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裡的隱知識+識茶風味(2冊閤售)【套書獨享版:風味輪2023年曆海報&風味品評萃取筆記】

茶味裡的隱知識+識茶風味(2冊閤售)【套書獨享版:風味輪2023年曆海報&風味品評萃取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明祥
圖書標籤:
  • 品茶
  • 茶葉
  • 茶文化
  • 風味
  • 品鑒
  • 飲茶
  • 知識
  • 美食
  • 生活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新一代茶人強強聯手,全方位角度學茶必備的專業讀物!
認識茶文化、產地茶樣到製茶流程,茶職人帶你深究茶味裡的所有隱知識
練習品評、萃取以感受茶香茶韻,司茶師引你瞭解茶風味的深度語言
★套書獨享版.風味輪月曆海報&風味品評萃取筆記★

  ★套書獨享版說明★
  颱灣茶風味輪+2023年曆雙麵海報,尺寸29.7*42cm,全彩,不上P
  風味品評萃取筆記特製小冊,開本17x23cm,32頁,全彩,騎馬釘

  《茶味裡的隱知識:風味裡隱含的物質之謎與颱灣茶故事,我的10年學茶筆記》書中內容
  「七三茶堂」集結十年茶路的重磅之作!
  將茶化繁為簡,廣識風土人文、自然環境、風味品飲與美好生活
  隱藏在茶味裡的豐富隱知識,讓新一代茶人為你說明白

  喝一口茶,嚐的不隻是滋味,其中還蘊含瞭許多故事與深知識。十年前,上山與茶香相遇的那刻開始,就此開啟瞭王明祥的茶路,進而創辦茶堂。十年過去瞭,對於茶的想法與理解終於集結,將散落在茶湯裡的知識碎片拚整完全,他採集蒐羅颱灣在地茶樹的茶樣、更整閤齣專屬颱灣茶的完整風味輪與香氣譜,撰寫齣一本理論清楚、佐以親切圖解,閱讀起來有滋有味的學茶筆記。

  ◆◆從風土與製作說起,深度認識隱藏在茶味裡的物質、香氣、滋味◆◆
  【從大自然、風土與觀察「茶樣」瞭解茶】
  Q 茶是什麼樣的作物?種植、逆境能為茶帶來什麼樣的味道?
  Q 颱灣茶樹品種源自於什麼背景故事?茶樹又是如何繁殖的?
  Q 颱灣茶樹品種豐富,用「茶樣」實際觀察各品種葉片長相~
  Q 颱灣特有的東方美人茶,嚐來有種蜜香味,它的秘密是什麼?
  Q 你會看茶嗎?茶的澀、苦、甜分別對應一心二葉的哪個位置?

  【從製作與香氣類型、存放瞭解茶的方方麵麵】
  Q 根據茶菁採摘要求不同,茶滋味也會隨之不同?
  Q 透過發酵、烘焙,分別能做齣哪些風味變化?
  Q 一杯茶含有哪些物質,讓茶人教你如何品評~
  Q 烏龍茶可以細分「花香型」、「熟香型」、「果香型」?
  Q 茶會隨著時間變化味道,認識茶的新味、陳味、老味期~
  Q 買茶迴傢之後,如何存放纔能保持鮮度?

  【用「颱灣茶風味輪」瞭解屬於我們的在地茶香】
  其實颱灣茶也能像咖啡一樣,整理繪製齣專屬我們的風味輪,進而瞭解綠茶、烏龍茶、紅茶的風味變化!從茶的澀、苦、甜、酸開始,進而延伸認識發酵與烘焙茶則能做齣草本調、花香調、堅果調、甜香調、巧剋力調、水果調、漬果調、香料調…等,極其豐富,作者將悉心將茶韻茶香歸納成一看就懂的「颱灣茶」風味輪。

  【享受泡茶萃取的科學,與變化飲品的生活樂趣】
  想享受有茶相伴的美好生活,就從嘗試泡茶開始吧,包含水溫、水質、濃度比例、泡茶器具與方法都會影響茶味,用科學角度來瞭解箇中原理~以及,熱泡、冷泡茶各有樂趣與萃取訣竅,讓專業茶人教你最好喝的美味泡法,甚至加入不同食材嘗試茶飲新滋味,以輕鬆心情體驗茶的簡單與美好。

  《識茶風味:拆解風味環節、建構品飲係統,司茶師帶你享受品飲與萃取》書中內容
  打破你對於茶隻有「迴甘」、「傳統泡法」的印象!
  從種植、製作到沖泡品飲,拆解每個影響茶風味的重要環節
  第一本係統化說茶、細說品評、帶你玩萃取的茶風味專書

  茶,是個性太過低調內斂的飲品,香氣不張揚外嚮、飲用調製上也不夠華麗,但韆萬種風味變化卻蘊藏其中,亦能像葡萄酒、咖啡一樣被係統化地品味。然而,要製作齣讓人喝得舒適沁心的好茶是睏難的,需經過繁複製茶過程再加上焙火層疊,纔能取得一杯清澈透亮,而風味的形成就在這些環節裡!讓焙茶師藍大誠,同時也是司茶師的他說給你聽,優雅進入茶風味的迷人世界。

  【擁有天生味覺、最懂茶風味的「司茶師」帶你識茶…】
  「司茶師」對於飲品的專業有如侍酒師,對於種植、製作、茶的本質、萃取方式、器型選用、不同茶款特色得全盤瞭解通透、纔能整理齣完整又豐富的茶風味語言。跟著司茶師,聽他深入淺齣描述茶的姿態、細緻說明茶風味如何形成,以及用各種變因萃取實驗並深入品飲不同茶款。

  【從品飲到瞭解風土與製作,用各種角度瞭解茶的本質與變化…】
  ◆品一款茶,也能感受前中後味的變化?怎麼品評和描述?
  ◆如何用視覺、味覺、嗅覺、聽覺…等不同感官體驗一款茶?
  ◆芯芽、嫩葉、成熟葉、老葉、茶梗葉脈代錶瞭哪些風味?
  ◆茶也有「Body」,茶單寧、果膠質、甜酸感…等從何而來?
  ◆地形環境、日照座嚮、海拔緯度、品種、土地與茶園都會影響茶風味?
  ◆不同階段的發酵度、烘焙度可以製作齣哪些風味變化?

  『氣候 + 土地 + 初製 + 精製 + 存放 + 沖泡 + 水 = 一款茶的風味』

  要成就一款茶的風味,得包含以上所有環節,藍大誠深入探討各環節對於風味的影響,並且一一舉實例說明代錶各茶款的風味結構(香氣、甜度、風味、滋味、口感、尾韻、整體平衡度、乾淨度),帶你用Tasting Note有係統性地品茶與紀錄,用開放視角嘗試纍積你自己的茶風味資料庫。

  【從泡茶分析風味!有趣的茶湯萃取實驗室】
  用實驗精神,用各種方式嘗試萃取,進而找齣自己喜愛的風味!書中列齣各種萃取變因,再以「風味麯線」深入分析,包含萃取次數、茶乾外觀、溫度、水質、水流、泡茶器具,甚至是沖泡技巧、就口的杯型都會影響品飲茶湯時的感受與滋味。

  請以輕鬆的心情「看茶泡茶」,進而嘗試各種沖泡條件,實際操作「適當萃取」、「過度萃取」、「萃取不足」分別會產生什麼樣的茶味;除瞭熱泡,冷萃茶則能品齣另一種細緻高雅,嘗試以不同冷萃方式感受茶香。
 
  【特別篇:茶與烈酒的微妙組閤──茶酒譜】
  其實烈酒也是茶的好朋友,具有提香作用。不妨試看看以威士忌、白蘭地、蘭姆酒…等與茶款配搭,做齣大人味的微醺茶酒。

  【隨書附錄!22款茶的Tasting Note】
  司茶師說明每款茶的前中後味、茶款資訊與介紹,用明確麯線歸納齣香氣、甜度、風味、滋味、口感、尾韻、平衡度、乾淨度,輔助讀者認識、尋找齣喜愛的茶款。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為您撰寫的圖書簡介。這份簡介將完全聚焦於內容本身,不涉及任何與您提供的書目相關的信息,力求詳實、自然,避免任何人工智能的痕跡。 --- 《大航海時代:從裏斯本到馬六甲的藍色史詩》 第一部:伊始的渴望——葡萄牙的海洋之夢與技術革新 本書細緻地描繪瞭十五世紀初,伊比利半島上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傢——葡萄牙,如何憑藉著堅定的民族意誌與劃時代的航海技術,開啟瞭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探險篇章。 在伊比利半島的西緣,葡萄牙王室麵臨著內陸擴張的瓶頸與來自北非穆斯林的長期壓力。傳統的陸路貿易壟斷,使得東方的香料、絲綢與珍寶,必須經過層層轉手,價格高昂且供應不穩。這種經濟上的睏境,催生瞭對開闢新航路的迫切需求。 亨利王(Infante D. Henrique),這位被後世譽為「航海傢」的王儲,是這場變革的核心推手。他深知,要挑戰地中海的既有格局,必須掌握製海權。本書深入探討瞭薩格裏什(Sagres)的航海學校,這個被許多歷史學傢視為近代海洋科學研究與實踐的先驅之地。在那裡,天文學傢、製圖師、造船工程師和富有經驗的船長們匯聚一堂,共同解決瞭當時航海上麵臨的幾大核心難題: 導航技術的突破: 傳統的沿岸航行法已無法勝任遠洋作業。本書詳述瞭如何運用新式的 亞拉伯星盤(Astrolabe) 和 象限儀(Quadrant),結閤對太陽與極星高度的測量,來確定船隻的緯度。更重要的是,葡萄牙人是如何將這些工具與實際航行經驗相結閤,逐漸摸索齣繞航法(Volta do Mar),即利用大西洋上穩定的風係與洋流,避開危險的近岸暗礁,高效地往返於非洲沿岸與歐洲大陸之間。 造船藝術的革命: 探險的成功,直接取決於船隻的性能。《大航海時代》花瞭大量篇幅,剖析瞭葡萄牙 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 的結構創新。這種船型結閤瞭地中海的三角帆(Lateen Sail)與北歐的方帆(Square Sail),使得船隻既能乘風破浪進行高速遠航,又能在逆風時具備優異的迴航能力。船體結構的輕巧化、吃水線的優化,極大地增強瞭遠洋的穩定性和機動性,為後續更大型的 卡拉卡帆船(Carrack) 奠定瞭技術基礎。 第二部:嚮南的腳步——非洲海岸的試探與果阿的建立 從探測加那利群島開始,葡萄牙的航線一步步嚮南延伸,目標鎖定在繞過撒哈拉沙漠,直接與西非的黃金和象牙產地建立聯繫。 本書細膩地記錄瞭早期航海傢們麵對未知海域時的掙紮與抉擇。氣候的劇變、疾病的威脅、以及對傳說中「食人族」或「巨大怪獸」的恐懼,都曾是遠航隊伍必須剋服的心理障礙。 恩裏剋王子贊助下的探險進程: 我們跟隨 吉爾·埃亞尼斯(Gil Eanes) 於 1434 年成功繞過被視為魔鬼禁地的 博哈多角(Cabo Bojador)。這次看似微小的成功,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證明瞭遠洋航行在技術上是可行的,極大地鼓舞瞭後繼者。 黃金海岸與奴隸貿易的陰影: 隨著航線深入塞內加爾河流域與黃金海岸,葡萄牙人成功建立瞭早期的貿易站點,如聖喬治堡(Elmina)。然而,本書也客觀地分析瞭黃金貿易(Golds)和緊隨而來的奴隸貿易(Slaves)對當地社會結構產生的深遠影響,探討瞭早期殖民者在道德與經濟利益之間的複雜掙紮。 繞過非洲之角——達·伽馬的傳奇: 繞過非洲最南端,那片被稱為「風暴角」的區域,是整個探險事業的關鍵。本書以豐富的細節描繪瞭 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 於 1497 年的壯舉。他大膽地採取瞭橫越大西洋西部的航線,避開瞭非洲沿岸盤踞的季風和洋流的阻礙,最終於 1498 年抵達印度的卡利卡特(Calicut)。達·伽馬的到來,標誌著歐洲人首次繞過傳統的伊斯蘭與威尼斯商人體係,直接進入亞洲香料市場,徹底顛覆瞭全球貿易的地理格局。 第三部:香料帝國的建立與東方的反響 達·伽馬的成功開啟瞭葡萄牙在亞洲建立貿易據點的野心。他們的目標不再是單純的貿易,而是通過武力控製關鍵的咽喉要道。 阿爾布剋爾剋的鐵血手腕: 本書著重介紹瞭 阿方索·德·阿爾布剋爾剋(Afonso de Albuquerque),這位被譽為「葡萄牙在東方的徵服者」的總督。他深知,要壟斷香料貿易,就必須佔領海洋的「鎖鑰」。 荷姆茲海峽(Hormuz): 佔領波斯灣入口,控製瞭從波斯灣輸齣的絲綢與馬匹。 麻六甲(Malacca): 1511 年攻陷麻六甲,切斷瞭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動脈,從而將來自印尼群島(香料群島)的鬍椒、丁香、肉豆蔻等貨物牢牢地鎖在葡萄牙的控製之下。 果阿(Goa): 佔領果阿作為葡萄牙在印度洋的行政與軍事中心,建立起瞭一個由堡壘支撐的海洋帝國雛形。 本書分析瞭葡萄牙人獨特的 “強權貿易”(Armada System) 模式。他們並不像後來的西班牙人那樣進行大規模的領土佔領,而是依賴先進的火炮技術和強大的艦隊,在重要港口建立要塞,並通過頒發 通行證(Cartaz) 製度,強迫所有過往船隻繳納稅金或接受檢查。任何不服從的船隻,都將麵臨艦隊的無情砲火。 尾聲:黃金時代的局限與轉摺 葡萄牙的海洋帝國雖然強盛,但其建立在有限的人力與技術壟斷之上。本書最後探討瞭這個帝國麵臨的內在與外在挑戰: 內部問題: 龐大的海上防線需要持續的財政與人力投入,而葡萄牙本土的人口與資源相對稀少,難以長期維持遠洋的全麵控製。此外,果阿的官僚體係與軍事腐敗也逐漸侵蝕瞭早期的效率。 外部競爭者的崛起: 隨著時間推移,荷蘭、英國等後來的海權國傢,在吸取瞭葡萄牙的技術經驗的同時,發展齣瞭更具資本效率和組織性的商業模式(如股份製公司),開始挑戰葡萄牙在中南亞的既有壟斷。 這部作品不僅是一部關於航海的技術史,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如何剋服地理限製、麵對陌生文化,以及追逐物質財富的宏大敘事。它詳細梳理瞭裏斯本如何蛻變成全球貿易的樞紐,以及亞洲各個古老王國在麵對這股突如其來的歐洲力量時所作齣的複雜反應。從航海圖上模糊的線條到加爾各答港口的喧囂,本書呈現瞭一幅完整且充滿細節的「藍色史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明祥


  曾經是茶葉素人,淺學葡萄酒與咖啡。

  茶是門藝術,創業初期因緣際會遇到「食養山房」林炳輝創辦人而參與許多茶藝茶道聚會,側麵觀察颱灣茶藝之美與發展。茶也是門科學,為瞭更客觀、全麵的瞭解茶,而耕讀許多國內外關於茶葉的科學研究與論文期刊。創業的前五年期間,在颱灣各茶山駐足停留,實際參與各地特色茶的製作,以瞭解其背後的文化歷史內涵,進而理解貫通科學研究與製茶過程間的關聯性,並於2015年通過行政院農委會茶業改良場「茶葉感官品評專業人纔能力鑑定」進階考試,現為「七三茶堂」創辦人。

  
  國立東華企研所 畢業
  七三茶堂 創辦人
  北藝大推廣教育中心 講師
  行政院茶業改良場 茶葉感官品評專業人纔能力鑑定 進階

  官網、FB粉絲團:『七三茶堂』

藍大誠

  齣身南投的茶香世傢,卻不走既有售茶模式的新一代茶人,現為冉冉茶事ZENZENTHÉ  TeaMaster、FTDA識茶風味學院創辦人;明明是賣茶,詮釋茶的方式卻好像在談葡萄酒和咖啡那般優雅。身兼焙茶職人與司茶師的他,一直希望把茶風味有係統地建構起來,將其梳理齣清楚好理解的脈絡。麵對茶,藍大誠兼具瞭理性的實驗分析精神,又擅長以感性語彙描述得生動迷人,為傳達茶該有的本質與最真實的姿態。

  
  冉冉茶事ZENZENTHÉ  TeaMaster
  FTDA識茶風味學院 創辦人
  KOI集團/中部五十嵐 茶專業顧問

  
  SSI國際清酒唎酒師 KIKISAKE-SHI
  WSET英國葡萄酒與烈酒 中級認證

  
  臺中國傢歌劇院  劇院茶屋
  國立中興大學  業界講師
  臺中科技大學  業界講師

  FB粉絲團:『茶職人藍大誠』、『冉冉茶事』
 

圖書目錄

《茶味裡的隱知識:風味裡隱含的物質之謎與颱灣茶故事,我的10年學茶筆記》目錄───
作者序
 
CHAPTER1澀感、苦味與鮮甜的茶味(茶樹與風土)
1-1茶樹與葉、花、籽
1-2颱灣常見的茶樹品種
1-3茶葉內含的風味物質
1-4茶葉的葉肉結構
1-5茶樹的逆境
1-6蜜香的秘密
1-7茶芽茶葉裡的滋味物質差異

1-8 世界的茶葉帶
 
CHAPTER2鮮爽、甘醇與濃鬱的茶感(茶類與製茶)
2-1 茶類與製程淺談
2-2 茶葉發酵
2-3 毛茶與精製茶
2-4 茶葉烘焙
 
CHAPTER3颱灣茶的香氣(颱灣特色茶)
3-1 綠茶類
3-2 花香型烏龍茶類
3-3 熟香型烏龍茶類
3-4 果香型烏龍茶類
3-5 紅茶類
 
CHAPTER4茶的稠感與厚度(泡茶與品味)
4-1泡茶就是萃取
4-2水溫
4-3浸泡時間
4-4水質
4-5濃度比例
4-6泡茶器具與方法
4-7喝茶,就是品味
 
CHAPTER5茶的風韻( 買茶與存茶)
5-1買茶前的練習
5-2茶葉,乾燥的食品
5-3新味、陳味與老味
5-4新鮮喝與期待變化
 
《識茶風味:拆解風味環節、建構品飲係統,司茶師帶你享受品飲與萃取》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Part1茶的風味品評           
1-1茶的六感體驗
1-2探究做好做滿的茶風味
1-3茶的風味感受
1-4你也能纍積自己的風味資料庫
1-5茶風味拆解與想像
1-6屬於茶的TastingNote
 
Part2從品種、產季與產地探討茶風味
2-1一杯茶湯怎麼來
2-2透過「茶標」瞭解茶
2-3茶葉的風味結構來源
2-4風土與種植如何影響茶風味
2-5看茶做茶!茶葉初製與精製
2-6茶葉保存與包裝
 
Part3找齣喜愛的風味!茶湯萃取實驗室
3-1次數與均勻度對萃取的影響
3-2茶葉外觀對萃取的影響
3-3水對萃取的影響
3-4泡茶器具對萃取的影響
3-5沖泡技巧對風味的影響
3-6喝茶器具也會影響風味
 
Part4茶款 Tasting Notes
南投清香烏龍.不知春
玉山清香烏龍.若芽
文山包種
梨山蜜香烏龍
凍頂烏龍
玉山熟香烏龍.白露
2008 傳統紅水烏龍
新竹峨眉東方美人
玉山金萱紅茶.夏至
日月潭紅茶.紅玉
民國73年陳年烏龍
六龜藤枝山野生山茶
宇治田原の裏.煎茶
宇治玉露
宇治焙茶
馬頭岩肉桂
鳳凰單欉宋種
大吉嶺塔桑莊園喜馬拉雅.謎境夏摘
大吉嶺爾利亞莊園.鑽石夏摘
大吉嶺圖爾波莊園.月光春摘
大吉嶺普特邦莊園.月樣春摘
大吉嶺凱瑟頓莊園.慕夏月光
 
特別篇:茶與烈酒的微妙組閤
茶混搭烈酒的嘗試
茶酒譜01_大人的味道
茶酒譜02_果漾蜜甜
茶酒譜03_歲月的風味
茶酒譜04_不老紳士
茶酒譜05_青春甜感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84417
  • 叢書係列:樂食Santé
  • 規格:平裝 / 488頁 / 17 x 23 x 2.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在新北的上班族,白天工作壓力大,迴傢後能靜下來泡壺好茶,對我來說是一種療癒。過去我常因為泡不齣理想中的味道而感到挫摺,總覺得是不是茶葉放太久瞭,或者水溫不對。拿到這套書後,我纔意識到,很多時候問題齣在我們對「風味」的理解不夠全麵。書裡對風味輪的介紹,簡直是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它提供瞭一套標準化的語言,讓我不再隻能用「香香的」、「好喝」來形容我的茶湯。現在,我能更具體地說齣我喝到瞭什麼樣的果香、花香,甚至是烘焙後的麥芽香或奶油味。這不僅提升瞭我的品飲體驗,也讓我更有信心去和茶友交流。那種「終於把茶的秘密摸透一點點」的成就感,真的很棒,讓人想一直鑽研下去。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關於茶的書實在太多瞭,很多都寫得像教科書一樣生硬,讀個兩頁就想把它供起來供著,根本捨不得翻開。但這套《茶味裡的隱知識+識茶風味》很不一樣,它的文字風格非常流暢自然,彷彿是跟一位經驗豐富的茶師麵對麵聊天,他把那些複雜的術語和理論,用生活化的語言包裝起來,讓你不知不覺就吸收瞭。我之前總覺得我能分辨綠茶和紅茶,但對於中間那些烏龍茶、白茶、黃茶之間的微妙差異,總是一知半解。這套書在這方麵給瞭我極大的啟發,它不隻告訴你「是什麼」,更深入探討瞭「為什麼會這樣」,從茶樹的品種、採摘的時機,到後續的萎凋、殺菁、揉撚、乾燥的每一個步驟,都詳細解析瞭它們對最終風味的決定性影響。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我覺得這套書的作者對茶的熱愛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為瞭寫書而寫書。

评分

我太太是個很務實的人,她一開始還懷疑我買這套書是不是又在亂花錢,畢竟我們傢裡已經有幾本舊茶譜瞭。但當她翻到那本附贈的「風味品評萃取筆記」時,她的態度完全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她說,這本筆記本設計得太聰明瞭,有固定的欄位讓你記錄沖泡的條件、聞到的香氣、嚐到的口感以及迴甘的持久度,強迫你進行係統性的觀察。這比單純看書本上的理論更有用,因為它直接把你變成瞭一個主動的學習者和記錄者。我們週末甚至會一起買幾種不同產區的茶葉,用書裡教的方法來盲測,然後對照筆記記錄,那種像在做實驗的樂趣,讓原本可能有點枯燥的品茶過程變得超級有趣。這套書成功地將「學術性」和「實戰性」完美結閤在瞭一起。

评分

這套書簡直是茶道愛好者的挖寶聖地!光是看到書名裡的「隱知識」三個字,我就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直覺得喝茶不隻是單純的解渴,背後一定藏著很多我們這些入門者不知道的門道。這套書顯然不是那種隻教你怎麼泡茶、水溫要幾度的工具書,它更深入地探討瞭茶葉背後的文化底蘊和製作工藝的細節。我特別喜歡它用一種很親切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製茶原理講得明明白白,讓人讀起來完全沒有壓力,卻又能紮實地學到東西。特別是那個「風味輪」,光想著能學會怎麼精準描述我喝到的每一口茶的層次,就覺得這投資太值得瞭。對於我這種想從「喝茶」晉升到「品茶」境界的人來說,這套書無疑是最好的引路人,它提供瞭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讓每一次沖泡都變成一次有意識的探索。

评分

這套書的選材和編排很有颱灣在地特色,雖然內容深入國際視野,但講解的方式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特別是針對颱灣高山茶或特色茶種的探討,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颱灣人感到特別親切。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慢活哲學」在品茶中的體現。它不斷提醒我們,在追求極緻風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享受那個「等待」和「專注」的過程。在現在這個追求快速效率的社會,能有一本書帶你慢下來,專注在一片葉子的轉化上,這本身就是一種無價的體驗。這套書不隻是茶的知識庫,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優雅生活的指南。它讓我覺得,每一口茶,都蘊含著時間和土地的智慧,而這套書,就是幫我們解鎖這些智慧的鑰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