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學理與應用的賦格曲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學理與應用的賦格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黃財尉
图书标签:
  • 心理统计
  • 教育统计
  • 统计学
  • 心理学
  • 教育学
  • 研究方法
  • 数据分析
  • SPSS
  • R语言
  • 量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介紹心理與教育場域適用的統計學內容,與一般統計書籍編排稍有差異,全書從統計學的歷史思潮、敘述性統計、推論統計,最後導引至研究報告中所重視的效果值與考驗力論述,其中特別強調統計學學理與應用之間的融合。適用課程包括心理與教育統計、社會科學統計、基礎統計學,以及高等統計學等。
 
本版特色
 
  趣味典故:章前的趣味典故連結該章內容,以引導讀者進入學習主題。
  邏輯導證:以脈絡解釋公式推演與導證歷程,並統整歸納其關聯性。
  實務學習:輔以軟體 EXCEL 與 SPSS 的操作,強化學理與軟體報表的應用。
  圖解概念:透過統計圖表的製作與理解,強化資料手感與統計概念的掌握。
理论的交响,实践的合唱:教育研究方法的深度探索 第一章 绪论:探寻知识的边界与工具 本卷聚焦于教育与心理学领域内,如何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量化的实证证据。我们首先界定研究的范畴与伦理基础,强调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知识生成过程的深刻理解。知识的积累并非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一个需要严谨方法论指导的建构过程。本章将深入剖析实证研究在现代教育科学中的核心地位,并引入数理逻辑作为理解复杂现象的底层框架。我们将探讨从宏观理论到微观测量的路径选择,为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奠定坚实的哲学与方法论基石。 第二章 测量的基石:信度、效度与量表构建的艺术 教育与心理测量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精确捕捉那些本质上难以捉摸的心理特质与能力。本章将详尽阐述测量的基本要素:信度(Reliability)与效度(Validity)。信度不仅是重复测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更是衡量测量工具可靠性的前提;而效度则关乎测量是否真正触及了预设的构造(Construct)。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效度,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通过因子分析深入探讨)和效标关联效度。 量表构建部分将循序渐进地指导读者如何设计、预试和修订问卷或测试工具。我们将覆盖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下的项目反应和误差来源分析,并引入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 IRT)作为现代心理测量学的进阶工具,阐述其在项目参数估计和自适应测验设计中的优势。本章强调,一个优秀的研究成果,其根基在于其测量的精确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的结构蓝图:从定性到定量的严密规划 研究设计是连接研究问题与研究结论的桥梁。本章的核心在于系统梳理和对比不同研究范式下的设计策略。 定量研究设计部分,我们将聚焦于实验法的精髓。从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到准实验设计(如时间序列设计和非等效控制组设计),每种设计都针对特定的研究情境和内部效度要求。我们详细讨论混淆变量(Confounding Variables)的识别与控制策略,如随机化、匹配和统计控制。此外,描述性研究和相关性研究的设计考量也将被充分探讨,明确其在探究现象关联而非因果关系中的作用。 定性研究设计部分,我们将探究现象学、扎根理论、民族志和个案研究的内在逻辑。重点在于研究情境的选择、资料收集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如何通过三角互证(Triangulation)来增强定性发现的可信度。 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作为一种新兴范式,本章将阐述其整合不同数据类型的策略,例如探索性序列设计(Exploratory Sequential)和解释性序列设计(Explanatory),旨在提供一个更全面、多维度的解释。 第四章 描述性统计与数据可视化:揭示数据的基本面貌 任何深入的推论都始于对原始数据的准确描述。本章侧重于描述性统计,它是数据整理和初步探索的必备技能。我们将教授如何使用集中量数(均值、中位数、众数)和离散趋势量数(标准差、方差、极差)来概括数据集的特征。 数据分布的可视化是理解数据形态的关键。本章将详细介绍直方图、箱线图、散点图以及探索性数据分析(EDA)中的高级图表技术。我们不仅关注如何绘制这些图形,更强调如何从这些可视化信息中识别异常值、偏度(Skewness)和峰度(Kurtosis),并据此决定后续推论统计方法的适用性。本章的重点在于培养读者“阅读”数据的能力,而非仅仅是“计算”数字。 第五章 统计推论的基础:概率、抽样与参数估计 统计推论是教育研究从样本走向总体的桥梁。本章首先回顾概率论的基础,为理解随机性和抽样误差做准备。我们将深入探讨抽样理论,区分概率抽样(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如方便抽样、目的性抽样),并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对研究外部效度的影响。 随后,本章将聚焦于参数估计。我们详细介绍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置信区间)的原理与计算,阐明置信区间如何体现估计的不确定性。这是理解假设检验逻辑的必经之路,为后续的显著性检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 假设检验的殿堂:从单样本到多因素的逻辑推演 假设检验是教育统计学中最常用也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领域之一。本章系统梳理零假设($H_0$)与备择假设($H_a$)的构建、检验统计量的选择与计算。我们将详尽剖析I型错误($alpha$错误)和II型错误($eta$错误)的权衡,以及统计功效(Power)在研究设计中的重要性。 核心内容包括: 差异性检验: $t$ 检验(单样本、独立样本、配对样本)的适用条件与解读。 方差分析(ANOVA): 从单因素ANOVA到双因素及多因素ANOVA,理解主效应与交互作用的分解机制。 卡方检验: 用于分析分类变量间的关联性,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本章强调对统计学意义(Statistical Significance)与实际重要性(Practical Significance,效应量)的区分,引导读者避免“结果导向”的误读。 第七章 关系探寻:相关分析与回归模型的构建 探究变量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是预测和解释行为的重要手段。本章首先介绍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s $r$)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s $ ho$)的应用场景,并深入探讨相关系数的局限性(如不代表因果关系)。 回归分析作为预测的利器,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从简单线性回归出发,详细讲解最小二乘法原理、回归系数的解释、模型的拟合优度($R^2$)评估。随后,我们将扩展至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Regression),重点分析多重共线性问题、变量选择方法(如逐步回归)和调节效应(Moderation)的检验。对于非线性关系,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的初步概念也将被引入。 第八章 进阶模型的应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与非正态分布 现代教育研究常常面对更复杂的数据结构,例如学生嵌套在班级内、测量重复进行等。本章将介绍处理此类层级数据的模型: 重复测量与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 ANOVA): 如何处理同一样本在不同时间点的测量数据,以及如何检验时间效应和效应的非球形性。 多层次模型(Multilevel Modeling, HLM): 深入讲解两层模型(Level 1:个体层面;Level 2:群体层面)的构建框架,理解随机截距和随机斜率的含义,以及如何分解不同层面的方差。HLM是理解环境与个体互动影响的关键工具。 此外,对于因变量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数据类型为二元/计数的情况,本章会介绍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和泊松回归(Poisson Regression),拓展研究者处理不同测量尺度的能力。 第九章 测量模型的高级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框架 结构方程模型(SEM)是整合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强大工具,它允许研究者同时检验复杂的理论模型,包括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s)的测量模型和变量间的路径关系(路径分析)。 本章将分解SEM的两个核心部分: 1.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 用于检验测量工具的结构效度,评估潜在变量与观测变量之间的拟合关系。 2. 结构模型(Path Model): 在CFA的基础上,检验潜在变量之间预设的因果或关联路径。 读者将学习如何评估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如 $chi^2$, CFI, TLI, RMSEA),以及如何解释路径系数。SEM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框架,用于检验复杂的理论假设网络。 第十章 研究报告的规范与伦理的坚守 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只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清晰、透明地报告研究结果并坚守学术伦理同等重要。本章指导读者如何遵循APA(美国心理学会)的格式规范撰写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包括方法、结果与讨论。重点在于如何以精确的统计语言描述分析过程和结果,并避免过度推断。 伦理部分将深入探讨研究中的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数据保密性以及避免研究舞弊(如数据造假或选择性报告)的责任。一个严谨的统计分析必须建立在无可指摘的研究操守之上。 结语:面向未来的研究者 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严密的工具箱,旨在培养出不仅能熟练运用统计软件,更能深刻理解其背后逻辑,并能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明智方法论选择的研究生和实践者。掌握这些工具,方能使理论与实践在研究的舞台上,奏出和谐而有力的赋格乐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財尉
 
  現職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專任教授
  
  學歷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教育哲學博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
  國立中興大學 應用數學系學士
 
  經歷
 
  國立嘉義大學學生事務長
  國立嘉義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系主任兼家庭教育與諮商所所長
  彰化縣立線西國中數學教師
  嘉義市私立嘉華高級中學數學教師
 
  專長
  計量心理學、心理與教育統計、心理測驗與評量、學習診斷與評量、行為科學研究法

图书目录

第一篇資料準備篇
第01章統計巡禮
統計趣味典故史上最長壽人瑞
1.1統計學概說
1.2統計學的發展思潮
1.3統計學的基本概念
1.4統計的分類
1.5基本的統計符號
1.6結語
 
第02章資料檢視與圖示
統計趣味典故南丁格爾的玫瑰統計圖
2.1資料組成的基本元素
2.2容易與變項混淆的名詞
2.3變項的種類
2.4變項角色
2.5變項個數
2.6統計圖表
2.7結語
 
第二篇敘述統計篇
第03章集中量數
統計趣味典故平凡的偉大
3.1算術平均數
3.2中位數
3.3眾數
3.4算數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關係
3.5幾何平均數
3.6調和平均數
3.7極端值平均數
3.8結語
 
第04章分散量數
統計趣味典故朝三暮四「PK」朝四暮三
4.1全距
4.2四分位差
4.3平均差
4.4變異數
4.5標準差
4.6相對差異係數
4.7盒鬚圖
4.8結語
 
第05章常態分配
統計趣味典故穀神與常態的邂逅
5.1常態分配的發展歷史
5.2機率的基本概念
5.3二項式分配
5.4常態分配的公式與性質
5.5偏態與峰度
5.6結語
 
第06章標準分數
統計趣味典故六個標準差的便當快遞
6.1原始分數與衍生分數
6.2直線轉換分數
6.3百分等級
6.4非直線轉換分數
6.5製作常態化標準分數分布圖
6.6結語
 
第三篇推論統計篇
第07章推論統計的假設與風險
統計趣味典故柴尉小品之假設邏輯
7.1推論統計的概念
7.2假設邏輯
7.3風險種類
7.4α 與 β 的關係
7.5ROC 曲線
7.6結語
 
第08章中央極限定理
統計趣味典故柴尉小品之中央極限定理
8.1中央極限定理的需求性
8.2中央極限定理的發展演進
8.3中央極限定理的內涵
8.4中央極限定理的證明
8.5蒙地卡羅法檢視中央極限定理
8.6柯-史常態分配檢定與應用
8.7結語
 
第09章Z 檢定
統計趣味典故數學家龐加萊的麵包
9.1統計檢定的概念
9.2Z 檢定的概念
9.3統計檢定程序
9.4Z 檢定實例
9.5區間估計
9.6結語
 
第10章t 檢定
統計趣味典故一壺「啤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10.1不偏估計值
10.2自由度
10.3t 檢定公式
10.4單一樣本 t 檢定
10.5兩個獨立樣本的檢定概念
10.6兩個獨立樣本的 t 檢定
10.7相依樣本的 t 檢定
10.8結語
 
第11章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統計趣味典故小漁夫與大爵士
11.1變異數分析的概念
11.2離均差平方和的分割
11.3F 統計量
11.4變異數分析的計算規則
11.5變異數分析的假定
11.6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的實例
11.7結語
 
第12章事後比較分析
統計趣味典故Turkey 與 Turkey 的雞同鴨講
12.1錯誤率
12.2比較分析邏輯
12.3變異數同質性下的事後比較法
12.4變異數異質性下的事後比較法
12.5結語
 
第13章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統計趣味典故交互作用下的美麗錯誤
13.1分析邏輯
13.2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13.3獨立樣本三因子變異數分析
13.4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實際範例
13.5結語
 
第14章雙連續變項的關聯分析
統計趣味典故一種相思兩處閒愁之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14.1兩變項之間的關係內涵
14.2共變數
14.3皮爾森積差相關
14.4簡單直線迴歸分析
14.5多元直線迴歸
14.6結語
 
第15章卡方分配
統計趣味典故史詩般的歐拉樂章
15.1卡方統計量的概念
15.2卡方與其他檢定公式之間的關係
15.3伽瑪分配與卡方分配
15.4動差生成函數
15.5卡方分配的平均數與變異數
15.6卡方公式的使用時機
15.7結語
 
第四篇統計效果篇
第16章效果值
統計趣味典故祭司(Cohen)的祝福
16.1效果值概述
16.2差異族系的效果值
16.3相關族系的效果值
16.4類別族系的效果值
16.5結語
註記均方期望值的導證
 
第17章統計考驗力
統計趣味典故所羅門王的審判
17.1統計考驗力的基本概念
17.2非中心參數
17.3Z 檢定的統計考驗力算法
17.4t 檢定的統計考驗力算法
17.5F 檢定的統計考驗力算法
17.6X2 檢定的統計考驗力算法
17.7樣本數估算
17.8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A標準常態分配表(Z 分配)
Bt 分配表
CF 分配表
D卡方分配表
Eq 分配表
F柯-史單一樣本檢定的 D 臨界值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492588
  • 規格:平裝 / 656頁 / 17 x 23 x 3.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序言
 
  一本醞釀近20年的統計專書終於成形了,
  一段人文與數理之間的認知衝突激盪也終於平復了……
  
  記得剛進教育研究所時所面臨的統計學習歷程,與大學時期在應用數學系的推理訓練,兩者截然不同。人文的描述有時會像跳針似的掠過理性論證的思維,以致常常出現莫名的統計公式,不知其所始,亦不知其所終;而純數理的導證卻也常令人望而止步,甚至無法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歷經這兩種認知態樣中的衝突擺盪,於博士的統計訓練過程後,我也回國任教大學心理與教育統計課程近20年了,歲月的沉澱、發酵、醞釀、發芽,與成長,帶來和諧的共鳴,一種在統計的學理與應用之間,如同樂曲中彼此和諧輝映的賦格(fugue)共鳴……
  
  本書介紹心理與教育場域適用的統計學學習,與一般統計書籍編排稍有差異,全書從統計學的歷史思潮、敘述性統計、推論性統計,最後引導至研究報告中所重視的統計效果論述,其中又特別強調統計學學理與應用之間的賦格融合。全書特色說明如下:
 
  1. 內容樹狀圖與統計趣味典故,連結章節內容引發學習興趣
  本書在進入各章節之前都有一個學習內容樹狀圖以及一篇統計趣味典故,透過學習內容樹狀圖可以幫助掌握學習全貌與發展學習心智圖;而透過統計的趣味典故可以引導進入學習主題,擴展統計學習與生活中應用的連結,並增加學習動機與閱讀興趣。例如,史上最長壽人瑞調查、南丁格爾的玫瑰圖繪製、高斯穀神星的常態邂逅、數學家龐加萊的麵包、首席釀酒師戈塞特的謙卑、小漁夫與大爵士費雪、史詩般的歐拉樂章,與柯恆的祭司祝福等,另外也穿插李清照相思與閑愁的相關、鄭愁予達達交互的錯誤馬蹄,以及幾首對應統計主題的小品詩文等。
 
  2. 邏輯導證統計,脈絡解釋公式並歸納關聯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清楚交代公式的設計演進與導證歷程,並以介於人文與數理的邏輯論述語言導證公式的由來,幫助掌握統計公式的脈絡與理解統計公式的學理過程;同時強調一個公式出現的背景脈絡,尤其是公式之間的關聯與衍生性,甚至公式之間的族系統整。例如,從Z檢定公式的限制切入,本書先介紹t檢定被需求動機與欲解決的新情境議題後,再從t檢定的限制推演至F檢定公式,而最後Z檢定、t檢定,與F檢定之間的演進,都可以追溯至源頭的卡方公式。又例如變異數、共變數與皮爾森相關係數的脈絡其實是一個族系的概念,這些都可讓讀者理解公式不是片段的,而是可以統整學習的。針對變異數分析,本書所介紹基本率(basic ratio)概念,讀者釐清後,對後續的多因子變異數分析學習可以一以貫之,非常有幫助。
 
  3. 增添被忽視的重要概念,調和學理與實務使用落差
  長期以來書本概念與統計軟體之間存在許多落差,這是因為有些概念實務上不一定用上,反過來說,實務上常常使用的概念,書本並不一定介紹。例如,本書特別介紹變異數同質性的Levene檢定公式,以及針對違反變異數同質性假定時SPSS中所使用的統計檢定公式,以及適合在變異數異質時使用的堅韌性Brown-Forsythe檢定公式等。此外,當變異數分析顯著後的事後考驗,本書也分別針對變異數同質性與變異數異質性下事後比較法,介紹實務上SPSS使用的檢定公式,以調和學理與實務使用落差。
 
  4. 注重研究實務報告,強調效果值與統計考驗力
  在實務的研究報告呈現中,除了統計顯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之外,研究者常被要求提供實務顯著性(practical significance)的證據,本書也回應研究分析中非常重視這兩種顯著性的平衡報告,所以介紹效果值(effect size)與統計考驗力(power of test)的學理與應用,這部分是研究生需要特別注意的。此外,也針對統計考驗力的要求,介紹回溯推敲研究需要樣本數的方法,可以幫助研究者在規劃樣本時能有精確的依據。
 
  5. 平衡統計檢定角度,注入中心分配與非中心分配觀念
  長期以來的統計檢定僅著重在中心分配情形,也就是針對虛無假設的檢定,當拒絕虛無假設時知道會有第一類型錯誤的條件但書,亦對於接受虛無假設時,無法提供第二類型錯誤率的未定性問題卻一直被忽視,這就是針對對立假設非中心分配(noncentral distribution)的檢定觀念。書中介紹G*Power軟體,運用實徵資料計算第二類型錯誤率,並幫助釐清兩種錯誤率之間的關係。
 
  6. 著墨中央極限定理與常態分配學理論述
  本書專章介紹中央極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CLT),中央極限定理被譽為統計學的第一定理,也為學習推論統計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可惜的是,中央極限定理並不多見於其他統計書籍之中。本書搭配常態分配的學理與檢定,可以使讀者輕鬆掌握中央極限定理的性質與應用。
 
  7. 統整領域的統計概念,釐清統計的應用特質
  另外,本書也將在不同領域中應用的相同統計概念名詞加以統一整理,例如第一類型與第二類型的錯誤率,其實就是生醫領域的偽陽性與偽陰性,並將之擴展加入敏感度、特異性,與接收特徵曲線(ROC)以及實務上常用決斷值設計的介紹。
    
  8. 軟體範例操作,驗證學理與應用一致性
  本書多處以EXCEL與SPSS的內建程式來構建變項的分配特性,幫助學生了解軟體在統計分析上有用的隱藏版特性;同時也以一個學理搭配一個實徵資料分析的對應方式,驗證統計學理與軟體報表間的一致性,幫助學生連結學理與應用間的關係,避免學用落差。
 
  9. 圖解概念製作,強化資料手感與統計概念理解
  本書特別注重統計圖表的製作與理解,例如玫瑰圖、鬍鬚圖、常態分配圖,以及運用G*Power軟體呈現推論邏輯中錯誤率與效果值及考驗力的關係圖等,透過視覺化的概念圖,可以加強學生對資料的上手感以及統計觀念的理解程度。
 
  10. PPT輔助教學,協助內容重點爬梳
  各章皆附有教學PPT,方便教師教學內容引導,可邏輯有序地幫助學生對重點的掌握。書中重要內容也多以視覺圖像呈現來幫助釐清抽象的統計概念。
  
  本書之所以可以完成,著實感謝上帝的保守,保守心中這顆寫作的種子經過多年仍然可以發芽結實。感謝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恩師Ayres D'Costa教授和William Loadman教授在統計測驗與評量領域上的指導,同時感謝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生,高于涵、林紋慧、及賴臨安同學熱心幫忙閱讀校稿與整理。而在寫作的過程中特別要謝謝雙葉書廊羅曼瑄經理的耐心等候與陳美惠總編專業細心的校對,在多次往返的討論過程中,給我很多寶貴的建議。最後,感謝我的家人敏如、韜之、熙之,在寫作期間所給予無盡的關懷與鼓勵。
  
  筆者才疏學淺,雖盡力於筆墨之間,猶惶惶於學海之濱,恐有疏漏之處,亦懇請學界先進不吝賜予指正。
 
黃財尉
寫於嘉義落羽穿林居
2021/06/02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统计软件应用的说明部分,那简直是为我们这些非数学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的。很多统计学著作在讲完理论后,往往只是简单提一下软件操作,或者干脆就不提,导致我们学了理论却不知道如何在SPSS或者R语言中实际操作。然而,这本书在每个重要的统计方法讲解完毕后,都会附带详细的步骤说明和截图示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主流的统计软件中实现相应的分析。更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教你“怎么按键”,而是深入解释了为什么在软件中应该选择这样的参数设置,以及不同参数设置背后的统计学含义。这种“学理”与“应用”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它让我们不再是孤立地学习公式,而是真正掌握了利用统计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感觉自己真的“学有所得”了。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个章节的衔接都做得天衣无缝。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东拉西扯,读完一个章节感觉知识点很零散,需要自己费劲去拼凑。这本书的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在结构设计上,从描述性统计到推论性统计,再到更高级的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每一步都建立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特别是它对假设检验的阐述,简直是神来之笔。作者没有直接抛出繁琐的公式,而是先用一个非常贴近实际教育情境的案例来引入,让我们感受到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检验,这个检验的哲学基础是什么,然后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数理过程。这种“情境导入—理论讲解—公式推导—应用实例”的四段式教学结构,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沐春风,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思路清晰,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扎实。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沉稳而又不失幽默的学者气质。不像一些翻译过来的经典教材那样,读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文化和语言的障碍,生硬晦涩。这本书的中文表达非常地道、流畅,很多地方的措辞都带着浓厚的台湾学术圈特有的那种严谨又不失亲和力的味道。例如,作者在探讨统计学伦理问题时,那种审慎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家,更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这种温度感在冰冷的统计公式堆砌中尤为珍贵,它让读者在学习复杂概念时,始终保持着一种被尊重和被引导的感觉,而不是被淹没在复杂的符号系统里。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字号选择也十分考究,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累,细节之处尽显作者对读者的体贴。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质感,封面上那幅仿佛是在探讨数理逻辑与人性交织的抽象画作,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统计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拿到手里,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质量立刻就给人一种「这是一本需要认真对待的专业书籍」的印象。我原本以为统计学的书都会是那种枯燥乏味、只有公式和表格的教科书,但《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學理與應用的賦格曲》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在导论部分就用了非常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统计概念比喻成音乐中的“赋格曲”,强调了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之间相互交织、层层递进的美感。这种叙事方式,让原本让我望而却步的统计学变得生动起来,仿佛作者不是在教我们如何计算,而是在引导我们去欣赏这门学科背后的智慧与逻辑。对于我这个统计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人觉得统计学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工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难度绝对不低,它真正做到了“学理与应用”并重,所以对于想“速成”或者只求会套用公式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书中对各种分布的推导,对中心极限定理的论证,都非常详尽,甚至比我之前接触过的纯数学统计学教材还要深入一些。但正是这种深入,让我对“为什么”的理解远胜于其他教材。它不仅仅教会你“如何做检验”,更让你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检验在某些条件下是合适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需要警惕。这种对底层逻辑的深挖,使得读者在面对那些模棱两可的复杂研究设计时,能够依靠坚实的统计学原理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它为你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让你未来在面对任何新的统计方法时,都能快速地理解其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操作层面。它绝对是心理与教育研究领域,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案头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