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紀念版)

異域(紀念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柏楊
图书标签:
  • 奇幻
  • 异世界
  • 冒险
  • 纪念版
  • 小说
  • 文学
  • 东方奇幻
  • 架空世界
  • 玄幻
  • 史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記載一九四九年底從雲南往緬甸撤退的孤軍之奮戰及其艱難險阻,孤軍腹背受敵(共軍、緬軍),又得不著政府之支援,在複雜情勢中的戰略擬定及戰術運用,以及袍澤、親子的關係等情節,交織成一部感人肺腑的戰爭文學作品。

  如今世人皆已知鄧克保是柏楊的化名,他以第一人稱「我」敘述,像是自傳體,但柏楊並未參與其事,而是一種「代言」,不過發表及初版的當時,人們都信其為親身經歷者的報告,這就形成文類歸屬上的歧異,全集從舊,列入報導文學類,撇開文類的糾結,從戰爭文學的角度來看,《異域》堪稱一部台灣文學的經典之作。
 
  作者相關著作:柏楊版資治通鑑精裝紀念版(36冊)
  醜陋的中國人

  柏楊愛深責切,他說:「中國人,是一個迷失在濃厚醬缸裡的族群,需要警醒」。是的,「醜陋的中國人」是二十世紀末葉知識分子在沉痛的反省之後,向自己民族所擊出的一記警鐘。

  中國人史綱(上)(下)

  《中國人史綱》是柏楊重要經典作品之一,也是他在獄中書寫的一部中國通史,但它與過去所有的通史都不相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有許多空前突破性的特點。

  帝王之死:
  可怕的掘墓人.忘了他是誰

  皇后之死:
  姑蘇響鞋‧溫柔鄉‧長髮披面

 
好的,以下是一部虚构的图书简介,该书与您提到的《異域(紀念版)》无关,内容详实,力求自然流畅。 --- 《星辰之语:失落文明的解码者》 作者:艾琳娜·凡斯沃斯 【图书简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文明,它们的兴衰如同流星划过夜空,虽然耀眼,却留不下确切的坐标。《星辰之语:失落文明的解码者》并非一部关于地理迁徙或政治兴替的史诗,而是一场深入探索“信息熵减”与“文化残留”的智力冒险。它讲述了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密码破译专家们,如何在一个被认为是神话的史前文明遗迹中,重建被时间磨损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迷雾中的信号 故事始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一个被当地部落称为“寂静之巅”的古老遗址。主人公,亚历山大·科尔宾,一位因执着于“非主流”史前人类接触理论而被学术界边缘化的语言学家,偶然发现了一组异常复杂的岩画。这些岩画并非描绘狩猎或祭祀场景,而是呈现出高度规律性的几何图形和似乎源自星图的排列。 科尔宾坚信,这些图形是某种“前文字”信息载体,指向一个失落已久的文明——“阿卡迪亚人”。根据传说,阿卡迪亚人掌握了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知识,却在一场未知的灾难中彻底消失。 亚历山大说服了他的老友,天体物理学家伊莎贝尔·里维拉,利用最新的射电望远镜阵列对遗址进行地层扫描。扫描结果令人震惊:在岩画下方数公里深处,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由非天然金属合金构筑的地下结构。这个发现不仅推翻了现有对该地区史前文明的认知,更标志着一场跨越数千年的信息狩猎正式开始。 第二部:解码的困境与突破 阿卡迪亚文明的遗迹被命名为“档案馆”。进入档案馆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结构外部布满了复杂的机械锁和能量屏障,它们似乎依赖于特定的天文周期才能短暂失效。 在解决了物理屏障之后,真正的挑战浮现了——语言。 阿卡迪亚的“文字”并非线性的符号串,而是一种三维的、依赖于光线和介质折射才能完全呈现的“全息语法”。科尔宾和他的团队必须开发出全新的数学模型来解析这种语言的结构。 书中详尽描绘了他们如何将阿卡迪亚的“词汇”与已知的宇宙学模型进行比对。例如,一个反复出现的符号组,经过数年的研究,最终被证实代表的并非某个神祇或君王,而是“量子纠缠的边界条件”。这种知识的深度,让团队成员开始怀疑,阿卡迪亚人是否真的起源于地球。 第三部:哲学的回响 随着解码工作的深入,团队开始接触到阿卡迪亚人留下的核心信息——他们的“世界观”。 阿卡迪亚人的历史记录揭示了一个关于“信息永恒性”的深刻哲学。他们不惧怕物理死亡,因为他们相信意识可以通过特定的“信息流”被上传并保存。他们的灭亡并非源于战争或瘟疫,而是一场有预谋的、集体的“升维迁移”。他们发现了宇宙中存在一个更高维度的信息层,并选择将自己的文明所有知识和意识进行“压缩备份”,然后离开了我们所处的四维时空。 书中详细探讨了团队内部的分歧:一部分人,以伊莎贝尔为代表,主张将这些知识公之于众,推动人类科技的飞跃;另一部分人,则恐惧这种知识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冲击,甚至担心“激活”某种尚未理解的防御机制。 第四部:最后的讯息与抉择 在档案馆的最深处,团队发现了一个“时间胶囊”——一个由纯粹能量构成的核心装置。一旦激活,它将向宇宙广播阿卡迪亚文明的全部信息。 然而,这个装置附带了最后一条信息:“知识的重量,足以压垮未准备好的灵魂。” 科尔宾和伊莎贝尔面临终极抉择:是成为开启人类新纪元的“普罗米修斯”,还是尊重一个失落文明对“时机”的审慎判断? 本书的高潮并非宏大的爆炸场面,而是一场关于伦理、知识责任和人类未来方向的沉思。亚历山大最终做出的决定,既是对阿卡迪亚人的尊重,也是对全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本书特色】 《星辰之语》融合了硬科学(密码学、量子物理、深空探测)与人文历史的思辨。作者艾琳娜·凡斯沃斯以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充满逻辑美感的失落世界,探讨了文明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其存续时间,而在于其信息所蕴含的深度与智慧。阅读本书,如同亲手触摸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星辰脉络,聆听来自远古的,关于存在与意义的低语。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极限挑战。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柏楊


  河南輝縣人。一九五O年起,以郭衣洞之名從事小說創作,為寫作生涯之始。 一九 六O年代用柏楊筆名為 《  自立晚報 》  、 《  公論報 》  撰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社會黑暗面。 一九 六八年三月七日,以挑撥人民與政府間感情的罪名被捕,至 一九  七七年四月一日才被釋放。

  出獄後,繼續為 《  中國時報 》  及 《  台灣時報 》  撰寫專欄,並曾赴多國發表演講,引起強烈的迴響。其作品類型廣泛,含括小說、雜文、詩、報導文學、歷史著作、文學選集等,著作等身。

  柏楊一生著作不輟,平生有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十年通鑑等歷程,此外還有古典詩、報導文學及其他散文,共完成《柏楊全集》《柏楊版資治通鑑》等文學、歷史、思想著作100餘冊、黃金時代。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3299608
  • 叢書系列:柏楊精選集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異域》原以「血戰異域十一年」連載於民國五十年的《自立晚報》,署名「鄧克保」,其後由平原出版社出版,易名「異域」(一九六一),流傳極廣,一九七七年由星光出版社再版,十一年後另有躍昇文化公司版本。遠流出版公司於二OOO年初版一刷,二O一七年初版十五刷,今年距離柏楊初寫此書已有六十二年之久,遠流出版公司決定放大字體,重新出紀念版。並請到李瑞騰先生重新寫序,陳義芝先生導讀,陳文德先生重新設計版面。

異域(代序)

柏楊

 
  橋裂水崩冷月天
  孤軍一支潰雲南
  異域景殘人老去
  江山不復舊江山

鄧克保《異域》重印校稿後記☆

  《異域》是民國五十年在台北《自立晚報》連載的,隨即由平原出版社印成單行本,在連載期間的原名是「血戰異域十一年」,平原出版社把它改名為「異域」,我想原因有兩個,一是原書名太像一個電影院所演出的片名,一是事實上全書只寫了前六年,後五年還沒有提及,與書名並不相符。也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卻是喜歡《異域》這兩個字。戰爭、奮鬥、掙扎,和流不盡的眼淚,都在非自己的鄉土上。

  今年四月,我回到台北的第二天晚上,就聽到這本書的消息,《異域》已銷售了六十萬冊。在接著而來的幾個月中,朋友陸續告訴我,並陸續送給我七種與《異域》同內容的書籍,有香港出版的,也有台北出版的。有的把我仍當著主角,有的則刊出我和李彌將軍合照的照片,而那照片上的鄧克保卻並不是我。至於書名,《異域烽火》已經很接近了。而《異域下集》,就分明的是合而為一。在美國的徐放博士,曾在紐約《星島日報》上作了一篇考據文章,肯定《異域下集》是我寫的,肯定《異域下集》作者馬克騰先生是我的筆名。這使我驚愕和慚愧。驚愕的是,世界上竟有這麼多故意混淆,難以分辨的事。慚愧的是,我實在只寫了一本《異域》,既沒有上集,更沒有下集。我覺得下集寫的很好,但我不敢掠美。

  今年全國大專院校聯合招生,有一個題目是「一本書的啟示」,當報紙報導《異域》竟名列前茅時,我的驚愕和慚愧更為加重。《異域》自出版到今天,整整十六年,朋友告訴我,一直是在默默的發行,從沒有一位作家寫過評介,也從沒有在報上刊登過廣告,而完全依靠讀者先生的口碑。我感受的是無比的溫暖,和無比的榮耀,對讀者的愛護充滿了感謝之情。

  現在,平原出版社已煙消雲散,星光出版社願重新排印,作為新書發行。我請求准許我自己先行看一遍。當我展開原稿的時候,我一面校對,一面熱淚盈眶。人生幾何,我已垂垂而老。

  往事如一縷炊煙,由濃而淡,由淡而逐漸消失在渺渺的太空,無影無蹤,不能捕捉。但每一回憶,卻都觸到好容易結痂的傷疤,鮮血點點滴下。幾個月來,我有時靜坐在寂寞的斗室中,有時靠在馬路旁的長椅上,有時在小溪畔呆立良久,看到牆角蜘蛛的結網,街頭人潮的洶湧,以及不知道流到何處的像生命一樣的溪水,我想到遙遠的叢林,在那叢林中,有我的愛妻愛子,和生死與共的伙伴們的墳墓,荒煙野蔓,狐兔鼯鼬。我耳邊似乎也一直響著「殺敵!殺敵」的吶喊。五月間,我曾向一位問及《異域》的海外朋友寫了一首詩寄去,其中有一句:「戰馬仍嘶人未老」,人是老了,但為國家一片丹心,永遠不老。我不知道我還有沒有機會,再效命疆場。

  校對過後,百感交集,我曾誓言我永不離開邊區,但我不得不離開。「老兵不死」,可是多麼的孤獨,不僅是孑然一身的孤獨,也是心靈的孤獨。每當我笑的時候,我都感到一陣一陣的蒼涼。朋友們勸我把《異域》的後五年寫出來,作為真正的「下集」。香港《新聞天地》特地報導出來,我感謝他們給我的鼓勵。

  我可能再寫,但最快也在兩三個月之後。假使我能寫,我將請求一家報紙賜給我連載,因為我可以邊寫邊想。我沒有一氣呵成寫一本書的能力。假使我不能寫,那麼,《異域》就只前六年為止,後五年的往事,讓他去吧。像任何一個英雄垂暮時的往事一樣,讓他去吧。

  容我再向讀者先生致我的感謝。
 
──原載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三日台北《中國時報》
 


葉明勳

 
  有台灣面積三倍大的中緬游擊邊區,雖經兩次大撤退,現在仍鏖戰未休,每一寸土地,都灑有中華兒女的鮮血,一支孤軍從萬里外潰敗入緬,無依無靠,卻在十一年間,一次反攻大陸,兩次大敗緬軍,以致緬甸政府不得不向聯合國一再控告孤軍「侵略」,這其間,有無數令人肝腸都斷的悲壯事蹟,不為外人所知。本報駐曼谷記者李華明先生於去年從泰國寫來一稿,對中緬邊區基地建立的始末及發展,報導甚詳,全文定名為:「血戰異域十一年」,原作者鄧克保先生,以生花之筆,寫下他和他妻子兒女以及伙伴們輾轉入緬,和歷次戰役的經過。茲將李先生致報社原函,披露於後,可窺知全書的每一字一句,都是英雄眼淚。
 
  在一個旅客並不很多的酒店中,記者遇見本文的作者鄧克保先生,他是記者讀大學時的同窗,我們在千里異鄉相逢,共訴別後景況,嘆年華如水,相對唏噓。但在互相明瞭對方現在的工作後,記者便請他談一點中緬邊區的事情。他是一位中級軍官,這次正從香港辦完了某一件事,重返中緬邊區的歸途之中。他談到痛心處,那位中年的游擊戰士,不禁淚流滿面。一連幾夜,月光如水,但他卻深閉門窗,他對記者說:「我們最怕月光,在游擊區,看見月光,便想起大陸上的家。在自由區,看見月光,又想起游擊區裡荷槍作戰的兄弟姐妹!」記者將他的談話速記起來,並整理完竣。在他動身的前兩天,我們閉窗對酌,記者拿出來問他可否發表,他愴然不語,後來他即加以刪正,他雖十一年之久,未曾提筆,寫字時略有困難,但文思仍然流暢。他改了兩天兩夜,刪了不少,也加了不少,然後應記者之請,簽上一個名字──鄧克保,這是一個假名,是一個戰死在他身畔的亡友的名字,而他自己的名字,他不願公開,他對記者說:「我們戰死,便與草木同朽。我們戰勝,便回到故土,如此而已!」此稿到台北時,鄧克保先生恐怕已重入邊區。

  希望本報能夠把它刊出,讓讀者在鄧克保先生的談話中,發現另一天地,在那個有台灣三倍大的天地中,哀兵轉戰,已十有一載,國人能為他們作些什麼?但請萬勿將記者真姓名刊出,因四國會議後,與游擊戰士接觸,便成非法,可能被驅出泰國也。
 
  可惜的是,鄧克保先生只寫了血戰十一年中的前六年,剩下的後五年,即自四國會議後他重返邊區,到今春第二次大撤退後他仍繼續留下來,這五年間的浴血苦戰,他尚未寫出,我們已請李華明先生和他保持聯繫,請他給我們一個更完整的歷史,鄧先生在原則上已經答應,希望能在短期內寄下,早日和讀者見面。

葉明勳五○‧八‧一‧
 


將軍百戰身名裂──《異域》,不能遺忘的一本書
陳義芝

 
  文題借用辛稼軒詞「將軍百戰身名裂」,抒發愛國之士不獲後援、橫遭摧折的悲痛。《異域》為大時代留下滄桑悲壯夾纏著恨憾的史實,是國人不能遺忘的一本書。現由遠流推出「異域紀念版」,十分珍貴!
 
  1970年代初我開始摸索文學,在舊書攤買到《異域》,當時並不知署名鄧克保的作者其實是柏楊。如果署名柏楊,他因1968年「大力水手事件」被誣為共諜,其著作都當被禁,則我接觸此書的時間勢將延後。
  
  《異域》描寫1949年中國大陸國軍全面潰敗之際,在雲南的將領有的戰死,有的降共,有的飛到台灣,卻仍有一支部隊面對艱險而拼死拼活的故事。他們以為收復河山仍有可為,竭力與共軍對抗,豈料局勢演變、天數已定,導致六萬大軍只剩一千人撤退到緬甸,存活於異域叢林中,運用戰略重新發展並運用各種戰術,甚而反攻雲南。

  這是一部報導文學還是小說?讀者必因書中諸多真實人物而信其為真,以為是化名「鄧克保」這位軍官的現實遭遇。書中提到的幾個重要角色,也確實是大時代中的人物。例如:

  李彌,1948年第八軍軍長,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參加過對抗日軍的廣西南寧「崑崙關戰役」、滇西緬北的「松山戰役」及與共軍作戰的「徐蚌會戰」,是泰北孤軍最早的領導者。

  李國輝團長,1950年當六萬國軍在元江被共軍屠戮,原任第八軍709團團長的他率領千人突圍,退至緬甸境內,其部隊乃成為泰北孤軍最初主力,曾重創緬甸國防軍及泰國正規軍。

  1993年我隨泰國《世界日報》社長趙玉明走訪泰北清邁、清萊等金三角山區,實際接觸仍留在那裡的孤軍及孤軍子弟,大略印證了《異域》書中的血戰情節,由衷地佩服柏楊既能考察事實又具有文學表現的能力。

  「民國四十二年國府在聯合國壓力下第一次撤走一萬多人,當時指揮官為李彌;五十年第二次撤台,又一萬多人,指揮官為柳元麟將軍……」軍部政戰主任黃永慶說:「以後才是段希文將軍領導的五軍,李文煥將軍領導的三軍。直到民國七十八年,最後的兩千多軍人,全部解甲歸農……」

  早年泰緬邊區長年有他們的騾馬隊伍,幾十桿槍或幾百桿槍成列,除軍人外也攜帶妻眷,走過雜樹叢、竹林窠、礫石坡,猛然響起一排敵人的槍,馬在硝煙中驚嘶。

  這是當年我採訪報導中的片段。李彌、李國輝當然都已不在人世。訪談地點唐窩,是兩次撤退都未撤離最終成為泰北孤軍第三軍的駐地。我所見的三軍軍長李文煥指揮部,是一棟木樑結構的二進瓦房,陳設極簡,最醒目的唯壁上所懸掛仍如秋海棠葉的中華民國地圖,及緬甸撣邦行政區域圖。

  當年我見過印象深刻的有幾人:

  李文煥將軍的大女兒李健圓,曾經赴美留學而後又回到泰北,以軍為家,四十許而未婚。

  那位戴著眼鏡、言談古雅的老者,是清邁雲嶺中學校長楊蔚然,他說「四十年如一日者,艱苦而已矣」。

  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兵高學廉,國軍兩度撤台,他都渴望到台灣升學,但長官告訴他要在邊荒紮根,保護「反共基地」。

  1993年海峽兩岸已通,泰北孤軍兩代人的反共大業,回首變成慘痛的空幻。柏楊書中許多筆觸,代言那一群人的生存遭遇,至今讀來仍令人黯然:

  ・我想不出祖國為什麼忍心遺棄我們。

  ・我不為我自己說什麼,我只為我的伙伴們說出我能夠說的。

  ・世界上有一種比死更可怕的東西,那就是苦刑拷打。

  ・(當眷屬跟著軍隊撤退)不斷有人倒下,他們沒有一點預告的,正在茫然走著的時候,會猛然間撲倒到地上,沒有人扶他,連作媽媽的栽倒,孩子在地上啼哭,都沒有人多看一眼。

  ・瘴氣延誤了我們的行程,而毒蚊卻使我們衰弱,卻使我們慢性的死。

  ・高級將領們舒適的遙遙指揮著進入國境的弟兄去和共軍拚殺……

  有關跋涉的淒涼、被追逐的艱險、戰鬥的苦難,《異域》不愧為活靈活現、悲壯的戰爭文學!以第一人稱實情實景的敘事,交織著「啊,祖國,眷顧我們吧」的哀號,敘事者掙扎於死難弟兄的回憶,與企圖遺忘而更難以排遣的傷感,還有人情冷暖不公的悲哀,都使情節深具戲劇張力。柏楊的歷史意識也化入筆下,敘事推進中適時援引三國史實以加強感慨;對人物的描述,則具備「現代傳記文學」的精神特質──求其真實而不標榜偉大;在極其複雜的軍政情勢、進退抉擇,保有對領導角色的敬意,但不塑造成神,時而指出其缺點還原成凡人。敘事者面對人事調動的「失誤」所生的情緒,也十分人性,真切有感。

  像孤軍這樣的歷史罕見嗎?似乎是,也似乎不是。戰爭從來不會在人間消弭,攻訐、詭詐、殘害、掙扎正是人間的面相。時移勢變,不是哪一個黨對付哪一個黨的問題,而是爭鬥使人對付人的問題;是窮兵黷武的野心,凌虐黎民百姓的無助,是自私的人在一種狀態下失了人性。

  當我懂得閱讀,我的現實世界已經安靜下來,不像我父母那一代的驚恐流離。也必須待我讀到《異域》,才能聯結上父親身歷的戰爭歲月,以及母親說的:前線運下來的兵士肚子捅了一個大窟窿,硬塞一把青草,兩眼怒睜著似乎還未斷氣的情景……。

  我讀的《異域》應該是1961年柏楊自創平原出版社的版本,是讀師專時在舊書攤購得的,後來因服兵役、搬家而不知所蹤。1977年星光出版社再版,我又買了給家人同看。遙遠的時間,其實不遠;遙遠的空間,其實也同在一個空間。想起《異域》這本書,證明我彷彿遺忘的事其實一直存在心中未忘。我的散文〈戰地斷鴻〉,描寫抗日時死守鄂北,三年後強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的那位連長,正是我的父親。1949年初夏,父親最後參與的一場國共戰爭是淞滬保衛戰,上級指揮怯懦,他敗戰被俘,獲釋後中途逃命,間關千里而輾轉抵台,其情其景頗有柏楊「帶箭怒飛……」詩句之意象。(柏楊曾手寫一句詩贈我,記得行中有「帶箭怒飛」四字,可惜我一時沒能找到那幅字。)

  父親來到台灣,終因被俘過,在我還沒出生即除役。他當過農夫也打過零工,一如泰北那位軍部副參謀長所吐露:「走到哪裡都能適應,只要有一口飯吃就好……」,「死」過多次的人,看淡了滄桑。

  泰北另一個孤軍據點在美斯樂,那是段希文將軍統率的五軍的駐地。追隨趙社長採訪的第四天,我們到達那個山區,前此三日在極短時間彷彿遍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慘烈,尤其不捨「在帕噹、在聯華新村、在回莫、在滿星疊……幾十或幾百個小孩子,手揮小面國旗,肅立於廣場,迎接我們,茫然地唱著:我不管生長在哪裡,我是中國人……」。當汽車顛簸在美斯樂山脊,炙日曝晒,高溫攝氏四十,苦難的里程像是沒有盡頭。「段希文將軍的墓在哪裡?」有人問,但一行人再也無力往滿山蟬噪處去尋了。

  一晃眼二十幾年過去了,當年我上香祭拜供靈一千六百餘戰士的鐵皮屋忠烈祠,不知還在否?當年我曾記下「從烈日烤曬的室外看室內,一團黑,雲在天風中快速移走,枯葉唿哨作響,除了遠處的風號,雲塊背後似也有聲音傳出,我恍惚感覺天地有怨怒」;而今放眼光亮的世界,充斥的卻是嘻皮笑臉彼此作踐的氛圍。1969年以「政治犯」入獄的柏楊傳下這本斑斑血淚、「忠心耿耿」的著作,年輕世代讀的人諒必不多。那麼,《異域》是一本被遺忘的書嗎?若人不曾記得,沒有感受,也有所謂的遺忘嗎?

  遺忘是不是遺棄?且聽柏楊怎麼說:

  「任何人都可以在重要關頭遺棄我們,我們自己卻不能遺棄我們自己。」
 
  ・2022年1月4日寫於紅樹林

  陳義芝  生於花蓮,成長於彰化。早年就讀台中師專,及台灣師大,後獲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1972年開始寫作,以詩和散文為主。曾參與創辦《後浪詩刊》、《詩人季刊》,擔任《聯合報》副刊主任(1997-2007),並於輔大、清大、台大等校兼任教職,現為台灣師大兼任教授。出版詩集、散文集十餘冊,有英、日、韓譯本。論者稱許其詩作:冶煉敘事抒情於一爐,堂廡闊大,視野遼遠,為當代焦點詩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令人回味无穷的,是它所营造出的那种宏大而又疏离的时代氛围。它不仅仅记录了一群人的悲欢离合,更像是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肌理的纹理。那种身处巨大变革前夜的集体焦虑感、对未知未来的迷茫与挣扎,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或救赎,而是呈现了一种残酷的真实,让读者去直面那些宏大叙事背后的个体牺牲与无力感。这种处理方式,使得作品拥有了超越时空的重量感,它不仅仅是某个特定时期的记录,更是对人类境遇的一种深刻探讨,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悟和更深层次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成功塑造了一批极其复杂且富有生命力的角色群像。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伤痕、信仰与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命运的交叉口做出艰难的抉择。我尤其对那位老者的内心独白印象深刻,那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无奈,被作者用近乎诗意的语言描摹得淋漓尽致。你无法完全认同他们所有的做法,但却能深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与驱动力。这种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参与了一场漫长而私密的心理探险。很多时候,我读到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更是对人性深层驱动力的反思,它迫使你去审视自己内心那些不愿面对的阴影地带。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高明,作者似乎对时间的流逝有着一种近乎残忍的洞察力。故事的开篇总是那样不疾不徐,用大片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日常细节来铺陈情绪,让你感觉自己正缓慢地沉入一个迷雾笼罩的梦境之中。然而,一旦关键冲突爆发,叙述的力度会瞬间增强,像一股猛烈的洪流将你卷入其中,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些场景的转换,那种突兀而又必然的衔接,展现了作者对戏剧张力的精准拿捏。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打磨这些段落时的纠结与挣扎,如何精确地控制住读者的心跳频率。读到高潮部分时,我不得不合上书本,走到窗边,深吸一口气,才能平复那种被故事裹挟着前行的紧张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复古的质感和字体排版,一下子就把你拉回了那个特定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封面上那种略显斑驳的色彩处理,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拿到手里的时候,能感觉到纸张的厚重和韧性,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现代印刷品可以比拟的。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距、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盏暖黄色的台灯,翻开它,那种仪式感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构成了一道风景线。而且,纪念版的附录和导读部分也做得非常用心,信息量很大,对于深入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历程,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从语言风格上看,这本书的文字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又绝不矫揉造作。它不像某些文人作品那样堆砌辞藻,而是追求一种精准、克制且富有画面感的表达。作者似乎擅长使用一些看似朴素的词语,却能组合出惊心动魄的意象。比如,他对光影的描绘,简单的一句“黄昏像一块被遗忘的旧画布”,就能瞬间构建出一种苍凉而广阔的氛围。这种文字的质感,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感官的盛宴,你不仅在“看”故事,更是在“品尝”文字的滋味。读完后,那种韵味久久不散,甚至影响了我后续对其他文学作品的欣赏角度,因为它设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