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門150問(下)

周易入門150問(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詹石窗
圖書標籤:
  • 周易
  • 易經
  • 入門
  • 預測
  • 哲學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命理
  • 蔔卦
  • 周易應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50個問答的新穎形式 簡明通俗的易學文化普及讀物
 
  《周易入門150問》分為上、下兩編,詳細介紹瞭《周易》的基本知識和現實緻用。上編「易學基礎」概述瞭《周易》的作者、問世時代、構成與卦序、象數與義理、占筮法度、解卦依憑等;下編「易學緻用」涉及《周易》在歷史文化、天文曆算、風水建築、中醫養生、修身治國、書畫藝術、詩詞樂舞以及現代科技等諸多領域的應用。其中的150問包括:
 
   《周易》作者是誰?其名稱是怎麼來的?又是何時齣現的?
  主要內容包括甚麼?為何被尊為「群經之首」?
  在現實中有哪些應用?與其他文化領域有何關係?
  全書提綱挈領、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適閤廣大傳統文化尤其是易經文化愛好者閱讀,可作為《周易》入門書。
 
本書特色
 
  ●簡明通俗
  150問普及易學文化
 
  ●易學基礎
  構成卦序·像數義理·占筮法度·解卦依憑
 
  ●易學應用
  風水建築·中醫養生·現代科技·修身治國
 
編輯推薦
 
  1. 150個問答的新穎形式,簡明通俗的易學文化普及書
  2. 分爲上、下兩編,詳細介紹瞭《周易》的基本知識和現實緻用。
  3. 提綱挈領、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適閤廣大傳統文化尤其是易經文化愛好者閱讀,可作爲《周易》入門書。
逍遙書齋精選:周易新解與傳統智慧的現代迴響 本書係一套深入淺齣、融閤古今智慧的周易學習指南,旨在引導讀者跨越古籍的門檻,在現代生活中領悟《周易》的精髓與實踐價值。 本書共分為上下兩冊,本捲為《周易新解:卦象與人生智慧(上)》,聚焦於易學的基礎構建、核心哲理的闡釋,以及基礎卦象的深度剖析,為讀者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石。 我們深知,對於許多初學者而言,《周易》常被視為一部晦澀難懂的蔔筮之書,充滿瞭神秘的符號和難以捉摸的爻辭。本書的創作初衷,正是要打破這種認知壁壘,以清晰的邏輯、貼近生活的案例,將“變易、不易、簡易”的宇宙大道,重新展現在當代讀者的眼前。 【上捲核心內容聚焦】 本捲集中火力於《周易》的“體”與“用”中的“體”——即理論基礎與核心概念的構建。全書摒棄瞭繁瑣的考據和過於玄奧的術數爭論,專注於對《周易》哲學本體論的深入挖掘。 第一篇:探源溯流——易學思想的基石與發展脈絡 本篇首先勾勒齣易學思想的起源,從河圖洛書的傳說、伏羲畫卦的文化意義入手,探討“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如何滲透到中華文明的各個層麵。我們細緻區分瞭“經”與“傳”的內涵差異,幫助讀者理解《周易》文本本身的結構,並簡要介紹自先秦至宋明理學興盛期,易學在不同曆史階段的演變路徑,避免讀者將曆代注疏混為一談。重點闡釋瞭“象數”與“義理”兩大主流學派的核心觀點,明確指齣本書將采取“義理為綱,象數輔證”的現代解讀路徑。 第二篇:符號的語言——八卦與六十四卦的結構解析 這是理解《周易》的第一道關口。本篇采用係統化的方法,詳細解析八卦的符號係統。不僅解釋瞭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象所代錶的自然現象(天、地、雷、風、水、火、山、澤),更深入探討瞭它們在古代社會結構、傢庭倫理乃至人體器官中的對應關係。我們運用現代圖示和錶格,直觀展示“卦位、卦序、卦德”的關聯性,使復雜的卦象結構變得清晰易懂。 隨後,本篇著手拆解六十四卦的排列邏輯,即“重卦”的生成原理。通過清晰的層級劃分,引導讀者理解從基礎八卦如何疊加生成更為復雜的社會情境與人生階段。我們將六十四卦的順序(如天地定位、山澤通氣等)納入到“天地自然運行的宏大敘事”中進行講解,而非僅僅將其視為一套固定的圖譜。 第三篇:爻辭的深意——從基礎爻位到人生抉擇 《周易》的精髓往往蘊藏於“爻辭”之中。本篇是全書的重點,我們選取乾、坤、坎、離、泰、否等最具代錶性的基礎卦例,進行逐爻的精細解讀。 爻位與角色定位: 詳細闡述初爻、上爻、中爻(二、三、四爻)在不同卦象中扮演的角色差異,以及“進退”與“居位”的哲學含義。 吉凶悔吝的辯證: 區彆“吉”之必然性與“悔”之可逆性。重點解析如“小人用晦”、“大人吉”等看似矛盾的爻辭背後的時空觀和局限性認識。 動態的智慧: 通過詳述“用九”、“用六”等特殊爻辭,闡明陰陽轉化與事物發展的高級階段。 【本書的獨特視角與價值】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我們嘗試將周易的哲學融入到現代人普遍關心的議題中,以“人生規劃師”而非“占蔔師”的姿態進行闡述: 1. 去神秘化處理: 徹底剝離迷信色彩,將《周易》視為一部古代的行為科學、決策心理學和係統論的早期雛形。 2. 情景代入教學: 每一卦象的解讀都配有“現代場景模擬”,例如:初入職場(如何看待震卦的初爻動)、團隊協作(如何把握泰卦的互助之道)、危機公關(如何應對坎卦的睏境)等,使理論知識立刻與實踐接軌。 3. 注重思維模式的培養: 強調學習《周易》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對變化環境的敏感度、對矛盾對立的容忍度,以及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最優路徑的思維彈性,而非尋求一個絕對的答案。 《周易新解:卦象與人生智慧(上)》為所有渴望接觸中華傳統智慧,又不願被晦澀文本阻擋的讀者提供瞭一把通往易學殿堂的鑰匙。它將帶領您初步領略,兩韆多年前的古老智慧,如何精準地描摹齣我們今日的機遇與挑戰。 --- (注:下冊將主要聚焦於六十四卦的深入應用、復雜卦例的組閤分析、以及易學在個人修養、組織管理、乃至環境協調等具體領域的操作方法。)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詹石窗
 
  哲學博士、教育學名譽博士,先後師承道教學泰鬥卿希泰先生、易學泰鬥黃壽祺先生。現為四川大學文科傑齣教授,任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員會主席、中華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湯用彤國學院名譽院長、講座教授,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專傢、國傢「十三五」規劃文化重大工程《中華續道藏》首席專傢,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華夏老子學研究聯閤會副會長、福建省易學研究會會長等職。
 
  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學史》《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講》等三十餘部,組織編纂《國學新知文庫》等多套學術叢書,在海內外刊物發錶學術論文二百六十多篇。先後主持多項國傢重點課題,論著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省部級獎15項。

圖書目錄

下編 易學緻用
第七章 易學與儒釋道三教   003

第一節 儒教對易學的傳承與貢獻 003
61.    如何理解儒傢、儒學、儒教三個概念? 003
62.    漢代以來儒傢易學最具代錶性的十位傳人是誰?
各有甚麼特點?      006
63.    儒傢易學思想貢獻可以概括為哪幾個方麵?
對當今的人生修養有何啟迪? 010
第二節 道教對易學的應用與創新 011
64.    甚麼是「道教」?道教怎樣應用和發揮易學智慧
來構建其文化體係?      011
65.    有人提齣瞭「道教易學」概念,你認為成立嗎?
如果成立,其證據何在?       013
66.    道教對易學的創新錶現在哪些方麵?
有甚麼特點?  014
第三節 佛教對易學的應用與發揮 015
67.    二程認為:「看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
《艮》卦。」這種說法是不是錶示佛教與
易學沒有任何關係?該如何看待? 015
68.    有學者提齣「易佛會通」,你認為成立嗎?
如果成立,其證據何在?       018
69.    歷史上有不少佛教高僧潛心研《易》,
留下不少成果,能否試舉幾例略加述評?     019

第八章 易學與天文曆算       022
第一節 易學的天學曆算底蘊 022
70.    《易經》乾坤兩卦多言「龍」,這是甚麼「龍」?
能否從天文曆算角度作齣解釋?    022
71.    《周易.繫辭上》有「神無方而易無體」的說法,
有人認為是一種迷信,有人說其中有古代
天文學內涵,該如何理解?   027
72.    初學者讀到《周易.繫辭上》「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總覺得難解,如何通過「感而遂通」來領悟
其中的大智慧?      028
第二節 易學對天文曆算的影響    031
73.    中國古代最有代錶性的天體結構理論是甚麼?
與易學有關係嗎?  031
74.    甚麼是「卦氣」說?甚麼是「六日七分」?
這兩種理論是在甚麼背景下形成的?
與易學關係如何?  033
75.    漢唐之間幾乎所有天文曆算傢、數學傢
都推崇易學,為甚麼?   036
第三節 易學與天文曆算結閤的特點與作用  037
76.    邵雍《皇極經世書》是怎樣把易學與天文曆算
相結閤的?     037
77.    從古代天文曆算與易學的密切關係中可以發現
甚麼思維方式?      038
78.    易學與天文曆算相結閤的結果如何?如何評價
其歷史作用?  039

第九章 易學與風水建築       043
第一節 風水文化的易學基礎 043
79.    有人說,看「風水」是迷信,對此該作何評價?  043
80.    歷史上主要有哪些風水流派?它們與易學
有何關係?     047
81.    現存最具代錶性的風水著作有哪些?從中可以
讀齣甚麼易學內容?      051
第二節 易學文化與風水實踐 055
82.    甚麼是羅盤?怎樣使用羅盤?如何從羅盤
結構體悟易學精微?      055
83.    古代風水建築是如何藉鑑易學象數理則的?  060
84.    歷史上許多儒傢代錶人物也有過風水實踐,
其中是否體現易學內涵?       064
第三節 當代建築藉鑑易學風水的思考 065
85.    有人說樓盤規劃與建設應該講究風水,
你怎麼看?     065
86.    當代很多城市韆篇一律,如何從
易學風水角度分析?      068
87.    當代社會生態遭到破壞,環境汙染嚴重,
易學風水對於扭轉這種局麵有作用嗎?
如果有,應該採取甚麼措施? 073

第十章 易學與中醫養生       077
第一節 易醫會通概觀   077
88.    甚麼叫「易醫會通」?目前關於易醫會通課題
有哪些代錶性成果?      079
89.    上個世紀末以來有關易醫會通問題發生過
哪些爭論?焦點是甚麼?應如何評估? 083
90.    近年來關於易醫會通課題的討論有甚麼新進展?  087
第二節 易學與中醫理論       088
91.    《周易》經傳是否論及醫療問題?如果有,
其思想意義如何?  088
92.    易學影響中醫理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麵?
其價值何在?  090
93.    近年來齣現瞭許多易醫會通療法,諸如「時間療法」
「易數療法」「易樂療法」等,如何評估其價值?       097
第三節 易學與養生文化       107
94.    甚麼叫「易學養生」?有何文化理論體係?  107
95.    易學為養生實踐提供瞭甚麼指導性原則?
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貫徹落實? 110
96.    四季養生、風水養生、內丹養生的易學機理是甚麼? 111

第十一章 易學與傳統術數    118
第一節 易學與靈棋課法       118
97.    靈棋課法的緣起與傳承情況如何? 118
98.    靈棋課法如何體現易學的取象原則?     121
99.    靈棋經辭是怎樣解釋卦性的? 125
第二節 易學與太乙、六壬、遁甲 127
100.  甚麼是「太乙式占」?如何形成與流傳的?
其易學底蘊何在?《太乙淘金歌》基本內容
是甚麼? 127
101.  甚麼是「六壬課」?如何推演?
其式盤和推演過程與易學關係如何?近年來流行原因何在?
如何評估其作用?  133
102.  《封神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中的「土遁」「水遁」
等可以看作「奇門遁甲」的文學錶現嗎?
「奇門遁甲」如何取法易學象數? 138
第三節 易學與梅花易數、紫微鬥數     142
103.  甚麼是「梅花易數」?為何遵循先天易學?  142
104.  「梅花易數」主要有哪些起卦方式?
如何進行卦象推斷?      145
105.  甚麼是「紫微鬥數」?其形成與流傳情況怎樣?
如何運用易學象數來建構預測模型?     148

第十二章 易學與身國治理    153
第一節 易學與治身之道       153
106.  「洗心於易,退藏於密」何意?其治身價值何在?       153
107.  如何理解「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治身意義?      155
108.  甚麼是易學的「三陳九德」?當今社會如何藉鑑
「三陳九德」來開展人格教育?    158
第二節 易學與治傢之道       161
109.  如何理解「乾坤生六子」的傢庭組織象徵?
這一命題對於治傢有何意義? 161
110.  《周易》的「傢道」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對於當今健康的傢庭生活有何價值?     163
111.  《周易》在傢庭教育方麵有哪些論述?
對當今社會的傢庭教育有何啟示? 165
第三節 易學與治世之道       168
112.  聯繫當代社會治理問題,如何理解《周易》的
「聖人之道」?      168
113.  《周易》的憂患意識體現在哪裡?這種意識對
後代產生瞭甚麼影響?   170
114.  《周易》蘊含「法治」安邦與「德治」安邦思想嗎?
這些思想對於當今社會治理有何價值? 172

第十三章 易學與歷史文化    176
第一節 以史解《易》   176
115.  古代以史解《易》的著作主要有哪些?其主要
內容和特點是甚麼?      176
116.  近代以史解《易》的學者主要有哪些?
成就如何?     180
117.  為甚麼說鬍樸安《周易古史觀》別開生麵?
價值何在?如何評價其研《易》思路? 182
第二節 《周易》的歷史積澱 184
118.  嚮來有「六經皆史」的說法,《周易》經傳涉及
哪些重大政治事件?      184
119.  《周易》哪些卦反映瞭古代的軍事活動?     186
120.  從《周易》經傳可以看到上古甚麼樣的
民俗風情?     187
第三節 易學的歷史精神       191
121.  《繫辭傳》是如何把卦象解釋與歷史發展
結閤起來的?從中可以得到甚麼啟示? 191
122.  結閤《周易》涉及的歷史事件,如何理解
「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193
123.  從《序卦》可以看齣《易傳》甚麼樣的歷史觀?
這種歷史觀對於理解人類歷史有何意義?     194

第十四章 易學與書畫藝術    196
第一節 易學與藝術審美       196
124.  當代學界研究《周易》美學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各有甚麼特點?      196
125.  《周易》審美觀念可以概括為哪幾個方麵?  200
126.  《周易》審美觀念影響中國書畫藝術的原因何在?       208
第二節 易學與書法篆刻       213
127.  歷史上有哪些書法篆刻傢精通易學?
易學對他們的書法篆刻實踐產生瞭怎樣的影響?  213
128.  《周易》的意象思維與書法篆刻的載體—漢字
存在甚麼關係?      221
129.  《周易》的陰陽理論與變化觀對書法篆刻實踐
有甚麼指導作用?  224
第三節 易學與傳統繪畫       228
130.  中國歷史上最具代錶性的「畫論」「畫譜」有哪些?
與易學關係如何?  228
131.  有人將中國畫創作稱作「墨戲」或「玩墨」,
能否從其創作過程、創作技巧中看齣易學底蘊?  237
132.  中國畫的意境與易學「天人閤一」精神有關係嗎?
如果有,如何詮釋?      241

第十五章 易學與詩詞樂舞    246
第一節 易學與詩詞       246
133.《易經》採用許多古代歌謠作卦爻辭,
它們有甚麼特點?詩歌價值何在? 246
134.  焦贛《易林》與《詩經》關係如何?
怎樣評估《易林》的詩歌價值?    249
135.  《周易》審美思想對古代詩詞格律有何影響?      252
第二節 傳統音樂與易學法則 254
136.  有人說「音樂」與「易」同源,如何理解?  254
137.  甚麼是五聲、六律、八音、八風、黃鐘律呂?
與《周易》關係如何?   257
138.  中國傳統樂器如何體現易學象數理趣? 259
第三節 傳統舞蹈的易學旨趣 260
139.  有人說《周易》之鹹卦蘊藏著遠古性舞蹈的信息,
如何評價?     260
140.  甚麼是「八卦舞」?如何產生與流傳的?
其易學底蘊何在?  262
141.  中國古典舞蹈的構型與易學關係如何?
近年來一些舞蹈演員以舞姿錶現易學卦象,
如何看待?     264

第十六章 易學與現代科學    267
第一節 易學與現代數學       267
142.  甚麼是數學「二進製」?       267
143.  萊布尼茨對數學「二進製」有何貢獻? 268
144.  萊布尼茨的數學「二進製」與《周易》關係如何?
今人有何評論?      269
第二節 易學與現代物理學   271
145.  尼爾斯.玻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標誌性
成就是甚麼?  271
146.  為甚麼說尼爾斯.玻爾的「互補原理」與
《周易》的「陰陽學說」不謀而閤?     271
147.  丹麥國王授予尼爾斯.玻爾的榮譽勳章上的
太極圖案有何含義?      272
第三節 易學與科技革命       273
148.  隨著工業革命的齣現,我國學者是如何從
科學技術角度認識《周易》的?    273
149.  「生物遺傳密碼錶」和六十四卦存在
對應關係嗎?  274
150.  如何認識《周易》「製器尚象觀」的歷史作用
以及當代「科學易」的研究趨嚮? 275
後記 278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認識古人這種預測模式?     216

圖書序言

  • ISBN:9789888812493
  • 叢書係列:國學基礎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7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真正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蘊含的“實用智慧”的傳遞。它不僅僅是講解卦象的吉凶禍福,更重要的似乎是在教導一種麵對復雜人生的態度和方法論。我發現,當我遇到一些難以抉擇的睏境時,迴過頭來翻閱書中的某些章節,那些關於如何審時度勢、如何把握時機、如何保持中正的論述,總能給我帶來新的啓示。它不是一個提供標準答案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個幫助完善個人決策係統的思維模型訓練手冊。這種由內而外的力量重塑,纔是真正的高級教育。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和處理日常事務的角度,都變得更加圓融和沉穩瞭許多,這是一種無形卻又真實可見的收獲。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簡直沒得說,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紙張的選擇也很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質感,讓閱讀體驗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著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但又不失現代的審美,放在書架上絕對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我特地留意瞭一下排版,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安排得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特彆是那些比較復雜的卦象圖和爻辭的標注,清晰明瞭,一點也不含糊,這對於初學者來說太重要瞭,很多其他版本的書在這方麵做得就比較粗糙,讓人看得雲裏霧裏。光是看著這本書,就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可見作者和齣版方在細節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堅持,在如今這個數字閱讀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讓人感受到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敬畏。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欣賞,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堆砌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用瞭一種非常貼近生活的語言來闡釋那些深奧的哲理。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耐心而又循循善誘地引導著我們一步步走入《易經》的世界。特彆是對於那些初學者最容易感到睏惑的“時”與“位”的轉換關係,作者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舉個例子,在解釋某個卦象時,作者會聯係到現代社會中的一些情景,比如職場晉升、人際關係處理等,這樣一來,原本高高在上的古籍智慧,瞬間就變得觸手可及,讓人有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這種將經典融入日常的解讀策略,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讓那些原本被《易經》望而卻步的人也能找到自信。

评分

從閱讀這本書的整體感受來看,我發現它在處理曆史典籍的“演變性”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並沒有將《易經》描繪成一個一成不變、鐵闆一塊的古代文本,而是非常坦誠地梳理瞭不同時期、不同流派對同一卦象可能存在的不同解讀和側重點差異。比如,關於“貞”字的含義,書中就對比瞭早期經文和後世注疏的演變,這讓讀者能夠更全麵、更辯證地去看待傳統文化。這種開放性的視角,避免瞭將復雜的哲學問題簡單化或教條化的傾嚮,讓人明白,對《易經》的理解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對話的過程。這種曆史的縱深感和學術的包容性,讓這本書的價值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編排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它不是簡單地對六十四卦進行逐一羅列和解釋,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邏輯框架,從宏觀的易學思想入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卦辭、爻辭的細微差彆中。我特彆喜歡它在每一章節末尾設置的“思辨與探究”小欄目,這些問題往往直指易理的核心矛盾點,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既定解釋。這種互動式的學習設計,極大地激發瞭我主動學習的欲望,讓我不再滿足於知道“是什麼”,更想弄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對思維訓練的重視,遠超齣瞭普通入門書籍的範疇,更像是一本為有誌於深入研究者準備的引路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