是大商機
對話衛福部長:讓壯世代安心追求人生意義
對話數位發展部長:兩個世界,不通有無
對話國發會主委:請先修「未來學」
對話文化部長:壯世代是台灣獨有的文化產業
對話金管會主委:長壽經濟你看到了嗎?
對話交通部長:台灣就是世界的夢土
結語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推薦參考書目
感謝本書協助者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58800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 x 21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序文  
 
壯世代 撞時代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誠品書店這二年悄悄地推出熟齡系列,而且還設「熟齡美學」專櫃,過去找老人相關書籍,要到教科書區的社工專櫃去找,現在已經悄悄地被擺到美學區了!誠品的暢銷排行榜,向來被行銷界視為流行指標,那麼,這樣的大挪移,又代表什麼意義呢?
 
  對!時代不同囉!特別現代的老人不一樣了!他們要的生活也不一樣了,但到底哪裡不一樣呢?他們想要什麼呢?大家其實不是很了解,急壞了從事老人服務及商品開發的從業人員。最簡單的方法,就去書店買書好好研讀,於是,有關「新老人」的相關書籍,就雨後春筍地一一上市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幾乎買了大部分跟老有關的書(詳見本書附錄提供的推薦書單),並一一拜讀。大概可以分成三大類:
 
  一、趨勢研究類--以大量的人口資料,指出老化社會的現象與問題。
  二、市場經濟類--提出退休生活的各種幸福方案及成功商業服務案例。
  三、心靈雞湯類--退休者分享自己的退休人生智慧與各種生活小確幸。
 
  我常看到許多人圍繞在「熟齡美學」專櫃前,在書市不景氣的年代,應該是最熱門的專區,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好久不見的「求知若渴」表情。那是一種十八歲時的表情,對未來很茫然,卻又充滿憧憬。
 
  活了大半輩子,叱吒風雲的成功人士,面對退休,突然像個小孩般地手足無措,連如何吃,如何住,如何走路,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安排生活……,一切都好像需要別人來教,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他們需要的是找回自己,知道自己要去哪裡,找到了,那些生活技能對他們來說,都是小CASE!
 
  這二年我像宣教士,大概有一百場的「壯世代之春」演講,我看到台下聽眾熱切的眼神,我想他們聽到有用的東西了。另外每次到企業演講,都引起更熱烈的討論,他們看到不同於銀髮產業的景觀,想進一步了解壯世代的商機與推動方法。一併在此回應,相信會對壯世代的效應有更完整的了解。
 
  應該沒有人會很開心稱自己說 : 我是老人,銀髮好棒棒,樂齡萬萬歲吧!所有產業只要跟銀髮這兩個字眼連結就不用做了,建議乾脆關掉算了,因為一個充滿負面概念的產品,消費者一定不買單,產業一定不會成功。
 
  相同地,我們現處的高齡社會也出現相同的問題!
 
  包括我們的媒體與報紙,五十歲會稱你什麼呢?沒錯!會稱你半百老翁,六十歲就叫做花甲老翁。目前絕大多數人,五六十歲還像一尾活龍,甚至不少人才準備要結婚,人生才要開始,卻已被歸類為老翁了!這種現象處處可見,時時可聞。
 
  這種荒謬現象,出自整個社會對高齡的認知與定義,已經與事實脫節了。
 
  壯世代運動就是要解放這個過時的腦袋,開啟與時俱進的新視野,相信將帶來巨大改變的新社會、新政治、新經濟面貌,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管你是個人或企業讀者,這本書應該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看見完全不同的世界!原本陰沉灰暗的銀髮生活,突然變成陽光普照的壯世代之春,從銀髮族到壯世代,只在一念之間。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這本書的論述結構非常扎實,作者顯然下了不少功夫去梳理現階段台灣社會中,高齡者面臨的結構性困境,而不只是空泛地喊口號要「樂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長照體系的再定義」那部分的分析,它不是只停留在抱怨長照資源不足,而是提出了「主動預防」和「社群互助」這種更具韌性的解方。特別是關於「知識資產的代際傳承」這一章,我看到很多過去我們家裡長輩常掛在嘴邊的經驗法則,如何被系統化地轉化成可以與年輕世代對話的「產品」或「服務」。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的眼光不只看向高齡者本身,更看重他們如何融入並貢獻於整個社會的脈動。而且,作者在行文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了一些來自不同行業資深人士的訪談片段,那些真實的聲音,讓理論變得有血有肉,不會讓人覺得自己在讀一本生硬的學術報告。對於像我這樣,正處於職涯中段、開始思考父母未來規劃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的不僅是單向的照護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共榮」的藍圖。

评分

我個人對這類主題的書籍向來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時候,寫書的人根本沒有真正深入基層去體會那種「力不從心」的感受。然而,這本《壯世代之春》最讓我驚喜的地方,是它沒有落入「雞湯文」的陷阱。它很誠實地指出了社會制度上的種種限制,像是金融保險工具的不足、醫療體系對預防醫學的輕忽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的痛點。但厲害的是,在指出問題之後,它馬上能將討論的焦點拉回到「個人可以掌握的範圍」——也就是「心態的微調與行動的開始」。有一段話我特別喜歡,它提到「解放,是從不再詢問『別人能為我做什麼』的那一刻開始」。這句話簡潔有力,卻道出了自我賦權的核心精髓。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在對話,他不會直接給你答案,但他會精準地指出你的盲點,然後推著你走向那個你原本以為已經關閉的門。

评分

從文筆風格來看,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位觀察入微的社會評論家,他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節奏感掌握得極佳,不會讓人感到拖沓。他擅長用一種帶點幽默感,但又絕不輕浮的方式來解構那些嚴肅的社會議題。我特別喜歡他處理「科技焦慮」的那幾個段落,不是一味地鼓吹「學平板、用手機」,而是深入探討如何讓科技成為「延伸個人能力」的工具,而不是「製造隔閡」的幫兇。這對於許多還沒跨過數位鴻溝的長輩來說,是一個非常溫和且務實的切入點。另外,書中對「重新定義休閒」的論述也讓我耳目一新。休閒不再是單純的消遣,而是變成一種「技能開發」和「社會參與」的途徑。整本書讀完,我感覺自己對周遭那些「銀髮」群體,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理解和尊敬,不再只是出於義務感,而是發自內心欣賞他們正在進行的這場「自主權的奪回戰」。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坦白講,第一眼看到「壯世代」這三個字,我腦中閃過的畫面是那種傳統的、比較嚴肅的健康養生書,你知道的,就是那種強調「維持體能」的類型。但翻開目錄後,立刻意識到自己錯得離譜。「高齡解放運動」這個詞彙組合簡直是神來一筆,它立刻把整個基調從「如何不老」拉高到「如何活出第二春的精采與自由」。我特別欣賞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那個觀點,就是社會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那種「功成身退、靜待頤養天年」的設定,根本就是一種隱形的束縛。書裡後續探討的幾個面向,像是「退休後的職涯重塑」和「數位世界的重新連結」,都不是一般市面上那種淺嘗輒止的建議,而是真正深入到心態轉變的層次。讀起來,你會感覺到一股強大的推力,逼著你重新審視自己累積了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它不再是包袱,反而是你下半場競技場上最強大的武器。我身邊幾位長輩,原本對學習新東西總是抱持著一種「算了啦,我學不會」的消極態度,但我強力推薦他們至少把這本書翻閱一下,因為它的文字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讓人真心覺得,五十歲、六十歲,甚至是七十歲,都只是個數字,真正決定你生活品質的,是你對「可能性」的定義。

评分

這本書的出版時機,我認為非常關鍵。在這個全球都面臨人口結構劇烈變化的當下,台灣社會對於「老年」的想像,急需一場徹底的翻新。以往我們總是在談「防範衰老」,而這本書卻勇敢地將主軸放在「迎接豐盛」。它成功地將「高齡」從一個帶有負面意涵的詞彙,轉化成一個充滿活力與潛力的代名詞。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對「情感連結」的著墨。在現代社會中,許多長輩面臨的孤立感,往往比生理機能退化更為致命。書中探討的幾個「同溫層社群建構」的實例,讓我深思,原來「同儕支持」的力量遠超乎想像。這不單單是一本給「壯世代」看的書,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它更是提前為自己未來的樣貌做了一次極佳的預習,讓我們知道,未來的自己,不該只是被動地接受安排,而應該主動去設計屬於自己的下半場劇本。整體來說,這是一本具備前瞻性與實用性,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傑出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