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黃石公
出版者 好優文化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03/30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素書
 
  (1)一本書的智慧,扭轉一個人的一生,而這個人的一生,又影響瞭整個中國歷史的進程。
  《宋史。藝文誌》載:「宋代有黃石公《素書》一捲,張良所傳。」宋人張商英在素書序裡寫到,一代謀聖張良僅用此書的一、二謀略,就助劉邦得瞭天下。
 
  (2)全書隻有六章,共一韆三百六十字,字字珠璣,小可修身處世,大能安邦定國
  素書的內容可分為幾個麵嚮:
  一 、闡明一個人該具備的處世哲學:
  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是貫通素書一韆三百六十字的精髓奧義,張良的謀略得益於此,纔能秉持「順境不喜,逆境不優」的態度。
 
  二、闡述瞭一個掌權者該秉持的用人原則。
  依據纔學之不同,將人纔分為俊、豪、傑三類,提齣「任材使能,所以濟世」、「危莫危於任疑」等理論,提示掌權者應該「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放到現代等於是一套職場中的拚搏的生存哲學,具有指導性意義。
 
  三、繼往五百年,一本謀略史,總結瞭作者在安邦治國、為人處世的經驗。
  素書以道傢思想為宗旨,集儒、法、兵的精華,既言述瞭治國安邦的大謀略,也注重為人處世的小智慧,反映齣作者海納百川的思想。
 
  綜上所述,《素書》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麵,再進一步提齣瞭如何加強個人修養的意見,兼收並蓄, 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的價值,很值得一讀。
 
  《素書》問世以來版本甚多。至今許多人仍孜孜不倦地鑽研書中短短不過兩韆字的道理。
 
  從書中的角度看來,一個國傢的政治、軍事,不脫以「人」為主體,古人曾有言「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因此,素書將「人」的問題放在首位。
 
  素書談及「建功謀略」、「通曉勝敗與興衰的道理」,提示讀者要以古鑑今,雖然一般人用不到「齣奇製勝」的兵傢謀略,但能否協調好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卻依舊與成功順達的人生有著韆絲萬縷的聯繫。
 
  讀素書,笑看那個時代的兵戰謀略,如何「運籌帷幄、決勝韆裏」,徹底改變瞭張良的命運,細品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你不需要齣將入相,但至少打通人情際遇的任督二脈,修練那些安身立命的處世智慧。
 
  冰鑑
 
  1. 晚清名臣曾國藩傳世的一套用於鑑己識人的寶典。
  總結曾國藩自己官場浮沉多年的經驗,被許多從政、經商者,視為必備的智謀寶典。
 
  2. 結閤古代東方的預測學,體現於現代西方的行為科學,是一套現代心理學的活用。
  《冰鑑》裡頭由曾國藩的相人經驗總結,分析如何從一個人眼神、小動作,判讀齣對方的纔能、氣度。
 
  3. 最科學的「人纔分析學」。
  《冰鑑》分成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等七章,記錄瞭曾國藩浸盈官場多年纍積的決策分析經驗,曾國藩用這套理論來鑑己識人,是一套最科學的「人纔分析學」。
 
  曾國藩傳下的《冰鑑》,近年來又被廣泛地整理問市。
 
  這部曾國藩個人的處世用人筆記,集瞭中國歷代識人學之大成,被視為從政、經商者,必備的智謀寶典,而其中提到的,除瞭能讓人活用在商場、官場的「觀人術」之外,也講述瞭如何從身體語言,看透對方不為人知的一麵,從應對進退時的眼神、態度、聲音、儀態應該如何?到個人的外型、氣質可以做那些改善等等,都有十分精采的著墨。
 
  書中提及著重於改善自我形象,強調人的精神和氣質的提升,更可做為個人形象改造工具書來研讀。
  看透你的對手不難。
  想贏,你首先要讀懂別人、瞭解自己! 
  職場、社交是現代人必修的兩道課題,
  能在錯縱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一眼看透對方的優劣,
  便能準確抓住每一次扭轉關鍵的契機。
 
  冰鑑,是融會曾國藩一生宦海浮沉的心得結晶,分別從人的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等七個麵嚮,教你抓心理、看眼色,鑑人同時識己。
 
  在做決策時將錯判的因素降到最低,做齣對人生最好的抉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石公/素書
 
  黃石公,秦朝末年人物,相傳曾傳授張良兵法。
 
  《史記·捲五十五·留侯世傢》記載,張良自從在下邳橋上得黃石公授予兵書,十三年後他跟隨劉邦經過濟北,果然在穀城山下見到一塊黃石,張良將黃石取迴來當做寶貝一樣祭祀。
 
  張良死後和黃石一起下葬,他的後人每當伏日和臘日上墳掃墓,也要祭祀黃石。山東後有穀城黃石公祠,唐朝李棲筠曾作《濟州穀城黃石公祠記》傳世。
 
  目前,後世流傳得有《素書》和《黃石公三略》。
 
張良/素書
 
  張良,字子房,封為留侯,諡號文成,潁川城父(今河南許昌)人,韓國被秦朝滅亡後,曾暗殺秦始皇失敗,後成為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是漢朝的開國元勳之一,與蕭何、韓信同為漢初三傑。
 
  此後世人也尊稱他為謀聖。《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傢》,用以記錄他的生平。
 
曾國藩/冰鑑
 
  生於1811年,卒於1872年,字伯函,號滌生,湖南長沙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剿滅太平天國首要功臣,是清朝戰略傢、政治傢和文學傢,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號文正。
 
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素書
原始章第一:關於立身成名的根本問題

一個人立身成名的根本是什麼?黃石公的答案是:天道、德行、仁愛、正義和禮製。這五個方麵既是為人處世的落腳點,更包含著立身成名的大道理。

1. 五種思想構建人生格局
2. 道是人必須遵循的最高法則
3. 有多高尚的德行就有多大的成就
4. 做個有慈惠惻隱之心的仁者
5. 以道義為準繩方可立功立事
6. 時刻踐行禮的規範
7. 要想建功立業就不能五缺其一
8. 要通曉盛衰與成敗的道理
9. 不得意時就守誌待時
10. 乘勢而上就能一飛沖天
11. 道的修養超乎一切

正道章第二:最有效的人生韜略是「守正」
一提到「韜略」,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齣奇製勝」。是的,「齣奇製勝」是兵傢津津樂道的戰場秘籍,可是戰場上的製勝韜略並不一定適用於為人處世。為瞭把對方消滅而不擇手段地運用「奇」招,有時可能會齣現在戰爭中。但如果做人也如此,那肯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反觀歷史,這樣的悲劇太多瞭。所以黃石公說「守正」纔是做人的關鍵。

1. 道德的力量足以威服遠方
2. 至誠守信能夠統一不同人的認識
3. 要善於以古鑒今
4. 言行之中透齣人的品性
5. 恪守本分聰明有度
6. 不因嫌疑猜忌而避讓推脫
7. 不做見利忘義的小人

求人之誌章第三:誌嚮明確的人纔能成大器
黑夜裡一艘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如果沒有燈塔的指引,它就不可能找到方嚮和停靠的港灣,甚至一不小心觸到礁石,還有滅頂的危險。人生一世就猶如夜裡行船,而我們的誌嚮和目標就是指引我們順利到達成功彼岸的燈塔。

1. 沒有無邊的欲望所以活著不纍
2. 不為惡事自然無過
3. 貪酒近色壞瞭好名聲
4. 遠離是非之地纔能保身無誤
5. 博學多問微言修身
6. 恭儉謙約纔能守住幸福
7. 親友正直自己也不至於誤入歧途
8. 任用人纔要量其所能
9. 打擊惡人讒言纔能防止混亂
10. 學習古人的經驗纔能不迷惑
11. 凡事三思而行
12. 懂得權變纔能解開很多死結
13. 說話到位而無過可以避免災禍
14. 堅守信念纔能立功

本德宗道章第四:懂得權變與操控的基本原則
世事如棋局般簡單,又如棋局般複雜。所以無論做人還是成事,懂點權變和操控之術是不多餘的,這一方麵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達到目標;另一方麵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災禍纏身。誠如黃石公所言,在運用權變和操控之術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它的基本原則:本德宗道——以德為本,以道為宗。

1. 正確地運用智慧、謀略
2. 忍辱方能身安
3. 做事之前先修德
4. 心誠好善一生常樂
5. 看透事物的本質
6. 知足是福多欲是苦
7. 做不到心平氣和就會痛苦和悲傷
8. 切不可貪圖不義之富貴
9. 傲慢自大者容易變成孤傢寡人
10. 用人切忌疑心太重
11. 自私自利招緻敗局

遵義章第五:用錯方法會陷自己於被動境地
「義」不僅是一個人修養的內在體現,在黃石公看來,更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準則。那麼,怎樣去做纔算「義」呢?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在達到自己目的的同時,絕對不能給他人帶來傷害,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肉體上的。如果用瞭錯誤的方式去做事,違背瞭「義」的準則,那麼結果就會使自己陷於被動的境地。

1. 對下屬也要留一手
2. 知錯就改迷途知返
3. 謹防禍從口齣
4. 令齣如山執法必嚴
5. 樹立權威是一門大學問
6. 用人者不可當眾辱人
7. 對你所敬仰之人不可怠慢
8. 明辨忠奸善惡
9. 貪戀女色使人昏庸
10. 私心重者不可委以重任
11. 名不副實、傲氣沖天者必無善終
12. 厚己薄人不得人心
13. 別因為一點過失就徹底否定人的纔能
14. 別讓問題齣在內部
15. 人纔不可用而不任
16. 輕諾寡信必招人怨恨
17. 誠心施捨不要期望報答
18. 富貴不可忘乎所以
19. 用人不可計較前嫌
20. 用人不當功敗垂成
21. 為人做官要處理好自己的「強」和「弱」
22. 陰計外泄肯定會失敗
23. 隻顧斂財的人是幹不成大事的
24. 勿讓奮勇殺敵的人貧窮
25. 腐敗是韆年不變的公害
26. 記過不記善就是暴君
27. 刑罰不可濫用
28. 有獎賞纔可立大功
29. 獎懲一定要分明、公正
30. 喜歡讒言排斥忠諫者必亡
31. 貪人之有必招敗亡之禍

安禮章第六:順應世理纔能做事事成
黃石公在本章所言之「禮」,其意義已經超齣瞭一般意義上的禮數,其本質足以上升到「理」的高度。所謂「理」,就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成就偉業的做事手法,更是一個有綱領性質的指導方針。當你感覺世間艱難,處事不順時,原因可能就在於你沒有遵循這個「理」。

1. 不捨小過會讓人怨恨
2. 未雨綢繆謀算者必勝
3. 積善者福積惡者禍
4. 鄙視勞動者忍饑懶於織造者受寒
5. 天下安定是因為得到瞭優秀的人纔
6. 勤儉的人纔會真正的富有
7. 為上者要避免下屬多疑
8. 不輕慢上級不侮辱下級
9. 是「信」還是「疑」
10. 狂妄邪惡的人不會有正直的朋友
11. 有好領導纔有好下屬
12. 對於賢能之人要厚待而養之
13. 吸引人纔要有一個好的大環境
14. 山高則崩河滿則溢
15. 是玉還是石需要用心辨認
16. 衣領不正會毀掉整個形象
17. 走路不看道註定要跌倒
18. 柱子壞瞭屋子也就倒瞭
19. 腳受凍瞭心也就受傷瞭
20. 大山崩塌是基石齣瞭問題
21. 不要與將要翻倒的車輛同行
22. 把悲劇消滅在萌芽狀態
23. 時時警策自己可保平安無事
24. 有道則吉無道則凶
2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 同誌同仁為得而憂
27. 心懷不軌的人會臭味相投
28. 美女在一起容易產生嫉妒
29. 同等智慧的人相遇就會相互謀算
30. 同官同利就會相互殘害
31.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32. 誌同道閤則大業可成
33. 同行是冤傢
34. 放縱自己怎麼能去教導別人
35. 順「道」而行則萬事不難

參考文獻
附錄一《素書》原典
附錄二黃石公傳
附錄三張商英(宋)原序

冰鑑
一、神骨第一

《冰鑑》所言「神」、「骨」並非普通意義上的精神和骨骼,它們的內涵更廣泛、更抽象。在曾國藩看來,「神」和「骨」就像兩扇大門,一個人的命運信息就像深藏於內的各種寶藏物品,把這兩扇門打開,人命運的輪廓就清晰可見。所以本篇中曾國藩強調,瞭解一個人的「神」和「骨」是觀人的第一要訣,是入門章法。

(一)人之神猶如稻穀的精華
(二)人之骨猶如支撐山體的岩石
(三)透過雙眼可以看到整個人的精神狀態
(四)開門見山觀文人神骨
(五)人之邪正最為難辨
(六)通過動靜兩種狀態全麵考察
(七)動、靜狀態下眼中所錶現齣的神情
(八)「敗器」、「隱流」之眼神
(九)在抖擻處鑑別人的本色
(十)「收拾入門」觀其神
(十一)錶麵細緻,實質粗心者不足以重用
(十二)慎重周密者可堪重用
(十三)骨色反映人之優劣
(十四)從骨「質」中看人之貴賤

二、剛柔第二
曾國藩認為「神」和「骨」為識人之本,而「剛」與「柔」同樣很重要,「辨剛柔」,方可入道。曾國藩認為,剛柔相濟,長短互補,文武閤璧,眾力相輔,各方麵的優化組閤纔能形成一個完整的人纔,這是從事物「總體性聯繫」考慮的優化,是為完成某項複雜任務,而需要多種人纔、多方麵協調配閤的整體性優化。特別是《冰鑑》中「內剛柔」之說,對「外剛柔」的偏差所做的必要的補正,強調要通過人的言行舉止、思想品行來觀察人物、品鑑人物,並重點分析瞭人物的幾種品性。由此可見,本篇的確是整部《冰鑑》中比較有分量的一篇。

(一)神骨之後辨剛柔
(二)剛柔與陰陽五行
(三)剛柔與命運息息相關
(四)五行的順閤與逆閤
(五)由內剛柔看人的心性本質
(六)喜怒無常之人近乎粗魯
(七)沒有激情的人近乎愚笨
(八)考慮事情由淺入深的人較為機智
(九)內心機智則功名可期
(十)「粗蠢」之人多長壽
(十一)機智而豁達之人會有非凡成就
(十二)做事粗莽必半途而廢
(十三)內剛柔往往被人忽視

三、容貌第三
《冰鑑》認為,人的容貌舉止是人的美醜善惡本性的外化體現,並且,其中也隱藏有天命人事的因素隱藏其中。凡是觀人形貌,觀姿容以七尺軀體為限度,看麵貌則以兩隻眼睛來評斷。人的胸腹手足,都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相互關聯,都有它們的某種屬性和特徵;人的耳目口鼻,都和四氣——春、夏、鞦、鼕四時之氣相互貫通,也具有它們的某種屬性和特徵。人體的各個部位,如果相互照應、匹配,彼此協調,那麼就會給人帶來福分,而如果相互背離或彼此擁擠,使相貌顯得亂七八糟、支離破碎,其命運就不值一提瞭。本篇是可供參考的一篇,在實踐中不可局限於此,很多事實證明,單單以貌取人是不可取的。

(一)觀人姿容應以七尺之軀為限
(二)人的姿容以「整」為貴
(三)容貌有清、古、奇、秀之別
(四)眼睛是麵部的兩方水潭
(五)鼻子是人麵部的一座山
(六)大嘴有大福
(七)容貌中的貴徵與賤徵

四、情態第四
精神是本質,情態是現象,要知人本質,須從神入手,而情態是精神的流韻,常常能夠彌補精神的不足。因此,《冰鑑》建議在考察人物時,要從初觀情態、深察精神兩個層次和步驟展開。
情態的錶現百種韆樣,卻在瞬間即可看到其變化。精神的本質則不易知,故曾國藩強調:「久久注目,要著重看人的精神,乍一放眼,則要首先看人的情態;凡屬大傢,如高官顯宦、碩儒高僧的舉止動作,即使是羞澀之態,也不失為一種佳相;凡屬小兒舉動,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越是矯揉造作,反而越是顯得幼稚粗俗。」看人的情態,對於大處當然也要分辨清濁,而對細處則不但要分辨清濁,還要分辨主次,方可做齣取捨。

(一)容貌彌補骨之不足,情態彌補神之不足
(二)長久地識人要看其精神內質
(三)初次識人宜觀其行為舉止
(四)有大傢風度,羞澀又何妨
(五)越是叫囂得厲害,越是不成熟
(六)細處論取捨
(七)情態種種之——弱態
(八)情態種種之——狂態
(九)情態種種之——疏懶態
(十)情態種種之——周鏇態
(十一)有缺點未嘗不能成器
(十二)察人要恒態、時態相結閤
(十三)不足與論情的兩種人
(十四)卑庸可恥之輩,不足與論事
(十五)優柔寡斷之人,不足與談心
(十六)根據情態交朋友

五、鬚眉第五
人們常說「鬚眉男子」,這就是將「鬚眉」作為男子的代名詞。鬚眉辨人是容貌辨人的衍生。《冰鑑》認為,察看人的之鬚眉,可以知道對方的健康、氣質、品性等很多信息,從而辨別他是不是可用的賢士。

(一)透過鬚眉看男人
(二)眉毛中的秘密
(三)鬍鬚與眉毛之間玄妙的關係

六、聲音第六
人的聲音各有不同,有的洪亮,有的沙啞,有的尖細,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屬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聲,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盤,字正腔圓,有的人身材矮小,聲音卻非常洪亮,即日常所說的「聲若洪鐘」,有的人生得高大魁梧,說起話來卻細聲細氣,有氣無力。《冰鑑》認為人的之聲音由心而起,是人內心活動的晴雨錶。聽聲知人,便由此而來。

(一)聞其聲如見其人
(二)「聲」與「音」的區別
(三)從聲音中聽齣貴與賤
(四)大言不張唇,細言不露齒
(五)粗卑俗陋之聲
(六)從說話的情形中看人

七、氣色第七
氣與命相對,色與運相配。氣色這一概念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據此,曾國藩在《冰鑑》裡認為,人以氣為主,氣在內為精神,在外為氣色,氣與色是錶裡性的一組概念。曾國藩還強調,氣色的存在形式和類型角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變化不定的,所以在通過氣色觀人識人時應持變化的觀念,而不能做機械式的判斷。

(一)麵部氣色,顯其命運
(二)稟氣而生,見之賢愚
(三)色為外氣,氣為神錶
(四)躁靜之決,多在氣色
(五)觀色望氣,可知其命
(六)視色查情,盡覽其質

參考文獻
附錄:《冰鑑》原文

圖書序言

序(素書)
 
陳啟鵬
(歷史作傢、專題採訪名師)
 
  一代謀聖張良年少輕狂,年輕時行刺秦始皇,誤中副車失敗,隱姓埋名逃亡,此時他遇到瞭一個老人,三試張良後認為「孺子可教」也,因而交給他一本奇書,要他好好研讀,成為帝王之師,後來張良果然憑藉此書幫劉邦平定江山,而這本奇書,就是《素書》。
 
  遺憾的是,張良死前並未為此書尋找傳人,原因是書裡註明,不可傳與「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否則必受其殃,於是張良將它作為陪葬品埋進瞭自己墳墓之中,還好死後五百年,有盜墓賊從張良墓中偷得此書,纔讓奇書重見天日,所以《宋史•藝文誌》記載:「宋代有黃石公《素書》一捲,張良所傳」。
 
  這本書博大精深,小可修身處世,大能安邦定國,宋人張商英在為《素書》寫的序裡,提到張良僅用書裡十之一二的道理,就幫助劉邦取得天下,也用此書的謀略深諳明哲保身之道,避開劉邦大殺功臣的政治漩渦。但張良到死,都沒能完全領悟書中精妙,這也是此書未在歷代帝王中得到重視,沒沒無聞的原因。
 
  於是有人會問:睿智如謀聖張良都未能理解此書瞭,那是否意味著後人更無從領會起?倒也未必。一來,此書言簡意賅,讓閱讀此書的人在每個年紀、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領會,年少的張良固然從中韜光養晦,功成的張良卻也從中明哲保身;二來,說張良未能完全領會此書奧義,有可能是張商英的臆測之詞,更有可能是張良的自謙之詞,倘若張良未能體會《素書》奧義,如何能急流勇退?事實上,張良雖未對《素書》留下任何註解,但他早已用自己的生命,印證瞭此書的博大精深。
 
  性格上的潛移默化
  張良年輕時性格非常剛烈,為瞭報父兄之仇,弟弟死瞭不下葬,把所有的錢都拿去僱大力士刺殺秦始皇,但這並非他有勇無謀,而是被仇恨濛蔽瞭心,從他行刺失敗後能成功逃脫,並且多次避過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就可知道張良早年便非易與之輩。
 
  黃石老人之所以要測試張良,一來是因為他有能力卻不懂的愛惜自己,二來也是因為掌握此書奧義的前題在於韜光養晦。好不容易拿到書之後,張良苦讀十年,透過十年的涵養,他終於明白自己過去有多麼的輕率,因為抱持的目標越大,越需要審時度勢,韜光養晦,這也是書中所言道理:「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所以日後張良輔佐劉邦,無論是獻計入關也好,鬥智鴻門也好,諫阻分封也好,都能不慍不火,恰到好處,足見此書對性格上的潛移默化。
 
  謀略上的突飛猛進
  張良十年潛心研究之後,謀略與識人的眼光都有瞭飛躍性的成長,這是他能以相國之子的身分,輔佐一介百姓劉邦的原因。劉邦曾在提及張良時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韆裏外,吾不如子房。」劉邦是何等自負的人,但麵對張良,他也不由得心生感嘆說齣這番話,可見張良這帝王之師,當起來並非投機與偶然。
 
  而我們再拿張良與「國士無雙」的韓信相比較,在劉邦評價中,張良與韓信各擅勝場,但劉邦每次在下關鍵性的決策時,都多虧張良的進言,纔能扭轉乾坤。像是讓劉邦一敗塗地的彭城大戰,當時劉邦主力盡失,垂頭喪氣,但張良卻淡定自若,對劉邦說:「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麵。」後來劉邦果然是靠著韓信背水一戰,纔能突破睏境,這顯示,戰陣的攻伐隻是一時,最終的勝負還是要靠謀略,書中有言:「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張良正是對書中奧義體會的深,纔能於順境不喜,於逆境不憂,由此可以看齣,張良的謀略,得益於此書到甚麼程度。
 
  權勢上的知所進退
  儘管張良沒有在前線立下戰功,但劉邦對他運籌帷幄的功勞,可是一點也不敢稍忘,但當其他功臣都為封賞爭得頭破血流之時,唯獨張良放棄封賞,對劉邦說:「多虧陛下使用我的計策,僥倖成功而已,陛下隻要給我一個小小的留縣就好瞭,不敢接受這麼多戶的封賞。」
 
  這樣的急流勇退令人百思不解。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張良早已深諳韓信死前的感嘆:「狡兔死,良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不過我認為,張良真正的體悟應是來自《素書》:「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迴,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所以他放得下、看得開、不貪多、不可惜,他連該屬於自己的利益都不要瞭,又怎麼會像韓信一樣擔心兔死狗烹?而大傢可能不知道,張良之所以要這個留縣,也隻不過是為瞭紀念他與劉邦在此相遇罷瞭!
 
  修道上的脫胎換骨
  當上留侯沒多久,張良逐漸淡齣政壇,一開始還幫著處理遷都之事,沒多久就在傢導引吐納,不理世事,司馬遷說是因為他體弱多病,不過我認為,此時的他已經將《素書》幾乎理解透徹,剩下的隻是實踐,纔會閉門不齣,不過,他不齣門沾染俗事,並不代錶俗事不會找上門,所以後來呂後因換儲之事求助於他,他雖給瞭意見,但也徹底體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他執意求去,避穀修仙,對眾人說:「願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遊耳。」
 
  當時呂後為瞭感謝張良,還特地強迫他進食,說:「人生一世,就像白馬過隙,何必自找苦吃到這種地步?」張良勉強聽從進食,八年後病逝,但許多人都認為,張良之死隻是幌子,真實的他早已修道成仙。姑且不論這種臆測是否屬實,但是他於功名利祿及人間富貴如此毫不留戀,不是真的大徹大悟,又怎能超脫的如此徹底?
 
  看瞭這麼多的轉變,我想任何人也都不能否認,張良得到《素書》後的脫胎換骨,倘若他不是深刻體悟《素書》裡的奧義,那麼他得到《素書》,也不過是擁有一本超級厲害的兵書而已,是不可能在材量、氣度、涵養上,有如此天翻地覆的錶現。
 
  結論:簡單的浸潤,不簡單的堅韌
  細數在張良身上的轉變,給我們莫大的啟示,現在年輕人雖自小就受教育,但卻很少能真正從根本建立信念,更遑論涵養智慧、懷抱夢想,無論是一捏就破的草莓族、光靠父母的啃老族、沒有主見的媽寶族、玩物喪誌的禦宅族、苟且偷安的月光族等,都是功利主義下的犧牲品,但如果曾是這些族群綜閤體的張良,都能藉由此書來脫胎換骨,那現代人的我們為何不行?剩下的關鍵隻在於:你願意多早開始這個進程?
 
  《素書》有雲:「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意思是順著天道的規律行事,就會有條不紊、諸事亨通。讀本書亦然,無論書中道理如何的博大精深,隻要依循本書道理來潛移默化,就不用擔心思慮有所阻礙,行事有所不正,築夢不能踏實,聰明如你,當有所體悟,而「有為者亦若是」。
 
序(冰鑑)
 
  曾國藩是清末著名的中興名臣,手底下提拔瞭不少人纔,在日後都成為清廷仰仗的股肱之臣,這麼一位承先啟後又居功厥偉的人所寫的識人之學《冰鑑》,當然也就成為後人取法的對象,據說影響近代歷史甚钜的蔣介石與毛澤東,都拜讀過《冰鑑》,其中毛澤東還特別在《緻黎錦熙書》中說:「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曾國藩深受儒傢思想薰陶,會寫齣《冰鑑》其來有自。《論語.學而篇》提到:「巧言令色,鮮矣仁!」這段話,正是以言語形貌看齣性格本質。事實上,如果能識人、鑑人,不僅可以推舉人纔來齊傢治國平天下,還可避免所用非人帶來的嚴重影響,所以曾國藩寫齣這本書,正是儒傢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的具體錶現。
 
  《冰鑑》是全方位的檢驗人纔之學
  而曾國藩在待人接物之時,無時不將這套鑑人之術放在其中,《清史稿》中曾提到:「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悚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意思是曾國藩接見客人時,總習慣看著人沉默不語,讓人膽戰心驚,接見完畢後還會將來人的優劣及發展記下來,據說無不命中。但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在解析之前,先來看一個小小的故事。
 
  有一天,李鴻章帶著三個人拜訪曾國藩,想要推薦給他,當時,曾國藩吃完飯正在散步,就請他們稍事等候,等曾國藩散步完成,李鴻章請他去見那三個人,曾國藩卻說不用瞭,說自己已經瞭然於心,他是這麼對李鴻章說的:「第一人低著頭,循規蹈矩,但沉穩有餘,魄力不足,隻能給他掌文案的官吏做做;第二人貌似恭敬,可是等我一轉身,便左顧右盼,這種人錶裡不一,善於鑽營,陽奉陰違,不可任用;第三人不焦不躁,雙目直視,還能仰觀浮雲,他的成就將不在你我之下,可委以重任。」據說後來的第三人,就是建設颱灣有成的劉銘傳。這個故事還有不同版本,但同樣都直指一點,那就是曾國藩的識人之術非凡。
 
  儘管《冰鑑》如此靈驗,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曾國藩的《冰鑑》與相術差不多,其實就本質來說,兩者大異其趣。
 
  一般相術是由觀相瞭解人的性格傾嚮,算是一種統計學,是把大數據用在麵相上;但曾國藩的《冰鑑》則是透過全方位的檢驗,來看齣一個人的纔能、氣度、性格與成就,所以,我們看《冰鑑》裡頭提到的神骨、剛柔、容貌、情態、鬚眉、聲音、氣色等七個項目,就可以明白,曾國藩是運用現代心理學、西方行為科學、大數據歸納演繹,結閤古代預測學,對人進行全麵的決策分析,你說這套學問會很虛玄嗎?當然不,反而是科學到瞭極點,而這也呼應曾國藩本身服膺儒傢思想,用以經世緻用的最佳體現。
 
  理論嚴密 層層堆疊
  曾國藩的《冰鑑》是有順序的。
 
  他之所以把「神骨」放在篇首,就是因為對神骨的解讀會影響其他所有要素,一如中醫看病時的「望聞問切」,不先看氣色與聲息,就直接問病人病兆,當然不能對癥下藥,所以由此延伸到其他七個項目的解讀,環環相扣,層層相因,並非單一解讀就能以管窺天。
 
  有瞭這點認知之後,再看「容貌」篇,就可以發現,以「神骨」、「剛柔」為前提的容貌解讀,會讓《冰鑑》得到與一般相術完全不一樣的結論,像是《清史稿》記載說曾國藩「為人威重,美鬚染,目三角有棱」,但曾國藩這三角眼,在民間相書卻是:「目有三角,其人必惡,三角有光,賊性難防。」同樣是三角眼,為什麼會截然不同?正是在於是否以神骨為基礎來解讀。
 
  這一如禪宗《指月錄》所提到的三重境,青原惟信禪師曾對門人說:「老僧三十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後來參禪悟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第一重境與第三重境看似完全一樣,實則領悟的境界有天壤之別,所以曾國藩的「容貌」並非「以貌取人」,而是建築在神骨與剛柔的基礎上來「以貌鑑人」,兩者天差地遠,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慧眼識人──李鴻章
  不過,要如何「鑑人」而不失之於「取人」,還要取決於浸潤的功力與涵養,我們以曾國藩提拔李鴻章來舉例。道光二十四年,21歲的李鴻章會試落榜,在曾國藩府中補習受教,曾國藩看齣這個年輕人是可造之材,卻沒第一時間提拔他,直到三年後李鴻章考中進士,纔正式收他為弟子。
 
  李鴻章初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在生活上並不規矩自持,因此被曾國藩訓斥:「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處所尚惟一誠字而已。」
 
  曾國藩說完,就拂袖而去。
 
  這番話,讓李鴻章「為之悚然」,痛改前非。後來,曾國藩在鹹豐十年嚮朝廷奏薦說李鴻章「纔可大用」,保舉他成為淮軍統領。
 
  從神骨、剛柔、容貌來看,李鴻章確實是個人纔沒錯,但如果他不懂得要求自己,那就無法練就領導統禦應有的見識與胸襟,倘若李鴻章尚未養成之前,曾國藩就破格提拔,那又會是如何?徒然浪費一個絕佳的人纔而已。
 
  所以曾國藩的《冰鑑》,不僅可以察知一個人內蘊的纔華,還可以評估當下養成的階段,來適時、適纔、適用。
 
  英雄惜英雄──左宗棠
  再來說說左宗棠,其實曾國藩與左宗棠是湖南老鄉,兩人初次見麵之前,曾國藩就已經透過朋友對左宗棠的大名如雷貫耳瞭,不過,左宗棠對曾國藩的印象反而不佳,說是「纔具稍欠開展」,所以,後來曾國藩非常客氣地寫信邀左宗棠閤作,卻左宗棠冷淡拒絕,不過,曾國藩並不因此放棄,找到機會後大力提拔左宗棠,還讓左宗棠官職到兩人平起平坐的地步。
 
  這也可以看齣,曾國藩的品評不因意氣而有貶抑,不因立場而有齣入,即使交惡,也以大局為重,這樣的鑑人識人,又怎是一般江湖相術所能及?
 
  結論:鑑人必先識己
  《冰鑑》不隻是在提拔人纔有用,初入職場的新鮮人,甚至是尚未踏入職場的大學生,也需具備這種鑑人之術,因為練就《冰鑑》是需要時間的,在練就的過程中以身邊的人反覆琢磨,一來可以找到誌同道閤的夥伴,二來可以建立對未來有所助益的人脈,如此在投入職場或創業之時,當然可以得道多助,互助來創造雙贏;倘若所遇非人,不僅事倍功半,還有可能因識人不明而慘遭橫禍,你說,這鑑人之術是不是愈早練就愈好?
 
  美國總統林肯曾說:「人四十歲之後,要為自己的長相負責。」
 
  因為對自己認識的深淺,將會影響到努力的方嚮與目標,進而將不同程度的氣度與胸襟錶現在臉上,而這也是古語會說「相由心生」的原因;因此,學得曾國藩的《冰鑑》,不僅是為瞭鑑人,還為瞭識己,能在做決策時撇除識人不明,並對自己知之甚深,就能將錯判的因素降到最低,從而做下對人生最好的抉擇。

圖書試讀


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古學今用套書:素書、冰鑑(一套2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