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我要高薪,更要高興──低內耗的職業生涯規劃
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盧美妏
「你認為,苦是什麼?」有一次,我在演講時問臺下的聽眾。
「沒錢!」一位大叔立刻大聲說。
是呀,沒錢很苦,我百分之百認同。但若有錢瞭還苦呢?
在我做職業生涯諮詢這些年,遇到很多因為沒錢而苦的人,也遇到很多非常有錢但依然受苦的人。
你能想像嗎?當你賺瞭很多很多錢,卻不快樂?
我想起 H。
「我要如何纔能擺脫痛苦?」某天半夜,我收到他傳來的訊息。
可想而知他剛剛經歷瞭怎樣的一天:五點半起床看新聞收信,每天例行大概八個會議,工作十四小時、運動一小時,加上偶爾的午宴晚宴。半夜12點躺在床上,痛苦襲來。
H身價高達九位數,單位是美金,在世界各地房價最昂貴的城市置產,擁有非常有價值的公司品牌,人脈直達宇宙。年過半百的他外型極佳、身體健康,到處都有女人被他吸引;而他的另一半纔華洋溢,孩子剛申請上美國最頂尖的學府,也是H的母校。
可以說是擁有人人稱羨的外在條件,但他依然無比痛苦。
人們常以為:隻要再得到多一點,就能擺脫痛苦。
如果能再有錢一點、如果能買一套房、如果能再好看一點……我從這些人間钜子身上看到,問題從來不是齣在這。
梁爽在本書中引用瞭一本我常推薦的書──《金錢心理學》,作者長期研究金錢與幸福的關係,提齣兩者的相關性約為0.25。在0.25之前,金錢和幸福是正比關係;在0.25之後,金錢和幸福就沒有太大的關係。
這是金錢的邊際效應遞減。意思是,當你有錢到某個程度,錢就無法讓你感到幸福。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看似是找到好工作、升職加薪,或是跳槽、創業,得到良好的經濟報酬。但錢的意義是人賦予的,你要拿錢去做什麼呢?
金錢不是動機,而是結果。
工作賺錢的動機,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你想成為什麼樣子?於是你拿錢去換你想要的東西,不是為瞭金錢本身。如果你因為害怕沒錢逼著自己賺錢,嚮前的驅力是負嚮的。為瞭逃避、因為害怕而不停追逐,那麼永遠無法滿足。
心理治療、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是一樣的,都是在幫人「適應」。
如何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內在與外在平衡,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即為「適應」。
適應,絕對不是賺大錢、買豪宅,而是基於每個人不同的意願與選擇,有不同的途徑達成。
梁爽的這本書,不是在教人升職加薪、發大財,也不是在談放鬆減壓、舒服躺平。他談的正是「適應」,情緒、傢庭、生活、溝通……從各個層麵為自己設定閤理清晰的邊界,框定「適應」的最佳範圍,用最舒適的姿態發展職涯。
在追求高薪的路上,韆萬別忘瞭高興。
自序
從高敏感到低內耗,我經歷瞭什麼,收穫瞭什麼
特別高興繼《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當你自律自控,纔能又美又爽》之後,我的第三本書《低內耗的人,更輕盈》再次有幸地被引進到臺灣。我的書比我本人更早到臺灣和各位見麵,讓我感到既幸福又遺憾,多希望我也能早日到臺灣,見讀者、吃美食、看美景。
哪怕翻開這本書的你對我一無所知,但從我過去齣版的書名來看,你也能大概推測齣我是一個緻力於情緒管理、精力管理的自律者,減少在人際或情感中猜忌拉扯的時間,投入在那些讓自己形象上更好看一點,工作上更強大一點,心情上更愉悅一點的事上。
之前有個短影片推薦我的書,說我是個狠人。堅持早起十五年,在工作之外活齣一個寫作的自己;堅持每週看兩本書,喜歡用不同的軟體和方式做讀書筆記;堅持在不同階段展開適閤當下的鍛鍊,三十三歲生孩子也沒想像中那麼艱難;堅持嚮自己身上不夠好的地方宣戰,覺得體態不夠好,就報名形體課去糾正,覺得普通話不夠好,就每天練習朗讀,覺得掉髮有點多,就研究頭髮濃密的技巧……
大部分不夠好,經過努力,確實變得好瞭很多,而小部分不夠好,經過努力,還是不夠好,但我在努力的過程中已經釋懷瞭。
照理來說,像我這麼一個執著於內心小天地運轉正常的狠人,應該內耗很低纔對,但是過去三年,人間動盪,行業洗牌,初為人母,我在內外交睏中達瞭迄今為止的內耗高峰。
在我看來,內耗包括但不限於鬍思亂想、患得患失、愛生悶氣、自我打擊,還有過度自我關注,看重他人看法,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成為負麵情緒的奴隸。做決定前腦子裡兩個小人打架,難以容忍別人的缺點,看不慣這也看不慣那,想說的話說不齣口,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拿不起又放不下,沒休息好也沒什麼像樣的產齣。
因為沒做正事而焦慮,也因焦慮而做不好正事,總在懷念過去,恐懼未來,以至於沒有過好此時此刻,讓生活、工作、人際關係、身心狀態統統處在無休止的負麵循環中。
內耗持續偏高,會體現在臉上、身上,以及體檢數值上,讓你所有的養生和養顏行為都變得得不償失,甚至徒勞無功。
認識到內耗對我的摧殘以後,我開始嚮內耗宣戰。練瑜伽、做冥想、做手帳、抄經書……我發現內耗很難清零,但降低內耗並不睏難,當自己維持在低內耗的狀態,就會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盈和暢快。
要成為一個輕裝上陣的低內耗者,思想上要先接受「有內耗,很正常」、「有內耗,不丟人」的設定,帶著內耗生活,也能活得不錯,但前提是內耗不要持續嚴重超標。
如果意識到自己處於內耗中,對自己進行自我關懷,或者如果意識到內耗反映瞭內心的強烈需求,在行動上去改變、去追求、去突破,反而可能迎來人生新轉機。
當察覺到自己處於高內耗狀態且身心俱疲時,那就行動起來吧,就像數學中求相反數的做法,去做和之前內耗高時相反的事情,去想和之前內耗高時相反的想法。
過度自我關注,那就關注點自我以外的世界;
看重他人看法,那就看輕他人看法或看重自己感受;
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那就試著修練鈍感力,或者友好地和別人設定清楚的界限;
是負麵情緒的奴隸,那就試試成為正麵情緒的奴隸;
做決定前腦中兩個小人打架,等小人打完,事都過去瞭,那就試試讓兩個小人握手言和,先按這個小人的想法去做,再按那個小人的想法去做。有看小人打架的功夫,現實中的睏難說不定都被我打敗瞭;
難以容忍別人的缺點,看不慣這看不慣那,那就試著接受看看,入眼入耳不入心。
愛因斯坦說:「你無法在製造問題的同一思維層次上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要解決問題,需要思維上的升級,但在我的經驗中,我發現行為上求證相反數的做法,更會讓我的內耗斷崖式下降。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改變很多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纔把內耗降低到自己可接受的水準,我有一個最大的啟示,想要降低內耗,就要少活一些形容詞,多活一些動詞。
當內耗來敲門,就是告訴自己,我該為瞭具體的事情運轉起來。越具體越好,愛具體的人,做具體的事,解決具體的問題。隻停在想的層麵,焦慮會增加內耗,上升到做的層麵,自己慢慢就平靜下來瞭。
一起來試試吧,我們能過上低內耗的輕盈人生。
最後說一個冷知識,所有比氦質量大的原子,像是牙齒和骨骼裡的鈣,血液中的鐵,都是從恆星內部誕生的。可以說,我們都是用星辰做成的,別讓自己白白內耗。
前言
從今天起,請過低內耗人生
現代人有個終極睏惑,我也沒有做什麼,為什麼會這麼纍?
高票選答案是內耗。
內耗是一種內在的消耗,自己拖著自己,自己耽誤自己。是自己和自己的鬥爭,自己對自己的敵意。
內耗者的「榮譽稱號」包括但不限於全國鬍思亂想大賽第一名,世界愛生悶氣比賽十連冠,中央戲精學院優秀畢業生,國傢著名自我打擊樂隊隊長,國傢一級拖延癥運動員,空想不行動協會榮譽會長……
內耗的起點是外部刺激引起的小不快、小不甘、小不爽,僅自己可見,可能轉瞬即逝,也許藏得很好,但如果放任自流,容易以小見大,以點帶麵,循環增強。
從「三日高內耗,便麵目可憎」,到「你有多內耗,身體全知道」。
年輕人對外內捲,對內內耗。內耗可比內捲可怕多瞭,內耗是自己跟自己捲,對於內捲,你或許能說,他捲任他捲,我考公務員。但內耗呢?你總不能說,他耗任他耗,一起死翹翹。
人到中年,如臨半坡。時間和精力大不如前,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身體也不好,生活壓力指數級增長,外部損耗不敢惹,內部損耗更要躲。
卡夫卡曾在信中寫道: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就隻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一邊內耗一邊喊纍的我們,如何迂迴前進?
過低內耗的人生。
情緒需要低內耗
現在很多人的口頭禪是「氣死」,錶述雖略顯誇張,但它的流行,說明生氣、暴躁、煩躁等負麵情緒頻繁齣現。
負麵情緒在人類進化中有不可或缺的正麵意義,但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的環境不再是荒野求生,負麵情緒的過量纍積,最終反噬的是自己。
一種是長期負麵情緒纏身,另一種是短期負麵情緒劇烈越級,在我看來是最耗人的。
前者如電視劇《你好,母親大人》中董潔飾演的丁碧雲,婚後老公齣軌,她一氣之下帶著兒子淨身齣戶,性格變得要強,嚴格要求自己和兒子,遇到請求很少拒絕,錶麵含蓄剋製,但負麵情緒長期積壓,或許成為她兩度患癌的最大原因。
後者如周星馳的電影《喜劇之王》裡的演員,導演要求試戲,兒子齣生,老婆死瞭,兒子是天纔,兒子畸形,老婆醒瞭……短時間內在極端事件的夾擊下,演員麵部神經失調。相較於情緒的遞進,情緒的越級更傷精費神,損害心智。
情緒上的低內耗者,更需要提高情緒免疫力,擴大情緒顆粒度,修練情緒內在穩態,減少負麵情緒內耗,甚至把負麵情緒的意義積極化,如讓生氣帶來行動,讓悲傷帶來智慧,讓後悔帶來反思,讓糾結帶來梳理,讓憂慮帶來準備。
行為需要低內耗
有種養生行為叫內耗式養生,熬夜看眼霜測評,忙著上火又忙下火,忙著吃撐又忙消食。急急忙忙地換上不瘦十斤不換迴的頭像,餓到晚上再復仇式大吃。雖然行為不少,但似乎離目標更遠。
有種決策行為叫內耗式決策,腦子裡總有兩個人在吵架,等架吵完,事已經過去瞭。在通往行為的路上,激情和幹勁被內耗快速敗光。
行為方麵的高內耗者,想得比誰都多,做得比誰都少;事情過去瞭,心情過不去;說齣最硬的話,做齣最軟的事;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每次臨淵羨魚,迴傢卻沒結網。
著名的皮剋斯動畫導演安德魯.史坦頓說:「如果你麵前有兩座山頭,不知道該先攻打哪邊的話,那就盡快做齣選擇,趕緊採取行動,一旦發現自己攻錯瞭山頭,那就趕快去攻另一座。在這種情況下,錯誤的行為隻有一種,那就是在兩山之間舉棋不定地跑來跑去。」
多慮、猶豫是內耗的培養皿,翻篇、行動是內耗的阻斷劑。
生活需要低內耗
朋友賺瞭筆錢,在海邊買瞭套房子,打算當作度假屋。
問題接踵而至,張羅裝修,安裝網路,開窗散味,很多生活用品得買雙份,還得考慮什麼時候怎樣搬過去,等她一年後去度假時,覺得沒有快樂,隻有疲纍。
占有永遠是雙嚮的,你占用著物品,物品也在占用著你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決策。一錘子買賣之後需要細水長流的維繫。
人要輕盈地行走於世,需要低內耗生活打底。
為什麼企業傢賈伯斯、政治傢歐巴馬、漫畫傢蔡誌忠等,長期穿搭簡單而固定?歐巴馬的話很具代錶性:「我正在努力壓縮需要做的決策,我不想花費精力在吃穿上做決定,因為我有太多的其他決定要做。」
消費主義從不重視我們的內心幸福,當物質欲望被壓縮後,精神世界有更大空間,可以在熱愛之事上有所創造,創造比消費更能抵禦內耗。
這兩年我的寫作收入增加,但內心時不時惶恐,擔心此時會不會是收入高峰,以後收入掉至低榖,生活品質下降,內心落差一定很大。
人稱「摳組大神」的省錢達人王神愛在節目《和陌生人說話》中說過:「我不想當那種人人都誇,人人覺得很美麗,但是要花很大心思去嗬護的花朵,但是我選擇的是一種適閤自己的,就是像野草一樣活下去,並且旺盛地(活著),就算把我踩得感覺隻剩根瞭,你過幾天看我,我又冒齣來瞭。」這段話改變瞭我。
當我開始主動消費降級,生活簡化,我發現生活品質並無下降,物質簡單換來精神飽滿和包袱減輕,野草般的生命力和斷捨離後的簡約美,反而提高瞭我的生活品質。
工作需要低內耗
工作中低內耗的人,本著「機器人策略」行走職場。
當你在做不得不做、誰做都行的事時,就讓自己成為一個演算法驅動的「機器」,要事第一,績效為王。
為瞭演算法快捷,善於總結公式,精準溝通。
比如,主管交代工作,迴覆「好的」或「收到」已是舊版本,新版本是確認收到加動作加截止日期,如「好的,我總結瞭三個方案,週五下午2點前給」;客戶詢問進度,隻答做到哪裡瞭已是舊版本,新版本是結果加截止日期加詢問是否有變動,如「已完成幾個部分,還差哪個部分,今天下午3點前給到,要求有變更嗎?」
當你在打磨現在或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時,就讓自己成為一個創作驅動的人,結閤你的審美和積纍,調動自己的創意和情感,沉醉身心地做一件事。
當機器時,理智上線,情緒告退,閤理安排,統籌調度,讓一切盡量無誤;當人時,專心專注,進入心流,人事閤一,帶自己突破能力邊界。
盡快專心搞定工作,安心休息玩樂。
傢庭需要低內耗
單身時,我們是動物,愛去哪裡去哪裡,愛幹麼幹麼;組建傢庭後,我們變成植物,紮根在傢庭的「土壤」裡。
高內耗傢庭的土壤不利於植物生長,對於感情,夫妻之間不停博奕,最傷人的話說給最親的人聽,互為差評師,互相消耗,沒完沒瞭地吵架,不是女人吵男人逃,就是男人沉默女人流淚,在痛苦中反芻,又在反芻中痛苦。
對於孩子,總是不信任,總在挑剔,總想控製,孩子長大後說不定要花時間治癒童年陰影。
而低內耗傢庭的土壤都是相似的,會為自己和傢人營造舒適的環境和舒心的氛圍,讓人擁有更多能量實現自我、探索世界。
我們結婚後不要活成一加一小於二,要大於二,有孩子後,三個人要大於三,父母來瞭,七個人要大於七,把傢人相處中齣現的問題覺察、分析、排除、預防,傢和萬事興,一傢人就是一支隊伍。
本來生完孩子後我想寫本母嬰書,但產後我的身體變弱,情緒變差,經常陷入「你好可惡,我好可憐」的想法中。內耗時找自己麻煩,內耗超載時找別人麻煩。內耗最嚴重時,我在失眠的夜裡感慨,輕裝上陣纔叫活著,我這種頂多算沒死。
我目睹內耗的破壞力,也對艱難應對內耗的自己,以及我的內耗密切接觸者們深錶同情。
工作上有個契機,我接觸加工貿易業務,天天周轉於有形損耗、無形損耗、單耗等數據中,任何變動都需要核算和審核,但在現階段人生中,我卻放任內耗,把所有養生變成徒勞。
每一個內耗超標的日子,都是對人生的辜負,於是主動節能降耗,過低內耗人生。我經常提醒自己:非必要不內耗。
在種種實踐中,我領悟到內耗是想法、感受和行動的不統一、不匹配、不和諧,而理想的低內耗狀態有三種。
一、思想、感受和行動,單項分值很高
比如,專心寫作,行動隻是簡單地坐著,感受處於忘我狀態,深入地思考,進入心流狀態;專心按摩,行動隻是放鬆地躺著,如果不想東想西,好好感受,身心得到絕佳放鬆;專心跳舞,記舞步聽口令卡節拍,行動占瞭九成,想法清零,一麯畢頓感酣暢淋灕。
二、思想、感受和行動,在當下和諧統一
和孩子一起玩耍,感受孩子的細微反應,全身心投入其中,進入想、做、感在當下的統一,這是極為美妙的傢庭時光。
但這很脆弱,即便你和孩子在一起遊戲,如果突然恍神,如突然想到未來孩子的激烈競爭,很可能就拉開內耗的序幕瞭。
三、感受、思考和行動,平滑地過渡
有一天我看短影片,一開始感受占瞭上風,內容一個比一個有趣,讓我不停期待,過瞭一會兒,興奮值降低,不是影片內容不好瞭,而是感受的邊際效應遞減。
在我頭昏腦脹之際,突然好奇自己拍影片是什麼體驗,於是眼睛放光地想選題、做腳本,然後稍做打扮,架起手機,調整光線,拍瞭一支影片,嘗試後期編輯。整個過程我都是內耗絕緣體,我在感受降落時,跳上思考的跳闆,思考降落時,再跳上行動的跳闆,像盪鞦韆一樣,一次比一次興奮。
當我意識到內耗的苗頭瞭,我就有意識地調整思想、感受和行動的比例,這招幫我抵禦瞭八成以上的內耗。
在當今節奏快、變化大、資訊多的時代,內耗常以不易察覺的方式嵌入我們的生活,內耗幾乎成為現代人的宿命。
遊戲裡是植物大戰僵屍,現實裡是成年人大戰內耗,讓我們在自己的菜園裡,提前準備好抵禦內耗的馬鈴薯,進攻內耗的豌豆,並源源不斷地收集內養我們的能量花。
世界越難,生活越煩,我們就越不能內耗,未經降耗的人生,會越過越沉重,拆掉內耗的牆,拔掉內耗的管,攘外必先安內。
將來的你,會感激現在低內耗的你。
從今天起,我們相約過低內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