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入門150問(下)

周易入門150問(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石窗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入门
  • 预测
  • 哲学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命理
  • 卜卦
  • 周易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50個問答的新穎形式 簡明通俗的易學文化普及讀物
 
  《周易入門150問》分為上、下兩編,詳細介紹了《周易》的基本知識和現實致用。上編「易學基礎」概述了《周易》的作者、問世時代、構成與卦序、象數與義理、占筮法度、解卦依憑等;下編「易學致用」涉及《周易》在歷史文化、天文曆算、風水建築、中醫養生、修身治國、書畫藝術、詩詞樂舞以及現代科技等諸多領域的應用。其中的150問包括:
 
   《周易》作者是誰?其名稱是怎麼來的?又是何時出現的?
  主要內容包括甚麼?為何被尊為「群經之首」?
  在現實中有哪些應用?與其他文化領域有何關係?
  全書提綱挈領、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適合廣大傳統文化尤其是易經文化愛好者閱讀,可作為《周易》入門書。
 
本書特色
 
  ●簡明通俗
  150問普及易學文化
 
  ●易學基礎
  構成卦序·像數義理·占筮法度·解卦依憑
 
  ●易學應用
  風水建築·中醫養生·現代科技·修身治國
 
編輯推薦
 
  1. 150個問答的新穎形式,簡明通俗的易學文化普及書
  2. 分爲上、下兩編,詳細介紹了《周易》的基本知識和現實致用。
  3. 提綱挈領、簡明扼要、通俗易懂,適合廣大傳統文化尤其是易經文化愛好者閱讀,可作爲《周易》入門書。
逍遥书斋精选:周易新解与传统智慧的现代回响 本书系一套深入浅出、融合古今智慧的周易学习指南,旨在引导读者跨越古籍的门槛,在现代生活中领悟《周易》的精髓与实践价值。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册,本卷为《周易新解:卦象与人生智慧(上)》,聚焦于易学的基础构建、核心哲理的阐释,以及基础卦象的深度剖析,为读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石。 我们深知,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周易》常被视为一部晦涩难懂的卜筮之书,充满了神秘的符号和难以捉摸的爻辞。本书的创作初衷,正是要打破这种认知壁垒,以清晰的逻辑、贴近生活的案例,将“变易、不易、简易”的宇宙大道,重新展现在当代读者的眼前。 【上卷核心内容聚焦】 本卷集中火力于《周易》的“体”与“用”中的“体”——即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的构建。全书摒弃了繁琐的考据和过于玄奥的术数争论,专注于对《周易》哲学本体论的深入挖掘。 第一篇:探源溯流——易学思想的基石与发展脉络 本篇首先勾勒出易学思想的起源,从河图洛书的传说、伏羲画卦的文化意义入手,探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如何渗透到中华文明的各个层面。我们细致区分了“经”与“传”的内涵差异,帮助读者理解《周易》文本本身的结构,并简要介绍自先秦至宋明理学兴盛期,易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路径,避免读者将历代注疏混为一谈。重点阐释了“象数”与“义理”两大主流学派的核心观点,明确指出本书将采取“义理为纲,象数辅证”的现代解读路径。 第二篇:符号的语言——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结构解析 这是理解《周易》的第一道关口。本篇采用系统化的方法,详细解析八卦的符号系统。不仅解释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象所代表的自然现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更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古代社会结构、家庭伦理乃至人体器官中的对应关系。我们运用现代图示和表格,直观展示“卦位、卦序、卦德”的关联性,使复杂的卦象结构变得清晰易懂。 随后,本篇着手拆解六十四卦的排列逻辑,即“重卦”的生成原理。通过清晰的层级划分,引导读者理解从基础八卦如何叠加生成更为复杂的社会情境与人生阶段。我们将六十四卦的顺序(如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等)纳入到“天地自然运行的宏大叙事”中进行讲解,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一套固定的图谱。 第三篇:爻辞的深意——从基础爻位到人生抉择 《周易》的精髓往往蕴藏于“爻辞”之中。本篇是全书的重点,我们选取乾、坤、坎、离、泰、否等最具代表性的基础卦例,进行逐爻的精细解读。 爻位与角色定位: 详细阐述初爻、上爻、中爻(二、三、四爻)在不同卦象中扮演的角色差异,以及“进退”与“居位”的哲学含义。 吉凶悔吝的辩证: 区别“吉”之必然性与“悔”之可逆性。重点解析如“小人用晦”、“大人吉”等看似矛盾的爻辞背后的时空观和局限性认识。 动态的智慧: 通过详述“用九”、“用六”等特殊爻辞,阐明阴阳转化与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 【本书的独特视角与价值】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我们尝试将周易的哲学融入到现代人普遍关心的议题中,以“人生规划师”而非“占卜师”的姿态进行阐述: 1. 去神秘化处理: 彻底剥离迷信色彩,将《周易》视为一部古代的行为科学、决策心理学和系统论的早期雏形。 2. 情景代入教学: 每一卦象的解读都配有“现代场景模拟”,例如:初入职场(如何看待震卦的初爻动)、团队协作(如何把握泰卦的互助之道)、危机公关(如何应对坎卦的困境)等,使理论知识立刻与实践接轨。 3. 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 强调学习《周易》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对变化环境的敏感度、对矛盾对立的容忍度,以及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最优路径的思维弹性,而非寻求一个绝对的答案。 《周易新解:卦象与人生智慧(上)》为所有渴望接触中华传统智慧,又不愿被晦涩文本阻挡的读者提供了一把通往易学殿堂的钥匙。它将带领您初步领略,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如何精准地描摹出我们今日的机遇与挑战。 --- (注:下册将主要聚焦于六十四卦的深入应用、复杂卦例的组合分析、以及易学在个人修养、组织管理、乃至环境协调等具体领域的操作方法。)

著者信息

編者簡介
 
詹石窗
 
  哲學博士、教育學名譽博士,先後師承道教學泰斗卿希泰先生、易學泰斗黃壽祺先生。現為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任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員會主席、中華文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湯用彤國學院名譽院長、講座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專家、國家「十三五」規劃文化重大工程《中華續道藏》首席專家,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華夏老子學研究聯合會副會長、福建省易學研究會會長等職。
 
  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學史》《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易學與道教思想關係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講》等三十餘部,組織編纂《國學新知文庫》等多套學術叢書,在海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二百六十多篇。先後主持多項國家重點課題,論著獲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省部級獎15項。

图书目录

下編 易學致用
第七章 易學與儒釋道三教   003

第一節 儒教對易學的傳承與貢獻 003
61.    如何理解儒家、儒學、儒教三個概念? 003
62.    漢代以來儒家易學最具代表性的十位傳人是誰?
各有甚麼特點?      006
63.    儒家易學思想貢獻可以概括為哪幾個方面?
對當今的人生修養有何啟迪? 010
第二節 道教對易學的應用與創新 011
64.    甚麼是「道教」?道教怎樣應用和發揮易學智慧
來構建其文化體系?      011
65.    有人提出了「道教易學」概念,你認為成立嗎?
如果成立,其證據何在?       013
66.    道教對易學的創新表現在哪些方面?
有甚麼特點?  014
第三節 佛教對易學的應用與發揮 015
67.    二程認為:「看一部《華嚴經》,不如看一
《艮》卦。」這種說法是不是表示佛教與
易學沒有任何關係?該如何看待? 015
68.    有學者提出「易佛會通」,你認為成立嗎?
如果成立,其證據何在?       018
69.    歷史上有不少佛教高僧潛心研《易》,
留下不少成果,能否試舉幾例略加述評?     019

第八章 易學與天文曆算       022
第一節 易學的天學曆算底蘊 022
70.    《易經》乾坤兩卦多言「龍」,這是甚麼「龍」?
能否從天文曆算角度作出解釋?    022
71.    《周易.繫辭上》有「神無方而易無體」的說法,
有人認為是一種迷信,有人說其中有古代
天文學內涵,該如何理解?   027
72.    初學者讀到《周易.繫辭上》「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總覺得難解,如何通過「感而遂通」來領悟
其中的大智慧?      028
第二節 易學對天文曆算的影響    031
73.    中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天體結構理論是甚麼?
與易學有關係嗎?  031
74.    甚麼是「卦氣」說?甚麼是「六日七分」?
這兩種理論是在甚麼背景下形成的?
與易學關係如何?  033
75.    漢唐之間幾乎所有天文曆算家、數學家
都推崇易學,為甚麼?   036
第三節 易學與天文曆算結合的特點與作用  037
76.    邵雍《皇極經世書》是怎樣把易學與天文曆算
相結合的?     037
77.    從古代天文曆算與易學的密切關係中可以發現
甚麼思維方式?      038
78.    易學與天文曆算相結合的結果如何?如何評價
其歷史作用?  039

第九章 易學與風水建築       043
第一節 風水文化的易學基礎 043
79.    有人說,看「風水」是迷信,對此該作何評價?  043
80.    歷史上主要有哪些風水流派?它們與易學
有何關係?     047
81.    現存最具代表性的風水著作有哪些?從中可以
讀出甚麼易學內容?      051
第二節 易學文化與風水實踐 055
82.    甚麼是羅盤?怎樣使用羅盤?如何從羅盤
結構體悟易學精微?      055
83.    古代風水建築是如何借鑑易學象數理則的?  060
84.    歷史上許多儒家代表人物也有過風水實踐,
其中是否體現易學內涵?       064
第三節 當代建築借鑑易學風水的思考 065
85.    有人說樓盤規劃與建設應該講究風水,
你怎麼看?     065
86.    當代很多城市千篇一律,如何從
易學風水角度分析?      068
87.    當代社會生態遭到破壞,環境污染嚴重,
易學風水對於扭轉這種局面有作用嗎?
如果有,應該採取甚麼措施? 073

第十章 易學與中醫養生       077
第一節 易醫會通概觀   077
88.    甚麼叫「易醫會通」?目前關於易醫會通課題
有哪些代表性成果?      079
89.    上個世紀末以來有關易醫會通問題發生過
哪些爭論?焦點是甚麼?應如何評估? 083
90.    近年來關於易醫會通課題的討論有甚麼新進展?  087
第二節 易學與中醫理論       088
91.    《周易》經傳是否論及醫療問題?如果有,
其思想意義如何?  088
92.    易學影響中醫理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其價值何在?  090
93.    近年來出現了許多易醫會通療法,諸如「時間療法」
「易數療法」「易樂療法」等,如何評估其價值?       097
第三節 易學與養生文化       107
94.    甚麼叫「易學養生」?有何文化理論體系?  107
95.    易學為養生實踐提供了甚麼指導性原則?
如何在實際生活中貫徹落實? 110
96.    四季養生、風水養生、內丹養生的易學機理是甚麼? 111

第十一章 易學與傳統術數    118
第一節 易學與靈棋課法       118
97.    靈棋課法的緣起與傳承情況如何? 118
98.    靈棋課法如何體現易學的取象原則?     121
99.    靈棋經辭是怎樣解釋卦性的? 125
第二節 易學與太乙、六壬、遁甲 127
100.  甚麼是「太乙式占」?如何形成與流傳的?
其易學底蘊何在?《太乙淘金歌》基本內容
是甚麼? 127
101.  甚麼是「六壬課」?如何推演?
其式盤和推演過程與易學關係如何?近年來流行原因何在?
如何評估其作用?  133
102.  《封神演義》《水滸傳》等小說中的「土遁」「水遁」
等可以看作「奇門遁甲」的文學表現嗎?
「奇門遁甲」如何取法易學象數? 138
第三節 易學與梅花易數、紫微斗數     142
103.  甚麼是「梅花易數」?為何遵循先天易學?  142
104.  「梅花易數」主要有哪些起卦方式?
如何進行卦象推斷?      145
105.  甚麼是「紫微斗數」?其形成與流傳情況怎樣?
如何運用易學象數來建構預測模型?     148

第十二章 易學與身國治理    153
第一節 易學與治身之道       153
106.  「洗心於易,退藏於密」何意?其治身價值何在?       153
107.  如何理解「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治身意義?      155
108.  甚麼是易學的「三陳九德」?當今社會如何借鑑
「三陳九德」來開展人格教育?    158
第二節 易學與治家之道       161
109.  如何理解「乾坤生六子」的家庭組織象徵?
這一命題對於治家有何意義? 161
110.  《周易》的「家道」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對於當今健康的家庭生活有何價值?     163
111.  《周易》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論述?
對當今社會的家庭教育有何啟示? 165
第三節 易學與治世之道       168
112.  聯繫當代社會治理問題,如何理解《周易》的
「聖人之道」?      168
113.  《周易》的憂患意識體現在哪裡?這種意識對
後代產生了甚麼影響?   170
114.  《周易》蘊含「法治」安邦與「德治」安邦思想嗎?
這些思想對於當今社會治理有何價值? 172

第十三章 易學與歷史文化    176
第一節 以史解《易》   176
115.  古代以史解《易》的著作主要有哪些?其主要
內容和特點是甚麼?      176
116.  近代以史解《易》的學者主要有哪些?
成就如何?     180
117.  為甚麼說胡樸安《周易古史觀》別開生面?
價值何在?如何評價其研《易》思路? 182
第二節 《周易》的歷史積澱 184
118.  向來有「六經皆史」的說法,《周易》經傳涉及
哪些重大政治事件?      184
119.  《周易》哪些卦反映了古代的軍事活動?     186
120.  從《周易》經傳可以看到上古甚麼樣的
民俗風情?     187
第三節 易學的歷史精神       191
121.  《繫辭傳》是如何把卦象解釋與歷史發展
結合起來的?從中可以得到甚麼啟示? 191
122.  結合《周易》涉及的歷史事件,如何理解
「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193
123.  從《序卦》可以看出《易傳》甚麼樣的歷史觀?
這種歷史觀對於理解人類歷史有何意義?     194

第十四章 易學與書畫藝術    196
第一節 易學與藝術審美       196
124.  當代學界研究《周易》美學思想的主要著作有哪些?
各有甚麼特點?      196
125.  《周易》審美觀念可以概括為哪幾個方面?  200
126.  《周易》審美觀念影響中國書畫藝術的原因何在?       208
第二節 易學與書法篆刻       213
127.  歷史上有哪些書法篆刻家精通易學?
易學對他們的書法篆刻實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13
128.  《周易》的意象思維與書法篆刻的載體—漢字
存在甚麼關係?      221
129.  《周易》的陰陽理論與變化觀對書法篆刻實踐
有甚麼指導作用?  224
第三節 易學與傳統繪畫       228
130.  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畫論」「畫譜」有哪些?
與易學關係如何?  228
131.  有人將中國畫創作稱作「墨戲」或「玩墨」,
能否從其創作過程、創作技巧中看出易學底蘊?  237
132.  中國畫的意境與易學「天人合一」精神有關係嗎?
如果有,如何詮釋?      241

第十五章 易學與詩詞樂舞    246
第一節 易學與詩詞       246
133.《易經》採用許多古代歌謠作卦爻辭,
它們有甚麼特點?詩歌價值何在? 246
134.  焦贛《易林》與《詩經》關係如何?
怎樣評估《易林》的詩歌價值?    249
135.  《周易》審美思想對古代詩詞格律有何影響?      252
第二節 傳統音樂與易學法則 254
136.  有人說「音樂」與「易」同源,如何理解?  254
137.  甚麼是五聲、六律、八音、八風、黃鐘律呂?
與《周易》關係如何?   257
138.  中國傳統樂器如何體現易學象數理趣? 259
第三節 傳統舞蹈的易學旨趣 260
139.  有人說《周易》之咸卦蘊藏着遠古性舞蹈的信息,
如何評價?     260
140.  甚麼是「八卦舞」?如何產生與流傳的?
其易學底蘊何在?  262
141.  中國古典舞蹈的構型與易學關係如何?
近年來一些舞蹈演員以舞姿表現易學卦象,
如何看待?     264

第十六章 易學與現代科學    267
第一節 易學與現代數學       267
142.  甚麼是數學「二進制」?       267
143.  萊布尼茨對數學「二進制」有何貢獻? 268
144.  萊布尼茨的數學「二進制」與《周易》關係如何?
今人有何評論?      269
第二節 易學與現代物理學   271
145.  尼爾斯.玻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標誌性
成就是甚麼?  271
146.  為甚麼說尼爾斯.玻爾的「互補原理」與
《周易》的「陰陽學說」不謀而合?     271
147.  丹麥國王授予尼爾斯.玻爾的榮譽勳章上的
太極圖案有何含義?      272
第三節 易學與科技革命       273
148.  隨着工業革命的出現,我國學者是如何從
科學技術角度認識《周易》的?    273
149.  「生物遺傳密碼表」和六十四卦存在
對應關係嗎?  274
150.  如何認識《周易》「製器尚象觀」的歷史作用
以及當代「科學易」的研究趨向? 275
後記 278我們今天應該如何認識古人這種預測模式?     216

图书序言

  • ISBN:9789888812493
  • 叢書系列:國學基礎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7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它不是简单地对六十四卦进行逐一罗列和解释,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从宏观的易学思想入手,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卦辞、爻辞的细微差别中。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章节末尾设置的“思辨与探究”小栏目,这些问题往往直指易理的核心矛盾点,引导读者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既定解释。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设计,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学习的欲望,让我不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更想弄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这种对思维训练的重视,远超出了普通入门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本为有志于深入研究者准备的引路石。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印刷质量简直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但又不失现代的审美,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特地留意了一下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安排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特别是那些比较复杂的卦象图和爻辞的标注,清晰明了,一点也不含糊,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很多其他版本的书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粗糙,让人看得云里雾里。光是看着这本书,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可见作者和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了大功夫的。这种对实体书品质的坚持,在如今这个数字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敬畏。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欣赏,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了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语言来阐释那些深奥的哲理。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而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们一步步走入《易经》的世界。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者最容易感到困惑的“时”与“位”的转换关系,作者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举个例子,在解释某个卦象时,作者会联系到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情景,比如职场晋升、人际关系处理等,这样一来,原本高高在上的古籍智慧,瞬间就变得触手可及,让人有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这种将经典融入日常的解读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被《易经》望而却步的人也能找到自信。

评分

从阅读这本书的整体感受来看,我发现它在处理历史典籍的“演变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作者并没有将《易经》描绘成一个一成不变、铁板一块的古代文本,而是非常坦诚地梳理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对同一卦象可能存在的不同解读和侧重点差异。比如,关于“贞”字的含义,书中就对比了早期经文和后世注疏的演变,这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辩证地去看待传统文化。这种开放性的视角,避免了将复杂的哲学问题简单化或教条化的倾向,让人明白,对《易经》的理解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对话的过程。这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学术的包容性,让这本书的价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评分

这本书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实用智慧”的传递。它不仅仅是讲解卦象的吉凶祸福,更重要的似乎是在教导一种面对复杂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论。我发现,当我遇到一些难以抉择的困境时,回过头来翻阅书中的某些章节,那些关于如何审时度势、如何把握时机、如何保持中正的论述,总能给我带来新的启示。它不是一个提供标准答案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个帮助完善个人决策系统的思维模型训练手册。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重塑,才是真正的高级教育。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圆融和沉稳了许多,这是一种无形却又真实可见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