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新政權意識形態及宗教政策的轉變下,中國教會旋即面對重重挑戰:先是不得不割斷與普世教會的聯繫,走上「三自」的道路;至上世紀五十年代,隨著一連串政治運動的展開,教會的生存空間不斷萎縮;其後文革十年,教會更完全隱蔽於低垂的竹幕之後;直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教會大門始得以逐漸重開。此期間,要穿透竹幕向中國大陸傳遞福音信息,惟有廣播一途。向中國廣播的福音機構中,以1949 年7 月29 日成立的遠東廣播公司歷史最為悠久。遠東廣播成立之初,即鎖定以中國聽眾為對象,並用「良友電台」的名稱自馬尼拉向中國大陸播報福音信息。1958 年5 月,香港錄音室正式成立,在向中國大陸傳播福音及栽培信徒的事工上,肩負了獨特的角色。
在遠東廣播服事時,曾聽前輩們分享早年向中國大陸廣播的點滴。自1958 年香港錄音室成立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前,基於種種原因,能寄達香港的聽眾來信寥寥無幾。由於廣播對象幾乎完全靜默,一眾同工無從得知節目的效果及聽眾的反應,惟憑藉信念堅持下去。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來自中國大陸的來信始紛至沓來。猶記得前輩們憶述收到第一封來信的一刻,那份欣喜若狂委實難以形容。聽著這些故事,心嚮往之,一直渴望有機會親睹來信原件。及後在崇基學院神學院進修期間,適逢遠東授權及贈送1958-2004 年間保存下來的中國大陸來信、電郵、傳真予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作研究之用;在論文指導老師邢福增教授的鼓勵下,決意以這批聽眾來信作為第一手資料,探討竹幕低垂期間中國教會的狀況,作為論文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1959 年至1983 年間中國大陸聽眾寄達良友電台的現存信件為基礎,整理中國教會在大門重開前後處於歷史巨變中的面貌。由於這批珍貴的來信跨越半世紀時空,涵蓋中國各個省份區域,出自背景及社會階層各異的寫信人之手,如實記錄了他們個別的訴求與關懷;故有助從民間角度重構中國基督徒群體在當時代的處境,探討政治環境對基督徒實踐信仰所帶來的挑戰,並且補充過往大論述未能充份反映的區域獨特性及發展差異。
多年以後,這篇論文終於落實出版,惟未及付梓又遭逢波折。承載歷史的文字,意外地烙下了另一道時代的印痕。無論如何,它的出版於筆者有幾重意義。就個人而言,回顧來時路,它是一個事奉階段的印記,刻錄了上主的恩召和引導。在歷史研究方面,從民間視角對大門重開前後中國基督教的初步探索,盼可作為引玉之磚,供同道參考。重讀這篇論文,彷彿走過一趟信仰的旅程。在那個狂風惡浪席捲一切的時代,無數平凡又不平凡的信徒,仰仗瓦器裡的寶貝,在亂流中始終穩立。深深冀盼,前人在漫長黑夜中持定盼望、矢志忠信的楷模,成為今日我眾的激勵。
藉此機會向幾位前輩致以由衷謝意。感謝邢福增教授的指導和幫扶,讓這篇論文得以完成。受業於邢師,何其有幸。這許多年來,老師的學養與風骨對學生的影響至為深遠,他的恩情也一直銘記在心。感謝盧炳照牧師,對筆者的事奉以至進修,總給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勵;特別感激他在百忙中答允賜序。感謝盧家駇牧師,事奉超過半世紀,他的異象和熱誠始終如一,是筆者從確認召命到投身事奉的關鍵人物,也是學效的榜樣。感謝外子天逸,在朝聖的旅途上,有他相伴同行,實在是上主厚賜的恩惠和愛眷。特別鳴謝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出版這篇論文,讓這個小小成果得以呈現在讀者面前。
感恩頌讚歸予上主。祂是歷史的主,是在人的國中掌權的至高者。
吳劍麗
2021年8月16日
2022年6月1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