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宗喀巴大師顯密修行次第科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宗喀巴大師
图书标签:
  • 宗喀巴
  • 显密
  • 修行
  • 次第
  • 科颂
  • 藏传佛教
  • 佛教哲学
  • 密宗
  • 格鲁派
  • 金刚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菩提道次第》,即三十七道品,為修行的工具,若僅講法相,則不能起作用。又西藏贊菩提道次第名曰完全次第。完全者兼指顯密言,次第者指配合恰好言。次第之妙,惟修行人方能領略,其妙處如機器然,第一輪動,其餘各輪皆動。
 
  其次第大概,加持總頌中已略標明,如第一頌皈依師,第二、三頌皈依廣般若,第四頌皈依深般若,以下能成眾德之體具恩師二頌為前導。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二頌為下士道。受用無厭一切眾苦門二頌為中士道。如我淪落生死固如是二頌為上士道。心趨倒境動搖能作止一頌為止觀。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三頌為密乘。以後數頌為迴向。
《妙法莲华经讲记》 导言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乃佛陀释迦牟尼在灵鹫山所宣说的教法核心,被誉为“经中之王”。其内涵博大精深,涵盖了圆融无碍的佛法精髓,对大乘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妙法莲华经讲记》旨在深入浅出地阐释这部伟大经典的义理,帮助读者领悟佛陀的慈悲本怀与究竟智慧。 第一章:缘起与背景——灵山会上的法会盛况 本章首先追溯《法华经》的宏大背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灵鹫山)召集了不可思议的声闻、缘觉、菩萨大众。经文伊始,便描绘了法会庄严的景象,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的云集,预示着此经非同凡响,乃是为普度众生、彰显佛陀本怀而宣说。 重点剖析“多宝佛塔现于空中”的景象,这不仅是佛法力用的展现,更是对法华思想——“三世一如,佛佛相通”的印证。通过对经文前段“序品”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领略佛陀宣说此经前所经历的准备和环境,为后续深奥义理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二章:核心思想——三乘归一与一佛乘 《法华经》最核心的教义是“一佛乘”。本书将重点解析“方便品”中的“三车譬喻”。佛陀为救度迷失于火宅中的众生,先以声闻乘(羊车)、缘觉乘(鹿车)、菩萨乘(牛车)作为权宜之计,引导众生脱离三界火宅。然而,这三者终究是佛陀为接引众生而施展的“方便”,其最终指向是唯一、究竟的“大白牛车”,即一佛乘。 详细阐述“一佛乘”的内涵: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佛陀的教法,不论大小,皆是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铺设的阶梯。此章通过对比声闻、缘觉与菩萨乘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揭示了法华教义超越二乘局限的圆融性与包摄力。 第三章:慈悲的展现——说教的典范 《法华经》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极致的慈悲精神。本书将深入探讨“化城譬喻”和“寻牛譬喻”。 “化城譬喻”揭示了佛陀教化的慈悲与耐心。如同引导迷途者到达宝藏,佛陀先以“化城”——即佛法中的暂时解脱法门——作为中途休憩之所,使疲惫的修行者得以安歇,再鼓励他们继续向着“宝所”——究竟的佛果迈进。这深刻体现了佛陀教化众生的无尽善巧与方便。 “寻牛譬喻”则比喻众生在生死轮回中迷失佛性,而佛陀如同慈悲的父母,以各种教法引导迷失的“牛”(佛性)回归正道。 第四章:常住佛陀的显现——寿量品深义 “寿量品”是《法华经》的精髓之一,它彻底颠覆了世人对佛陀的认知。本书将详尽解释“久远成佛”的观念。佛陀并非只是释迦牟尼时代才出现,而是早已在无量劫前就已经成佛的“久远劫佛”。 通过对“譬如人以众药合成一味药”的比喻,阐述了佛陀住世的意义——为利益众生而示现诞生、出家、成道、涅槃的形象。理解“寿量品”,即是体悟到佛陀本体的永恒性与不生不灭性,从而激发众生心中潜藏的佛性,立志求取无上菩提。 第五章:观音法门的典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中流传最广的部分。本章详细介绍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得名观世音”的由来,以及其“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的广大神通和无尽慈悲。 本书将分析观音法门如何在末法时代中成为众生最直接的依靠。观音菩萨示现的三十三观音法相,是佛法慈悲落实于世间的具体体现,强调了闻声救苦,平等济度的精神。 第六章:法华的流通与行持——信解与受持 经文的最后部分,重点论述了如何将《法华经》的教义付诸实践。本书将着重解读“法师品”、“随喜功德品”以及“嘱累品”。 “法师品”强调了弘扬法华之人的戒行与重要性,指出弘法者必须具备清净的德行和坚定的信心,方能正确引导众生。 “随喜功德品”则教导了广结善缘、广种福田的方法,即使是听闻并对法华生起信心,也能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 “嘱累品”是佛陀对末世弘法者的殷切嘱托,确保法华正法能够不被世俗污染,代代相传。本书旨在引导读者建立对佛法的坚定信仰,成为正法的流通者,真正将“一佛乘”的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中,实现“法华会上,莲华化生”的终极目标。 结语 《妙法莲华经讲记》不仅是对经文的解释,更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培养。通过对全经义理的梳理,期望读者能够洞察诸法实相,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最终得入究竟安乐之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宗喀巴
 
  法名羅桑札巴,意為「善慧名稱」,通稱宗喀巴 、宗大師,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中觀應成」,並依此批判當時西藏流行之各種中觀學說,主張「一切法唯名分別安立」,建立他在中觀思想方面的獨特主張。其弟子克主傑開班禪轉世之先河,其弟子根敦朱巴即達賴轉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藏族人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
 
譯者簡介
 
釋能海(1886年1月20日-1967年1月1日)
 
  俗名龔學光,字緝熙,又字闊初,男,四川綿竹人,中國近代佛教高僧,後人尊稱為能海上師、海公上師。
 
  能海上師是近代顯密圓通的著名愛國高僧,三十九歲於四川新都寶光寺出家為僧,嗣後接法於佛源和尚,為禪門臨濟宗第四十四世法脈。出家後不畏艱辛,兩度入藏求法,禮西藏大德高僧康薩老喇嘛為師,盡得喇嘛顯密法要、衣缽真傳,獲密宗格魯派宗喀巴大師第二十八代嫡傳。一生創建了成都近慈寺、綿竹雲霧山、重慶、上海金剛道場、五台山清涼橋等多處密宗道場。講經弘法、註譯密宗經典,尤其在溝通漢藏佛教文化及和平解放西藏等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34214
  • 叢書系列:Sunny文庫
  • 規格:平裝 / 84頁 / 14.8 x 21 x 0.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序 
 
菩提道次第攝修求加持頌
 
  南無第二法王無上悲智雪山善巧賢慧普聞文殊應化根本大師宗喀巴尊足下恭敬頂禮伏乞一切時處普垂攝護(三次白)
 
  具德根本無上大寶師      安住於我頂尖蓮月輪
  大恩難得門中隨攝引      身口意三悉地使我成
  接引無比教王薄伽梵(釋迦佛)   補處菩薩至極不敗尊
  如來授記聖者無著師      佛佛子三恭敬作白啟
  荘嚴南洲善巧天親主      獲得中道聖者解脫軍
  住入信地解脫勝軍師      世間眼目三尊作白啟
  無比善說滅諸戲論主(釋迦佛)   普攝眾智勝者妙吉祥
  觀甚深義至聖龍樹師      妙說頂嚴三尊作白啟
  能成眾德之體具恩師      如理依止道之初步正
  善觀察已恒時奮殷勤      作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偶一獲此圓滿有暇身      最極難得大事了知竟
  日夜恒時決擇心堅固      生起相續不絕求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      迅急滅壞必死應思惟
  死已如影隨形黑白業      引起後果決定獲不異
  如是知已一切諸惡業      細而又細亦復令斷離
  眾善資糧究竟能修成      恒常具足殷勤求加持
  受用無厭一切眾苦門      世間滿足深險罪業坑
  堅意遠離解脫安樂永      義樂廣大生起求加持
  即此清淨出離慧引起      正知正見大大不放逸
  聖教根本別別解脫戒      堅持修行能作求加持
  如我淪落生死固如是      一切父母眾生陷溺亦如之
  見已解脫諸趣擔負荷      發起菩提勝心求加持
  僅唯發心不受菩薩戒      或受不修亦難成菩提
  能善觀已佛子三聚戒      起大精進受學求加持
  心趨倒境動搖能作止      且於正義如理起尋思
  由是引發止觀雙運道      速急相續生起求加持
  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      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堪能士夫契入正習修      決定穩速入道求加持
  此時二種悉地成就體      宣說清淨誓語三昧耶
  無諂誑心決定獲得已      勝於生命守護求加持
  此後密部心要二次第      凡諸津要觀行務精勤
  勝義瑜伽四次不動搖      準如師教修行求加持
  如此妙道依止善知識          如理修行善友能常依
  一切內外魔障中斷類         隨即消滅清淨求加持
  出生萬善恩師永不離         諸法資財受用悉具備
  地道一切功德圓滿已         持金剛位唯願穩速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